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3.04.14
研究:多數患有攝護腺癌的男性可避免或延遲治療
根據英國一項長期研究的最新結果,大多數被診斷患有攝護腺癌的男性可以延遲或避免痛苦的治療,而不會損害他們的生存機會。
研究中的男性與他們的醫生合作,密切關注他們低或中等風險的攝護腺腫瘤─一種稱為監測或主動檢測的策略─降低了他們因為積極治療疾病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例如: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礙。但他們死於癌症的可能性並不比接受切除攝護腺或放射治療的男性高。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University of
Oxford的泌尿外科教授Freddie
Hamdy博士說:「好消息是,如果你被診斷出患有攝護腺癌,不要驚慌,花點時間來決定如何處理」。
他補充說,該研究結果不適用於患有高風險和高惡性攝護腺癌的男性。這些侵襲性癌症約佔所有攝護腺癌的15%,仍然需要及時治療。
治療對生存沒有影響
該試驗追踪了1999年至2009年間在英國被診斷患有攝護腺癌的1,600多名男性。當時他們的癌症都沒有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為了衡量和比較每種治療的有效性,當他們加入時,這些人被隨機分配到三組之一:積極監測或使用定期做PSA測試、放射療法或手術切除攝護腺。
經過15年的追踪,無論分配何種治療,因攝護腺癌死亡率都很低。到2020年,少於3%的人死於攝護腺癌(45名男性)。三組之間的攝護腺癌死亡率沒有顯著差異:主動監測組3.1%、放射治療組2.9%、攝護腺切除術組2.2%。
一種通常風險較低的常見癌症
在台灣,根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是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為第5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7位。
大多數攝護腺癌生長非常緩慢。局限於攝護腺的腫瘤通常至少需要10年才能引起明顯的症狀。
這項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證實了在此期間許多醫生和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的事情:大多數攝護腺癌是通過PSA的血液測試發現,而對男性一生都不會造成傷害,且多不需要治療。
當更少的治療是更好的護理…
據估計,多達84%通過常規篩檢發現的攝護腺癌男性並沒有從癌症檢測中獲益,因為他們在死於此癌症之前已經因為其他的原因死亡。
其他研究估計,每5名被診斷患有攝護腺癌的男性中就有1到2人接受了過度治療。攝護腺癌過度治療的危害已得到充分證明,併發症包括:失禁、勃起功能障礙、性能力喪失及焦慮和抑鬱。
此研究帶來的重要訊息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泌尿學和腫瘤學教授Bruce
Trock博士說:「當對男性進行仔細評估他們的風險時,你可以延遲或避免治療,而不會錯過治愈大部分患者的機會。」
然而,對於其他人來說,這項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追蹤監測攝護腺癌通常是正確的做法。
研究者University of Bristol的Dr.Jenny
Donovan說:「我們希望臨床醫生會做的是使用我們在這些論文中產生的這些數據並與男性分享,以便新診斷出患有局部性攝護腺癌的男性能夠真正評估這些得失利弊」。
該研究的結果於March 11,
2023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歐洲泌尿外科協會年會上公佈。兩項關於這些數據的研究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和配套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證據》上。
編譯來源:NEJM(2023.03.11)、CNN(2023.03.13)、Medpage
Today(2023.03.11)
+ read more

2023.04.11
爸媽等到了!台灣一歲以下奶粉網購上路!
過去一歲以下配方奶粉無法在網路上購買,相關資訊也不透明,許多家長為了查找資訊、購買奶粉費盡心力。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去年9月召開記者會,針對配方奶無法網購,要求衛福部釐清相關法規,有條件開放一歲以下嬰兒奶粉可於網路購買,並允許公開奶粉的營養成分標示。
衛福部於今年2月公告相關處理原則,只要依循規定,廠商便可以在網站上販售奶粉。
奶粉網購專區陸續上架
近日,部分嬰兒奶粉廠商官方網站陸續設置了0-1歲奶粉專區,營養標示與價格都公開透明,相信對有需求的家長有所幫助。
然而,目前在電商平台與大賣場的線上購物網站則還沒有看到相關品項,台灣女人連線會繼續去瞭解是否有困難或滯礙難行的部分,為更友善的育兒環境努力!
+ read more

2023.03.31
更年期不會體重增加,但是…有點複雜
婦女在進入更年期時,體重通常會增加。研究顯示46-57歲之間的婦女,在5年內增加2.1公斤。
但,並非如表面所呈現的,進入更年期時,體重會增加。更年期和體重增加的關係並不簡單。
更年期是否引發體重增加?
簡潔的回答是「不」,但有些復雜。
就更年期和體重來說,實際上的影響是體重的分佈,而非體重增加。研究已確認更年期腹部脂肪的增加,並非整個體重的增加。
這是因為更年期時的荷爾蒙變化,只是促使身體改變脂肪儲存的地方,使得婦女的腹部和腰圍更傾向於體重的增加。研究發現更年期後的婦女,和更年期前的婦女相比較,內臟脂肪(深入腹部的脂肪)增加了近50%。
有些更年期的症狀可能間接地造成體重增加:
*
缺乏睡眠干擾身體食慾荷爾蒙,增加飢餓感,引發對食物的渴望。
*
有些情緒的改變會引發身體壓力的反應,增加皮質醇(cortisol)激素的製造,促使脂肪儲存,且引發不健康的渴望食物。情緒也會對運動的動機產生影響。
*
疲勞、乳房痛和潮紅使身體的活動更有挑戰性或不舒服,影響了運動的能力。
老化是更年期體重增加的真正原因
沒錯!和更年期相關的體重增加,通常是老化的副產品。
隨著身體老化,功能效率漸退。肌肉量自動喪失(又稱肌少症),且脂肪水平開始增加。
因為肌肉量協助決定身體新陳代謝的比例(休息時身體燃燒的能量),當失去肌肉時,身體在休息時燃燒的卡路里就會減少。
老化也表示在應付其他健康議題時,會使得體重管理更複雜。例如藥物會影響身體的功能,關節炎和一般的疼痛會影響行動和運動的能力。
簡而言之,身體老化的過程和行動能力的改變,是更年期婦女體重增加的真正原因。
不只是體重增加
更年期並不會使你體重增加,但會增加婦女其他嚴重健康狀況的風險。
體重的重新分佈,導致腹部持有更多脂肪,可能有長期的影響。腹部脂肪深入腹腔之中,特別是一種不健康的脂肪,因為儲存處靠近器官。有大量內臟脂肪的人,比起身體脂肪儲存在臀部的人,中風、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較高。
更年期時,卵巢所製造的雌激素量減少,也會增加婦女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為雌激素讓血管舒張、保持膽固醇不升高。沒有它時,壞的膽固醇開始累積在動脈中。
雌激素減少也會造成骨頭量的流失,使得婦女骨骼疏鬆的風險更大,較易骨折。
能否預防更年期體重增加?
更年期本身不會使體重增加,只是很不幸的發生在生命的階段中,其他因素也同樣產生。好消息是,和老化相關的體重增加並非不可避免,隨著年齡增長,經過更年期的婦女,仍可以做許多事來避免體重增加。
1)每天規律的運動,混合激烈和多様的運動,包括增強身體的運動一週兩次。
2)停止節食。節食會促使你的身體在企圖達到設定點時,體重更往上升。結果變得比開始時更重。每次的節食也會使你的新陳代謝變得更慢。
3)自然減低對糖的渴望。每當有衝動吃甜的或肥胖的食物,吃些天然的東西,水果、蜂蜜、堅果、種子和酪梨,是幾個適合的例子。這些食物會在大腦釋放出讓人覺得快樂的化學物質,正如加工和速食產品,且有飽足感。
4)創造正面的習慣,減少借食消愁。以散步、做自己的嗜好,或新鮮的事取代在沙發放鬆。
5)慢慢吃,避開分心的事,以減少無厘頭地東吃西吃。使用兒童的餐具緩慢吃的速度。
6)上床前至少一小時,關掉電腦、電視手機,以促進睡眠品質。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3.03.12)
+ read more

2023.03.29
賭博:玩樂怎麼會變上癮?
賭博可以是一種無害的愛好,也可以是一種嚴重的成癮。雖然有些人是社交型賭博,而另一些人以賭博為生,但對於那些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繼續前進無法控制的衝動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嚴重的上癮。
休斯頓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Asim
Shah博士說:「在我們的大腦中,涉及賭博成癮的中樞與涉及物質(酒精、藥物)成癮的中樞相同。」
賭博上癮的徵兆可能與其他任何成癮一樣,它會刺激大腦的獎賞中心。它帶來了一種幸福感和獎勵感,導致一種刺激持續賭博的衝動。
上癮的徵兆
賭博的人分為三種:熟練的職業賭徒表現出自制力、耐心和理性思考;社交賭徒會在賭場花費適度的時間和金錢,或者喜歡偶爾下注;而問題賭徒則具有強迫性,依靠習慣謀生,並且沒有自制力。
雖然問題賭徒可能認為他們屬於這些其他類別之一,但賭博成癮有其徵兆。他們可能會感到無助或絕望,變得焦躁不安或急躁。問題賭徒可能會用盡他們的信用卡來滿足這種行為。
問題賭徒也可能下更多賭注以挽回損失的錢、撒謊以隱瞞問題或讓其他人建議他們應該減少賭注。
賭博的心理層次
Shah說,賭博有四個心理層次:勝利、失敗、絕望和無助。
賭徒在獲勝後開始感到欣快,並花更多的錢再次感受到那種衝動。在最終輸掉之後,他們感到絕望並繼續賭博以試圖挽回損失。屢敗屢戰後,賭徒可能會產生一種無助感。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成癮會導致失去家園、家人、工作和所有財產。它可能導致藥物濫用、人際關係問題和抑鬱症。
Shah說,人們最終可能會失去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改變這個習慣並不容易。
如果您所愛的人出現賭博成癮的跡象,請帶他或她去看專門研究這種成癮的專業人士。賭博預防中心和自助小組也可能有幫助。
據貝勒醫學院的專家稱,一些治療強迫症的藥物可用於治療賭癮。
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如果您是一個嗜賭成性的賭徒,您可能會失去一切
—家園、家庭、工作和財產,但專門研究這種成癮問題的專業人士可以幫助您克服它。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有更多關於賭博障礙的內容。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3.03.25)、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2023.03.22)
+ read more

2023.03.27
妊娠高血壓和日後大腦健康有關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懷孕期間的高血壓與日後認知衰退風險的增加有關。
根據這項研究,患有子癇前症的女性(即懷孕期間的高血壓可能伴有腎臟或其他器官損傷)與那些不影響腎臟或其他器官的妊娠高血壓相比,以後的認知能力可能會下降地更多。
研究作者─Wake For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Michelle M.
Mielke博士說:「懷孕期間的高血壓,包括妊娠毒血症,被視為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素,我們的研究認為它也是日後認知衰退的風險因素。」
Mielke博士補充:「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然而,這些結果顯示,在懷孕期間和之後管理和監測血壓是未來大腦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參與者有2,239位婦女,平均年齡73歲。研究人員檢視過往懷孕的醫療記錄。
總的來說,83%的人至少有一次懷孕。大約100名懷孕超過20周的患者患有妊娠高血壓,147名患有子癇前症或子癇症。超過1,600人的血壓正常。
研究中,參與者平均5年中,每15個月做9個記憶和思考的測驗。
總體而言,懷孕期間有高血壓的女性比血壓正常和未生育的女性智力下降更多。在研究期間,患有任何類型高血壓疾病的參與者,其所有記憶和思維測試的平均綜合得分下降了0.3分,而懷孕期間沒有高血壓的參與者則下降了0.05分。
與整個懷孕期間血壓正常的女性相比,子癇前症患者的結果更為明顯。
Mielke說:「這些結果表示在我懷孕期間和生產後,處理和監控血壓對日後大腦的健康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研究的局限性是大多數參與者是白人。此外,該研究僅發現懷孕期間的高血壓狀況與後期思維問題之間存在關聯,而不是因果關係。
研究結果於3月15日發表在《神經病學》線上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03.01)、Neurology(2023.03.01)
+ read more

2023.03.22
妊娠併發症會增加女性在未來50年內的死亡風險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生殖事件。在台灣,約有10%至15%的孕婦有妊娠性糖尿病;10%有妊娠性高血壓;8%
~10%的懷孕以早產告終。
這就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妊娠併發症會不會影響女性未來的死亡風險?如何影響?然而,由於缺乏長期追蹤資料,這一點往往未被充分研究。
對此,一個新加坡及美國的跨國研究團隊調查了妊娠併發症如何影響一個人的長期死亡風險
(相對於沒有併發症的人) 問題。
他們研究了45,000多名有常見妊娠併發症的孕婦,其50多年後與總死亡率或特定原因死亡率的關係。
死因及風險與併發症相關
結果顯示,那些經歷過任何這些常見妊娠併發症的人在懷孕後50年內死亡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是,妊娠併發早產、妊娠高血壓疾病和妊娠糖尿病分別與7%~109%、9%~32%和14%的全因死亡率高風險相關。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對於早產的婦女,她們的死亡風險和死亡原因似乎因早產原因而異。全因死亡的風險(即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則是在陣痛前剖腹產的婦女中最高。
對於特定原因死亡率,自然分娩導致的早產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有關。由於羊膜早破和誘發性早產等其他原因導致的早產也與糖尿病、腎臟和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死亡率增加有關。
這些與早產相關的發現強調了在評估未來併發症風險時了解早產原因的重要性。
缺乏亞洲人的研究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張翠林教授說:「懷孕是對母親心臟代謝健康的早期壓力測試。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的研究發現,幾種主要的妊娠併發症與未來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然而,在亞洲妊娠併發症對女性慢性病和長期死亡率的影響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對亞洲女性進行研究,並進行持續、長期的追蹤,以瞭解妊娠併發症對其後續健康狀況的影響,並確定改善複雜妊娠後女性長期健康的有效方法」。
張教授補充說:「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支持促進健康長壽應該從年輕和早期開始的觀念
—這一觀念越來越受到國大醫學研究團體的推廣。」
研究如何進行
亞洲女性健康全球中心(GloW)主任張翠林教授、美國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合作,帶領一個研究小組進行調查。
該研究對美國的45,000多名孕婦進行了追蹤。她們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第一次懷孕就診期間被納入妊娠研究。研究人員記錄了早產、妊娠高血壓疾病和妊娠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受損等常見妊娠併發症。他們在首次懷孕後對參與者進行了追蹤。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Circulation》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03.20)、Circulation (2023.03.0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