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高跟鞋讓妳美麗?它可能不利於身材的維持!
2017.10.27
高跟鞋讓妳美麗?它可能不利於身材的維持!
希望運動塑身的女性,在穿上高跟鞋前宜三思! 專家指出:穿高跟鞋對腳部的傷害會影響女性從事包含跑步、深蹲等動作的運動,因此建議女性盡可能避免穿高跟鞋,並透過一些簡單的方式保護妳的腳部健康。   Neal Blitz醫師指出,高跟鞋雖然讓我們看起來美麗,但也讓你的腳處於不正常的姿勢,容易造成一些傷害,影響女性的運動能力及意願。常見的傷害包括:拇指外翻,即大拇趾往旁邊的趾頭擠壓,引起趾節處紅腫、皮膚敏感;鐵鎚趾,即肇因於過度擠壓第二趾頭導致趾頭彎曲、中間的關節變大;雞眼及老繭,這些傷害不一定會劇烈影響日常生活,但有時會讓女性痛到難以從事運動。   此外,由於高跟鞋會讓身體以不正常的角度往前傾,小腿肌肉為了保持身體平衡,長期下來會造成肌肉痠痛及緊繃,增加跑步或做腿部運動的困難度。而穿高跟鞋也容易讓女性走在鋪石路面或經過水溝蓋時扭傷或骨折,一旦受傷會讓女性無法從事運動長達幾周。並且穿高跟鞋容易引起下背痛,這會影響女性做任何舉重運動。   許多女性感到腳部問題限制了他們的運動,Neal Blitz醫師提供幾個簡單的方法讓已經有拇指外翻、腿部肌肉痠痛的女性保護自己的腳部健康。 * 伸展腳部肌肉,並用網球按摩腳窩,藉此釋放腳部壓力 * 保持小腿肌肉的柔軟度,以免做腿部運動時受傷 * 把腳浸泡在愛普森鹽(Epsom Salt)中以緩解整天穿高跟鞋的痠痛 * 在運動前將雞眼及老繭去除   Neal Blitz醫師提醒,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無法治療長期穿高跟鞋帶來的傷害。一旦女性因為長期且頻繁地穿高跟鞋而受傷,傷害將會永久影響女性的運動能力,因此建議女性盡可能地不要穿高跟鞋,降低受傷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07)        
+ read more
想長壽?看看你的基因和生活方式!
2017.10.23
想長壽?看看你的基因和生活方式!
為了瞭解哪些基因和生活方式,對壽命有顯著影響,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大型的統合分析研究(meta analysis)。研究團隊一共分析了有25筆研究的資料,涵蓋三個大陸:歐洲,澳洲,和北美洲,共606,059個人的資料,除了有他們的基因組合,也把他們父母的壽命考慮在內。   兩個基因的變數影響壽命 研究發現兩個基因區的變數會影響壽命,一個是HLA-DQA1/DRB1基因區變數,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有關,可延長壽命6個月;另一個是LPA基因伸展(genetic stretch)的變數,和調適血液中的膽固醇有關,會減壽8個月。   專家在研究報告中,第一次確認了基因變數在預測壽命中的角色。其他基因的特質造成不同型態的上癮或疾病,也被認為和壽命減少有關。   生活方式主要影響吸煙、體重、教育 科學家解釋,煙癮(尼古丁癮)是造成基因突變最危險的因子,可導致肺癌和其他肺部的疾病。長期一天抽20根的煙,減壽大約6.8年。但若戒煙,則可翻轉影響而多活些時候。   超重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每多一公斤,減壽7個月。專家說:「我們發現,平均來說,每天抽一包煙,減壽7年;減重1公斤,則增壽兩個月。」   另一個有趣又令人驚訝的研究發現,是教育的影響,特別是超越義務教育,追求更多的學習時。專家指出,除了一般義務教育以外,花在學習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增壽11個月。     編譯來源:Journal Nature、Medical News Today(2017.10.16)    
+ read more
喝紅茶能減重?
2017.10.17
喝紅茶能減重?
過去研究顯示在不加牛奶的情況紅茶只能放鬆血管,讓血液流通順暢。最近一篇研究指出,紅茶跟綠茶一樣能幫助消化達到減重的效果。   美國加州大學(UCLA)研究團隊依據飲食內容將老鼠分為四組:高糖-低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加綠茶精粹、高糖-高脂肪組加紅茶精粹。四周後研究團隊檢視這些老鼠的體重、腸道中的細菌及肝臟組織周圍的脂肪分布。   研究發現,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體重都有下降,下降到與高糖-低脂肪組相似的體重。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腸道與肥胖有關的細菌較少,並且有較多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有關的微生物。   研究還發現,紅茶及綠茶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老鼠肝臟的消化。研究作者Susanne Henning教授指出,綠茶「多酚(polyphenols)」分子較小因此較容易被消化而能直接影響肝臟的能量代謝;紅茶則因分子較大不易被消化,滯留在腸道中促進了對腸胃有益的細菌生長,進一步影響了代謝過程。   Henning教授表示,過去認為綠茶比紅茶帶來較多健康的好處,不過這項研究顯示,綠茶及紅茶都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有利腸胃消化與代謝及降低體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03)、Medical News Today(2017.10.04)、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17.09.30)      
+ read more
穿內褲的健康哲學
2017.10.11
穿內褲的健康哲學
婦產科醫生警告,穿內褲可能會增加女性陰部細菌感染的風險。   美國婦女健康第一把交椅Donnica Moore醫師指出,內褲容易讓陰部積聚熱量和汗水,成為細菌的溫床。如果內褲材質是由蕾絲或不透氣材料,如:合成纖維製成,則風險會增加。這些材質會刺激陰道的細膩皮膚,引起皮疹和過敏反應。   Moore醫師表示,陰部也像身體其他部位一樣需要透氣,總是把女性陰部包覆起來並不好。因此,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不必穿內褲,例如在睡覺的時候。   不過,她也提醒,不穿內褲容易使陰唇及外陰部被外褲的接縫處摩擦,而形成細小傷口,成為細菌感染的途徑。因此建議:若是穿著緊身褲仍應穿著內褲,並選擇棉質、輕薄的材質。丁字褲容易前後移動,對陰道及陰唇容易有摩擦,而且形成了大腸桿菌由後往前感染的途徑。   此外,容易流汗或是運動後的人最好勤換內褲,因為溫暖、潮濕的環境正是孳生念珠菌及細菌最適合的條件。若有尿失禁問題,更應有替換內褲,或者使用薄衛生棉墊並勤更換。   除了內褲會刺激到陰部,洗衣精、芳香烘衣紙(dryer sheets)、肥皂等清潔用品也是刺激的來源之一。陰部的組織遠比手肘的還敏感,而許多洗衣精及芳香烘衣紙含有高濃度的香精容易刺激陰部,造成陰部不適。讓陰部像花園一樣香不見得是好事。   再者,研究顯示,肥皂和潤滑劑可能會損害敏感組織,並提高女性感染皰疹、衣原體(chlamydia)和愛滋病毒的風險。該研究的作者Joelle Brown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陰部使用沐浴露和肥皂可能會增加細菌性陰道炎的風險,以及細菌失衡時發生的病症及性傳播感染。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9.28)    
+ read more
日常活動勝於健身房中的運動
2017.10.03
日常活動勝於健身房中的運動
根據一項發表在Lancet醫學期刊上全球性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將肢體活動變成我們每天的生活的一環,從爬樓梯到騎腳踏車上班,比購買健身房的會員卡,更可能保護我們預防心臟疾病和早死。   這項首度全球性的調查參與比較的國家有17個,人數130,000,從加拿大、瑞典等富有國家至最貧窮的如孟加拉與辛巴威。調查發現,如果人們生活中可以有更多肢體活動,可減少心臟疾病5%、早死8%。   大部分的指引推薦,每天運動30分鐘,一星期五天,可以減少心臟疾病和死亡的風險。此研究則指出,最好是每天有一至兩個小時的肢體活動。多數人以為每天工作已經很多壓力了,無法多花時間運動。但研究發現,運動量最多的人,是把運動融合為每天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偶爾到健身房或游游池,即使參與較溫和的肢體活動仍有好處。   如何將運動融入生活中的例行?買個計時器,提醒每20至30分鐘起來走動;一般開會的時間很多,如果只有兩三人,可考慮站起來「繞著走」開會;在公園裡不要坐著看孩子玩,和他們一起玩;搭公車時早一站下車;或是走路時加一點速度等   研究指出,在各個國家中,低收入的人們,心臟疾病也較多。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如水果、蔬菜和心血管藥物,是很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無法負擔得起的,而肢體活動則提供了一種低花費的方法。低收入國家的人們耗費體力的工作,可減少心臟疾病,然科技的進步,讓他們的活動量也在減低中。一旦發生心臟病或中風時,其存活的機會較低,因為他們的醫療服務並不先進。    這項研究同時也鼓勵政府重新平衡健康的預算,遠離高科技的治療,推廣簡單、低成本的預防策略,如走路。專家認為西方國家生活越來越忙,然而卻多靜態,將運動編織入日常生活中更為重要,不只促進身體健康,也會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9.21)    
+ read more
不是總共坐多久,是每次坐多久才是重點!
2017.09.27
不是總共坐多久,是每次坐多久才是重點!
成人每日可能需要久坐長達9-10小時,不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會增加死亡風險。而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欲降低健康風險,重點不是注意一天坐多久,而是其間有無頻繁地起身活動。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7985名45歲以上的人坐息和健康的風險。這些人在臀部裝上活動監測器以記錄他們在清醒時坐著的時間,紀錄時間為7天。平均而言,坐著的時間占了清醒時間的77%,相當於每天12小時。大約在4年後有350人去世。   研究發現,每日靜態時間超過13小時的人及經常連續維持靜態長達1到2小時的人,他們的死亡率顯著較高。反之,總靜態時間最短及每次靜態時間最短的人死亡率最低。   每次坐著時間少於半小時的人較健康且降低了他們死亡率。因此研究建議需要長時間久坐的人每半小時起身活動身體。這樣的小改變可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究竟多少活動量的效果最佳。不過,這份研究已是目前探討靜態時間與死亡之間的關係最大型的研究。   研究共同作者Monika Safford博士表示,這份研究再一次證明久坐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應了解久坐的傷害相當於吸菸對健康帶來的影響。我們需要用創意的方式儘可能地降低坐著的時間及增加每次坐下之間的活動頻率。   編譯來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7.09.12)、Daily Mail(2017.09.1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