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3.03.21
卵巢癌的5個異常警訊
脹氣是卵巢癌的一個普通症狀。沒有食慾、頻尿和背痛也是要注意的症狀。
在台灣婦癌死因第2是卵巢癌,死亡人數更是逐年攀升。109年共有724人死於卵巢癌。10年間死亡人數成長1.6倍之多。
目前並沒有效的卵巢癌篩檢工具,因此,大多數的卵巢癌發現得晚,也造就了高死亡率。如果知道卵巢癌的症狀,我們可以盡可能在疾病的最初期診斷出來,比較容易治療。根據國健署104-108年統計資料,國內新診斷癌症病人的平均5年存活率為52%,早期卵巢癌平均5年存活率僅有45%,晚期卵巢癌更不到20%。
下列有5個生理現象,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狀,可以視為疾病的警訊,應持續地觀察或就醫。
腹部脹氣
通常脹氣發生是因為便秘或者是喝了一堆氣泡飲料引起的。但是專家說,持續脹氣也是卵巢癌的一個症狀,不應忽視。然而很少婦女知道。
脹氣也可能是腹水的結果,即腹腔中存在著液體。當癌細胞擴散至腹膜,刺激它使得液體累積。癌症也會阻塞部分淋巴系統,液體無法如往常從腹部排出,形成腹水。
有些婦女有如足球大小的腹部隆起,可能被誤認為是懷孕了。
很快就飽了
沒有食慾或吃東西後覺得飽脹,可能是卵巢癌的另一個症狀。正如脹氣,早飽感可能因腫瘤或腹水。因為液體壓擠了胃部內的其他器官。倫敦一個診所Gynae中心指出「如果影響了胃腸道,它會使你覺作嘔、不舒服,或覺得已經飽了。」
背痛
背痛是卵巢癌一個普通的症狀,通常被忽略為其他因素。
專家說,腫瘤會引起腹部、臀部和骨盆持續性的疼痛。或許和卵巢癌不相關,但是腫瘤擴散到腹部或骨盆時,也會刺激背部下方。
如果疼痛持續,新出現的症狀,可能是許多不同狀況所引起,最好諮詢家庭醫師。如果是癌症,及早診斷意謂越可以治療。
頻尿
頻尿可能是感染的一個症狀,但也可能是卵巢癌的一個症狀,知道的人並不普遍。
腫瘤或腹水也可能引發頻尿。腫瘤在卵巢逐漸成長時,會壓縮膀胱,造成頻尿。
內部的壓力也可能阻塞了尿管,使得尿液無法流出,引起腎臟腫脹。
緊急性小便或頻尿,應該諮詢醫師。
陰道不尋常流血
經期之間大量和不規則的流血或更年期後的流血,可能是卵巢癌的一個症狀。
雖然大部分婦女的不尋常的流血是荷爾蒙失調的一個症狀,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檢查。
根據美國癌症學會表示,卵巢中的腫瘤會干擾經期和荷爾蒙。許多腫瘤製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會引起陰道流血,即使已經過了更年期。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03.10)
+ read more

2023.03.20
美FDA新規定:乳房X光報告需有乳房密度資訊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3月9日公布新規定,要求乳房X光檢查報告必須包含乳房密度資訊。
乳房密度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乳房的密度是根據脂肪與乳腺組織的比例决定。密度較高的乳房─緻密型乳房有高比例的乳腺組織,少量的脂肪組織。隨著年齡漸增,乳腺退化,脂肪組織會慢慢取代乳腺,乳腺密度降低。
根據美國FDA的統計,在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女性中,大約一半是緻密型乳房。緻密乳房有較密集的乳腺,乳癌風險較高。
然而,緻密乳腺在X光成像上會呈現白色,而癌細胞也是白色。乳腺密度越高越不容易與乳癌辨別,判讀較為困難,這時可能需要其他檢測來協助判斷,包括超音波、斷層攝影等。
告知女性 乳房密度影響癌症篩檢判讀
美國FDA修改了1992年的乳房X光攝影品質標準法案,要求檢查單位需向患者提供乳房密度的資訊和其他評估類別,以解釋乳房密度如何影響X光檢查的準確性。這些新法規將加強乳房X光檢查的流程,以及患者與醫護人員的溝通。
這項規定將在18個月內上路,FDA表示,這項新規定有助於確保乳房X光檢查報告具有更清楚的語言,主要目的在幫助患者和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檢查結果,確保盡可能完整地傳達相關決策的重要訊息,以助患者做出醫療,例如:是否做進一步檢查或再次進行X光檢查等後續步驟。
台灣補助篩檢 危險因子未提緻密型乳房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目前衛福部提供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女性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但在乳癌防治的衛教中,未提及緻密型乳房的罹癌風險,亦未對緻密乳腺X光成像判讀困難多做說明。於乳癌防治規劃上,政府應有更細緻的規劃。
編譯來源: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2023.03.09)、CNN(2023.03.09)
+ read more

2023.03.17
按摩熱敷眼瞼有助於緩解眼睛乾澀
我們中多達四分之一的人有眼睛乾澀,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導致眼睛乾澀的症狀可能令人困惑:這主要是因為有一個矛盾:眼睛乾澀有時會流淚
(台語:流目油)。
為什麼會流目油?
通常,我們每次眨眼時,眼睛表面都會有一層淚膜。這提供了一個保護罩,使眼瞼
(眼皮) 能夠舒適地打開和關閉。它還具有治療作用。
淚膜由粘液內層、水性中層和防止水性層蒸發過快的油性外層組成。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例如年齡或與更年期相關的荷爾蒙變化,位於眼瞼內產生油性分泌物的瞼板腺
(meibomian glands) 變得不那麼有效率了
—它們產生的任何油脂都會變得不那麼有效。
這意味著水層沒有受到保護,因此會蒸發,使眼睛感覺乾燥、粗糙和酸痛。所以眼睛反而會反射性的分泌大量淚水,導致出現時常流淚、淚眼汪汪的狀況。此外,現代人常見手不離3C,過度用眼導致眼睛乾澀、疲勞,也會因此提高流淚、流眼油的狀況。
如何改善乾眼症?
使用潤滑眼藥水會有幫助,但這只能治標不治本。最好的結果來自細緻、定期的眼皮衛生。
對眼皮施加一點壓力,用棉花棒沿著眼皮邊緣按摩。
加熱眼瞼四到五分鐘,軟化可能堵塞瞼板腺出口的粘性油脂分泌物。最好的加熱方法是熱敷
—例如,用熱水浸泡過後擠出的絨布、含有小麥的用微波爐加熱的眼袋以及振動眼瞼加熱裝置,如眼棒或眼罩。
熱處理後沿著每個眼瞼的外緣擦拭
—沿著每個下眼瞼擦拭三到四次。如果將棉籤浸入嬰兒洗髮乳中,效果會更好。
如果您養成了每天使用熱敷和按摩的習慣,您可能會發現只需要偶爾滴潤滑劑眼藥水。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長時間使用筆記型電腦和其他螢幕似乎會導致眨眼次數減少,這會干擾淚膜在眼睛上的正常擴散。因此,請確保每小時都有一次螢幕中斷。
這種養生法能在幾週內有效地改善乾眼症。
以上是英國家庭醫師DR MARTIN SCURR的說明。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03.14)
+ read more

2023.03.15
天然的代糖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在台灣,代糖的食品很多。其中在大賣場、網路購物台上盛行的赤蘚糖醇
(erythritol)
被發現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關。
赤蘚糖醇 ─又叫赤藻糖醇─ 的甜度約為糖的
70%,是通過發酵玉米製成的。攝入後,赤蘚糖醇很難被身體代謝。它進入血液並通過尿液離開身體。因此,赤蘚糖醇的特點是既是「零卡路里」,又是「天然」代糖,導致其迅速流行。
心血管健康風險的風險?
New Cleveland Clinic研究人員對美國和歐洲的 4,000
多人進行了研究,發現血液中赤蘚糖醇數值較高的人發生心臟病、中風或死亡等重大心臟不良事件風險較高。他們還研究了將赤蘚糖醇添加到血液或分離的血小板(有凝血功能)中的影響。結果顯示,赤蘚糖醇使血小板更容易活化並形成血塊。這些臨床前研究證實了攝入赤蘚糖醇會增加血塊的形成。
另一項對八名健康志願者進行的先驅試驗中,研究人員還發現,飲用有赤蘚糖醇的飲料可使血漿中的赤蘚糖醇數值好幾天都升高至遠高於會增加凝血的風險。
研究作者 ─內分泌學家 Stanley
Hazen博士指出,在接觸赤蘚糖醇後,可能會出現長時間的潛在血栓形成風險升高。這是令人擔憂的,因為人造甜味劑的銷售對象多為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史和腎功能受損患者。他們正是那些通常未來發生
CVD 事件的風險更高的人。
FDA 將赤蘚糖醇歸類為「普遍認為是安全的
(GRAS)」,因為它與短期胰島素或血糖效應無關,即使對於血糖控制受損或肥胖的患者也是如此。因此,不需要進行長期安全性研究,而食品標籤也無需披露食品中添加了多少赤蘚糖醇。
後續研究的重要性!
Hazen
及其同事指出,該研究包括臨床觀察研究結果能展現的是「有關聯」而非「因果關係」。鑑於廣泛的消費量持續增加,有必要對赤蘚糖醇的長期安全性保持謹慎。目前的結果強調需要建立報告要求安全概況和每日攝入的容許量。
已有一些證據顯示代糖與不良的心臟代謝表型有關,例如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第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癌症也已成為攝入人造甜味劑的風險。然而,目前,文獻還是缺乏關於一般食用人造甜味劑對心血管風險的定論。因此,所有代糖後續研究是很重要的。
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
編譯來源:News-Medical (2023.02.27)、Medpage Today (2023.02.27)
+ read more

2023.03.13
新的攝護腺癌血液檢測可結束偽陽性對男性的折磨
對攝護腺癌進行血液檢測可以使成千上萬的男性免於進行不必要的切片檢查。
專家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這一突破為檢測這種疾病提供了「巨大希望」。
目前,攝護腺癌的檢測是名為「PSA測試」的血液測試。此測試是尋找來自攝護腺的一種蛋白
-特異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攝護腺中的一個抗原,沒錯,但並沒有攝護腺癌的特異性。在其他組織和體液中也可以檢測到它。所以,檢測的偽陽性高。
新的血液檢測
新檢測的原理是從血液中找到來自攝護腺癌的腫瘤細胞。
一個跨國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在 210
名有疑似癌症跡象的男性身上進行了試驗,比如攝護腺肥大或泌尿系統症狀。
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後來被發現患有攝護腺癌,而三分之二的人患有良性攝護腺疾病。
此項新的檢測在疑似攝護腺癌的男性中發現的陽性病例準確度達91%。
對於沒有攝護腺癌的男性,它的偽陽性結果是「零」。因此,可以讓數千人免於因為錯誤的
PSA 結果而進行的痛苦、不必要的切片檢查或 MRI
掃描。
英國攝護腺癌的專家Simon Grieveson
說:「近年來,血液中癌細胞的檢測顯示出巨大的潛力,英國攝護腺癌和
Movember
正在聯合資助一項研究,研究這是否也有助於確定患有攝護腺癌的男性的最佳治療方法。癌症仍局限於攝護腺。」
「這些結果顯示出巨大的希望,並表明有可能首先使用該測試來檢測癌症。」
上個月,一項結合 PSA
檢查和尋找血液中免疫細胞變化的血液測試發現,在對
147 名男性進行測試時,陽性結果的準確率為 93%。
科學家們對下一代更準確的血液測試感到興奮,它或許可以用來篩檢健康男性的癌症早期跡象。
該研究發表在《癌症醫學》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02.27)
+ read more

2023.03.05
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齊護女人心
在台灣,女性多擔心死於乳癌、子宮頸癌等婦癌,卻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每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至4倍。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引指出,由於男女生理結構、生命經驗及特殊疾病的差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診斷及治療也有不同,若忽略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遲就醫及存活率低等。
為提高社會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注,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每年會就不同主題促進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同時,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響應「為女著紅」,提升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2023年第八屆「為女著紅」主題為「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將透過各項活動來宣導女性貧血與心血管健康的重要。
貧血是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出席記者會表示,2017年至2020年國內育齡婦女(15-49歲)貧血盛行率為19.08%,平均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貧血。然女性卻容易因症狀(頭暈、疲累、臉色蒼白、心悸等)短暫且恢復快,便認為不嚴重,且習以為常。吳署長呼籲婦女,應把小事當大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然而,貧血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是體內有潰瘍、腫瘤等重大疾病。再者,貧血的結果更可能對於女性健康有重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孕產婦。因此,這個被忽略為小事的貧血其實是事關緊要的心血管現象!
貧血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警訊
貧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鐵流失過多或吸收不足,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造成血液流失或製造不足。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是一種負擔,可能引起心臟衰竭,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更容易感染。此外,腦受損或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最嚴重的情況,也有可能造成死亡。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詹德富理事長表示,部分女性因為月經量多或營養不足的狀況下容易出現貧血的問題。如果發生在孕產婦身上,會導致胎兒體重不足,生長遲緩以及早產等風險增加。更重要的是,貧血是引發嚴重產後大出血重要危險因子。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也與貧血有關係。
有貧血現象建議儘速就醫對症治療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婦女比較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和月經懷孕和哺乳有關。其它如婦科疾病、甚至婦科癌症等都是比較容易發生貧血的可能原因。婦女常常因為工作繁忙或不敢面對醫生,延誤了診斷和治療。貧血的檢查很容易,也沒有侵入性,不必害怕,提早治療,能得到很好的結果。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周文堅理事長指出,孕齡與接近停經的婦女,有至少10%的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這種貧血最常見也最容易治療。缺鐵就要補鐵,對症下藥。但是,並非所有貧血都需要補充鐵劑,大部分非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是過多的,如果再補充鐵劑,恐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若有貧血的問題,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TAIWAN為女著紅
為提高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意識及對貧血的警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邀請大家3/10(五)為女著紅日當天,全民Dress
code穿戴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或IG平台打卡標註「#TAIWAN為女著紅」響應活動,一起關心女性貧血及心血管健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