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5.03.24
乳癌治療可能加速老化?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患者的存活率已大幅提升。然而,新興研究顯示,乳癌患者的生物老化速度比無罹癌者快,而且影響可持續長達10年。這一發現引發對癌症治療對於老化及整體健康的潛在長期影響,值得更進一步關注。
乳癌治療會加速老化?
研究人員比較了1,264名乳癌患者與429名無罹癌對照者的數據,結果顯示乳癌倖存者在確診時「表型年齡加速數值」(Phenotypic
Age
Acceleration,PAA)顯著較高,且在確診後10年仍呈現加速老化的跡象。
這是首個針對乳癌倖存者進行10年追蹤的PAA大型研究。研究發現,腫瘤的嚴重程度會影響老化加速的程度。罹患乳癌三、四期或高度惡性腫瘤的女性的老化加速程度最高。此外,化療與內分泌治療與生物老化加速呈現高度相關。進行化療在確診後一年內,PAA增加幅度最顯著;而內分泌治療則具有長期影響,在治療後10年仍持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癌症治療都對老化產生相同影響。長期來看,手術與放射治療對於老化加速有較小的影響。此外,全身性治療可能比局部治療更顯著地促進老化。
研究的意義以及未來方向
研究結果顯示,乳癌倖存者在康復後仍需持續追蹤健康狀況,以了解癌症治療如何影響老化,能夠幫助改善治療後的照護,並可能促成減緩老化影響的策略。進一步的研究仍需探索生活方式改變、藥物或其他干預措施是否能減緩癌症倖存者的老化。
隨著乳癌倖存者人數持續增加,關注癌症治療的長期健康影響十分重要。此研究提供了影響加速老化的各種因素,有助於未來的研究發展與乳癌倖存者的健康照護政策的制定。
《乳癌倖存者的癌症特徵與治療方法影響老化速度》發表在《Aging》期刊
編譯來源:Aging-US(2025.3.7)、EurekAlert(2025.3.18)
+ read more

2025.03.21
提升受孕機率 子宮「好菌」很重要!
長期以來,子宮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無菌環境,但近年的研究顛覆了這一觀點,女性子宮內有多樣的微生物群,可能影響生育能力與生殖健康。
最近一項研究,探討了女性生殖系統中的微生物群如何影響胚胎著床、懷孕成功及婦科疾病發展的影響。
乳酸桿菌提升懷孕成功率?
來自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生殖微生物群及其對生育力的影響,發現以乳酸桿菌為主的子宮環境可顯著改善懷孕結果,懷孕成功率更高。
乳酸桿菌產生乳酸,有助於維持3.5至4.5的低pH值,並限制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大量繁殖。此外,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spp.)、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spp.)、真桿菌屬(Eubacterium
spp.)和腸桿菌屬(Enterobacter
spp.)等微生物,也可能透過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調節免疫反應,進而影響胚胎著床與婦科疾病的發展。
研究指出,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女性,若子宮內的微生物群不是以乳酸桿菌為主,則懷孕成功率顯著降低。此外,生殖微生物群的失衡與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反覆著床失敗等生殖問題密切相關。
研究作者Kai-Fai
Lee博士表示,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導致子宮內形成不利於胚胎著床的環境,這或許能解釋為何有些女性即使生殖功能正常,仍面臨不明原因的不孕問題。
研究結果強調,針對微生物群進行精準治療,可能成為未來生育治療的新方向。例如,益生菌或個人化微生物調節療法來恢復健康的子宮微生物環境,或許能幫助試管嬰兒反覆失敗的女性提高受孕成功率。
編譯來源: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Medicine(2024.12)、Eurek Alert(2025.2.24)
+ read more

2025.03.18
精子活力強壽命長
一項新研究顯示,男性擁有強壯、快速游動的精子,不僅生育能力更強且更長壽。
研究人員追蹤50歲以上的男子,超過78,000位,發現精子有較高活力(精子游動能力)的男性,比精子活力較低的多活了近3年。精子活力高的男性預期壽命為80.3歲,而精子活力偏低的男性的預期壽命為77.6歲。
丹麥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博士生、主要作者Lærke
Priskorn表示:「絕對值上,精子每毫升能游動的總數超過一億兩千萬的男子,比起0-5百萬游動總數的男子多活了2.7年。」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男性生殖醫學教授Michael
Eisenberg指出:「精液品質與壽命之間存在聯繫,這一事實是一個重要發現。」並補充說,先前的研究也表明生殖健康與整體健康之間存在這種連結。
根據澳洲University of Newcastle生殖健康專家John
Aitken表示,精子品質也可以協助指認未來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年紀較輕時。「對男人來說,他們精子的特徵,對於未來身心的健康,提供了最重要的資料。」
精子品質和壽命的關連:氧化壓力
專家同意精子品質和壽命的一個可能關連在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
當自由基(不穩定的分子)在體內累積時,氧化壓力產生,引發對細胞和DNA的傷害,包括精子。
任何因素(基因、免疫、新陳代謝、環境或生活型態)加強氧化壓力的整體水平,都可以引發精子特徵的改變,接著導致死亡的模式。
根據國家癌症機構,抽煙、酗酒、殺蟲劑、工業化學物質和甚至空氣污染可以激發氧化壓力。
抗氧化劑補充品仍未被證明有助於氧化壓力。然而豐富的全食物,如柑橘、菠菜、甜椒、太陽花仔、杏仁、鮭魚、鮪魚、紅蘿蔔、芒果和羽衣甘藍葉,提供一種天然方式來支持精子和整體的健康。
研究結果發表在《人類生殖》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5.03.05)、Human
Reproduction(2025.03.05)、Human Reproduction(2025.03.05)、
+ read more

2025.03.17
醫生警告 八歲以下兒童應避免喝冰沙
2018年至2024年之間,20多位2至7歲兒童喝了含有甘油的冰沙,出現了一系列症狀:頭痛、噁心、休克、酒醉狀態、低血糖,以及失去意識等。
英國食物標準局(FSA)指出,甘油被添加在冰沙中,可以幫助冰沙維持口感,防止液體完全冰凍成固體。雖然甘油也添加於其他食物中,但添加量遠低於冰沙飲料。因此,如果兒童攝取過量冰沙,就很容易引發甘油中毒,進而頭痛、噁心、酒醉狀態、失去意識等症狀,醫生稱之為「甘油中毒症候群」。
因此,2023年,英國食物標準局建議4歲及以下的兒童避免飲用冰沙,還建議5至10歲兒童每日冰沙飲用量不要超過一杯。
今年2月愛爾蘭和英國的醫學專家在《英國醫學雜誌》的《兒童疾病檔案》上發表研究成果──《幼兒飲用冰沙後出現甘油中毒症候群》。
研究指出,體重、飲用的速度和劑量都是甘油中毒症狀的影響因素。其他因素包含飲料是與餐點一同攝取還是在空腹狀態下飲用,或者是否在高強度運動後飲用。
研究者指出,為了讓家長輕鬆理解冰沙對於兒童健康的疑慮,並且考量到同齡兒童會有體重差異,建議應以體重為衡量標準,而非年齡。或者,建議飲用冰沙的年齡可能要提高到八歲,以確保在正常體重變化的範圍內,每單位體重的攝取量不會超過安全標準。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5.3.12)、FSA(2023.09.21)
+ read more

2025.03.14
性別健康研究最前線:加拿大2024-2029優先計畫在做什...
在推動性別融入健康相關領域的研究上,台灣常參照加拿大的經驗。2024年6月加拿大性別與健康研究所(IGH)繼2018-2023年策略計畫,推出新的5年研究優先計畫。新的計畫中,除繼續推進將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納入健康研究、關注女性健康、LGBTQ+的健康權益外,並且進一步納入了族群的視角,討論了當地原住民族、黑人族群的健康不平等議題。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個計畫在做什麼?台灣能從中學習什麼?
計畫三大目標
IGH作為加拿大推動性別健康的單位,不僅是國家級獨立研究單位同時也肩負獎助與推進性別健康研究機構,本次計畫在過去的基礎上,設定以下三大目標,期望讓健康研究能夠更全面的照顧到遭受健康不平等的群體:
(1)持續加強健康研究中納入性別
過去科學研究以男性為中心,以雄性實驗動物、男性細胞、男性受試者進行研究。使醫學中的預防、診斷、治療產生性別健康不平等的現象。開發出的藥物、器材或治療方法對於女性與多元性別群體時常是無效的,甚至有害的。
因此,此計畫持續加強於研究中融合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視角,讓性別研究的品質更高、涵蓋的範圍更廣,如:精進納入性別觀點的研究設計、資料分析方法。也將相關研究訓練開發成線上培訓系統,讓研究人員能更理解如何實踐在健康研究中納入性別。
(2)發展、推進性別科學研究
自加拿大IGH成立後,一直在推動「性別科學」(包含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作為獨立的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多研究者投入推廣性別科學的知識、理論與方法。因此,持續推進性別科學研究也是計畫的目標之一。
此外,當性別科學研究持續發展,也需要跳脫現有的規範以及性別的分類方式來檢視性別差異,並看見生理性別、社會性別以及其他身分(年齡、身體能力、社經地位、性傾向、種族)或歷程(像是各種形式的歧視)的交織如何影響健康。
實際的實踐方式包含資助發展新研究方法的性別科學研究、開辦課程給研究人員、資助並培養新一代性別健康領域的科學家。
(3)資助性別科學研究,優先關注性別不平等群體的研究
第三項目標,此計畫優先關注以下三大群體的社區參與性別研究,包含多元性別群體2S/LGBTQI+、女性,以及原住民與黑人社群群體。因為不同社區/社群研究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生活經驗、理論與方法,所以IGH也透過更積極的支持各個社區研究,讓研究的詮釋權、所有權並非掌握在國家,而是屬於社區。
此計畫會優先投資以這三項群體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也會給予本身屬於健康不平等群體的科學家資助以及其他支持。另外也積極支持社區研究,給予社區的研究夥伴資助及其他資源,也組織學術研究網絡,讓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與社區夥伴建立關係。
聆聽之旅:實際踏訪地方研究工作
此項計畫定案之前,研究者實際走訪加拿大各地,舉辦19場座談會。除了專業的研究人員,也邀請實習生或是社區研究的夥伴一起參與。透過座談來理解在地的研究者對於性別、族群與健康研究的看法與現況。再依照座談會收集的回應,來訂定計畫的方向。
台灣的性別融入健康研究的現況
反觀台灣,我們並沒有類似的專責機構推動與獎助性別健康研究,國科會雖有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鼓勵女性從事科學與技術研究專案,不過並非僅針對健康的面向獎助,亦無全面性的推動機制。如何在科學研究中,納入性別考量,經過性平會委員與婦女團體的推動,2023年國科會公布了《科學研究及技術研發性別化創新操作指引》,不過仍欠缺方法學上的訓練機制,讓研究人員得以理解融入性別考量的研究設計、分析與統計的研究規劃、執行,以及於成果上看見性別差異。相較於加拿大,性別的健康研究受到政府的關注較少,推進的進展緩慢,對女性的健康平權仍有待努力!
註:
* 加拿大2024-2029優先計畫為「Research Priority Plan
2024-2029 - Strengths to Solutions: Advancing Sex and Gender Science
for Healthy
Futures」。完整計畫內容:https://cihr-irsc.gc.ca/e/35752.html#s3-1。
* 加拿大性別與健康研究所為「the Institute of Gender and
Health」簡稱IGH。
+ read more

2025.03.11
探索阿茲海默症與停經的關係
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和tau蛋白、β澱粉樣蛋白積聚及突觸(synapse)功能障礙有關。
兩項研究從tau蛋白、β澱粉樣蛋白積聚及突觸功能探討了停經和停經期荷爾蒙療法與阿茲海默症風險之間可能的關聯,說明了為何阿茲海默症對女性的影響尤為嚴重。
荷爾蒙治療與阿茲海默症
第一項研究顯示,70歲以上認知未受損的女性接受停經期荷爾蒙治療與未接受荷爾蒙治療者相比,前者顳葉三個區域的tau累積更多。研究主導人Gillian
Coughlan博士表示,對於接受荷爾蒙治療的70歲以下女性來說,這種關係並不顯著。
Coughlan指出:「我們還研究了更年期荷爾蒙療法與β澱粉樣蛋白負擔之間的關聯,但沒有發現令人信服的關聯證據。」「因此,更年期荷爾蒙治療對阿茲海默症病理的影響似乎僅與tau蛋白有關。」
Coughlan表示,新發現也「與目前有關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的治療指南一致。」「目前的指導方針建議女性僅在停經後10年內使用激素療法,而不是在那後使用。」
早發性停經與阿茲海默症
第二項研究發現,早發性停經和突觸完整性(synaptic
integrity)的降低、tau的累積以及認知能力加快下降有關。也就是說,停經年齡越早,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越大。分析指出,這種關聯在接受更年期荷爾蒙治療的女性中有所減弱。
但是關於β澱粉樣蛋白,研究並沒有看到類似的影響。
Alexander指出,阿茲海默症發生在女性比男性多,但人們對性生物學、荷爾蒙、性別因素如何解釋疾病流行率的性別差異的理解卻很少。如果我們了解生物學差異如何影響……疾病的流行,那麼肯定會對預防、治療和診斷大有幫助,但,這會是一條長遠的路途。
兩篇論文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編譯來源:MedpageToday(2025.03.05)、Science
Advances(2025.03.05)、Science Advances(2025.03.0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