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壞膽固醇拿誰沒轍?玉米油VS橄欖油
2015.02.05
壞膽固醇拿誰沒轍?玉米油VS橄欖油
  研究發現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降低俗稱的壞膽固醇,即所謂會造成動脈硬化的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LDL),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找來54名試驗者,並依據美國飲食指引公布的標準-每日食用4茶匙的油來分別設計含玉米油及橄欖油的菜單,作為試驗者每日的飲食內容。另外,菜單在設計時也特別注意避免改變試驗者的體重,以排除體重因素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而試驗者於實驗前後皆針對血脂濃度等身體狀況進行檢測,讓研究團隊得以觀察膽固醇的變化。   結果發現,食用含玉米油菜單的試驗者的低密度膽固醇下降了10.9%,而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其低密度膽固醇則僅下降3.5%。同時,食用含玉米油菜單者,其總膽固醇下降了8.2%,較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的下降幅度高了6.4%。   醫學博士Kevin C. Maki說明,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有效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原因部分來自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多四倍的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這種植物天然成分能在蔬菜水果、堅果、穀類和豆類製品中找到,因不易被腸胃吸收且容易由膽汁排出,所以不容易蓄積體內。同時,食物中的植物固醇會干擾腸道吸收膽固醇,因此能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   過去亦有研究發現植物油有益心臟健康,而此篇研究又更加具體地指出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具備更良好的效果。最後,此篇研究的部分經費來自食品公司ACH Food Company Inc.的贊助。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      
+ read more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百病的根源?!
2015.02.04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百病的根源?!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荷爾蒙失調疾病,在美國是造成許多女性不孕的主因之一。根據美國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醫學期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罹患其他疾病,尤其是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一般女性高,也較容易因重病住院。   這項研究將1997~2011年間,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2568位15歲以上澳洲女性與25,660位同年齡層的一般女性對照分析。結果發現患有此種荷爾蒙失調症狀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心臟疾病、糖尿病、子宮內膜癌或遭遇生育障礙及精神障礙等問題。   研究論文作者之一的澳洲西澳大學生殖醫學專家羅傑‧哈特醫師表示,他們比對兩組參與者的住院率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兩倍之多。因此,他呼籲應該給予這一族群患者更多的醫療資源與關注。   多囊性卵巢症候的典型表徵包括:月經周期不規則、高雄性素症(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多毛症及青春痘等)、多囊性卵巢狀態。此症候群容易引發女性生育問題,包括容易無排卵不孕症、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妊娠及其他妊娠相關問題。   哈特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影響不只女性的生育健康,還包括其他長期慢性疾病。研究也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風險較高,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哮喘、壓力或焦慮、憂鬱症、濫用藥物、自殘等。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2015.02.04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500毫克」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這對飲食習慣已經固定的成年人來說相當難以達成。而最近有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   美國艾默里大學的醫學博士Andreas P. Kalogerapoulos為觀察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以2,642位71-80歲的人作為觀察對象,當中涵蓋了51.2%的女性以及61.7%的白種人。經過10年的觀察,有881位去世、572位罹患心血管疾病、398位有心臟衰竭。另外,每日食鹽量在1500毫克以下、1500-2300毫克間以及2300毫克以上的人,其死亡率分別為33.8%、30.7%以及35.2%,各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Kalogerapoulos博士說明,對71-80歲的人而言,食鹽量多寡與其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影響不大。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設定食鹽量的標準前,應有更嚴謹的試驗數據支持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應低於1500毫克的論述。   此外,過去亦有研究指出,鹽可能不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糖份攝取量或許才是關鍵。而此篇關於用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受到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老年研究院、國立護理醫學研究所與轉譯科學國家中心等機構的贊助。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老師不教A片教!?危險性行為發生率提高
2015.02.03
老師不教A片教!?危險性行為發生率提高
  你知道什麼是危險性行為嗎?危險性行為包含濫交(如:一夜情)、未全程使用保險套、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等。來自澳洲的研究團隊試圖了解危險性行為的發生是否與接觸色情資訊(如觀看A片、色情雜誌等)有關,因此,對於17份相關研究進行回顧分析。 分析結果證實,暴露在色情資訊下確實會使得成人從事危險性行為的機率增加。 研究人員強調危險性行為往往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像是提高感染性接觸傳染疾病的風險。提醒人們性教育的重要性,並要重視色情資訊當中所傳遞的信息內容。 最後,研究人員說明相關領域尚在萌芽階段,此次的回顧分析僅是一個起步。不過已經指出很多更待進一步研究的事項,例如:本次分析未針對受試者的態度進行測量與分析,而那很可能是影響人們從事危險性行為的因素之一。 資料來源: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研究全文下載開放自2015/02/27  
+ read more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2015.02.02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研究指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即睡眠時有呼吸困難和心律不整等問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尤其家族病史中有糖尿病者需格外注意。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呼吸道被阻塞,導致吸氣無法連續的睡眠障礙。這往往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神經學專家Rossana Huerta Albarran說明,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使人體失去代謝葡萄糖與脂肪的功能,造成血糖升高與脂肪代謝異常。同時,睡眠品質不好也會讓腦部傳送指令要求身體食用碳水化合物,使得體重增加。   在進食量增加以及代謝失常的相互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膽固醇指數上升。睡眠障礙除了導致糖尿病外,也與高血壓以及導致高血脂的三酸甘油脂增加有關。因此在肥胖的人較容易得糖尿病的說法背後,其實睡眠狀況是否良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Rossana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獲得正確治療並避免病情發展。同時,他補充說明電子產品是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人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時,經常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因為腦部對光有所反應而使人難以入眠。   此外,雖然一般普遍認為每人每日需睡滿八小時才健康,然而醫療專家Rafael Santana表示,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數是依照個人的年齡和身體需求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真正重要的是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情起伏,並且還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的關鍵因素。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好好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時數與睡眠品質,並且改善、維持在最好的狀態,是我們為常保健康而不可忽視的工作。     資料來源: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 read more
性別研究新勢力:「男性健康與陽剛氣概」研究興起
2015.02.02
性別研究新勢力:「男性健康與陽剛氣概」研究興起
  2014年世衛公報曾發表一篇觀點文章呼籲國際間各國衛生政策應注意男性健康落差問題,盡力改善男性健康才會對婦女及兒童有利。近日《全球健康行動》期刊 發表一篇「性別與健康」評論文章,針對該期刊在去年以同名主題徵稿收件的文章內容進行評論,得到與世衛公報文章相同的發現。 該期刊共徵得13篇文章,圍繞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性別暴力、性別與老化、氣候變遷等主題,而評論指出「陽剛氣概」是篇數僅次於生殖健康的主題,是未來有發展希望且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 評論文章的第一作者瑞典Umeå大學性別研究中心教授Ann Ohman表示,當我們談到性別與健康時都會馬上聯想到生殖健康,所以這次的投稿件數以生殖健康佔大宗並不令人意外,但這也可能會壓縮到其他主題的研究發展空間。而這次投稿中比較令人驚訝的是,「男性與陽剛氣概」在其中也佔了5篇。 Ohman教授表示,男性與女性健康兩者存在權力關係,是緊密連結、難以拆解開來看的,如:一篇研究玻利維亞及厄瓜多的青少年男女性行為,結論指出性別平等態度對青少年男女的性與生殖健康都有正面影響;男性酗酒問題及陽剛氣概議題同樣會牽涉性別權力關係。而這些圍繞在男性與陽剛氣概的研究皆指向一個新的理論概念,那就是推動健康的男性氣質,這將會對女性及孩童的健康有益。  除此之外,另一類文章Ohman教授認為也非常重要,那是關於關注印度地區婦女遭受性侵的問題,以及討論社工、研究者及公衛專家在改善印度性別平等上能夠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全球健康行動期刊(Global Health Ac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