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孕婦服用退燒藥有風險?
2021.09.28
孕婦服用退燒藥有風險?
一份將近100位醫師和科學家共同簽署的聲明指出,懷孕時服用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劑或退燒藥可能影響胎兒成長,包括在子宮內產生神經和生殖發育的問題。   乙醯胺酚是一種止痛退燒的成分,用在數百種藥物中,包括處方藥及指示用藥。例如在台灣市面上的普拿疼、百寧痛或立停疼等,推估全世界有超過一半的孕婦使用這個藥物。   91位來自澳洲、巴西、加拿大、歐洲、以色列、蘇格蘭、英國和美國等國的科學家、公共衛生專家、臨床專家簽署的共同聲明表示,即使獲得醫生的使用指示,孕婦也應該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使用最低的劑量來減少接觸。   這份聲明不是健康指南,而是敦促醫療保健提供者和衛生主管機關採取行動。   從既有研究得到的結論 這份聲明由13名研究人員檢視了過去25年間(1995年至2020年10月),使用老鼠、人類和實驗室研究的醫學文獻。其中大部分的結果顯示,懷孕時一次性使用乙醯胺酚的風險,相對溫和。然而,重覆使用,再加上更高的劑量,風險則增加。   研究人員提出可能影響胎兒發展的三個關鍵點:神經、生殖和泌尿生殖。乙醯胺酚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素,它會干擾身體化學物和荷爾蒙的分佈,對胎兒健康的發展很重要。   再加上目前進行的許多相關研究有類似結論,因此,研究團隊呼籲臨床專家和衛生主管機關改變懷孕服用乙醯胺酚的指引。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有不一樣的意見 研究團隊亦要求婦產科協會檢視此項研究,更新指引。但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認為,目前的研究並未有清楚證據證明懷孕期間,謹慎服用乙醯胺酚和胎兒成長問題有直接關聯。除非有前瞻性的確切研究,否則醫師不應改變其臨床實務操作。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副執行長Christopher Zaharia在聲明中表示,「這些研究作者的建議和目前婦產科醫師們依臨床狀況給予乙醯胺酚處方並沒有不同,最重要的是乙醯胺酚有很多益處,病人不應被嚇跑。所有懷孕時服用的任何藥物都必須適量,並且應先諮詢醫師。」   關於孕婦用藥的研究很少 目前仍未知乙醯胺酚劑量要多少才算超標,因為在人體上的研究通常無法準確地掌握孕婦服用的劑量和頻率,或是在哪個懷孕階段服用。   乙醯胺酚的藥品長久以來被視為安全,可治療嬰兒和兒童發燒和疼痛,但美國食藥署並未警示泰諾(Tylenol)在懷孕期間使用是有風險的。   美國食藥署曾在2015年的藥物安全通訊中的建議,曾經檢視過懷孕期間服用乙醯胺酚的風險。食藥署發言人説:「懷孕期間,服用乙醯胺酚的益處和風險應該審慎考慮,孕婦服用任何藥物前應該和專家討論。食藥署會繼續監督審查懷孕期間乙醯胺酚的使用,若有新的安全資訊,會公諸大衆。」   2020年美國食藥署警告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如布洛芬,在懷孕第二期相關的風險。這些藥物被排除後,懷孕第二期的病人遇到發燒和疼痛就無藥物可服。       編譯來源:STAT NEWS(2021.09.23)、CNN HEALTH(2021.09.23)    
+ read more
減脂或增肌 哪種對心臟比較好?
2021.09.27
減脂或增肌 哪種對心臟比較好?
新的研究建議年輕人,比起長肌肉,消除過多的體重對心臟長期的健康較有益處。   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Bristol大學傳染病學資深研究員Joshua Bell説:「我們依然鼓勵要運動,這對健康很有益處,身體強壯本身就是一種獎勵。但是,增加肌肉以避免心臟疾病不要有太多的期待,減少脂肪才是真正的重點。」   這項研究追蹤超過3,200位出生在1990年代的英國人。研究結果發現,在25歲時,在青少年期減少脂肪的人比增加肌肉的人,較不會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如高血糖、發炎或不好的膽固醇。   Bell指出要減低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改變體脂似乎比改變肌肉更有作用,一些方法如減少不好的膽固醇,消除脂肪的保護力比增加肌肉高達五倍。   他說,青春期13至18歲之間,增加肌肉似乎對心臟有好處,但之後好處就消退了。肌肉對行動和自主很重要,但在心臟疾病的指標上,控制脂肪應是較高的優先順序。   此研究的發現很重要,因為它指出未來心臟的問題在青少年還健康時就種下了。雖然嚴重的心臟病傾向於老年時才發作,但並非一夕之間形成。維護心血管健康從青少年時開始,鼓勵多運動、均衡飲食,以保持健康的體態。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9.17)    
+ read more
非白人女性出任市長 美國波士頓將改寫歷史
2021.09.25
非白人女性出任市長 美國波士頓將改寫歷史
美國波士頓200年來第一次,市長候選人的範圍縮小到兩名非白人女性,她們將在11月的選舉中相互對抗,這是歷史性的大改變!   波士頓市15日舉行市長初選,5位主要候選人為有色人種,其中4人是女性。台灣裔美國人Michelle Wu和47歲的阿拉伯波蘭裔美國人Annissa Essaibi Georg在初選中勝出。   她們擊敗了代理市長Kim Janey、市議員Andrea Campbell和該市前經濟發展主管John Barros,兩世紀以來由白人男性主導的波士頓政治發生了重大轉變。   所有的參選人都是民主黨籍,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Michelle Wu的父母從台灣移民到美國、Georg形容自己是第一代阿拉伯波蘭裔美國人、Janey與Campbell都是非裔、Barros的父母則是來自非洲國家維德角的移民   無論由誰贏得11月2日的選舉,都將在這座從未由女性或亞裔美國人擔任市長的城市中創造歷史。過去的200年裡,波士頓選民只選擇了白人男性。   WU的父母來自台灣 現年36歲的Michelle Wu,她的父母從台灣移民到美國。Essaibi George將自己描述為第一代阿拉伯/波蘭裔美國人。Wu和 Essaibi George為波士頓這座飽受種族和民族衝突影響的城市,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現年36歲的Michelle Wu,2013年時首度競選波士頓市議員,成為當地第二位亞裔市議員。2016年,她被選為市議會主席,為波士頓市議會106年以來第一位亞裔議長、第三位女性議長,也是首位擔任這項職務的非白人女性。   Essaibi George在該市的Dorchester社區長大,並在波士頓公立學校系統任教,她於2015年當選為市議會議員。她的父親於1972年從突尼斯移民到美國,母親出生於德國難民營的波蘭父母。   11月的競選可能是一個考驗,在一個長期由狹隘社區和種族政治主導的城市中,選民是否準備好接受像Wu和George這樣在芝加哥長大的人。   新市長要面對的難題 1970年代和1980年代以來,波士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白人佔絕大多數,種族間局勢緊張。現今,它是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城市。   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白人居民占波士頓人口的44.6%、黑人居民佔19.1%、拉丁裔佔18.7%、亞裔佔11.2%。   這座城市面臨的難題包括中產階級化帶來的問題,這迫使許多長期居民離開,包括歷史上黑人社區的居民。   除此之外,新市長將面臨許多其他挑戰,包括學校、交通問題、種族不公正和警務,以及對COVID-19疫情的持續反應。       編譯來源:Los Angeles Times(2021.09.15)    
+ read more
疫情讓許多女人放棄生小孩
2021.09.24
疫情讓許多女人放棄生小孩
認為疫情可以提升生育率的想法,果然太樂觀,武漢肺炎疫情讓女性對生育孩子多有考慮。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武漢肺炎大流行開始之前,美國紐約嘗試再次懷孕的母親中,將近一半在疫情爆發後的頭幾個月就停止嘗試。而在疫情之前,一直考慮懷孕但尚未開始嘗試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表示不再考慮。   這項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在2020年4月中開始對紐約市1,179位母親進行的調查,這是第一個於紐約首波COVID-19爆發期間調查女性懷孕計劃的研究。   研究主要作者Linda Kahn博士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最初的COVID-19疫情爆發似乎讓女性在擴大家庭規模時三思而後行,有些人減少了她們計畫生育的孩子數量......這是疫情潛在長期影響的另一個例子,超出了更明顯的健康和經濟影響。」   Kahn博士補充,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懷孕變得風險更大,也變得更難。因此疫情導致的懷孕延遲可能會讓母親和孩子的健康風險增加,以及需要昂貴的生育治療。   Kahn博士指出,研究中的所有女性都至少有一個3歲或以下的孩子。因此,在紐約市爆發疫情高峰和隨後的封城期間照顧幼兒的挑戰可能也是他們不願再生育孩子的原因。   已有研究指出COVID-19疫情期間美國的出生率下降。而最近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的出生人數比專家所預期的減少了大約30萬,尤其是在11月及12月,這與3月份疫情爆發初期的受孕人數減少相吻合。然而,到目前為止,很少有研究探討個別父母決定推遲懷孕的根本原因。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可能需要額外的財政支持來解決生育率的持續下降。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9.15)、JAMA Network Open(2021.09.15)      
+ read more
肥胖的主因是吃多少?還是吃什麼?
2021.09.22
肥胖的主因是吃多少?還是吃什麼?
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肥胖流行的根本原因與我們吃的東西更有關,而不是吃了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在過去5年內,全球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率有所增加。科學界一致認為,環境因素,尤其是高度加工食品的方便取得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肥胖率增加。然而,關於環境因素如何導致體重,仍增加存在很多觀點上的分歧。   問題是吃的多少?還是吃的東西? 美國農業部《2020-2025年美國人飲食指南》進一步告訴我們,成年人減重「需要減少從食物和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並增加透過運動、活動消耗熱量。」這種體重管理方法是基於具有百年歷史的「能量平衡模型」。   該模型指出,體重增加是由於攝取的能量多於消耗的能量。在當今世界,隨處都有美味可口、大量銷售、廉價的加工食品,人們很容易攝入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平衡。根據這種想法,過度飲食,加上身體活動不足,正在加速肥胖症的流行。   但根據最新發表的另一種觀點「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則指出,體重管理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所食物的「質」,而不是總卡路里的攝入「量」。   肥胖流行病的生理學觀點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將當前的肥胖流行歸咎於現代飲食方式,其特徵是過度食用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高的食物:特別是加工過、可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具體來說,當人們吃進這類碳水化合物時,會讓血糖快速升高,導致它們以脂肪形式儲存。因為脂肪堆積增加,肌肉和其他代謝活躍的組織能得到的熱量便減少了。這時,大腦認為身體沒有獲得足夠的能量,因此導致飢餓感。此外,在身體試圖節省燃料時,新陳代謝可能會減慢。因此,即使我們繼續獲得多餘的脂肪,身體也傾向於處於飢餓中。   要了解肥胖流行,不僅需要考慮吃了多少,更需要考慮吃的食物如何影響人體的荷爾蒙(如:胰島素、升糖素)和新陳代謝。能量平衡模型的思考邏輯假設了所有熱量對身體來說都是相似的,因此忽略了這個難題的關鍵部分。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不是敦促人們少吃,因為這樣的策略長期來看通常不會奏效,而是提出了另一條途徑,聚焦在「吃的東西」。根據研究主要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David Ludwig的說法:「減少攝取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會減少儲存身體的脂肪。因此,人們可以在減少飢餓和掙扎的情況下減輕體重。」   超越爭議 雖然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並不新鮮,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0年代初,然而此次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肥胖流行病的生理學觀點》是迄今為止對模型最全面的表述,這篇研究由17位國際公認的科學家、臨床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所撰寫。   總的來說,專家們提出了許多支持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的科學證據,並確定了一系列可檢驗的假設以區分兩種模型,對未來的研究規劃出了方向。   作者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為這兩種模型下定論。也或許,另有新的模型來解釋會更適合。為此,他們呼籲和「具有不同觀點的科學家之間的合作」進行建設性的討論。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1.09.15)、Eurel Alert(2021.09.13)、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21.09.13)    
+ read more
人的生命何時開始是政治問題 不是生物學問題
2021.09.20
人的生命何時開始是政治問題 不是生物學問題
2021年9月1日美國德州一項幾乎禁止所有人工流產的法律生效,嚴重限制了該州女性人工流產的權利。   但在美國,反人工流產運動的目標不僅限於德州,反對陣營更將賭注押在預計於今年秋天在美國最高法院進行辯論的案件: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   在這個案子裡,密西西比州要求最高法院就「在胎兒具有子宮外存活力之前,施行選擇性人工流產的任何禁令」進行釋憲,企圖推翻1973年羅素韋德案(Roe v. Wade)確立的裁決意義—美國憲法保障女性有人工流產權利。   在該案中,最近提交的一份法庭之友文件(amicus brief)聲稱,生物學——亦即生物學家——可以判斷人類生命何時開始。該文件接著指出,絕大多數生物學家都同意人類生命的開始是在胎兒發育的某一個特定點。   這些說法都不是真的。   科學的角色 反對人工流產的陣營知道,美國人在「人工流產」和「保護生命」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因此,他們企圖以「科學」作為任何關於人工流產合憲性討論的絕對標準,設定人類生命的定義,如此將不會受到任何反駁。   雖然可能是出於善意,但這種對科學權威和證據的訴求,而不是人們價值觀的討論是錯誤的推理。已故的Bernard Williams等哲學家早就指出,要了解什麼是人類,需要超越生物學。科學家們無法指出,什麼時候一個受精卵或胚胎或胎兒成為一個人。   在此份密西西比州案中,向最高法院提交的法庭之友簡報來自芝加哥大學研究生Steven Andrew Jacobs,這是他基於一項過程很有問題的研究所提出,而他現在企圖將之納入公共記錄以影響美國法律。   首先,Jacobs通過在Amazon Mechanical Turk 眾包市場(crowdsourcing marketplace)上尋找潛在參與者,並對所有2,979名同意參與的受訪者,進行了一項據稱能代表所有美國人的調查。他發現這些受訪者中的大多數人,相信生物學家而不是其他人(包括宗教領袖、選民、哲學家和最高法院法官)來決定人類生命的開始。   然後,他向62,469名他篩選出來的生物學家另外作了一份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提供了「人類生命何時開始」的多種選擇。他收到了5,502條回覆,95%的受訪者表示,生命始於受精那一刻,也就是當精子和卵子融合形成單細胞受精卵。   該結果的調查方法不當,也不具有任何統計或科學意義。這就如同對100人詢問他們最喜歡的運動,發現只有37名足球迷願意回答,然後宣布100%的美國人熱愛足球。   最後,在這6萬多名生物學家中,只有70人支持Jacobs的法律論點,竟然足以連署提出法庭之友簡報,成為案件的伴隨論點。也只能這樣了,因為關於人類生命何時真正開始的問題既沒有科學共識,也沒有一致認為生物學家可以用他們的科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幾種可能的選擇 Howard A. Schneiderman生物學名譽教授Scott Gilbert是發育生物學標準教科書的作者。他已經指出了多達五個人類的發展階段,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都可以是人類生命的合理起點。正如目前科學所知,生物學可以區分這些階段,但無法確定生命開始於這些階段中的哪一個。   這五個階段中的第一個是在輸卵管中受精,形成擁有完整人類遺傳物質的受精卵(zygote)。但幾乎每個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著那個人的完整DNA序列。如果僅靠遺傳物質就可以造就一個潛在的人類,那麼當我們日常脫落皮膚細胞時,我們正在切斷潛在的人類。   第二個合理的階段稱為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大約發生在受精後兩週。那時,胚胎失去了形成同卵雙胞胎、三胞胎或多胞胎的能力。因此,胚胎成為生物個體,但不一定是人類個體。   第三個可能的階段是在懷孕24至27週時,胎兒的大腦中會出現人類特有的腦電波模式。這種模式的消失是人類死亡法律標準的一部分;通過對稱性,它的出現或許可以被視為人類生命的開始。   第四個可能的階段,即是在羅素韋德案中美國合法化人工流產所採用的階段,也就是生存能力:當胎兒可透過醫療技術的幫助在子宮外存活時。根據現有的醫學技術,大約在24週時可達到該階段。   最後一種可能性是出生本身。   總而言之,生物學並不能決定人類生命何時開始。這是一個只能透過訴諸價值觀,審視我們認為是什麼元素或特質建構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回答的問題。   也許未來的生物學家會學到更多,但在那之前,人類生命何時在胎兒發育期間開始是哲學家和神學家的問題,而基於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的政策將取決於政治家和法官。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09.0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