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12
性不是「對」女人做的事!
大家可能覺得男女已經很平等,就算在「性」事上也一樣。真的是如此嗎?最近一份4000人的調查透露出不一樣的結果。
異性戀性行為是實現男性高潮的過程
這項調查發現,在異性戀的性行為中,超過40%的人認為男人比女人更想要做愛,將近50%的人認為在性愛上,男人比較會發起做愛、有性高潮,且掌有主導權,可以決定性行為什麼時候結束。相較之下,女人比較會拒絕做愛,且會「配合伴侶」而做愛。
這些結果表示,「性是屬於男性的」的觀點還持續存在。女性高潮被認為是難以捉摸的。但事實上,這種「高潮差距」僅存在於異性戀,來自將陰莖插入成就的性高潮視為性的核心的結果,缺乏兩性相互的理解、努力和溝通。女同性戀者間沒有這個問題。
令人悲傷的是,女人對於自己在做愛過程中經歷快樂或高潮的期望也比較低,並且認為這是正常的,這樣的想法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如果女人相信「配合伴侶做愛」是一種常態,她們就不太可能表達和探索自己的需求與慾望,也會因為有壓力而不去表達疼痛或不舒服。
女人應該要能期待和享受愉悅平等的性生活,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我們應該要挑戰,表現得激進些。
性的歧視 讓女人需要為「被」性侵負責
只有1%的人認為男人會拒絕性行為,2%的人認為男人會為了配合而做愛。這些對性的性別歧視,可能讓男人發展出更大權力,成為男人糾纏或強迫女人性行為的基礎。
因為男人通常比較想要、比較需要性生活,而女性的動機較少、又比較常拒絕,這樣的雙重標準讓女人成為性的「看守者」,負責管理自己的性互動及身體的界線。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女性是性行為的「看守者」,那麼女性若表現出慾望就可能受到譴責,並且女性需要為每一次性互動承擔全部責任。亦即,如果女人的界限被打破,甚至遭受性暴力,女人被認為應該要負責。所以當發生性侵害時,為了確定是否發生主要是女性受到調查。而男人的行為顯然不需要仔細地檢查,因為普遍認為男人就是一直努力地爭取發生性行為。這會讓性暴力被修飾為只是男性爭取發生性關係失敗的不幸後果,這些都是會產生嚴重悲劇的巨大迷思。
而這樣的想法也經常是性侵起訴失敗的原因之一,因為警方和檢察官認為一個「未能守護」自己的女人是失敗的,而一個越線的男人是正常的,所以這不是犯罪。
令人吃驚的世代差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超過70%的人認為男女都有可能在性行為中享受自己,但這個數字卻在18至24歲間減少到58%。
和一般的想像不同,年輕人不是「最進步」的,這需要進一步調查,但可能與「色情」被默認為是性知識來源有關。
性騷擾和色情研究員Fiona Vera
Gray博士表示,年輕人有著退步的態度,可能說明了政府對性教育的延遲讓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透過色情刊物或影片等內容來理解性行為和性別關係,建立了既不正確又充滿歧視的性觀念。
性不是「對」女人做的事
是兩人共同經歷的情感交流
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讓社會無法阻止、減少和防止性侵害發生。如果對性能夠有平等的想法,事情就會很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性行為需要進行更多、更坦率的對話,男人需要知道自己的責任。我們必須停止:「性是『對』女人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讓男女在性關係中相互同意、平等和愉快成為常態。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8.2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11
你累了嗎?看看她做了多少工作吧!
無論你多麼想否認,很明顯地,女性是國家的主要勞動者!而且她們所付出的勞動力,大多是無酬勞的。
關於經濟或經濟發展的所有討論當中,最常忽略「無償勞動」的貢獻和影響。
做家務事和照護孩童時並無酬勞,也不會被計算在國家的GDP內。但是,如果是付錢給別人去做這些事,就會被包含進
GDP 數據報告中。
根據最近公佈的最新調查—「澳洲家庭、收入和勞動力動態調查(HILDA)」顯示,澳洲社會的家務勞動幾乎都是由女性完成的。這樣的狀況在這五年來並沒有太大改善,澳洲的男性應該多少要感到有點羞愧。
HILDA調查將數據中的異性戀家庭分成不同群體—主要由男性負責賺錢養家、女性負責賺錢養家,或者男女一同擔起賺錢養家。並且區分他們是否有扶養孩童。
如果我們僅看那些沒有撫養孩童的家庭,我們會發現無論誰主要負責賺錢養家,女性花費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都比男性更長。
也許你會想反駁說:但是男性花費更多時間在整理修繕屋子外面的事務,這些都沒有被算進去家務勞動的時間。很抱歉,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有包括這些整理修繕,也有將時數計算進去。
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包含了:(一)家庭雜務,像是外出購買食材或日常用品,銀行業務,支付帳單,和記帳等財務管理等等(但不包括接送小孩去學校或參加其他活動),(二)家事,像是準備三餐,洗碗,清潔打掃家裡,洗燙衣服和裁縫等等。(三)打理屋子和屋外的事情,像是維修,整修,塗油漆等等維持房子的家務,或者修理保養汽車,園藝修整等等的事務。所以,就如同我說的,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涵蓋了所有和家有關的勞動內容(『接送小孩』被定義成『托育和照護』,這個我們等等討論)。
公允而言,當我們將男女在外有酬勞支付的工作時數(包含上下班)也算進去時,男性有酬勞的勞動時數加上無酬勞的家務勞動時數後,勞動總時數平均比女性還多,但是這僅發生在沒有小孩且男性是主要賺錢養家的夫妻身上。
當夫妻一旦有了小孩,事情就不一樣了。
你可能會開始想說該不會是因為加上哺育母乳的時間,所以女性勞動總時數大大增加吧?但並非如此,HILDA調查將「孩童托育和照護」定義為與小孩一起玩耍、協助並照護他們、教導和積極監督他們,或者接送他們去托育所、學校或參加其他活動等等。
無論在哪種家庭當中,平均而言,女性都比男性一週多花7個小時在兒童托育照護上。
驚人的是,在有小孩的家庭之中,當男性擔任主要賺錢養家時,平均而言,男性僅花費11小時在兒童托育和照護,而女性則是花費26小時。而在女性擔任主要賺錢養家的家庭當中,女性平均花費19.3小時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而男性則花費11.2小時。也就是說,無論誰負責養家,女性都比男性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
當我們再加上家務勞動的時數時,我們很清楚看到,男性花費比較少時間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並非因為他們把時間都拿去幫忙做家務了。
在一同賺錢養家的夫妻當中(且賺的錢一樣多),女性平均比男性多做1.5倍的家務勞動和兒童托育照護---
大約是一週多做14小時!女性主要負責賺錢的家庭當中,女性仍然是比男性多做很多,平均一週多做13小時。
若是將有酬勞的工作時數加上去,能不能看起來平衡一些呢?(也就是說,是否因為男性在外工作時數很長,所以導致較少時間做家務勞動和孩童托育照護呢?)對於男性是主要賺錢養家的家庭而言,沒錯,將有酬勞的工作時數加上去後,的確男女雙方的勞動總時數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其他兩種類型的家庭當中,卻遠遠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雙方收入等同的家庭當中,將所有勞動時數加總起來後,女性還是平均一週多做4.5小時的勞動,也就是大約比男伴多做6%。在女性負擔多數的家庭中,女性竟然比起男伴勞動總時數多出19%,也就是一週平均多做13個小時的勞動。
這也難怪在所有類型的家庭當中,女性對於自己是否擁有足夠自由時間的這件事,滿意度都遠遠低於男性!
好消息是,如果跟以前比,現在的狀況似乎算是稍微有一點改善了。
在2002-2004年時,雙方收入等同的家庭當中,女性所做的家務勞動和孩童托育照護的總時數是男伴的1.7倍,比現在的1.5倍還糟糕。
但是同期間女性在外工作時數卻比現在還長,也就是說若是把在外工作的勞動時數加上去後,看起來總數和比例分配還是沒有什麼改變,目前的狀況可能和2002-2004年的期間差不多。
所以,總之,男人當然可以彼此自我安慰,繼續相信比起以往的男性,現在的男性已經多做了許多家務勞動和孩童照護!但是,無論男性多麼想要否認,很明顯地,女性是國家的主要勞動者!而且她們所付出的勞動力,大多是無酬勞的。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3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512165014_hormone.jpg)
2019.09.08
停用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多年後乳癌風險仍較高!
一項大型研究再次證實,更年期荷爾蒙療法(HRT)讓女性容易罹患乳癌
,並且即使在停止服藥十幾年後仍然存在更高的罹癌風險。
長久以來,女性使用合成的荷爾蒙來代替更年期間衰退的荷爾蒙。這些藥物
- 可能是藥丸、貼片、凝膠或注射劑 -
提供女性單純的雌激素或複合式荷爾蒙(雌激素加黃體素)。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這些藥有助於抑制更年期症狀,包括骨質疏鬆症。
過去研究指出HRT與乳癌風險增加之間有關。2002年和2004年,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發布的報告顯示,使用複合式HRT的婦女容易罹患乳癌。後來報告受到極大關注,讓HRT使用率下降,而乳癌發病率也跟著下降。
但是停藥後乳癌風險是否持續存在?不同類型的HRT可能帶來的乳癌風險會有不同嗎?目前缺乏足夠的資訊來解開這些問題。因此一個跨國的研究團隊匯集了數十項研究的數據,更仔細地研究這些問題。
5年每天使用複合式HRT,風險高
研究估計,50-69歲體重正常、未使用過HRT的女性,在往後20年內有6.3%的可能性罹患乳癌。相比之下,相同條件但從50歲開始持續5年使用雌激素且每天使用黃體素的女性風險為8.3%;使用雌激素且斷斷續續使用黃體素的女性風險為7.7%;單純使用雌激素的女性風險為6.8%。20年包含使用藥物的5年及停藥後15年。
使用HRT的時間越長,罹患乳癌的風險就越高
使用HRT十年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使用五年的女性的兩倍,不過這樣的結果並未發現於陰道局部用藥的女性。而使用不到一年的女性的風險只有微幅上升。
開始使用HRT年齡及肥胖可能影響乳癌風險
研究發現,40-59歲開始使用HRT的女性乳癌風險相似,但是60歲開始使用的風險則變小。肥胖女性使用HRT的乳癌風險也較小,尤其是使用單純雌激素者。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匯集並重新分析了1992年至2018年58份符合條件的前瞻性研究,這些研究記錄了HRT使用情形並在停用HRT後追蹤了乳癌發病率,其中包括了108,647名女性罹患了乳癌。研究團隊檢視了她們最近一次使用的HRT種類、使用了多久及距離最後一次使用過了多久。
英國健康與臨床卓越機構(NICE)表示他們有留意到這份研究,並會評估是否要更新目前的更年期指引。
英國皇家醫師學院表示,患者不需過於焦慮並持續使用HRT,而在指引確定更新前醫師應照常提供患者服務。若患者對使用的HRT感到擔憂,應與醫師在下一次定期門診時進行討論。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8.29)
* STAT(2019.08.29)
* The Guardian(2019.08.29)
* _Type and timing of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of the worldwid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_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Published: August 29, 201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60111145309_medical-06-1455841-638x550.jpg)
2019.08.29
女性與老年人是藥物交互作用的高危險群
依據美國健康及人類服務部門的資料,每年約有3分之1的就醫會有藥物不良事件。依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開立具交互作用藥物的意外事件每年須承擔1200萬美元的成本,也就是該省的每一個人要負擔一美元,而在美國則可能會多於7元。
最近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使用多種藥物的女性與年長者比較可能會有綜合藥物的危險副作用。
這項研究,是以巴西Blumenau城市33萬4千筆健康紀錄為研究基礎。結果顯示,女性比男性增加60%的藥物交互作用風險,且增加90%的危險藥物交互作用風險。而每四位超過55歲的老年人就會有一位被開立有交互作用的多重藥物處方,70-79歲的老年人每三位就會有一位被開立有交互作用的多重藥物處方。
目前已知有181種不被建議合併處方的藥物,因其會造成危險的交互作用。這些包括常使用於治療胃灼熱的藥物樂克酸(omeprazole)、百憂解、鎮痛藥布洛芬(ibuprofen)以及紅黴素(erythromycin)。在此次研究樣本中,有15,527人被開立此類藥物,包括有500位民眾被開立處方時已知會造成併發症並要求醫護人員特別注意。
主持此項研究的Luis
Rocha博士表示,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因為這些藥物不應合併開立早已不是秘密,我們預期老年人的藥物風險比較高,然而性別偏差(gender
bias)則完全未預料到。
雖然此項研究並未深究這些有交互作用的藥物會被開立的原因,但巴西公共健康系統無法自行選擇可以開立的藥物可能是原因之一,例如:在開立給女性的抗憂鬱藥物,副作用較少的藥物比較貴,她們無法在公共健康系統中獲得;同樣地,老年人會服用較多的藥物以控制膽固醇,在公共健康系統選擇性很少的情況下,就常會發生危險的合併使用情形。
Luis
Rocha博士表示,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所以醫師認為開立藥物是利大於弊,而有些醫師可能只是沒意識到其危險性。
身為醫師及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必須了解性別與高齡者患者面對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我們期望這篇研究可以增加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的意識。
這項研究發表於數位照護期刊(journal npj Digital
Medicine)。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8.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breast-implant.jpg)
2019.08.26
日韓出現BIA-ALCL 千名韓國女性將控告廠商
現有的乳房植入物相關罕見淋巴癌(BIA-ALCL)病例多出現在歐美等地,亞洲真的沒有病例嗎?南韓政府在八月中提出首例BIA-ALCL報告,加上泰國、新加坡及日本傳出的病例,亞洲目前至少有四起病例。
亞洲並非沒有病例 需提高警覺
除了早先在泰國、新加坡確認的病例,日本及韓國於近日出現BIA-ALCL確診病例。
日本在6月初報告,一名於17年前使用Allergan絨毛面植入物進行乳房重建的女性,確診罹患了BIA-ALCL。
韓國衛生當局於8月報告,一名40多歲女性在七、八年前使用Allergan絨毛面植入物進行隆乳,最近因為乳房嚴重腫脹就醫,經檢查確診為BIA-ALCL。傳出此病例之後,約有1,000名使用Allergan絨毛面乳房植入物的韓國女性,將對廠商提起集體訴訟。
韓國衛生部醫療器材安全評估組主任Yoo
Hee-sang表示,政府現正與Allergan協商,要求廠商提出安全評估報告,包括對在8月底之前使用Allergan乳房植入物患者的損傷賠償。如若不足,政府將繼續提出要求,直到國內患者滿意為止。但使用Allergan絨毛面乳房植入物的韓國女性認為,政府提供的資訊很有限,讓她們既焦急又害怕。
趁勢利用恐慌 女性身體成提款機
根據朝鮮日報的報導,一些整形外科診所正利用女性的恐慌銷售手術。有整形診所向諮詢的女性表示,現在有很多人想要更換乳房植入物,所以需要盡快預約手術時間,甚至還有診所趁機宣傳其他廠牌的乳房植入物是「自然又安全替代品」。需要注意的是,儘管目前備受注目的是Allergan的產品,但不代表其他廠牌植入物就是安全的,乳房植入物的長期安全性其實還未能確立。
一名31歲女性在2017年進行了隆乳手術,她表示當時診所建議昂貴的Allergan產品說是最安全的,現在診所卻說需要儘速更換,這讓她非常憤怒。移除乳房植入物需要花費大約12萬至14萬台幣,而更換植入物則需要35萬至42萬台幣。
台灣政府的因應?
相較南韓政府與廠商談判的積極態度,台灣政府卻始終消極。
面對台灣女人連線多次詢問如何因應BIA-ALCL,衛福部複述了專科醫學會「發病率很低而且多在西方,民眾不需擔心」這樣的說法,還建議使用者除非發生狀況,否則不需要處理。這樣的建議是非常輕率且不負責任的,等於要女性用自己的身體去承擔健康風險,等出事了、生病了再來處理,健康與生命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地應付嗎?
不久前,台灣女人連線接獲民眾反應,有使用Allergan乳房植入物的女性焦慮得無法入睡,但卻沒有得到任何訊息或支援,政府應該出面協助這些女性。
Allergan在美國提供其他產品供有疑慮的女性更換,但需自付手術費用。除了罹病者的補償,對於有疑慮想要取出或更換植入物者,應如何進行、其費用要如何負擔,廠商皆有責任,台灣政府應該為使用者和廠商談判,協調後續健康追蹤與處理責任。
更多關於乳房植入物
女性憤怒!對乳房植入物廠商提告!
美FDA要求Allergan乳房植入物下架
編譯來源:Korea Biomed(2019.08.21)、The
CHOSUNILBO(2019.08.20)、The Korea Herald(2019.08.20)、Korea
Biomed(2019.08.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8.19
醫療植入物在女人身上就較常出事!為什麼?
過去這一兩年,醫療植入物的安全問題在國際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一些嚴重的事件都涉及女性使用的裝置,例如乳房植入物、陰道人工網膜等,多國紛紛啟動調查並積極管理。
但讓女性受苦的不只乳房植入物或陰道網膜這類女性專用的植入物,女性也更容易被不分性別使用的植入物傷害,如人工髖關節和心律調節器等,究竟是為什麼?
最近一份研究試圖提出解釋,作者認為這是一連串忽視性別差異累積出來的結果。
從設計開始就偏差
生理條件和社會因素會影響女性在受傷或生病時的症狀,以及其治療效果。然而,醫療植入物設計人員通常不會考慮這些性別差異,認為不分性別都有一樣的表現。
並且,確保植入物安全的實驗室測試,通常也忽略女性可能對材料有不同反應,或者女性的活動可能會對植入物產生不同的負荷。
一些醫療設備公司利用監管過程的漏洞,在沒有進行臨床試驗的情況下就將植入物上市。即便有進行臨床試驗,也不一定包含女受試者,或者研究人員不對數據中的性別差異進行分析。
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署(FDA)和澳洲的治療用品管理局(TGA)等監管機構在核准新的醫療設備時,通常也不會根據性別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
醫師並沒有成為最後一道防線
醫療植入物從設計到上市都忽視性別差異,使得植入物不符合女性需求,但醫師在使用上難道不會為患者過濾篩選嗎?答案令人遺憾。
醫師和患者的性別都影響著女性對醫療植入物的瞭解。外科醫師多數是男性,代表著女性患者經常面對男醫師。過去一些研究指出,男性醫師傾向以家父長式的態度對待女性患者,而非以患者為中心的態度,這可能影響女性患者對症狀或疑問的表達,以及醫師對醫療問題的解釋等層面。
此外,外科醫師是否會和女性患者討論重要的安全問題也是需要關切的議題。例如,一些外科醫生對於討論髖關節植入後性行為需要注意的事項感到不舒服,特別是面對女性患者時。但使用人工髖關節後,性行為的姿勢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以「人工髖關節」為例
人工髖關節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例如發炎、疼痛、錯位和金屬中毒等,世界各地皆有案例。然而,很少人知道女性使用人工髖關節失敗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人工髖關節是性別中立的,並沒有特別為男性或女性量身打造,不分性別皆使用相同的模型。雖然大多數人工髖關節有各種尺寸,但女性並不是身形較小的男性,許多牽涉髖關節的基本活動都存在性別差異,例如走路。
當女性站立或進行性行為時,髖部脆弱的邊緣往往比男性承受更大的負荷。這種「邊緣負荷」增加了人工髖關節磨損和釋放危險金屬顆粒的風險。
如果測試顯示人工髖關節對男性和女性的安全是相同的,那麼這些差異就無關緊要,但事實卻是實驗室根本沒有蒐集這些數據與資料。衡量人工髖關節磨損率的實驗室測試忽略了性別差異,只測試正常行走而不是其他更多壓力的活動,如跑步或性行為。
FDA、TGA和其他監管機構經常批准新的醫療植入物,只因為它們與已經核准的產品相似。這同樣發生在人工髖關節上,監管機構不需要蒐集新的數據,更不用證明人工髖關節對女性和男性同樣安全。
這是跨國且普遍的問題
一群國際記者2018年年底發表了醫療植入物跨國調查結果,提出管理過程的失當,讓患者承受無限痛苦甚至死亡,引起人們對植入物安全與管理的關注。
美國FDA採取一些措施試圖解決性別偏見問題,他們提出指南,要求製造廠提供男性與女性使用醫療設備的數據。然而,這並不具有約束力。一份研究指出,在指南提出後,只有17%的醫療設備提出性別分析數據。
如何改善?
近期傳出各國監管機構要求下架或禁止使用有問題的醫療植入物,這些都是好方法,但並不會促使新的醫療植入物在設計時將女性加入考量,也不會改善醫師與患者之間溝通。
外科醫生需要與患者討論手術的重要議題,讓患者更瞭解手術,就算這會使醫師們感到不舒服。改善外科文化可能有所幫助,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TGA和FDA這類的監管機構可以透過要求醫療設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來影響設計。而FDA的經驗表明,這些要求必須具有約束力才有辦法起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陰道網膜」台灣未把關 女人成藥廠白老鼠
你使用的醫療植入物可能只有經過老鼠實驗!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19.08.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