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倫理

醫藥研究者與藥廠關係不單純
2010.01.22
醫藥研究者與藥廠關係不單純
在癌症研究裡,設計臨床試驗、分析、解釋數據資料、提供研究報告草稿等屬於重要的研究工作,因為這些工作都足以影響研究結果的解讀和呈現,而招募參與者、蒐集數據資料等則屬於次要的研究工作。最近有一篇研究發現,負責這些重要工作的研究人員和藥廠有金錢利益關係的比率較高。 研究人員蒐集了2006年1月到2007年6月間所發表的235篇藥物試驗報告,這些研究都刊登於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所發行的期刊中。研究結果發現,64%的作者表示從事至少一項的重要研究工作,而有29%的作者表示至少與一家廠商有金錢利益關係。此外,研究也發現負責重要工作的研究人員和藥廠有金錢利益關係的比率比一般研究者高出4.3倍,而且此現象在非藥廠資助的研究中也有發現,雖然在藥廠資助的研究中仍較嚴重。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並非各式的研究者和藥廠有利益關係的比率都一樣高,藥廠通常傾向與涉入較深的研究者建立關係,如此才能對研究的設計、執行與詮釋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醫藥研究裡客觀性與中立性的問題可能比預期的嚴重。 美國醫療協會(Institute of Medicine)在去年就發佈了一份報告,闡明有關利益迴避的原則,例如:醫師應該自動拒絕或迴避藥廠邀請的飯局或贈送的試藥,也應該完全公開研究經費的來源。但是,儘管如此,醫師與藥廠間的財務利害關係仍舊非常普遍。 美國加州大學專攻醫學倫理的Bernard Lo教授表示,醫師或研究者與藥廠的利益關係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其中一種特別為人詬病的就是擔任藥廠的諮詢講師,通常這些講師的演講內容、投影片等都是由藥廠所提供,而非由講師獨立作業。此外,利益關係中最值得注意的關鍵就是「金額的高低」,若一位醫師每年可以從特定藥廠獲利幾千元,其客觀性或許還可以討論;但若是獲利幾萬元,其客觀性就令人非常質疑,但是這些資訊通常卻不會公開。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藥廠的贈品影響醫學生對藥品的偏好
2009.05.20
藥廠的贈品影響醫學生對藥品的偏好
過去有關藥廠於醫院中行銷藥品的行為研究,通常著重於較大型、經濟價值較高贈品;但是,經濟價值較低的贈品難道就不會影響醫師開處方簽的偏好嗎?答案是:會的!最近一篇研究便發現,藥廠發送的行銷商品,即使商品本身的價值不高,也會影響醫學生對特定藥品的偏好;相反的,若醫學院嚴格限制藥品行銷的行為,醫學生對特定藥品偏好的態度則較不明顯。 這項由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研究,包括352位隨機取樣的三、四年級醫學系學生。其中154位學生將進入賓州大學的醫學院就讀,198位學生將進入邁阿密大學的醫學院就讀,前者禁止藥廠贈送或提供任何商品、餐卷、藥品樣本等物品,後者則允許藥廠的行銷行為。隨後,研究人員刻意在課堂上提供藥品A的筆記本、資料夾等行銷商品給其中的181位學生,另外171位學生則沒有收到此商品。最後,研究人員選擇另一種與藥品A的效益相同的藥品進行測試,以瞭解學生對兩種藥品的態度。 結果發現,兩間學校的三年級醫學生偏好特定藥品的態度並不明顯,但是四年級的醫學生就有明顯的偏好。邁阿密大學的醫學生較偏好藥品A,但是賓州大學醫學生的偏好則剛好相反;且有接受筆記本、資料夾等行銷商品的賓州大學學生對於藥品A的評價反而更低。 研究人員表示,三年級的醫學生對藥品的偏好不明顯,有可能是因為臨床經驗不多,對治療方法或用藥選擇的態度便較不明顯。從這篇研究可以明顯的看到藥廠的行銷行為確實會影響醫師做判斷,而學校或是政府的政策應該要介入防止藥廠行銷藥品。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當個聰明的病人!
2008.11.11
當個聰明的病人!
每個人看病的時候,醫師都會先給處方簽,病人再去拿藥,這樣例行的程序一般民眾已經習以為常,因此在過程中通常不加以思索。美國藥劑師協會(Americ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便出來呼籲大家,在就醫的過程中一定要問問題、和醫師、藥師建立良好的關係;此外,不論是處方藥物或是成藥,病人都應該要隨時注意自己服用的是什麼藥物。 美國病人資訊與教育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Patient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也建議,如果是去藥房領藥的話,盡量去同一間藥房,有助於讓藥劑師瞭解病人的用藥狀況;在用藥的過程中有任何的不舒服、症狀或是遇到的困難,都應該要記錄下來。此外,病人要記得詢問醫師和藥師一些重要的問題,例如: * 藥物的名稱是什麼?治療的適應症是什麼? * 藥物是不是原廠藥?有沒有其他學名藥可替代? * 何時用藥?如何用藥?要服藥多久? * 用藥期間有沒有飲食限制或是其他禁忌? * 藥效大概多久會發揮?症狀約多久可舒緩? * 有沒有副作用?有的話,如何減緩副作用?  
+ read more
美FDA發佈利益迴避條款
2008.08.11
美FDA發佈利益迴避條款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的諮詢委員會,最近因為誤導FDA通過某些缺乏安全性的藥物,而遭人質疑其專業性與客觀性,特別是諮詢委員與藥廠間的利益關係尤其引人非議。因此,FDA終於決定要針對利益衝突的問題採取行動,主要建立諮詢委員會的公平、客觀性,並且將公布審查過程,讓社會大眾檢視。 這次FDA總共發佈了四份資料,規範重點包括: 一、若諮詢委員持有被審查公司股份超過五萬美元,則被認定為有利益衝突問題,有可能會影響審查的公正性,因此,將喪失諮詢委員的資格。 二、若諮詢委員仍持有被審查公司之股份、但總值少於五萬美元的話,只要FDA認為此委員之專業意見非常重要便可予以豁免,其仍可參與審議過程,並參與投票;但是每年予以豁免權的委員比例必須從2008開始逐年降低5%。而予以豁免之原因、此委員與被審查公司的財務關係都將公布在FDA的網頁上。 三、在某些情況下,諮詢委員也會被取消資格,例如,擔任被審查公司或是其競爭公司所進行之臨床試驗的負責人。 四、過去諮詢委員投票的方式採一個委員投票便唱票、再換下一個委員投票的方式,之後的投票方式將改採同時投票,且每一個委員的投票結果都將公布在網頁上。 美國消費者團體Public Citizen表示,FDA這次公布的規範比過去發佈過的指引還寬鬆,FDA一年多前公布的指引讓持有五萬元以下股份的委員可以參與審議過程,但不可參與投票。此外,雖然FDA公布了這些規範,但是能不能具體落實這些政策,終止藥廠與諮詢委員間的裙帶關係則還有待觀察。
+ read more
從病人身上學習醫療品質
2008.07.29
從病人身上學習醫療品質
英國政府首席醫藥顧問Liam Donaldson於日前提出一份名為「醫學再進步-原則與下一步」(Medical Revalidation - Principles and Next Steps)的報告書,期望藉此提升醫療品質。 Donaldson認為病人應該在醫療領域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醫療品質的評估應該要納入病人對醫師與診療過程的看法與回饋。因此於報告書中建議,每一次更新醫師執業執照時,應該將病人、其他醫事人員的意見納入考量,包括:醫師是否善盡溝通的責任,例如,傾聽、告知、解釋;在做醫療決定的過程中,是否已納入病人的角色;在治療過程中是否讓病人感覺受到尊重等面向。 Donaldson表示,納入病人的意見可以讓我們重新定義醫療品質,並進一步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病人需要的健康照護,醫師才能在醫療實踐上達到病人、社會大眾和專業的要求。 英國醫學總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最近會成立一個專責的委員負責研擬和執行這項計畫;英國政府衛生部(UK Health Departments)和皇家醫學學院(Academy of Medical Royal Colleges)也承諾將和病人、醫事人員一起努力來推動醫療改革。
+ read more
人工流產與道德信仰之爭議
2008.03.28
人工流產與道德信仰之爭議
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於2007年11月公布了一份醫師職業倫理規範,其中明白指出當醫師因本身道德、信仰或其他因素而反對或不願意進行人工流產、緊急避孕或其他相關手術時,醫師有義務在最短的時間內轉介求診者給有能力、有意願提供該服務之醫師。 美國布希政府卻於日前針對此一規範提出批評,表示很多合乎標準、訓練有素的醫師可能會為了堅持他們的道德信仰或倫理標準,而不願意進行人工流產手術,但卻會因此無法更新醫師執照。 ACOG的發言人Greg Phillips表示,如果因為醫師不願提供人工流產手術,而被拒絕更新執照的話,是違反聯邦法的。也就是說,「醫師進行人工流產手術與否」並不會列入考核項目,因此,自然沒有布希政府所提出之疑慮。研究人員並強調,醫師在職業倫理上應該為求診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醫療服務,若自身無法或不願意進行時,當然必須轉介給其他醫師。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