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9.07.23
年拋式避孕環即將於美國上市
2018年8月美國食藥局核准了避孕效果長達一年的陰道避孕環Annovera後,這個避孕藥裝置可望在2019年年底或明年於美國上市。
什麼是陰道避孕環?
陰道避孕環是一個彈性、直徑約5公分的環,置入於陰道後將緩慢釋放雌激素和黃體素來達到避孕效果。
在台灣目前有一款陰道避孕環—「舞悠(NuvaRing)」,它的避孕率達98%,女性需於置入避孕環後第三周取出,並間隔一周後再置入新的避孕環。此外,醫師在提供「舞悠」給民眾前需要將裝置存放於冰箱中,從冰箱取出後在室溫下4個月仍有效果。
而即將於美國上市的Annovera同樣也需要在置入陰道後第三周取出,再間隔一周後置入。但它和舞悠不同的是,女性不需要置入新的避孕環,舊的避孕環清洗後,以同樣的方式重複使用,避孕效果可長達一年,而且Annovera不需要存放於冰箱中。
避孕藥品為何已有口服型還要研發塞劑型?
一份調查顯示,使用陰道避孕環比較會有陰道搔癢感和分泌物,但比口服避孕藥少噁心、身體痠痛、情緒低落等。口服避孕藥會透過血液影響全身,有較多副作用,如血栓等。陰道避孕環的荷爾蒙作用於局部,副作用較少。
ANNOVERA的避孕率是多少?
有兩項大型研究探討Annovera,其中一項於美國進行,另一項為國際性的研究,參與者共有2,265位女性,年齡介於18-40歲之間,為期3年。
結果顯示,1,000名參與者中有25名懷孕,換言之避孕率為97.5%。
ANNOVERA會影響懷孕機會嗎?
民眾對於荷爾蒙避孕方式常見的迷思是長期使用將降低女性懷孕率。不過,研究結果顯示使用Annovera後仍可懷孕。
研究團隊在研究結束後持續追蹤290名女性,這些女性在停止使用避孕環後開始正常排卵。其中有38名女性懷孕,懷孕女性中有24名是在停止使用避孕環後六個月內懷孕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16)、FDA “Annovera”
Label(2018.08)
+ read more

2019.07.22
衛生棉應該要課稅嗎?
為什麼衛生棉條被課稅而威而鋼卻沒有?這是推動廢除「衛生棉條稅(tampon
tax)」的核心問題,它指的是對生理用品如月亮杯、衛生棉等課徵營業稅。
全世界目前有加拿大、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沒有對生理用品課稅,英國有望在解決脫歐談判後這樣做。
在台灣,生理用品仍有5%營業稅。2017年立法委員曾提案生理用品應免稅,經財政部研議後,每年中央徵收的女性生理用品稅收—約1.7億元,將回饋給女性。但如何回饋一直沒有共識,目前是處於不了了之的狀況。
美國持續推動廢除「衛生棉條稅」運動
在美國50州中仍有35州對生理用品課稅。反對者認為這類產品應該像雜貨和醫療用品一樣是免稅的,因為它們是必需品。每個月購買一包衛生棉連續40年的費用是另一個「粉紅稅」的例子,即女性買特定性別產品時需支付較高的價格。「衛生棉條稅」相當於一種性別歧視。
2019年,22位州議員提出廢除稅收的法案,但沒有一個成為正式的法律。不過,加州和羅德島州在預算中剃除了生理用品的稅收,維吉尼亞州減稅,而有幾個州則是增加學校、監獄和庇護所的生理用品。
但是,大多數的州在促進「月經平等即人們能平等地獲得生理用品及相關資訊。 」上缺乏作為,因此,非營利組織「Period
Equity(經期平等)」正發起一項廢除稅收的法律行動「Tax
Free.
Period.」,他們主張對生理用品課徵營業稅違憲,並計畫在2020年徹底讓生理用品免稅。目前他們正在網路上串聯民眾對州議員施壓。
這項法律行動與生產有機衛生棉及衛生棉條的公司LOLA合作,該企業的投資人、同時也是網球球星的Serena
Williams表示,她很驕傲能夠參與這項終止不公平政策的行動。她認為,對月經課稅是錯的,告訴全球一半的人口她們的需求不重要是錯的。
反對廢除「衛生棉條稅」的人怎麼說?
有人認為,政府需要收入,對個別產品免稅是不合理的。每次一項產品被免稅,就意味著其他產品的稅率必須增加才能產生相同數量的收入。並且其他產品也常被認為是必需品但仍被課稅,如尿布,所以到底該如何判斷產品是否應免稅呢?
女性對「衛生棉條稅」的看法
2019年6月,市調公司OnePoll代表月經杯製造商Intimina對美國2000名女性進行調查,發現67%的受訪者認為對月經相關產品課稅是性別歧視。
編譯來源:New York Times(2019.07.12)
+ read more

2019.07.20
自動化對「妳」的影響是什麼?
近年來,自動化及人工智慧快速地發展,對於人類造成的衝擊,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議題。根據英國智庫
(IPPR)最新研究報告,面對未來AI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機器人」將會讓「艱苦」、「工會組織的消亡」、「公部門薪資凍漲」及「現代生活」等概念消失或取代之,而不論是哪一項,女性都將是最大受害者。女性的工作被自動化技術取代的可能性會是男性的2倍。
打破勞動市場性別區隔及差別待遇
不讓女人成為自動化的最大受害者
女人主導了零售和行政這兩個似乎是自動化最成熟的領域,通常也是低薪的部門;不過因為女人的勞力非常便宜,所以一般科技要取代的最初對象不會是她們。但是薪資太低絕對不是女性不被AI取代的最佳籌碼。
如果勞動市場維持不變,女人持續不成比例在這些低薪的部門工作,性別不平等將會一直惡化。因此,女性當前要務是集體談判以減少勞動市場的性別區隔,同時改善最低工資,這樣才可降低自動化對於勞動市場衝擊的性別差異。
AI是用來取代技術而非人
有一個科技悖論是這麼說的,被視為高度專業或技術的人才如外科醫師、律師,將比做粗重的但較具人性成分工作的人如照顧者或園丁,容易被自動化所取代。可是,事實上所有工作除了平凡、重複的技術面,也都有人際交往、親密的人性面。目前AI的設計是取代工作的技術元素,而非針對「全人」的概念。
女機器人對性別平等有何影響?
然而,如果女性被女性的機器人取代,那麼它對性別平等有何影響?你可能會說,那又怎樣?但如果從Siri到Alexa等私人助理機器人,全都是女性,然後人們還是習慣地對她們大吼大叫,那對於性別平等也沒什麼改變。在2017年請願之後,Alexa被設計為包含「置之不理」(disengage)模式,因此她現在會以「我不會回應」或「我不確定你期望的結果」來回應不尊重或特別是猥褻的言論。對於不禮貌的人來說,這可能是實際但無關痛癢的禮貌訓練吧!!
編譯來源:The Guaridan(2019.07.16)
+ read more

2019.07.19
LGBT族群較易有記憶問題?
阿茲海默症是許多人進入老年可能罹患的認知障礙疾病,而記憶出現喪失與混淆是早期徵兆。最近一項美國大型調查研究指出,和異性戀及順性別(cisgender)者相比,LGBT族群較容易出現與記憶力有關的困擾,這可能是來自於社會壓力的潛在影響。
研究對象與結果
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疾病管制預防署在2015年對九個州所進行的隨機電話調查資料。調查共有44,403名45歲以上的參與者參加,其中3%(約1,300名)為LGBT族群。調查詢問參與者包括在過去一年出現記憶喪失與混淆的情形、性別認同、性傾向等問題。
分析調查的結果顯示,14%的LGBT族群表示自己曾在過去一年有記憶變差的狀況,而相同問題在非LGBT族群身上則為10%。經過調整年紀、性別、種族、婚姻狀態及收入變項後,發現LGBT者自我報告有認知障礙的比率,比非該族群者高出29%。此外,LGBT者在做煮飯、打掃等自理生活的日常活動上也有比較多的困擾。
年輕族群自我報告的認知障礙=未來失智症風險?
雖然過去已有研究指出,自認為出現認知退化者,其未來真正發生該狀況的機率會提高3倍。但這項調查研究的參與者年紀都是相對年輕,而失智症很少在60歲以下發生。較年輕的族群主觀認為的認知退化,與在70、80或90歲出現相同情形,可能未必有相同的意義。
LGBT族群缺乏社會支持網絡
關於LGBT族群記憶喪失與混淆的風險較高,研究尚未發現確切原因。其他評論表示,原因可能來自某些像憂鬱症或是社會環境壓力所造成。研究主要作者Flatt也提到,隨著年紀愈老,LGBT族群愈可能缺乏像是伴侶或孩子這樣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持網絡,最後被迫與無法接受他們的人共同生活。
未來研究方向
研究結果並不代表LGBT族群未來一定會有較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但這個族群真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包括提供支持、教育、記憶力篩檢以及與醫師討論問題的機會。
Flatt表示,未來國家性的調查應將性傾向及性別認同納入調查問題之中,我們才有辦法追蹤這個族群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必須處理這個族群在認知障礙研究中代表性過低的問題。
這項研究發表於2019年阿茲海默協會國際研討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編譯來源:STAT(2019.07.15)
+ read more

2019.07.18
乳癌倖存者還得面臨心臟病的風險!
由於先進的醫療,今天被診斷患有乳癌的女性得以存活的機會較過去高。然而,一些乳癌治療方法使這些女性面臨其他更大的健康風險!
巴西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停經婦女若罹患乳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並且即使在乳癌治療後風險仍持續多年。
這項新研究比較了有和沒有罹患乳癌的停經婦女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發現,乳癌倖存的停經婦女比較會發生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三酸甘油脂和腹部肥胖,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他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足以匹敵乳癌死亡率。
研究指出,乳癌治療方式對心血管的影響可能在放射治療後5年發生,並且風險持續長達30年。
作者表示,由於化療、放射治療和降低雌激素藥物具心臟毒性,因此接受乳癌治療的女性常發生心臟病,她們應注意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臟病及乳癌復發的風險。
在確診乳癌時,女性應安排心臟病諮詢,並在癌症治療結束後繼續追蹤心血管健康。
更多相關閱讀: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罹癌,也注意「心」事!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6.18)
+ read more

2019.07.17
過半醫師對LGBTQ缺乏意識!
醫療體系的性別盲一直存在,男女健康的性別差異在近30年來,有顯著的突破。但是對於第三性別的關注仍是荒蕪之地。
最近一份調查發現,美國神經學家對LGBTQ缺乏意識,並強調需要更好的教育以改善性少數群體的醫療照護。
研究隨機地向1,000名美國神經學學會的會員發送問卷調查,回收135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患者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與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無關,而有約36%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根據患者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來提供神經系統照護。
研究作者表示,許多神經科醫生並未意識到,在提供健康照護時是否了解患者性別認同會直接影響到神經系統健康,缺乏意識可能對尋求治療的患者產生有害的結果。
而一直以來,傳統男女性別與性少數群體獲得的健康照護存在落差,例如性少數群體死亡率是異性戀者的兩倍。不幸的是,許多醫療專業人員在性少數群體的健康方面幾乎沒有受過任何培訓,這可能導致由於缺乏知識而提供品質不佳的健康照護,問題可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例如:
*
治療愛滋病毒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PrEP)」越來越多地用於男同性戀者,可能與神經病變有關。
*
對性少數群體的身份認識不足,可能導致患者在護理機構內進行神經復健期間受到歧視。
* 性別肯認荷爾蒙治療(Gender-affirming
hormones)可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例如:用於癲癇發作的抗癲癇療法。
不過,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願意進修關於文化上適當照護(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的課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第一份詢問醫生自己的性別和性別認同的調查。大約88%自認為異性戀。一些自認為屬於性少數群體的醫師表示他們害怕在職場的歧視。可見醫師本人並不能免於被汙名的影響。
更多相關閱讀:
跨性別者健康照護—新指引出爐!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6.1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