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9.06.12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英國的11位泌尿外科醫生及15位臨床腫瘤學家共同訂定了一個給男同性戀攝護腺癌患者在治療前後的房事指南,發表在利物浦的英國影像和腫瘤學大會上。
大多數癌症外科醫生不會向患者詢問他們的性行為,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會得到任何建議。但是,攝護腺癌專家表示,針對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提出具體的禁慾時間表是一個重要的事情。
愛丁堡癌症中心的John
Burton博士說:「這一指南對臨床醫生和接受攝護腺癌治療的人來說非常寶貴。這是早就應該做的,並解決了患者可獲得的訊息水平的不平等。」
肛交的男性患者應該禁慾多久?
*
「攝護腺特異抗原」(腫瘤指標)血液檢查前一周,否則可能導致不準確的結果
*
經直腸活檢(TRUS)後兩週,否則可能導致出血,疼痛或增加感染風險
*
經過一次經會陰活檢後一周,讓瘀傷得以解決,並減輕痛苦的性交
*
根治性攝護前列腺切除術後六週,避免導致出血、疼痛及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
體外放射治療後兩個月,以降低嚴重的急性副作用、疼痛或避免導致長期併發症,如:直腸出血
*
接受永久性核種近距離放射治療(即放射性種子被置入攝護腺以殺死癌症)後6個月,以減少對性伴侶的輻射照射
*
來自英國前列腺癌協會的專科護士Catherine
Winsor表示,患者和醫生經常向他們詢問這個問題。她說:「這項重要且急需的研究解決了我們支持男同性戀者能力不足之處,我們已經使用它來更新我們寫給患者的信息,讓他們在禁慾上有具體的行為方針。」
編譯來源:BBC(2019.06.10)
+ read more

2019.06.12
蘇院長拍板:生產事故救濟 產婦生產死亡給付提高至400...
昨日,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大會中,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支持台灣女人連線的提議,提高「生產事故救濟」給付上限,將產婦死亡救濟由200萬提高至400萬。
台灣女人連線(下稱台女連)推動生產事故救濟多年,2016年法案施行後仍不斷關注檢討。對於產婦死亡及重大傷害的救濟額度上限,始終認為有失公允。2018年5月的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提出「檢討『生產事故救濟制度』救濟項目及給付金額的合理性,並做必要的修正」之建言,未獲回應;同年12月於行政院性平小組會議中,建議衛福部檢討救濟金額之合理性並調整金額。衛福部於今年5月初公告調高產婦死亡及重大傷害的救濟額度上限各20萬元。
然而,這樣的微調還是無視給付的不合理,及缺乏對受害者的同理。因此,2019年5月甫落幕的健康行動會議,再度提出「再次檢討《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各項救濟金之合理性,並做必要修正」之建議。
昨日(11日)舉行之行政院性平會,台女連再度在大會提案檢討。蘇貞昌院長裁示,同意生產事故救濟給付額度朝增加的方向辦理,例如產婦死亡給付由最高新台幣200萬元調高至400萬元。並請衛福部設想各種狀況,減少爭議,全力辦理,如菸捐挹注經費不足,將編列預算支應。
擔任行政院性平會委員,並於會中提案之台女連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雖然一直推動救濟金額合宜的調整,但沒想到這麼快就有進展。感謝蘇貞昌院長看見女性生產的公共性,願意投注國家資源來支持。
什麼是較適當的救濟金額?
生產事故救濟制度立法之初,其事故救濟金額是比照《藥害救濟法》而非疫苗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訂出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的給付比「藥害救濟」高出許多,原因是,接種疫苗的人是健康的人,很多時候更是配合國家政策接種,有「利他」意涵,而使用藥物是在治療「自己」的疾病。所以當發生疫苗傷害時,就可獲得較多救濟。
產婦多是健康的人,其生育子女除了是為己,也是延續國家的命脈,更有「利他」的意義。因此,若因生產發生死亡或重大傷害,其救濟金額應比照疫苗救濟,而不是藥害救濟,才符合救濟精神!
+ read more

2019.06.11
衛福部應以更宏觀態度面對生產事故救濟
衛福部於五月中公告將修正〈生產事故救濟作業辦法〉,調高產婦死亡及重大傷害的救濟額度上限各二十萬元。
一手推動生產事故救濟的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政府願意調高救濟金額是值得肯定的。但仍然有失公允,而且衛福部一直將此這個法定調為「解決醫療糾紛」,令人惋惜。
生產事故救濟內容尚有修正空間
衛福部以「財源有限」限制生產事故救濟金額的討論,令人遺憾。立法之初,生產事故救濟金額是參考《藥害救濟法》因使用國家核准的合法藥物而受害,依此法給予救濟。
訂定。然而,藥害救濟的對象是使用國家核准的藥物而受害者,但使用藥物多數時候是在治療疾病,這樣的行為並沒有社會性,不該由社會承擔藥害發生的責任。產婦卻多是健康的人,若因生產發生死亡或重大傷害,其救濟金額應比照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疑因疫苗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可依此法請求救濟。
的給付,才符合救濟精神。因為接種疫苗多數也是健康的人,很多時候更是配合國家政策接種,不僅具社會性,更有利他的意涵,與女性生產的意義較為接近。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主要精神不在解決醫療糾紛
衛福部在修正草案說明提到,生產事故救濟條例主要精神是「減少醫療糾紛與促進和諧關係之精神」。而且在不同場合討論此法案時,都強調解決醫療糾紛的效益。
但是,法案第一條就指出「由國家承擔女性的生產風險」才是法案的主要精神,並讓此法成為獨步全球的首例。「解決醫療糾紛」的解釋窄化、矮化了法案精神。並且,《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對象並不只限在醫療院所中生產的女性,若以「解決醫療糾紛」的方式運作,便犧牲了在家或就醫途中生產女性之權益。
台灣女人連線已將草案意見提給衛福部,期待衛福部應有夠宏觀的態度處理,以完整對孕產婦的照護。
+ read more

2019.06.10
社會裡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有害健康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顯示,美國的性別不平等有害每個人的健康。
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的一位副教授Patricia
Homan發展出一個新的方法來研究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於性別不平等對健康的影響。她的研究是測試一個社會裏系統性的性別不平等,即權力和資源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如何影響了人們的健康。
幾十年來,我們已知性騷擾或歧視對婦女健康有傷害性的影響,但很少人知道生活在一個社會環境中,權力、資源、角色、機會隨著性別不平等的分配下,更廣泛的健康影響。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在很多主要的社會機構中很明顯,如:政府和經濟;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人際互動和關係中,如:婚姻、個人信仰和認同。Homan建立了具體的方法來測量美國各州、異性戀婚姻中的結構性性別歧視,並了解這對男女個人健康的影響。
Homan的研究收集各種來源的資料,有美國人囗調查和國家對年輕人的長期研究。對於超過3,300位美國成人的樣本,Homan設計了幾種方法,就社會上四種男女不平等的程度:政治、經濟、文化和身體生育,測量各州結構性的性別歧視。
測量內容包括:男女薪資差距、勞動參與和貧窮比例的性別落差、州議會男女席位比例、宗教保守派在各州的普遍程度(這與鞏固傳統性別角色和排除女人做領導者有關),以及住在沒有人工流產機構的州中婦女比例。
她發現,以州來看,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會使男女兩性的健康更不好。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程度最高的州,如猶他、懷俄明、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奧克拉荷馬,慢性疾病的情況較高,而40至50歲之間,自稱的健康狀況和身體功能也是最糟的。這表示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衆人的健康有整體上的傷害。婦女居住在性別歧視高的州有健康問題的人比歧視程度低的州約多了兩倍,並且整體健康狀況也早衰了7歲。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最低的州有馬利蘭、加州,麻州、佛蒙特和夏威夷。
公共衛生學者和國際人權組織認為,生育的選擇權和完整的生育健康照護服務的管道是基本人權,也是婦女有平等的公民權、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先決條件。
Homan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幾種政策上的考量。她認為美國性別不平等不只是人權的議題,也是公共健康的問題,所以性別平等的政策就是健康的政策。換言之,政策制定的目標—讓男女薪資差距縮小、增加婦女參政的席位、保障且擴大生育健康服務的管道或是促進性別平等,有可能改善社會上所有人的健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9)
+ read more
2019.06.09
女性在醫學學術領域代表性依然過低
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發展雖然慢慢獲得改善,但最近有兩個研究指出,實際進展的速度可能不如預期。
醫學期刊文章 女作者比例提高不到一成
第一份研究分析2008年一月到2018年七月間,女性作者出現在醫學期刊的次數包含15個知名醫學期刊與4個一般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藥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及The
Lancet)的次數。橫跨9大專科:小兒科、放射科、婦產科、皮膚科、精神科、腫瘤醫學等。 。結果顯示,在這10年間,女性作者的比例上升4.2%,其中女性為文章第一作者的比例增加了3.6%、為最後作者則增加7.8%。
研究提及,女作者發表文章的比例提高,主要是由於其他女性的幫忙,而非來自男性同儕的支持。數據顯示,當女性是文章的最後作者時,第一作者為女性的機率,比起男性為文章的最後作者,第一作者為女性的機率要高出13%。此外,女性需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成為文章最後作者,但男性僅需5年。
醫學研討會女講者比例改善情況有限
第二份研究針對美國及加拿大重要醫學研討會邀請女性擔任講者的情況進行分析,比較2007年與2017年比例的變化。結果顯示,這10年間的平均比例由24.6%上升至34.1%,提高幅度同樣不到一成。
過去曾有研究統計2014年國際量子化學大會、2015年第一屆腦刺激研討會上女性講者的比例(5.1%與24%),得出了與前述類似的結果,甚至更差。
研究團隊認為這個現象背後有兩個解釋:不是醫療領域缺少女性參與者,造成女講者的缺席,就是女講者的缺席讓女性對追求醫療事業的發展感到沮喪。
過去報告也曾顯示,女住院醫師因工作表現佳而被表揚或成為全職教授的機率較低。以及與男性同事相比,她們較有可能獲得較低薪資。
「用人唯才」反使弱勢被排除在外
這兩項研究都凸顯在醫學學術領域中,女性人數過少並缺乏代表性。第二個研究的主要作者Ruzycki博士表示,在知名學術機會中增加女性與其他代表性低的群體之可見度,會提升他們的投入程度以及成為領導者和成功的可能性。
有少數人憂慮讓特定族群擁有學術機會是一種歧視的作為,認為應「用人唯才」。但Ruzycki醫學博士回應,多數瞭解平等、多元及融入論述的人都知道,強調用人唯才將會使這些弱勢群體被排除,唯有有意識地在事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她/他們納入,才能達到醫學學術領域中的平等。
編譯來源:MD MAGAZINE(2019.05.29)、JAMA Network(2019.05.28)
+ read more

2019.06.08
Siri複製性別偏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智慧語音助理,例如:Apple的Siri與亞馬遜的Alexa,發音為女聲,並常對用戶提出的問題,給予順從屈服及調情的回應,包括公然辱罵的問題也是一樣,這會鞏固認為女性是低聲下氣的性別偏見。
女聲語音助理強化性別偏見
該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大部分語音助理都是女聲發音,這釋放出一個訊號:女性是熱於助人、溫順及取悅他人的幫助者。而用戶只需按下按鍵,或發出微弱指令即可」。
「語音助理對於指令的要求沒有任何主體性,無論指令與問題的語調為何或是帶有敵意,語音助理都會對其表現尊敬,在許多地區,這將強化一般認為女人對惡劣對待都會屈從容忍的性別偏見。」
該報告名為「I’d Blush if I
Could.(如果我可以的話,我會臉紅)」,其中寫到當用戶向語音助理說「You’re
a
slut.(你是個蕩婦)」,Siri就會如此回應;而Alexa則會說:「Well,
thanks for the feedback.(好,多謝你的反饋)」。
工程師團隊近9成為男性
報告寫到,設計這些產品的公司員工壓倒性都是男工程師團隊,他們把AI系統設計成讓女性語音助理以調情的口吻回應不當言語,「科技公司將這些產品擬人化為女性,對言語性騷擾作出偏頗、平淡或具歉意的反應,這樣的奉承態度尤其令人擔憂」。
用戶會對語音助理提出性問題
人工智慧發明遭受性騷擾的現象並不少見。微軟語音助理產品Cortana也曾被發現,有非常多早期的用戶對語音助裡的性生活進行發問。
曾有一個發展數位語音助理產品的公司進行了研究,發現至少15%用戶與語音助理的互動很明顯具有性意味,公司認為實際發生情形可能比這個比例更高,但偵測性暗示對話內容在技術上有困難。
聯合國建議開發中性語音助理
禁止性別偏見的不當語言
教科文組織建議科技公司停止將語音助理預設為女性,開發「中性性別」的可行性,並阻止具性別意涵的侮辱和辱罵性語言。同時將語音助理設計為跨裝置可互通使用的,並在與人類互動一開始就聲明這並非真人。
目前狀況已改善但仍難完全改變
科技公司顯然已察覺了問題,目前實際測試的結果發現,這些語音助理已改成以「I’m
not going to/ I don’t know how to respond to
that.(我不會/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I’m not
sure what outcome you
expected.(我不曉得你想要得到什麼回應)」等方式回應用戶的言語性騷擾。
然而即便如此,這些被原廠設定為女聲的人工智慧助理,在面對人類用戶給予其他指令時,仍然會展現傳統定義的女性特質那一面,隨時準備等著要服侍主人,即使不想遵從指令,也會溫柔有禮貌地回絕。因此雖然科技公司的改變看似是進步,但要真正改善性別刻板印象仍不樂觀。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1(2019.05.22)、The Guardian 2(2019.05.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