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9.26
印度子宮頸癌篩檢臨床實驗254名參與女性死亡 引發爭議
由美國國家癌症機構及比爾蓋茲與瑪琳達基金會贊助,印度一項為期15年的臨床實驗計畫,因疑似導致254位參與實驗的女性罹癌病逝,引發了道德爭議。該實驗主要是研究子宮頸癌篩檢方法,所有死者都是被安排在不接受篩檢的對照組,以便研究不做篩檢人口的死亡率。
這項實驗主要是研究更低廉的子宮頸癌篩檢方法,包括醋酸著色肉眼觀察(VIA)、抹片檢查及HPV檢測。現已周知,無論是哪一種子宮頸癌篩檢,都有助降低罹癌機率,但該臨床實驗卻將將近14萬女性安排在不做篩檢的對照組。
實驗參與者幾乎都是來自印度最低層社經地位的女性,例如孟買市的貧民窟。篩檢組22萬多位女性分別接受不同的子宮頸癌篩檢方法,對照組近14萬位女性則完全不做任何篩檢,借此比較兩組的罹癌死亡率。舊金山病理學家Eric
Suba博士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利用來作為突顯缺乏醫療會導致死亡的工具。
實驗研究者則辯稱其計畫並無倫理問題,因為在印度,子宮頸癌篩檢並未被視為標準的醫療行為。所有參與對照組的女性都會被告知關於子宮頸癌的健康教育、篩檢的重要性等資訊。
此實驗不僅引發道德爭議,更被指控違反了國際醫療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與印度國內的相關規範。規範人體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的「赫爾辛基宣言」明確指出:一個新醫療方法的益處、風險、責任、及其效果,應與目前已知最佳的預防、診斷與治療方法對照檢驗。
舊金山病理學家Eric
Suba博士曾在2011年5月於美國對該實驗提起告訴,要求對所有死者家屬給予賠償,並立即安排其他參與對照組的女性接受檢查,有必要的話,給予治療。他表示,如果在實驗進行的15年期間,對照組的女性參與者有被告知進行子宮頸癌篩檢可以降低罹癌死亡的風險,或許就會有人離開實驗,自行去接受篩檢,而這將會導致該實驗結果無效。對此美國衛生部所屬之人體研究保護局(OHRP)也認為,不能排除該實驗有故意隱瞞訊息之嫌。
資料來源:The Times of India
+ read more

2014.08.28
助生圓夢?!政府將推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
少子化一直是影響台灣人口結構的一大問題,近日,衛福部提出了補助人工生殖手術的助生政策,期望能藉此提升生育率,改善少子化的問題。
這項政策被規劃為三階段執行,依序補貼中低收入戶與低收入戶;家戶所得平均70%以下;家戶所得平均130%以下的不孕夫妻進行人工生殖手術,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開始實施。
此政策的提出引發了各界議論,畢竟,除了生理上的不孕問題之外,以當前台灣的經濟環境而言,要生養孩子是一大挑戰,這也是很多人遲遲不敢生的原因。政府若真的有心改善台灣的人口問題,除了提出助生政策之外,其他相關的醫療、托育、教育各層面也都應有健全的配套措施,相關環境品質一併提升才能達到實質的功效與意義。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 read more

2014.08.25
老人照顧工作 女兒做得比兒子多!
傳統觀念視家務勞動與照顧工作為女人的責任,而婦女運動不斷努力希望能改變這樣的性別規範,讓女人能不再受到僵固的性別角色所縛。日前一項在美國社會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雖然美國社會從1970年代開始慢慢走向性別平等,但即使到了2000年代,在家中,依然是女兒會竭盡所能照料好父母,但兒子還是做得很少!
這項由普林斯頓大學Angelina
Grigoryeva教授領導的研究分析美國2004年的「健康與退休調查」中2萬6千名50歲以上成年人的資料。結果發現,家中女兒每個月花在照顧年老父母的時間平均有12.3小時,但男性卻只有5.6小時,也就是說,女兒在這上面所花費的時間是兒子的兩倍、或者是多花了將近7小時的時間。
研究指出,針對造成照顧父母的時間長短差異,在女兒部分因素眾多,最主要都與工作或育兒有關,但兒子卻只受家中其他照顧者如姊妹與其中一個家長能否提供照顧影響。根據研究,一旦兒子有一個姐妹,那麼他花在照顧工作上的時間就會減少,但這在女兒身上卻是完全相反,Grigoryeva教授解釋,這表示兒子們會將他們的照顧父母責任轉給了他們的姊妹。
研究提到,許多研究皆已指出家中的照顧者常在自己的工作與照顧工作間蠟燭兩頭燒,一來可能會使照顧者必須放棄工作、或被迫從事較低薪的工作,再者照顧工作也會造成照顧者因必須負擔照顧所需的沉重開銷而可能發生經濟困難。此外,由於女性與家庭的情感連結比男性緊密,家庭照顧工作對女性造成的壓力易使女性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死亡率較高等。由此可知,照顧工作的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的經濟與健康都有莫大傷害。
資料來源:美國社會學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s Annual Meeting)
+ read more
/20161012143010_statin888.jpg)
2014.08.11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全球第一大藥廠輝瑞(Pfizer)即將面臨千人集體訴訟,提告婦女宣稱該藥廠明知生產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Lipitor)可能導致糖尿病卻從未警告大眾。
路透報導,過去五個月內聯邦法院紀錄顯示,美國婦女因服用「立普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案件從56件激增至千件,包含4000名女性。2012年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外警告立普妥與其他「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與記憶減退和「小幅提升罹患糖尿病風險」有關,當時並未提到增加糖尿病風險主要以女性病患為主,但此次受害者涉及女性病患人數眾多,顯示服用「立普妥」導致發生糖尿病可能主要是與女性有關。原告律師也表示,女性服用立普妥導致糖尿病的機會大於男性,從該藥獲得較少益處。
近日提告數激增是因為聯邦司法審判庭先前決議合併全國所有立普妥糖尿病訴訟案,統一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聯邦法院審理,預計明年7月第一次開庭。輝瑞反對該決議,擔心會有更多人模仿跟進,並在聲明裡否認有責,表示會打贏這場訴訟。
立普妥一直是最暢銷的處方藥,自1996年上市起全球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全美逾2900萬病患被開過該處方藥,意謂潛在的原告人數非常多。此外,即便FDA曾於2012年警告史達汀類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卻仍強調對心臟的好處大於小幅增加的糖尿病風險,這項事實可能不利原告。
代表原告的首席律師(H. Blair
Hahn)韓恩表示,婦女因服用立普妥患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與壽命。他說:「我們會讓陪審團決定服用減少五年的壽命值多少錢。」對此輝瑞藥廠回應,他們相信立普妥不會導致這些原告發生糖尿病,服用立普妥的女性可能本身就有其他風險因子,使得她們容易有高血壓或肥胖等疾病,但在醫界對史達汀類藥物的效益仍有共識。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Reuters
+ read more

2014.08.08
世衛公報:男性健康落差需被重視
近日一個由國際研究專家與健康慈善工作者組成的團隊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報》發表一篇觀點文章指出,在全球男性的平均餘命比女性要短、各項健康指標男性表現也比女性差,可是國際間健康政策卻鮮少關注男性健康落差(men’s
health
gap),因此呼籲各國政府及衛生組織應注意這個問題。
文章作者之一Gavin
Yamey博士表示,當男性健康受威脅,婦女及兒童也會遭受影響,此情形在許多研究中已得到證實。例如:男性酗酒與孩子出現情緒與行為問題相關連;男性生病、受傷或死亡將可能影響家庭的經濟穩定與女性伴侶的心理健康等。
該文章提及,多數婦女仰賴男性是主要養家者,也在男性生病時擔任照顧者,但國際間的健康社群卻對「改善男性健康也會對婦女及兒童有利」的觀念意識發展得很慢。
最主要造成性別健康差異的原因乃由於性別規範要求男性展現陽剛特質,使男性健康受害。例如:非洲男性不願接受HIV感染篩檢或治療;男性比女性更常出現過度飲酒等高風險行為;美國男性比女性較常從事高風險的工作,如農業、礦業及漁業,因此容易暴露於充滿物理或化學污染的環境。
至今只有澳洲、巴西與愛爾蘭政府從政策制定面致力於推動男性健康的改善,不過一些小規模的研究也都有相當不錯的成果,該團隊因此提出3項可行的策略供全球健康照護相關單位參考:
(1)幫助男性進行健康生活型態的改變,如:戒菸、戒酒或減重。
(2)讓男性與女性伴侶可以一起討論健康議題,如:避孕、性健康以及孩子接種疫苗的問題。
(3)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讓男性重新思考陽剛特質對他們健康的傷害,藉此也可以促進男女情感關係的平等。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公報(th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read more

2014.08.06
男女認知能力大不同?
過去研究曾指出男女在各種認知能力上有差異的表現:男生擅長處理視覺空間與數學能力相關的任務,但女生則在視覺記憶與閱讀書寫能力部分略勝一籌。這些性別差異的存在,是由於生理因素或者是社會因素所造成,都各有其支持者。
日前一項包含來自歐洲13國、超過3萬1千名參與者的研究再次對認知能力的性別差異進行瞭解。研究團隊給這群50歲以上的男女參與者填寫一份問卷,測驗他們的記憶力、數學能力與語文流暢度。
結果呈現,認知能力的性別差異與年齡、所在地區、生活條件及教育機會相關。在相對較佳的生活環境以及具有性別平等教育機會的地區,女性的記憶力表現比男性要好、數學能力落後男性的差距也會縮減,語文流暢度男女則表現相當。
研究作者表示,這樣的結果說明外在社會環境的改善會對男女認知能力的表現具有影響,但這個研究並未探究其中確切的原因。研究希望傳達的是認知能力會存在性別差異,而多數研究也都指出對於為何會產生這些性別差異,生理與社會因素是同等重要的。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