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整形手術有效促進心理健康?
2006.10.14
整形手術有效促進心理健康?
最近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一場有關整形手術的會議中,一篇研究表示,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在進行整形手術後就可以不用再服藥。 這篇研究包括362位動完整形手術一年的病患,大部分是中年婦女,最常見的手術包括隆乳、縮小腹和拉皮;其中有61位病患(17%)在動手術前有服用抗憂鬱劑,研究人員並不瞭解這些病患得憂鬱症的原因,也不清楚其憂鬱症是否和想整形部位有關。研究結果發現,在手術後六個月,服用抗憂鬱劑的人數下降至42人;98%的病患表示手術能有效增進自信心,但是,手術後停用和繼續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中,約有相同比例的病患都表示自信心增加,這樣的結果並不能解釋憂鬱症和自信心的關連性,因此研究人員推論整形手術讓部分病患停用抗憂鬱劑有可能是因為生活品質的改善,而不是自信心提昇。 並非所有研究對整形手術和心理健康都持正面的看法,近幾年不少研究也指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自殺率較高,但是此研究人員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參與者本身精神狀態的關係,而不是整形手術本身引起他們自殺的動機。
+ read more
美FDA有確保人民的健康嗎?
2006.10.14
美FDA有確保人民的健康嗎?
這幾年來,由於接二連三的新藥下架事件,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核准新藥的信用被質疑。因此,在2004年FDA委託醫藥研究院(IOM)對於藥物安全系統作一個評估,報告在九月中旬出爐。根據報告,FDA因為財務不足、文化、組織結構的問題以及賦與的公權力糢糊不清,目前無法保障新藥的安全性,為確保用藥安全,FDA必須有重大改革。   報告中主要的建議如下: 1. 任何處方藥在核准上市後的兩年內,其包裝要包含一個符號標示,告知病人用藥安全的整體性並未完全確立。 2. 新的處方藥在上市的兩年內,不得對消費者做直接廣告。 3. FDA在新藥核准後的5年內必須再評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4. 加強FDA對藥廠處分的公權力。 5. 藥廠必須將其所贊助、或主辦的臨床實驗登錄在FDA的資料庫中,以便民眾及健康照護者取得。 6. FDA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和藥產業不得有潛在的利益衝突。 7. FDA的局長任期為6年,以維持局內的穩定性。   隨後,十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社論指出,IOM的報告是關鍵性的,並建議國會議員優先落實報告中的建議。
+ read more
要減重,光運動還不夠
2006.10.13
要減重,光運動還不夠
多運動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最新一份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表示,要對抗孩童的肥胖問題,除了要促進運動量外,還必須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飲食習慣。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545位學齡前的孩童,研究目的在於觀察運動量的增加是否可以有效減重;研究中一部份的孩童參與了一項以遊戲的方式提高運動量的方案,這個方案每個禮拜會增加孩童3次的運動量,一次30分鐘;此外,父母親也會收到指導手冊,教導他們如何增加孩童在家的運動量。研究人員在半年和一年時分別紀錄他們的體重,並評估他們的運動技能和生活方式,例如,久坐的行為是否有減少。結果發現運動有很多好處,像是促進運動神經、運動技能等,但是並不包括減重。 從之前的文獻就可以發現好的運動技能(平衡感、跑步、彈跳力、跳躍力等)可以有效幫助孩童的社會發展、讓孩童更樂於從事運動,而且也可以降低孩童往後過重的機率,但是面對現在已經這麼普遍的肥胖問題,光是增加運動量,並沒有解決其他導致肥胖的因素,像是速食、垃圾食物、久坐打電動、使用電腦等,因此,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並不表示這項計畫失敗了,而是要解決肥胖問題得要從多處著手,從飲食到運動、從學校到家裡,都應該要徹底實踐健康行為。
+ read more
HIV在美國將成為醫院例行性的檢查
2006.10.02
HIV在美國將成為醫院例行性的檢查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於9月22日發佈了有關HIV的新指導方針,內容如下: 1. 從醫師辦公室到急診室,HIV篩檢即將成為所有醫院裡的一種例行性篩檢;從13歲到64歲的病人,在進入醫療系統以後,都會接受HIV篩檢。 2. 病人有被告知要做HIV篩檢的權利,也有拒絕做此篩檢的權利,但是接受HIV篩檢的同意書將包含在接受醫療服務的一般同意書內,不再獨立成為單獨的表格。 3. 醫院提供HIV篩檢結果的方式和提供其他篩檢結果的方式無異,唯獨篩檢結果呈現陽性的病人,會直接進入諮商診療的系統內。 4. 若HIV成為醫院例行性的篩檢,在接受篩檢前,則不再需要接受諮商。 (HIV篩檢前的諮商原本是為了讓病人瞭解此篩檢的益處、風險和意義。)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表示,已感染HIV的病患有權利在進入醫療系統以後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目前美國大約有25萬人感染HIV卻不自知,這樣一個HIV例行性的篩檢對於高危險的個人和地區而言,都是正面的。 刪除篩檢前諮商和獨立同意書是這項計畫中爭議較大的兩點,芝加哥愛滋基金會(AIDS Foundation of Chicago)表示:我們真正關心的是若將HIV篩檢整合為例行性篩檢的一部份,但卻不提供諮商時,醫師和病人間是不是就完全沒有對話?而且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說法,是因為醫師太忙、沒有時間諮商而將其刪除,問題是刪除掉的程序是不是對病人有益的部分?許多美國人其實不瞭解HIV,包括它的傳染途徑和預防方法等,篩檢前諮商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提供這些資訊給病患。 對於獨立的篩檢同意書和密集的篩檢前諮商,很多醫師則表示在現實的醫療院所內根本是不可能實行的;曾經有一份研究顯示,即使病人有感染其他性病, 76%急診室的醫生仍然不鼓勵做HIV篩檢,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有資格做諮商,而且篩檢很花時間,而這個新指導方針很明顯就是為了要解決時間上的問題  醫學協會(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則表示,目前美國已檢驗出感染HIV的七萬五千人中,大約只有一半的人有接受正統的醫學治療,這項計畫實施後,若再檢驗出更多感染者,我們必須思考幾個問題:第一、現在的醫療資源是否足夠實施全面性的篩檢?篩檢過後,是否能提供足夠的資源給感染者?第二、為什麼這25萬人明明感染了HIV卻不自知?這項篩檢計畫真的能檢驗出這群潛在的感染者嗎?有沒有可能這項計畫其實檢查不到這群感染者,因為這些高危險群根本不使用醫療資源? 研究人員仍然強調,HIV篩檢只是整個HIV議題的一小部分,要對抗HIV,預防和治療才是重點。
+ read more
怎麼健身才有效?
2006.09.29
怎麼健身才有效?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做了一份研究表示,若要藉由運動來健身,則必須持續六個月做中等程度的運動才能達到顯著的效果,因為研究顯示即使每天走一萬步也不見得有達到運動的效果。 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表示:這並不表示你可以把你的計步器丟掉,然後停止走路上下班;其實每天走一萬步這個點子,是鼓勵大家起身運動的一個好的開始,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光是走路是不夠的,還要走的快,才是有效的健身。 對成人來說,目前運動量的建議值是一個星期至少要做五次中等程度的運動,一次30分鐘,孩童則是每天一個小時,像快步走、游泳或是騎腳踏車等都是屬於中等程度的運動;但是,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有達到運動效果?研究人員表示:運動後,你必須覺得身體很溫暖、有流一點汗、還能說話,但是會有點喘;如果你在運動後覺得自己身體涼涼的、沒有流汗,而且還能輕而易舉地跟別人談笑風生的話,那你一定沒有達到運動的效果。
+ read more
對整形外科醫師與受術病人的提醒
2006.09.27
對整形外科醫師與受術病人的提醒
由於英國整容手術患者的大量增加,2004~2005增加35%患者。英國整形美容外科學會(BAAPS)將「從心理觀點看整形美容手術」訂為今年年會主題,於會中討論制訂心理狀態檢核單,增進醫師對於病人的瞭解,如部分病人可能不適合進行整形美容手術,例如患有身體畸形性疾患(Body Dysmorphic Disorder),這類型的病人通常過度地擔心他們的身體是否有缺陷,且這樣的想法已經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功能,他們通常不滿意自己身體、臉的任何一部份。當醫師遇到這類型的病人,可能要先建議他們先接受心理評估,再來決定手術是否對患者有幫助與是否進行。 提醒整形外科醫師的檢核單項目,當病人出現以下的情形時: 1. 專注於自己外觀實屬想像的缺陷。 2. 持續的關注即使是微小的瑕疵。 3. 因為察覺到自己的小瑕疵,而嚴重影響、危害社交或工作等正常生活功能。 4. 此項專注念頭無法以其他精神疾病作更佳的解釋。 5. 與醫師進行多次諮詢。 6. 已進行多重的整形外科手術。 7. 對於手術結果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例如希望手術完能像特定的電影明星。 8. 對於手術的結果缺乏瞭解。   此外,該學會也以簡單的單字「SURE」提醒病人在手術前應注意的事項: Surgeon:確認為你手術的整形外科醫師的證照與品質。 Understand:瞭解手術的內容以及可能的風險。 Recovery:瞭解手術復原的過程和長期的影響。 Expectation:仔細思考對於手術的期待。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