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20
荷爾蒙替代療法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一項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Study)會議上所發表的大型研究指出,無論是現在或過去曾長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HRT),都會使女性罹患侵略性乳癌的風險增加。
該研究分析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在1980-2008年間的停經後女性,人數從一開始31,959位增加至2008年的61,473位。
研究結果顯示,現在正在使用複合式HRT超過10年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將加倍(RR
1.89-2.56,
P<0.001);過去曾使用至少10年以上但現在已停止使用的女性,罹癌相關性較弱但仍存在。正長期使用單獨雌激素的女性,乳癌風險會增加22-57%(P<0.0001),不過過去曾使用單獨雌激素10年以上但現在沒有使用的女性,並無發現乳癌風險會增加。
研究還發現,雌激素陽性與黃體素陽性的女性,若正在使用複合式HRT,乳癌風險增加顯著(RR1.54-3.37,
P<0.001);但正使用單獨雌激素,則須達10年以上,乳癌風險的增加才會明顯(RR
1.33-1.67)。
再者,女性BMI值無論小於或超過25,目前正長期複合式HRT都會增加乳癌風險,不過BMI值小於25者,風險增加的幅度稍微較高。目前正長期使用單獨雌激素療法,則只會使BMI值小於25的女性增加乳癌風險(RR1.54-2.00,
P<0.0001)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Study)
+ read more

2012.04.12
美FDA: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增加血栓栓塞風險
美國FDA自2011年5月開始針對含黃體素成分drospirenone的避孕藥之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析,最近已完成分析工作,並得到使用含該成份避孕藥會增加發生血栓風險之結論。
但FDA分析這些研究後,並未提供使用含drospirenone成份與其他成份避孕藥風險差別的比較數據,再者,這些研究也沒有說明病患特徵,但這可能會影響醫師處方與導致血栓的風險,因此在某些研究中便很難清楚知道血栓風險的增加是否為drospirenone成份所造成。
FDA此次要求Beyaz、Safyral、Yasmin及Yaz的避孕藥須在藥品標示中載明,「依據一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導致血栓風險,是含levonorgestrel或其他黃體素成份之避孕藥的三倍,不過也有研究並未發現這樣的風險存在。」此外,使用任何避孕發生血栓的風險比未曾使用者高,但相較於在懷孕或產後階段的血栓栓塞發生機率,使用避孕藥的血栓風險還是比較低。
FDA提醒女性應在決定使用何種避孕藥前,先與醫師討論藥物的效益與風險,評估自身血栓發生的風險,醫師也應在開立處方前考慮到這些問題。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已核發藥證上市之避孕產品有數十項,含上述美FDA所述成分之品項,包括悅己膜衣錠(Yamin)、安吉麗(Angeliq
Film-coated
Tablets)、以及悅姿錠(Yaz),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相關效益與風險,審慎投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2012.04.11
電腦醫令系統的用藥警示大部分被醫師忽略
近日在美國醫院醫學會(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年會上,一項美國的回溯性研究發表指出,大多數醫院內電腦醫令系統(CPOE
Systems)發出的藥物警告內容會被醫師所忽視。
研究團隊分析一間使用Meditech的電腦醫令系統且擁有410床的醫療中心之資料,透過電腦醫令系統,發現有6,646位病患的藥令內容事實上有可能會發生藥物交互作用,導致過敏反應、不良反應事件及重複用藥等。
在研究期間的一年之中,該系統發出了40,391個藥物警示,這些用藥警示包括:可能重複用藥佔47%、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佔47%、發生過敏反應佔6%、及發生不良反應佔0.1%,卻只有4%被醫師注意並接受。
根據研究主要作者Amy
Knight助理教授表示,在研究中最不常見的警示卻最常被醫師所注意到,但使用電腦醫令系統的醫師常因過度疲勞而忽略許多非常重要的警示,Knight建議發展此系統的設計者應改善用藥警示功能,加強區分警示嚴重程度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醫院醫學會(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4.02
美FDA更新含citalopram成分之抗憂鬱藥物標示內容
2011年8月美國FDA已針對含citalopram成分藥物發出警訊表示,每日使用超過40毫克劑量可能造成QT波延長,有導致心律不整之風險,因此將原先規定日服最大劑量60毫克降低為40毫克。
上月27日FDA再次更新該成份藥物標示內容,包括:
1.
應避免在有QT波延長風險的病患身上使用,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則須持續追蹤病患心臟狀況;
2.
過去禁止有先天性QT波延長症狀的病患使用,但由於發現某些該病症之病患使用低劑量citalopram對病情有助益、或者缺乏其他可行藥物,因此同意從原先列為「禁忌」改成「不建議」使用;
3.
對六十歲以上病患建議每日最大使用劑量為20毫克;
4.
病患使用後發現QTc測量結果大於500ms者,應停止使用該成份藥物。
美FDA建議病患不要隨便停止吃藥,如果每天使用citalopram超過40毫克劑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劑量問題,正在使用須持續追蹤心律、以及血液中鉀與鎂離子的濃度,使用後如發生心律不整、呼吸短促、昏眩暈倒等副作用應立即就醫,FDA同樣提醒醫師須注意上述事項。
2011年9月台灣衛生署曾發佈相關新聞稿表示,目前核准含citalopram成分之藥品製劑許可證共有12張,核准適應症為「鬱症治療及預防復發、恐慌症」,含該成分之藥物仿單「副作用」已刊載該藥品可能會降低心跳速率,且對於患者本身就有低心跳時,可能造成心搏徐緩。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正在使用該藥品之病患,勿擅自停藥,若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應立即回診詢問醫師。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2012.03.28
美荷兩國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同 死亡率卻相近
根據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荷蘭接受子宮頸癌篩檢的年齡限制在30-60歲之間,美國婦女則以30歲以下與60歲以上的篩檢率比較高,但兩國的子宮頸癌死亡率卻相似。
研究團隊認為篩檢政策在臨床實作層面是否真正能達到效益大於成本,須視預防性服務如何被落實以及產生的健康成效而定,因此研究先說明荷蘭與美國子宮頸癌篩檢政策的歷史,並比較1950-2007年間兩國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涵蓋率與子宮頸癌死亡率。
研究指出,荷蘭在1976年由一項前驅性研究開始子宮頸癌篩檢,當時涵蓋四分之一的荷蘭人口,1985年政府重新檢視該計畫結果,不久之後隨即啟動全國性篩檢,一開始目標為35-53歲的女性,到了1993年篩檢計畫涵蓋30-60歲女性,每五年進行一次篩檢。荷蘭篩檢計畫的演進,是依據不同階段篩檢檢查的成本效益而制定。
美國則根據臨床指引與實作訂定國家公衛目標,實際篩檢情形交由個別醫療照顧提供者與州或地區計畫、公部門或私人保險、以及醫療專業機構合作執行,而讓醫療照顧者能個別解讀篩檢指引的內容,通常會造成頻繁密集篩檢的結果。
分析結果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涵蓋率,美國在1950-2007年間為每年每一千名女性中有300-450名,荷蘭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晚期為每年每一千名女性中有100-120名。子宮頸癌死亡率部份,兩國的數據在1950-1970年間有顯著差異,1950年美國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13名、荷蘭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8名,到了1970年代中期,兩國死亡率已相近並持續下降,2005年已降低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2名。
研究認為,兩國在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死亡率數據卻沒有反映任何差別,此外兩個方式達到特定目標族群的五年篩檢涵蓋率也相似。
資料來源:《The Milbank Quarterly》
+ read more

2012.03.16
高膳食脂肪攝取量降低男性精子數
已知多種生活型態因素與男性生育力相關,包括吸煙、重度使用大麻、飲酒等等,過去研究也曾針對BMI值與男性精子數量關聯性有不同結論。近日一項美國研究則發現,男性攝取過多的脂肪將會降低精子製造量及濃度。
這項進行中的研究參與者包括99位男性,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36歲,71%過重或肥胖,三分之二未曾吸煙。
初步發現膳食脂肪總攝取量、飽和脂肪與單一不飽和脂肪都對精子數、精蟲濃度有負面影響,攝取多一點omega-3與omega-6脂肪酸則精蟲型態較好。粗略計算結果,多攝取5%的膳食脂肪,精蟲數將降低18%,在研究中,與攝取量最少的男性相比,多攝取13%飽和脂肪熱量的男性,精子量與精液濃度下降38%。
研究出現的限制則包括樣本數過小、只收集一次精蟲樣本,且以問卷調查飲食習慣未必代表實際的飲食狀況,因此這項初步的結論仍須未來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