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藥物臨床試驗缺乏女性,讓女性過度服藥
2020.08.14
藥物臨床試驗缺乏女性,讓女性過度服藥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藥物的不良副作用,因為藥物劑量歷來是基於對男性進行的臨床試驗而得到的結果。研究顯示,性別差異讓女性遭受藥物不良作用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這項發現發表在《_性別差異生物學_》雜誌上,證實了由於歷史性地忽視了男性和女性身體之間基本生物性差異而導致的藥物劑量性別差異的問題持續存在。   研究人員分析了數千篇醫學期刊文章中的數據,發現有明確的證據:美國食藥管理局(FDA)批准的86種不同藥物的服用劑量存在性別差異的問題,其中包括抗抑鬱藥、心血管和抗癲癇藥以及止痛藥等。   研究的主要作者UC Berkeley 的教授 I. Zucker說:「在開藥時,一種以男性為主的千篇一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女性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缺乏女性受試者,女性受害 研究人員的分析發現,女性服用的藥物劑量與男性相同,但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高,而且從體內清除該藥物所花費的時間也較長。這導致產生更多的不良反應。   在90%以上的病例中,女性經歷了更嚴重的副作用,例如噁心、頭痛、抑鬱、認知缺陷、癲癇發作、幻覺、躁動和心臟異常。總體而言,發現他們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以佐沛眠(Zolpidem)為例,它是市場上最流行的安眠藥,在女性血液中的停留時間比男性更長,導致第二天早上還昏昏欲睡,並發生嚴重的認知障礙和交通事故的增加。由於這些原因,FDA在2013年將女性建議劑量減半。   Zucker教授說,幾十年來,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臨床藥物試驗之外,部分原因是女性荷爾蒙的波動會影研究,這是毫無根據的擔憂。   此外,直到1990年代初,由於擔憂孕婦接觸試驗藥物可能傷害胎兒,育齡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藥物試驗研究之外。以1950年代和60年代用來治療害喜的沙利竇邁(thalidomide)為例,使用沒有經過人體驗的藥物,結果導致了全球成千上萬更多兒童的肢體出生缺陷。   Zucker教授說:「忽視女性的現像很普遍,即使在細胞和動物研究中,受試者也主要是雄性。」   認知到人類和動物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男性偏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於2016年授權,要求經費申請者在其動物研究方案中受試者要納入一定比例的雄性和雌性,以做性別分析。   但是,儘管近年來在藥物試驗中女性人數增加,但是許多這些較新的研究仍未能就其數據做性別差異的分析。   展望未來,兩個研究主導者─Zucker教授和芝加哥大學的Prendergast教授─認為要廣泛地提升醫學研究、醫學專業和製藥產業中的性別意識,認知性別上生物性及社會性差異的存在,才不會讓婦女在服用藥物時處於不利地位。他們建議減少女性使用多種藥物的劑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非COVID-19疫苗可能會有助於對抗疫情
2020.08.13
非COVID-19疫苗可能會有助於對抗疫情
兩項新的研究發現,接受其他病毒疫苗接種的人較少被冠狀病毒感染,病情也較不嚴重。但是,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其抗COVID-19的潛力。   根據近日在《細胞報告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在過去3年中接受過BCG結核疫苗的人們沒有發生嚴重的冠狀病毒感染。Radboud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M. Netea說:「目前正在進行的前瞻性BCG試驗的結果,將會給一個明確的結論。」。   另一項Mayo診所的研究發現,過去5年中接受過其他疫苗(例如:流感、肺炎或肝炎)的人,其冠狀病毒感染率較低。   Netea表示,Mayo診所的報告顯示:「疫苗的有益作用可能比目前已知的更為廣泛」,他的團隊也看到了類似的流感疫苗數據。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你相信俄羅斯的新冠病毒疫苗嗎?
2020.08.12
你相信俄羅斯的新冠病毒疫苗嗎?
俄羅斯宣布將核准人體試驗進行不到兩個月的COVID-19疫苗,這引起了全球衛生專家的擔憂,他們表示,沒有完整的試驗數據,這種疫苗難以讓人放心。   為了成為第一個研發出COVID-19疫苗的國家,俄羅斯並沒有大規模人體試驗所產生的數據來證明疫苗是否有效。免疫學家和傳染病專家說,這可能是魯莽的作法。   俄羅斯疫苗的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由莫斯科加馬利亞研究所(Gamaleya Institute)研發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的,甚至他的女兒也接種了疫苗。   所有藥廠都應發表其試驗結果和安全數據,才能獲得美國、歐洲等地方之監管機構的許可證。   然而,俄羅斯的疫苗在進行涉及數千名受試者的大規模試驗前就已獲得衛生部的核准。此類試驗被稱為第三期臨床試驗,是監管機構核准疫苗必不可少的步驟。   專家表示,俄羅斯不公開其疫苗的數據—包括製作方法、安全性和免疫反應的詳細內容及是否可以預防COVID-19感染,使科學家、衛生當局和民眾處於黑暗之中。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F. Balloux說:「這是魯莽而愚蠢的決定。用未經適當檢驗的疫苗進行大規模接種是不道德的。俄羅斯推動疫苗接種產生的任何問題都將是災難性的,不僅會給民眾健康負面影響,而且還會進一步阻礙人們對疫苗的接受度。」。   全球疫苗研發狀況 俄羅斯是第一個宣布研發出疫苗的國家。 世界各地仍有超過6家藥廠正在對其COVID-19疫苗進行大規模、進階的人體試驗,每個試驗都有成千上萬名志願者參加。   其中幾個領先者,包括莫德納的MRNA.O疫苗、輝瑞的PFE.N疫苗和阿斯利康的AZN.L疫苗,這些藥廠表示他們希望能在今年底知道他們的疫苗是否有效、安全。   此外還有嬌生(J&J)已於7月開始進行疫苗的第一期臨床試驗,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預計於10月初開跑,目標在今年底至明年中旬完成疫苗有效性的實證。   雖然還在實驗階段,嬌生已開始生產疫苗,以備臨床試驗結果證明疫苗有效後可以在第一時間供應給民眾。預計今年底將產出10億劑疫苗。   為了加速人體試驗的進行,嬌生計畫進行「人體攻毒試驗(challenge trial)」,即讓受試者感染病毒以測試疫苗。不過嬌生表示,在進行「人體攻毒試驗」之前還需要解決該試驗的倫理議題,例如:要確保能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式給感染了病毒的受試者,萬一發病時使用,以降低他們的風險。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11)、Reuters(2020.08.1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可以殺死武漢病毒的新線索
2020.08.12
可以殺死武漢病毒的新線索
根據近日《科學》的一篇報導,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冠狀病毒複製週期中我們錯過的環節。可以利用阻礙這個環節來讓病毒無法玩下去。   過去,科學家已經知道,一旦病毒進入細胞,它就會形成雙膜囊或囊泡,並在其中複製其遺傳物質。但是囊泡似乎是封閉的,我們不清楚遺傳物質如何從囊泡轉移到細胞質裡,然後在那裡自行組裝病毒顆粒。   Leiden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E. Snijder和他的同事發現,在囊泡的兩層膜中有個微小通道穿過,這些通道的寬度足夠讓遺傳物質通過。在電子顯微鏡圖像中,他們可以看到「物質」從這些通道中伸出來。最有可能的「物質」就是病毒RNA。因為觀察的是冷凍的樣本,他們看不到移動,所以,需要更進一步的確認。   專家認為,如果可以研發出藥物,堵住這個釋出「物質」的管道,就可以阻止病毒的形成。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這種降血壓藥可能讓女性較容易心臟衰竭!
2020.08.11
這種降血壓藥可能讓女性較容易心臟衰竭!
新研究指出,沒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服用「β受體阻斷劑」類的降血壓藥,當因急性冠心病就醫時,女性心臟衰竭的風險比男性高5%。       「β受體阻斷劑」是成年人高血壓的重要處方藥,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β受體阻斷劑對有高血壓、無心血管病史的男女,在其出現急性冠心病後的影響。他們紀錄了心臟衰竭的後續,以確認藥物是否因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而造成不同的結果。   研究作者R. Bugiardini博士說:「過去關於β受體阻斷劑的研究大多數研究對象為男性,因此我們想要了解性別如何影響患者的預後。從歷史上看,大多數高血壓臨床研究中,女性的代表性不足。未來的研究納入等量的男女研究對象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呈現差異和可行的治療方法。」。   研究如何進行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18年7月來自12個歐洲國家的13,764名有高血壓的成年人的數據,他們無心血管病史。研究按性別將他們分類,然後分為兩組: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人和沒有服用的人。   研究人員發現,在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人中: * 當因急性冠心病就醫時,女性發生心臟衰竭的比率比男性高6%; * 患有心電圖ST段上升心肌梗塞(STEMI)的女性比患有STEMI的男性發生心臟衰竭的可能性高1%; * 沒有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男性和女性的心臟衰竭發生率大致相同   Bugiardini博士說:「我們的發現顯示需要重新檢視女性使用β受體阻斷劑來治療高血壓。對於沒有心血管病史、只有高血壓的婦女,透過飲食和運動調節血壓非常重要。女性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可能是由於荷爾蒙替代療法和β受體阻斷劑之間的相互作用所致,不過這點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因為在我們的研究中未收集或測試此訊息。」。   研究人員指出了一些局限性。由於研究是觀察性的,不同研究的結果可能會有差異,需要更多數據進行確認。不過,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β受體阻斷劑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可能也不符合倫理,因為該試驗旨在確定風險而不是益處。其他限制包括:研究沒有患者過去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時間長度及劑量的資料。   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美國心臟學會透過「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倡議活動,近20年來一直倡導增加婦女在心血管研究中的代表性。   台灣女人連線於從2016年開始每年響應「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同年更集結各地婦團向政府建議在心血管健康宣導、研究、指引等方面應納入女性。2019年衛福部已於「心血管疾病照護指引」中以專章呈現「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07.13) * Prior Beta-Blocker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and Sex-Based Differences in Heart Failure Among Patients With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affaele Bugiardini et al. Hypertension. 2020;76:00-0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持久?不要擔心!
2020.08.09
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持久?不要擔心!
過去有幾個科學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狀病毒的人,其抗體的反應在兩個月內明顯下降。這個消息令人擔心患者的免疫力很快減弱,使得發展一個有效且持久的疫苗的希望也減少了。   這些擔心很令人困惑,但也是誤解。   我們的身體有兩種免疫力:自然免疫力和經由疫苗得到的後天免疫力,有同樣抑制病毒、預防其引起疾病的功能。然而其中的運作並非完全相同。   因此,一些COVID-19患者自然產生的抗體正在消退,實際上對正在研發的疫苗的有效性沒有太大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的可以比自然的更有效。   自然免疫力和後天免疫力 病毒進入人體的細胞引發疾病,掠奪人類的基因機制,反䨱複製自己,把宿主變成病毒工廠。   人類身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可以偵查到病毒感染,然後,我們的白血球會啓動防衛的反應來對付病源。當我們與生俱來的免疫反應成功地控制病原體時,感染會迅速解決,而且一般來說,沒有很多症狀。然而,在更持久的感染的情況下,我們的適應性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ity)會啟動,保護我們。適應性免疫系統由兩種類型的白血球組成,稱為T細胞和B細胞。   T 細胞發覺並殺死這些被感染的細胞,B細胞製造抗體,抓住病毒體,阻止其進入我們的細胞,預防病毒的複製,中止了感染。然後我們的身體儲藏了這些消滅感染的T和B細胞,以備未來可以抵抗同樣的病毒。它們被稱為「記憶細胞」,是長期免疫的主要媒介。   對抗一般季節性的冠狀病毒感染所產生的抗體,可維持大約一年。麻疹感染的抗體,可以提供一輩子的保護。其他病毒所產生的抗體在感染期間達到高峰,感染消失後,通常在幾個月內抗體會降低。這個事實讓一些人擔心新冠病毒,但並非如此。   感染消退後抗體減少並不是失去作用,而是免疫反應過程中正常的一個步驟。   抗體減少並不表示免疫力降低。最初製造抗體的記憶B細胞,仍然在體內待命,準備需要時製造更多批的抗體。   這也是為何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我們應該充滿希望。   疫苗模仿自然的感染,製造記憶T和B細胞,能持久保護接種疫苗的人們。然而疫苗所創造出的免疫力和自然感染有重要的不同。   幾乎所有感染人類的病毒都有其天生的機制,幇助它們避開我們的免疫系統的偵查。例如,新冠病毒顯示出有一個基因,會製造蛋白質,專門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失去反應。   而一些區域性的流行病毒,有的已找出避開後天免疫系統的方法,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很快的突變;皰疹(Herpes)病毒出動蛋白質,包圍抗體,使其無法作用。慶幸的是,新冠病毒似乎仍未有類似的進化,表示我們仍有機會繼續尋求比較直接的疫苗方式,來阻止它的傳播。   自然免疫與疫苗免疫的差異 疫苗種類繁多,但所有的疫苗包括兩個主要成分:抗原和佐劑。抗原是病毒的部分,也是後天免疫反應的目標。佐劑是模仿感染的媒介,促進啓動免疫反應。   不同於人體對感染的自然反應,疫苗中抗原的免疫反應,可以設計聚焦在病毒最脆弱的地方。   疫苗的另一個好處是不同種類和不同劑量的佐劑,經由標準化和微調,可以協助提升延長免疫反應。   自然感染時,抵抗病毒的免疫反應,在某種程度上,受病毒的擺佈,疫苗則非如此如此。以人類乳突病毒(HPV)為例,它有避開人們天生免疫系統的能力,所以自然感染時,我們並没有產生強大或持久的免疫力,這也是它會引發慢性感染的原因。HPV疫苗觸發的病毒抗原的抗體反應比天然的HPV好得多,它幾乎是百分之百有效預防HPV的感染和疾病。   疫苗除了抵抗感染知疾病,也可以阻擋病毒的傳播,如果疫苗夠普及,則可以達到群體免疫。   麻疹傳染性非常高,需要有90%的人接種疫苗,才可以保護沒有打疫苗的人。而新冠狀病毒,估定大概需要有43-60%的人。   考慮到新冠狀病毒對很多年紀大的患者嚴重的後果,以及此疾病對年輕人難以預測的病程和影響,唯一能達到群體免疫的安全方法就是疫苗。此外,目前新冠狀病毒似乎還末發展出避開人體免疫系統監視的機制,我們更應加速努力找出一個疫苗,不必因抗體數量下降的報導而緊張擔心。   已有超過140種疫苗正在研發,有些在初期實驗時已有好成果,現在應該開始思考當疫苗開發成功後,如何作有效及公平的分配。   編譯來源:New York Times (2020.07.3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