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BMI值沒有告訴你的事!
2022.05.03
BMI值沒有告訴你的事!
身體質量指數 (BMI)一直是醫療體系用來衡量健康的指標。但是,越來越多的專家質疑它的準確性以及健康從業者將其用作健康單一指標的執著。   這是您需要了解的有關 BMI 的所有信息,以及為什麼將其用作衡量您健康的唯一指標是無稽之談,從快速的歷史課開始。   BMI 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它與健康有關?   BMI 的概念是由比利時統計學家Lambert Adolphe Quetelet於 1832 年 (是的,差不多 200 年前!) 提出的,他被要求創建對「普通人」的描述,以幫助政府估計普通人群中的肥胖人數。   100 年後在美國,人壽保險公司開始將人們的體重與類似個體人口的平均體重進行比較,以預測死亡風險,作為計算保險費的依據。   美國生理學家安塞爾·凱斯 (Ancel Keys) 對這種有點不科學的方法感到惱火,他使用 Quetelet 的測量方法完成了對 7,000 名健康男性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是一種更準確、更簡單的健康預測指標,而且價格也不貴。   Quetelet 的計算隨後更名為 BMI,並被用作健康的主要指標,這要歸功於隨後的研究證實,隨著 BMI 的增加,心臟病、肝病、關節炎、某些癌症、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的風險增加。   它的使用很快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今天,從醫生的手術室到健身房,BMI 無處不在。   那麼BMI是衡量健康的準確指標嗎?   簡而言之:不是。這就是為什麼:   1.BMI錯過了一個更重要的衡量標準 —體脂百分比   BMI 是基於體重,但一個人的疾病風險與體脂有關,而不是體重。   雖然體重包含了體脂及肌肉,而肌肉比脂肪密度大得多。   因為 BMI 計算器無法區分脂肪和肌肉,所以人們很容易被錯誤分類。在極端情況下,BMI 將處於健康顛峰狀態的運動員分類為幾乎超重,例如短跑運動員Usain Bolt,而美國足球運動員Tom Brady則為肥胖。   2.BMI不測量體脂分佈   大量研究發現,具有相同 BMI 的人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疾病風險特徵,這主要取決於脂肪在體內的分佈位置。這是因為並非所有的脂肪都是平等的。   如果你的腹部有脂肪,你患慢性病的風險比臀部周圍有脂肪的人高得多,因為這是你有多少內臟脂肪的指標 —腹部深處的脂肪類型會增加您患中風、2 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在白人人群中,女性腰圍超過 80 厘米,男性腰圍超過 94 厘米與慢性病風險增加有關,而對於亞洲人群則為,女性腰圍超過 80 厘米,男性腰圍超過 90 厘米。   3.BMI沒有考慮人口統計學差異   BMI 是我們都不喜歡的東西 —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   當 Quetelet 創建和 Keys 驗證 BMI 時,他們主要研究男性、中年盎格魯-撒克遜人口。儘管今天普遍使用 BMI 的計算和分類,但他們的方法仍然佔上風。   從本質上講,我們的身體具有一些由我們的性別而有的明顯特徵,包括女性通常比男性肌肉量少,脂肪量多。我們也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會減少並在身體周圍移動。   研究還證實,不同種族的體重、成分和疾病風險存在顯著差異。這包括2000 年代初期關於最佳健康的測量,亞洲人的 BMI 應該較低,而波利尼西亞人的 BMI 較高時可能更健康。   那麼我們應該使用什麼來代替呢?   體重和健康是相關,這是明確的,無數研究表顯示,肥胖或超重的人患疾病的風險增加。   我們需要關注能夠告訴我們更多關於體內脂肪及其分佈位置的方法,測量體重、腰圍、腰臀比和體脂,以更好地了解健康和風險。   我們還需要考慮許多其他方法來衡量健康和疾病的可能性,包括三酸甘油酯、血壓、血糖、心率、發炎的存在和壓力程度。   作為一個單一的衡量標準,BMI 並不是衡量健康的良好衡量標準 —它缺乏準確性和清晰度,並且以目前的形式,錯過了衡量影響疾病風險的許多重要因素。   儘管 BMI 可以成為了解您的健康狀況的有用起點,但它絕不應該是您使用的唯一測量方法。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2.05.01)      
+ read more
過重是子宮內膜癌明確的風險
2022.05.02
過重是子宮內膜癌明確的風險
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會大大增加患子宮癌的風險。   他們發現BMI增加 5 點,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 88%,例如:如果一個165 公分的女性體重比健康標準高出12.7 公斤,她的子宮內膜癌風險幾乎翻了一倍。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 (CRUK) 資助的研究涉及英國、美國和其他五個國家的 120,000 名女性。這是研究脂肪與子宮內膜癌之間關聯的最大研究之一。   此項研究量化了高 BMI 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增加,並提出了這種聯繫的機制。   BMI如何影響激素和癌症風險   研究分析長期過重的影響,發現兩種荷爾蒙 ─即空腹胰島素和睾丸素─ 與肥胖和子宮癌有關。   一種理論是脂肪細胞可以發出信號,告訴其他細胞更頻繁地分裂,這可能導致癌症。一些乳腺癌的發生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有關,而脂肪細胞會產生這種荷爾蒙。   研究人員希望科學家們將來可以使用藥物來調節有患癌症風險者體內的這些荷爾蒙的數量。     CRUK 健康資訊負責人 Julie Sharp 博士說:「這樣的研究支持了一個事實,即超重或肥胖是英國癌症的第二大因素。這可以幫助我們開始查明相關的病理機制是什麼。這將在未來如何預防和治療癌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此研究發表在BMC MEDICINE       編譯來源:編譯來源:BBC News(2022.04.19)      
+ read more
使用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新建議出爐
2022.04.29
使用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新建議出爐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 (USPSTF) 在4月26日更新並更改了其關於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 (CVD) 的建議:   60 歲或以上的成年人不要以低劑量阿斯匹靈作為 CVD 的一級預防,因為內出血的風險大於好處。   對於40 至 59 歲成年人,其10 年 CVD 風險為 10% 或更高的,是否開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作為 CVD 一級預防應由個人決定。但是,有證據顯示,在該組中使用阿斯匹靈的淨收益很小。那些沒有增加出血風險並願意每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人較有可能受益。   對於40歲以下或70歲以上的人,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做利弊的評估。   USPSTF 還作出結論,尚不清楚使用阿斯匹靈是否會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或死亡的風險。   此建議草案在去年11月預告,徵詢各方意見。目前公告的內容與當時一致。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2.04.26)      
+ read more
接種哪種疫苗最不可能得COVID19的「突破性感染」?
2022.04.27
接種哪種疫苗最不可能得COVID19的「突破性感染」?
在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突破性的 COVID 感染最不可能發生在那些接受過 mRNA 疫苗並且在接種疫苗前感染了冠狀病毒的人群中。   該研究包括比利時超過 800萬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他們在 2021 年 2 月 1 日至 12 月 5 日期間完全接種了疫苗。從第二劑接種後的 14 天起,他們平均被追蹤了150 天。   突破性感染:不同的疫苗比一比   突破性感染的發病率為每 100 人/年有11.2 人。這是說,如果 100 名參與者追蹤一年,預計有 11.2 人發生突破性感染。   接受病毒載體疫苗 (Oxford/AstraZeneca 或 Johnson & Johnson/Janssen) 的人比接受 mRNA 疫苗 (Pfizer/BNT或Moderna莫德納) 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更高。   研究結果顯示,與輝瑞/BNT疫苗相比,AZ疫苗的突破性感染風險高出 68%,強生疫苗的風險高出 54%。   該研究還發現,接種莫德納疫苗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比接種BNT疫苗的人低 32%。   此外,與從未感染過的人相比,那些在接種疫苗前感染了冠狀病毒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要低 77%。   研究人員表示,18 至 64 歲人群的突破性感染率高於 65 歲及以上人群,這可能是由於社會行為的差異。   與非醫護人員相比,醫護人員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要低 40%,這可能是因為醫護人員在工作時的疫苗接種率高且廣泛使用個人防護設備。   感染症狀比一比   在近 217,000 例突破性感染中, 70% 有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流鼻涕、咳嗽和頭痛。在接種疫苗前曾經感染的人出現突破性感染症狀的可能性比以前沒有感染的人低 62%。   先前感染、疫苗接種的混合免疫不僅降低了突破性感染的風險,而且還降低了突破性感染時出現症狀的風險,突出了其保護作用。   此研究中包括的大多數突破性感染發生在 Delta 變體占主導地位的時期,目前Omicron 變體引起的突破性感染是否也呈現類似模式,我們需要繼續監測。   此研究於 4 月 23 日至 26 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大會上發表,並發表在Viruses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2.04.26)      
+ read more
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COVID-19長期併發症狀
2022.04.25
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COVID-19長期併發症狀
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COVID-19長期併發症 (Long COVID-19) 的女性比男性症狀更多。女性出現吞嚥困難、疲勞、胸痛和心悸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COVID-19長期併發症被定義為在急性感染的初始症狀後超過 12 週的持續症狀。在這項由University of Parma的醫學博士 Giovanna Pelà 等人進行的研究中,91% 的患者在追蹤 (平均 5 個月) 時繼續出現 COVID-19 症狀。呼吸困難是COVID-19長期併發症最常見的症狀,其次是疲勞。女性又比男性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衰弱、胸痛及心悸等症狀 (97% 對 84%)。   研究人員總結:「我們需要進行長期的縱向研究,以充分了解與 COVID-19長期併發症在病理生理學以及藥物治療上的性別差異。這些研究對於了解 COVID-19長期併發症的自然軌跡以實施針對性別的治療策略,防止治療上的性別盲。   《女性健康雜誌》主編Susan G. Kornstein 醫學博士說,雖然在 COVID 的急性期,女性的死亡率低於男性,但這項研究顯示,女性患COVID-19長期併發症的可能性更大。   此項研究根據發表在同行評審的《女性健康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4.20)      
+ read more
運動是憂鬱症的特效藥
2022.04.22
運動是憂鬱症的特效藥
大部分人都聽過運動有益健康。一項新的研究,站起來活動一下 —即使是小小的體育活動,例如快走,也可能大大降低患憂鬱症的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運動對於精神健康顯著地有益,即使運動量低於公共衛生部門的推薦。運動並不需要太多。一週快走2.5小時,比完全沒運動的人,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研究指出,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週進行相當於 1.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年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了 18%;提高到相當於每週快走 2.5 小時的活動量與憂鬱症風險降低 25%。但是,運動超越2.5 小時的活動量,益處減少。   每一步都有幫助 加拿大神經科學家Jennifer Heisz說,有憂鬱症的人有時難以鼓勵他們運動,所以任何行動、每個行動,每步有益的訊息對這些人可能有幫助。   Heisz建議人們每天試著動一動,也許5分鐘或10分鐘的走路,對於整天坐著的人,也可以每30分鐘做兩分鐘的活動。   先前的研究 2018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類似的結果:每週進行 3 到 5 次每次 45 分鐘鍛鍊的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天數減少了約 43%。即使是做家務,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天數也減少了約 10%。   2020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是輕度運動也有助於保護兒童免於患上憂鬱症,亦即12 歲時每天 60 分鐘的簡單運動與 18 歲時憂鬱症的平均減少 10% 有關。   運動的類型包括跑步、騎自行車和步行,以及做家務、繪畫或演奏樂器等活動。   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由Soren Brave 和James Woodcock領導的團隊的研究發表在4月13日《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編編來源:Health Day (2022.04.1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