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05.08.02
摘除卵巢會影響心臟
在美國,每年約有615,000名婦女作子宮切除手術,其中有上千人提早面臨心臟病的威脅,且死於過早的心臟病。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婦女的卵巢被摘除的緣故。
40或45歲以上的女性在做子宮切除手術時,大部分醫師會把她們的卵巢也同時
摘除,原因是為了預防少見卻致命的卵巢癌。然而刊登在這期美國婦產科期刊
(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一項研究結果建議,醫師及女性病患在作子宮切除
手術時,先別忙著把卵巢也「順便」切除,而要多注意卵巢對於其他身體部位
的好處。因為卵巢甚至在女性停經之後,對於女性骨骼及心臟的好處仍然是不
容忽略的!
這項研究雖仍然需要更多證據來支持,但從目前所看到的數字中發現,50-54歲時拿掉子宮及卵巢的女性活過80歲的、比只拿掉子宮的女性少9%。領導這項研究的Dr.
William H.
Parker表示,摘除卵巢的年紀越大,對於壽命的影響越小。
切除卵巢的手術一向頗具爭議。當面臨癌症的威脅時摘除卵巢當然沒有話說,但現在的情況是,醫師連纖維腫瘤、過多的月經出血、甚至沒有問題的健康卵巢等,都會建議或要求病人將她們的卵巢拿掉。美國每年615,000名作子宮切除手術的婦女中,90%就是因為非癌症因素,其中半數以上連卵巢都摘除的婦女,但並非因為她們的卵巢有問題,而是想預防將來卵巢癌發生的可能性。
其實作子宮切除手術但保留卵巢的婦女,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比沒有作子宮切除術的婦女已經少了40%。如果摘除卵巢,當然就不會罹患卵巢癌,但是摘除卵巢所帶來的健康傷害其實是得不償失的。此外,之前醫師可能仰賴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彌補卵巢缺少,但荷爾蒙補充療法已被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建議醫師及婦女,在作卵巢切除手術之前,還要三思而行!
+ read more

2005.08.01
美國總統布希簽署「病人安全法案」
美國總統布希於2005年7月29日簽署「病人安全與品質改善法案」(The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cts),該法案宗旨為降低因醫療過失所導致之死亡和傷害人數。美國醫療協會(American
Medicine Association)熱烈支持該項法案之通過。
醫療學會(Institute of
Medicine)曾於1999年報導,美國每年約有98,000人死於醫療過失,建議應建立一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醫療過失通報制度,亦喚起大眾對於病人安全改善之重視。
該法案的通過促使醫院和其他健康照護組織自願向「病人安全組織」通報其醫療過失情形,組織再加以分析與提出改善方法。該法案於不具強制性,而是建立在醫療院所的自發性上;更重要的是,該制度具有保密性,通報內容不會成為訴訟之證據。
+ read more

2005.08.01
女人也會早洩?
在許多女人為如何能有性高潮而大傷腦筋時,你知道其實有些女人因為太快達到性高朝而苦惱嗎?威而剛的製造廠商輝瑞(Pfizer)最近就將研究目標放在這個新的問題上面,可能將研發讓女性延後性高潮的藥物。Pfizer表示,有些女人尚未享受到性愛的過程就達到性高潮,許多人不認為這是問題,反而將這個狀況歸因於她的性伴侶的「技術高超」,但其實確有婦女因為這原因而求診。
雖然Pfizer目前並無任何實驗計畫,但是「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質疑,廠商不過是又要研發一項新的疾病,然而這項報導的確帶出女性情慾的新觀點。
+ read more

2005.07.29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會導致癌症
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組織表示,由於過去數年的研究一致的證據,他們將重新分類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由對人類「可能致癌」改為「會致癌」,特別是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已有充分研究證明。
此外,避孕藥在過去被認為會導致肝癌,現在發現也會增加子宮癌及乳癌的風險,雖然它也會降低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機率。
專家指出,這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雖然如此,婦女也不必因此而停止服用荷爾蒙。但必要的時候,婦女應和醫師討論利弊,再決定是否使用。
+ read more

2005.07.29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會導致癌症
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組織表示,由於過去數年的研究一致的證據,他們將重新分類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由對人類「可能致癌」改為「會致癌」,特別是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已有充分研究證明。
此外,避孕藥在過去被認為會導致肝癌,現在發現也會增加子宮癌及乳癌的風險,雖然它也會降低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機率。
專家指出,這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雖然如此,婦女也不必因此而停止服用荷爾蒙。但必要的時候,婦女應和醫師討論利弊,再決定是否使用。
+ read more

2005.07.28
「每年做檢查還是得癌症! 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品質在...
日前,報載一位婦女年年作子宮頸抹片檢查,今年五月抹片正常,卻在七月發現得了第二期子宮頸癌。該名婦女去年是在衛生所做檢驗、今年則在長庚醫院的巡迴車作檢驗,她認為問題出在抹片是由護士取樣的緣故,但兩個採檢的機構均否認是由護士取樣。國民健康局對於此一羅生門事件的解釋竟然是抹片檢查都會有「偽陰性」或「偽陽性」的可能,並建議婦女自己去調查原因。國民健康局沒有表達主動調查的態度,讓人深感遺憾,而提出「偽陰性」/「偽陽性」的說辭更是難掩其未盡監測子宮頸抹片品質的責任。
黃淑英委員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成效和醫師取樣技術(抹片是否可以判讀?)、檢驗師/病理醫師判讀抹片能力(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以及取樣的婦女生理時間點(月經後的10-20天內)有關。台灣施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已有10年,衛生署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一直沒有積極的品質監控機制,亦即,醫師取樣的良率(抹片是否可以判讀)及各檢驗單位抹片判讀的準確度並沒有定期、完善的監測。因此,當我們有一個「陰性」的抹片結果時,我們不知道是否可信?再者,為了提升篩檢率,常忽略取樣適當時間點的重要性,這也影響了抹片的檢查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則針對台灣婦女長期以來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品質有相當大的疑慮與不信任。政府為了提高子宮頸癌的篩檢率,提出了各項「便利」的到點篩檢方式,例如:巡迴車、在社區活動中心、學校活動中心,但這些篩檢空間讓婦女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不安心,連帶地婦女對於檢查的結果也常常出現不信任的態度。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沒有看到國健局有任何的說明,而把他當作是一件醫療糾紛在處理,其實是讓婦女更為不安與焦慮!
另外,我們肯定國健局想要提高篩檢率的用心,但是到點篩檢的服務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確有需要,但在醫療資源豐沛、三步即有一家診所的大都會—如台北市還需要嗎?
黃淑英立委也表示:為了促進子宮頸篩檢的成效,衛生署以「經濟誘因」提高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現,施行「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2004年起,在健保給付中增加「新受檢個案發現費」及「癌前病變發現費」的項目。其中「癌前病變發現費」是指,醫師每發現一位新的癌前病變病患,健保局將會多給付1250點。健保局此種獎勵方式,不但是捨本逐末、邏輯錯誤、更是將「醫生的快樂建築在婦女的痛苦之上」。試問,這樣的誘因能有效改善醫師取樣的良率嗎?能夠減少檢驗單位判讀的偽陰性嗎?此外,發現疾病是醫師的責任,有病沒發現是他的過失。當我們「必須」以「經濟誘因」獎勵醫師盡其應盡的責任時,是否意味著當前醫師的品質普遍不良?醫師,你們為什麼不生氣?!
此次的案例,並不是近2、3年來唯一、二的個案,它再度引起社會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品質的關注。我們要求衛生署:
1、 成立專案小組主動調查此次事件的原因
2、
重新檢討「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並提出有效提升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現的辦法
3、
建立子宮頸抹片品質監控機制,並公布各病理檢驗單位的抹片檢查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相當重要的篩檢方法,歐美各國無不致力於提升篩檢品質,以真正發揮篩檢的成效。我們對於衛生主管機關努力提高台灣婦女篩檢率的用心與努力亦表示相當的肯定,但是,我們還是要再次地呼籲:如果沒有完善的品質監控機制,光是提高抹片的篩檢率是無法確切保障婦女的健康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