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5.03.12
戰勝乳癌後,甲狀腺癌虎視眈眈?!
一篇發表於2015年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的研究指出,乳癌倖存者擁有較高的甲狀腺癌罹癌風險,特別是在患者被診斷出患有乳癌的頭5年內。
由於過往的相關研究多由單一機構進行,所以,乳癌與甲狀腺癌之間的關係、診斷出乳癌後,患者罹患甲狀腺癌的發生率等,一直存在爭議。為解決這個問題,此次研究團隊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SEER9資料庫中的資料為分析樣本。範圍涵蓋了1973年至2011年期間704,402位乳癌患者、49,663位架狀腺癌患者,以及1,526位於乳癌診斷確診後又罹患甲狀腺癌的患者。
分析結果顯示,與僅罹患乳癌的患者相較,在罹患乳癌後得到甲狀腺癌的患者其確診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較輕;同時,其所罹患的乳癌類型更可能為侵襲性乳腺管癌,且在治療乳癌的過程中曾接受過放射治療。不過乳癌患者的激素受體呈陽性或擴散至淋巴結等狀況並未對於罹患甲狀腺癌的可能風險造成影響。
而與單純罹患甲狀腺癌的患者相比,乳癌倖存者得到的甲狀腺癌可能有較為嚴重的病理表現,但癌細胞較小,且患者較少需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另外,由於甲狀腺癌的平均發生年齡通常較乳癌早,因此,先經歷過乳癌才得到價狀腺癌的患者年齡較一般的甲狀腺癌患者來得高,平均年齡分別是62歲與45歲。
最後,研究結果指出併發甲狀腺癌的狀況最可能發生在乳癌確診的頭5年。研究主持人Jennifer
Hong
Kuo博士表示,此次分析結果驗證了乳癌與甲狀腺癌之間存在關聯;未來,醫療專業人員應提醒乳癌患者接受警惕篩檢,確診罹癌後的頭5年間,每一年都應接受篩檢,特別是有接受放射治療的乳癌倖存者。
資料來源:美國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
+ read more

2015.03.10
壓力引起不孕?賀爾蒙控制有解!?
在當代,不孕症的發生越來越頻繁,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在造成不孕的種種原因當中,壓力被視為是一主要因素。據調查,30歳以下健康的配偶裏,約3/4在頭3個月嘗試受孕時,遭遇困難;約15%在嘗試一年以後,仍無法受孕。
慢性壓力不但減少男女的性機動,也會影響女性受孕和懷胎滿月的能力,即使只是嘗試懷孕的壓力也會減少受孕的機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科學家發現,慢性壓力會啓動一種荷爾蒙而減低受孕的機率,即使壓力已經結束了很久。因此,抑制這一種荷爾蒙將可以讓女性的生殖行為恢復正常。
15年前,科學家在鵪鶉的身上就發現了名為Gonodotropin
Inhibitory Hormone
(GnIH)的荷爾蒙對懷孕的重要影響;相當於2009年於人體中發現的哺乳類RFRP(RFamide-related
peptide)。
研究發現公鼠在壓力下,腦部RFRP的製造會增加。母鼠在慢性壓力之下,RFRP也會增加,且會在身上持續更久。
GnIH似乎扮演著一個主要的角色。壓力結束後,人類腦部下視丘的GnIH在動情週期(前一次排卵期至下一次排卵期之間的長度約28天)中會提升。減少GnIH,可以使所有生殖行為恢復正常。人類的GnIH在腦部和性腺(卵巢/睪丸)裏,它會抑制卵巢中類固醇的製造,所以科學家認為控制這個基因,將有可能解決不孕症的問題。
資料來源:eLife
+ read more

2015.03.09
TO 吃下肚的膽固醇:對不起!
近日有研究報告建議:美國國家飲食指南應取消飲食上的膽固醇限制,並將「30%熱量來自脂肪的飲食方式」加入飲食建議清單,包括:地中海飲食、素食以及以美國食物為內容的健康飲食。
理由基於:膽固醇飲食影響動脈中的膽固醇以及導致心臟病的論述缺乏研究證據;除此之外,研究團隊認為達到健康不應該侷限於高蔬果、全麥、低脂食物、少加工肉品以及低糖食物等的單一飲食方式,而應該根據個人所需來攝取食物,並且顧及飲食的文化差異。
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兼美國生活風格與治療組織主席David
L.
Katz非常認同這樣的建議,並且引用了三項由他主持的研究,證明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研究認為的嚴重。
首先,Katz發表於美國心臟期刊的研究指出,不論是食用膽固醇含量高(含有雞蛋)的早餐或是不含雞蛋的典型高澱粉早餐,冠心病患者的總體膽固醇指數以及血壓等並沒有差異。其次,不論是以雞蛋或燕麥作為健康成年人的早餐,六周後皆未觀察到其膽固醇功能如製造膽汁、荷爾蒙、維他命D以及人體細胞維護等出現差異。最後,在要求針高膽固醇者持續六周食用高膽固醇早餐(含一顆雞蛋)的實驗中,亦未發現其身體狀況遭受影響。但是此實驗仍發現,沒有雞蛋的早餐對高膽固醇者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此外,報告認為飲食指南中除了建議食用瘦肉,也應建議減少食用紅肉、加工過的肉類以及糖份添加物使人免於嚴重的疾病。不過,這份報告並未建議改變飽和脂肪以及鹽分攝取量的標準。對此,美國克里夫蘭心血管治療的主席以及美國心臟學學院院長Steven
Nissen表示,以高標準去限制人們食用飽和脂肪可能缺乏嚴謹的實驗根據;另一方面,鹽分攝取量的標準仍存爭議需要被釐清。
然而,Nissen也認為這份報告將改變人們對低脂飲食的態度。過去美國心臟協會等組織對脂肪攝取量有嚴格的標準,但是現在已漸漸顯示這種作法對身體並不健康。當一個人降低脂肪攝取量,結果通常是增加澱粉以及含糖食物,導致更嚴重的肥胖和糖尿病。最後,全球肥胖預防中心的主持人Bruce
Y.
Lee認為,均衡將會是新的飲食指南的改變重點。但是他也強調,雖然高膽固醇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想的那樣嚴重,也不代表可以毫無節制的飲食。
註:上述David L.
Katz所舉出的研究其經費來自於雞蛋營養中心(Egg
Nutrition
Center,著重研究雞蛋對人體健康之影響的組織)。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
+ read more

2015.03.05
癌細胞怎麼死的?問問橄欖油吧!
過往研究指出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EVOO)有益於心臟健康的維持;而後也被證實因含有一種叫做Oleocanthal的物質,所以能迅速有效的破壞癌細胞。不過,一直到最近,科學家才揭開Oleocanthal實際上如何作用的神秘面紗。
透過本次研究,科學家發現理解Oleocanthal如何破壞癌細胞的關鍵,在於這項物質與細胞中的溶酶體如何反應。Oleocanthal能夠在30分鐘至1個小時內破壞癌細胞的溶酶體,進一步造成癌細胞死亡,但同時間並不會傷害到健康的細胞。
研究人員解釋這是因為癌細胞的溶酶體膜較健康細胞的溶酶體膜來得衰弱的緣故。「這樣的生物機制使溶酶體膜的通透性成為考量消滅癌細胞機制的關鍵,這是過去沒有被注意到的。」研究人員Paul
Breslin說,「現在我們了解了這點,將有助於提升療程的效益。」
這樣的研究發現同時也再次讓人關注使用大量橄欖油的「地中海式飲食」。Breslin表示,已知的研究證實地中海式飲食對於多種癌症都有助於減少罹癌風險,越來越多人為了維持健康的飲食生活而選擇這麼做,想要攝取Oleocanthal,這確實是一種不錯的飲食方式。
資料來源: Molecular & Cellular Oncology.
+ read more

2015.03.04
你的有多大?男性生殖器平均尺寸出爐!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David
Veale博士近日發表了最新的男性生殖器尺寸調查結果。並且說明其研究結果證實95%的男性生殖器尺寸都是正常大小。
研究團隊回顧了17個相關研究,總共15,521位17歲以上男性的資料。得出男性生殖器在一般狀態下的平均長度為3.6英吋(9.14公分)、粗度(周長)為3.66英吋(9.31公分);勃起充血時的平均長度則為5.16英吋(13.12公分)、粗度為4.59英吋(11.66公分)。而低於及高於平均值的人則分別佔2.2%與2.3%左右。
David
Veale博士表示,進行這份研究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要強調尺寸的重要,而是希望讓人了解多數人的尺寸都在平均值之內,不需要過於擔心。
許多男性由於自認生殖器尺寸不如人,因此感到自卑,甚至引發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伴隨此病症而來的有強迫症、社會焦慮、憂鬱與飲食失調,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研究團隊希望此次的研究結果能有利於相關科別醫師與專業照護者與患者溝通,幫助它們舒緩壓力、重建良好的自我認同。
資料來源:BJU International
+ read more

2015.03.04
七年之「恙」?!更年期症狀到底何時結束?
熱潮紅與夜間盜汗是婦女更年期間常見的血管舒縮症狀(vasomotor
symptoms,
VMS)。往往會引起更年期婦女身體不適,造成精神不濟、睡不安穩,也會影響日常生活中社交活動的進行,進一步導致生活品質下降。
究竟這些症狀會維持多久?根據北美更年期協會的說明,VMS的症狀可能持續6個月至2年;不過,同時也有研究指出症狀持續的時間更久,估計為3至5年,剩至有婦女飽受VMS困擾長達10年之久。而最近一項發表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最新研究有更為精確地發現。
研究人員Nancy E.
Avis表示,現階段關於女性更年期間VMS發生的時間長短仍缺乏健全完善的估計。此次研究便是為了瞭解女性更年期間頻繁出現VMS(指兩週內至少有6天發作之情況)的平均時間長短,並且找出容易導致VMS長期發作的因素。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國家婦女健康研究的3302位婦女於1996至2013年間所留下的資料,當中總共有1449人在更年期間頻繁地出現VMS。
研究分析發現,頻繁的VMS平均會持續7.4年。在停經前或更年期初期就出現VMS的女性,其症狀持續最久,平均時間長達11.8年。而在停經後才出現VMS的女性,其症狀持續時間則較短,平均為期3.4年。
分析結果亦可看出VMS持續時間的長短有種族上的差異。非裔美人女性的VMS持續時間最久,平均為10.1年;日裔與中國裔女性的時間較短,平均分別為4.8年與5.4年;非西班牙裔的白種女性時間平均為6.5年;西班牙裔女性的平均時間則為8.9年。
研究人員也發現若第一次出現VMS是在年紀較輕、心理壓力較大、憂鬱與焦慮症狀較明顯的情況下,或是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其症狀持續的時間也會較久。
研究團隊認為他們的研究發現有助於健康照護人員更有效的幫助更年期婦女。並且,本次研究發現的VMS平均年限也能作為短期賀爾蒙療法療程指引的參考建議,同時證明了長期療法安全性的重要。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