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咖啡提神只是一筆「貸款」,需用睡眠來償還
2023.03.03
咖啡提神只是一筆「貸款」,需用睡眠來償還
說到早上起床,我們大多數人都依靠一杯咖啡來讓我們清醒及精力充沛。   但University of Newcastle的分子營養學家 Emma Beckett 博士表示,美式咖啡或拿鐵實際上不會給你額外的精力 —那是借來的,最終還是要通過睡眠來償還。   為什麼專家這麼說呢?這就要從了解我們為什麼會想睡開始。   我們為何想睡? 腺苷 (adenosine) 是一個調節我們的睡眠和覺醒的化合物。隨著我們一天的日常生活,腺苷水平會升高,因為它是我們細胞使用能量時釋放出的副產品。腺苷在腦中與其受體 (細胞中接收信號的部分) 結合,告訴細胞放慢速度,讓我們感到昏昏欲睡。   當我們睡覺時,腺苷水平會隨著我們消耗的能量減少而下降。所以,我們早上醒來時會感到神清氣爽。   為什麼咖啡可以提神? 咖啡因的結構和腺苷相似,可以取代腺苷與腺苷的受體結合,阻擋腺苷發揮作用,幫助我們感覺清醒。   但是Beckett博士指出,這裡有一個陷阱。雖然感覺充滿活力,但這種清醒的感覺是少量的咖啡因替你借來的,而不是咖啡本身創造任何新能量。   因為咖啡因不會一直和受體結合,它所阻擋的腺苷也不會消失。所以最終咖啡因分解,釋放出受體。而在積累和等待的腺苷便與之結合,昏昏欲睡的感覺又回來了。   所以,你欠咖啡因的債最終總是需要償還的,而唯一真正的償還方式就是睡覺。   何時喝有差嗎? 您的系統中有多少游離腺苷尚未附著在受體上,您的困倦程度就會影響您喝多少咖啡因才會有用。因此,您在當天晚些時候喝的咖啡,此時有更多困倦信號時,您的系統可能會感覺更有效。   如果時間太晚,咖啡因會使人在就寢時間難以入睡。咖啡因的「半衰期」(分解一半所需的時間) 約為五個小時。但是,我們對咖啡因的代謝都不同,所以對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影響會更快消失。此外,隨著時間,我們對興奮劑的耐受性會逐漸增強,因此經常喝咖啡的人可能會感覺咖啡因的「刺激性」降低了。   一杯濃茶或可樂怎麼樣? 當然,咖啡並不是唯一可以幫你提神的含咖啡因的飲料。   茶、能量飲料和其他飲料中的咖啡因仍然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身體。但是,由於成分主要來自植物,因此每種含咖啡因的飲料都有自己額外特別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能具有興奮作用,或者可以與咖啡因相互作用以改變其影響。   Beckett博士強調,咖啡因可能有用,但它不是魔法。想要創造能量並為我們的身體重新注入活力,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食物、水和睡眠。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3.01.29)、Daily Mail (2023.02.01)      
+ read more
婦團與醫學會聯手 下架醫美不當廣告
2023.03.02
婦團與醫學會聯手 下架醫美不當廣告
日前,台灣女人連線與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聯手,成功下架了G動椅不當廣告。   台灣女人連線經營的醫美不良事件諮詢專線,時常接獲許多女性的申訴,她們因為相信了誇大不實的醫美廣告,不只荷包失血,更讓身體承受許多苦痛,留下傷害。   婦團與醫學會有共同的目標 為了打擊不實廣告對女性健康的影響,台灣女人連線長期要求提升管理強度,並透過檢舉下架不實廣告,更曾發起婦團聯合檢舉,號召各地姊妹檢視醫美廣告,但效果卻不盡理想。主要因為各地衛生局認知不一、執法強度不同,以及衛生局業務繁忙,處理起來曠日廢時等原因。   有鑑於個案式檢舉事倍功半,處罰醫師或診所亦非檢舉本意,更有檢舉人身份被洩露的問題,台灣女人連線持續尋求其他打擊不實廣告的方式。   在與美容醫學醫學會自律委員會溝通後,我們建立了遏止醫美不當廣告的運作模式:當台灣女人連線發現不適當廣告內容,便蒐集資料予醫學會,透過醫學會組織的力量,警示醫師注意廣告內容與用詞。如果仍不改善,台灣女人連線便向衛生主管機關檢舉。   G動椅:治療尿失禁 卻強調改善親密關係 G動椅是衛福部許可的非侵入式治療裝置,用來治療尿失禁。卻在許多廣告中強調改善親密關係、甚至有回春、改善陰道鬆弛、治療性功能障礙等不當用詞。   台灣女人連線向美容醫學醫學會提出申訴,醫學會與醫療器材廠商協調,獲廠商高度重視,進一步向醫療院所進行宣導,強調宣傳內容應合法,不應有過多商業描述。   經過婦團、醫學會及廠商的合作,三個月內不當廣告改善率高達86%,是前所未見的改善效率。   台灣女人連線與美容醫學醫學會合作,得到廠商的正面回應與行動,從源頭著手,有效改善醫美廣告管理。這個新的合作模式,連結了各方的力量,透過正面積極的處理,取代處罰式的檢舉,共同捍衛民眾健康。   也提醒民眾在選擇醫美療程時,網路資訊要多方求證,諮詢專業合格的醫師,並留意相關的風險及副作用,才不會花錢又傷身。  
+ read more
蘑菇透過促進神經生長來增強記憶力
2023.02.17
蘑菇透過促進神經生長來增強記憶力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食用蘑菇中的活性化合物,可以促進神經生長並增強記憶力。   昆士蘭腦研究所 的 Frederic Meunier 教授 表示,該團隊已經從猴頭菇 (獅鬃菇 / Hericium erinaceus) 中找出新的活性化合物 (NDPIH)。該化合物可改善腦細胞生長和記憶力。   過去,臨床前測試已經發現猴頭菇對腦細胞的生長和提高記憶力有顯著影響。而幾個世紀以來猴頭菇的粹取物一直是亞洲國家的傳統醫學藥物。研究者想科學地確定它們對腦細胞的潛在影響。   粹取物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測試了從猴頭菇中分離出幾種化合物對培養的腦細胞的神經營養作用,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活性化合物 (NDPIH) 促進神經元的軸突生長和神經突分支,延伸並連接到其他神經元。   使用超解析度的顯微鏡,他們發現猴頭菇粹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大程度地增加了神經生長錐 (growth cones) 的大小,這對於腦細胞感知環境並與大腦中的其他神經元建立新的聯繫尤為重要。   共同作者、昆士蘭大學的 Ramon Martinez-Marmol 博士 說,這一發現可以用於治療和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認知障礙。   Martinez-Marmol 博士說:「我們的想法是從天然來源中找出可以到達大腦並調節神經元生長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從而改善記憶的形成,」。   來自 CNGBio Co 的 Dae Hee Lee 博士支持並參與了該研究項目,他指出,猴頭菇的特性自古以來就被中醫用來治療疾病和保持健康。這項重要的研究正在揭示猴頭菇化合物的分子機制及其對大腦功能,尤其是記憶力的影響。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02.09)、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2023.01.20)      
+ read more
爸媽福音!一歲以下奶粉開放網購!
2023.02.15
爸媽福音!一歲以下奶粉開放網購!
衛福部於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公布好消息!回應婦團及立委要求,一歲以下配方奶粉開放網購,爸媽們的育兒之路可以減輕些壓力了!   開放網購奶粉 打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去年9月召開記者會,針對配方奶無法網購讓民眾育兒困難重重的情況,要求衛福部釐清相關法規,有條件開放一歲以下嬰兒奶粉可於網路購買,並允許公開奶粉的營養成分標示。   台灣女人連線後續於衛福部性平小組提案,提請修改一歲以下嬰兒配方食品資訊揭露與購買管道的規定。   食藥署蒐集相關意見後,於昨日公告,放寬廣告的範疇。未來一歲以下配方食品將可於網路上販售,但仍不得促銷。   為推母乳禁網購 爸媽大不便 許多新手爸媽分享,很難查到一歲以下奶粉的營養成分,詢問討論也要偷偷摸摸地進行,好像在做壞事一樣。不能於網路上購買,對於在偏遠、店家不密集地區的家庭很不方便。尤其是家中有幼兒或單親的家庭,必須要帶著孩子出門買奶粉,更是辛苦。聯繫廠商購買,又只有「箱購」的選項,家庭裡未必需要也不一定有經濟能力大量購買。   而這一切規定只為提高購滿配方奶的門檻,來強推母乳哺育。但配方奶取得困難,餵母乳的人真的變多嗎?這又是一個忽視女性與家庭需求造成的錯誤聯想,母乳哺育率並未因嚴格限制購買而提升。   讓女人和家庭決定怎麼餵小孩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母乳對孩子好大家都知道,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在支持母乳哺育之餘,也可便利地在網路上購買配方食品。廠商以促銷或廣告造成誤解或誘導購買是不能接受的,當然要規範,但最基本的資訊應該要透明揭露,否則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婦女不但無法自主決定,反而更容易被欺騙。   黃淑英理事長進一步表示,這樣的改變很正面,讓女人跟家庭有足夠的資訊來決定餵養方式,但在購買專區揭示母乳哺餵優點的文字則要小心,以免造成選擇配方奶家長的壓力與罪惡感。     延伸閱讀 《育兒更友善,奶粉網購來幫忙》記者會新聞稿 媽媽因為餵孩子配方奶感到羞愧    
+ read more
辦公室裡的蛋糕和二手煙一樣糟糕
2023.02.14
辦公室裡的蛋糕和二手煙一樣糟糕
食品標準局主席Susan Jebb 教授警告說,帶蛋糕去上班與同事分享對健康的危害與二手煙一樣大。    她說,如果沒有人帶蛋糕進辦公室,我白天不會吃蛋糕,但因為有人帶蛋糕進來,我就吃。不健康飲食和二手煙的問題並不相同。後者會對他人造成傷害,食物也是如此。    然而,這種比較招到了批評。全科醫生Helen Wall博士告訴 BBC,「如果有人在你旁邊抽煙,你會情不自禁地吸進去」。但是「如果有人在你旁邊放了一塊蛋糕,」沃爾繼續說道,「你不必吃它」。   但是,Susan Jebb 教授說,人們常常們都喜歡認為自己是理性、聰明、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一直做出明智的選擇,但我們低估「環境」對其選擇的影響。   Jebb還指責政府 推遲了 晚上9點電視和線上垃圾食品廣告的禁令計劃,破壞公共健康。她指出,垃圾食品廣告「正在破壞人們的自由意志」。   她指出,廣告意味著最賺錢的企業對人們行為有最大影響。這不公平。目前,我們允許在沒有任何健康控制的情況下為商業利益做廣告,我們最終以完全的市場失敗告終,因為你得到的廣告是巧克力而不是花椰菜。   據《衛報》報導,Rishi Sunak 於12月宣布禁令的實施從 2023 年推遲到 2025 年後,遭到「健康專家的強烈反對」。    慈善機構英國糖尿病協會的首席執行官Chris Aske說,「可恥的」延遲將「對收入最低的家庭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他們獲得健康食品的機會較少,並且會成為大量不健康食品廣告的目標」。   去年 5 月, Boris Johnson也推遲了對高脂肪、高鹽或高糖食品和飲料的買一送一的促銷禁令。兒童食品運動的Barbara Crowther指責當時的總理「拿孩子的健康玩弄政治」。       編譯來源:The Week (2023.01.18)        
+ read more
視網膜預測中風風險
2023.02.13
視網膜預測中風風險
一個簡單的眼睛測試可以在中風發生的幾年前預測患者中風的風險。測試包括檢視視網膜中組織的微細變化。   視網膜血管和組織的狀況反映著大腦血管的老化情況,即是中風的風險。   根據《BMC 醫學》期刊報導,患者實際年齡和其視網膜年紀有一個差距,稱為「視網膜年齡差距」。視網膜年紀視其血管和組織的健康視而定。網膜的年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的人,接下來6年內中風可能多達2.3倍。   如果醫師能在早期指認最有風險的人,他們可以針對生活型態改變,或藥物來對付風險因素。   結合AI非侵入性的檢測   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46,969人的生活型態資料,如抽煙和飲酒,以及他們視網膜精細影像的掃描。   他們使用人工智能 (電腦設定學習檢視大數據) 分析結果。接下來6年,約300位男女中風。研究人員發現和患者實際年齡相比,視網膜生物年齡增加一年,中風的風險增加5%。而最大的年齡差距則有2.3倍得中風的可能性。   做為中風風險的篩檢,研究人員說視網膜掃描有很大潛能。快速 (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便宜且非侵入性,甚至可能結合技術進入智慧手機,使病人可在家使用。   中風在台灣   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且根據統計,過往每6人有1人可能中風,現在則是每4人當中即有1名終生會發生中風危機,發生率逐年增加。其中64% 的中風是缺血性的 ─即血栓阻塞了供給大腦的血液;其他為出血性中風,一個變弱的血管破裂,血流入大腦,造成傷害。中風是台灣人第四大死因。   醫生表示,現代人長期久坐少運動、工時長,又偏好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也讓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趨勢。   若與其它國家研究相比較,台灣的年齡別發生率高於美國和英國,但是日本相差不多。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02.0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