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被提醒要多睡,因為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心臟、整體健康,甚至皮膚與性慾。
但最近有報導指出,每晚睡超過九小時可能比睡太少更糟,令人困惑。那麼,理想睡眠時間是多少?睡很多又意味著什麼?
睡眠是健康的必要條件
睡眠與營養、運動並列為健康三大支柱。睡眠中會進行肌肉修復、記憶鞏固、情緒調節等重要過程。澳洲睡眠健康基金會(Sleep Health Foundation)建議成年人每晚應睡七至九小時。少於七小時會影響精力、情緒、專注力,長期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憂鬱、癌症與死亡風險。
很明顯,睡不夠對健康有害。但睡太多呢?
睡太多可能有害嗎?
一項回顧79項研究的分析發現,睡少於七小時的人死亡風險高出14%,而睡超過九小時的人則高出34%。另一項2018年整合74項研究的分析也顯示,長睡與死亡風險增加14%有關。其他研究也顯示,睡得太久(超過該年齡需求)還與憂鬱、慢性疼痛、體重增加及代謝疾病相關。
但這些只是關聯,並不能證明長睡是原因。
那它們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多種因素可能影響「長時間睡眠」與「健康不良」之間的關係。
慢性病患者常需要更多休息,或因症狀與藥物副作用而在床上待更久。他們的睡眠品質可能不佳,為補足睡眠而延長臥床時間。吸菸、肥胖等健康不良因素也與長睡有關。
因此,長睡可能是健康不良的「症狀」,而非「原因」。
理想的睡眠時間是多少?
睡眠需求因人而異。青少年需八至十小時,且作息較晚;年長者除非有睡眠障礙,需求與年輕時相同。大多數成年人需七至九小時,且睡眠品質與規律作息同樣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
結論
許多成年人仍睡不夠,應優先確保睡眠充足,而非擔心睡太多。建議可在白天多曬太陽、保持活動、固定睡眠與起床時間、睡前遠離螢幕並營造安靜黑暗的睡眠環境。若經常睡得異常久,應留意可能的健康問題並諮詢醫師。
編譯來源:JapanToday(2025.08.10)、GeroScience(2025.03.12)、JAHA(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