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重是子宮內膜癌明確的風險
2022.05.02
過重是子宮內膜癌明確的風險
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會大大增加患子宮癌的風險。   他們發現BMI增加 5 點,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 88%,例如:如果一個165 公分的女性體重比健康標準高出12.7 公斤,她的子宮內膜癌風險幾乎翻了一倍。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 (CRUK) 資助的研究涉及英國、美國和其他五個國家的 120,000 名女性。這是研究脂肪與子宮內膜癌之間關聯的最大研究之一。   此項研究量化了高 BMI 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增加,並提出了這種聯繫的機制。   BMI如何影響激素和癌症風險   研究分析長期過重的影響,發現兩種荷爾蒙 ─即空腹胰島素和睾丸素─ 與肥胖和子宮癌有關。   一種理論是脂肪細胞可以發出信號,告訴其他細胞更頻繁地分裂,這可能導致癌症。一些乳腺癌的發生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有關,而脂肪細胞會產生這種荷爾蒙。   研究人員希望科學家們將來可以使用藥物來調節有患癌症風險者體內的這些荷爾蒙的數量。     CRUK 健康資訊負責人 Julie Sharp 博士說:「這樣的研究支持了一個事實,即超重或肥胖是英國癌症的第二大因素。這可以幫助我們開始查明相關的病理機制是什麼。這將在未來如何預防和治療癌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此研究發表在BMC MEDICINE       編譯來源:編譯來源:BBC News(2022.04.19)      
+ read more
世界衛生組織:一劑 HPV 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
2022.04.15
世界衛生組織:一劑 HPV 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
4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表示,只要一劑的HPV (人類乳突病毒) 疫苗足以預防子宮頸癌。   目前HPV疫苗施打使用的是兩劑或三劑的方案,但世衛組織的免疫戰略諮詢專家小組 (SAGE) 評估了過去幾年出現的證據後表示:一劑同樣有效。   SAGE 建議更新 HPV 疫苗劑量方案如下:   * 9-14歲女孩:一劑或兩劑方案 * 15-20歲女性:一劑或兩劑方案 * 21 歲以上的女性:兩劑間隔 6 個月   世衛組織發表的聲明中說:「這將會改變預防這種疾病的遊戲規則;我們會看到這個挽救生命的疫苗惠及更多的女孩。」   世衛組織在2020 年啟動了「消除子宮頸癌倡議計畫」,以應對包括疫苗獲取不公平在內的若干挑戰,並訂下2030 年讓 90% 的女孩在 15 歲之前接種疫苗的目標。這一單劑量建議有可能使我們更快地實現那個目標。       編譯來源:REUTERS(2022.04.11)、WHO(2022.04.11)    
+ read more
看見痛痛女孩的痛
2021.11.13
看見痛痛女孩的痛
陳書芳/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痛痛女孩,稱呼的是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事件的女孩們。   這些女孩,在接種疫苗後不久身體陸續出現不舒服症狀,有身體各處疼痛、肌肉無力、關節腳踝膝蓋腫脹、疲倦等等情形,嚴重時對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不斷跌倒、無法正常行走、上下樓梯需要他人背著、穿鐵衣、坐輪椅、臥床等。   丕變的人生 失色的未來 台灣女人連線關注HPV疫苗許久,這幾年陸續接獲多起痛痛女孩的申訴,其中不只青少女,也有成年女性,累計超過30起。   每回接觸痛痛女孩,聽著他們訴說經過,我們總是非常的沈重、無力。原本該是青春活潑的年紀,因為身體的病痛,不斷地就醫、吃藥、打針,無法正常上學、外出,心情也變得抑鬱。有些孩子出現嚴重的身心狀況,嘗試自殺,讓家人好不擔心,必須時刻陪伴。也有女孩擔心自己的病痛影響家中經濟,成熟地令人心疼。   這麼多人有類似的經歷 真的只是巧合? 讓我們不寒而慄的是,這些互不相識的孩子與家庭,卻有很雷同的經歷。當孩子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時,家長大多以為是成長痛或運動傷害,帶著孩子到國術館、中醫、小兒科等地方治療,花費了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症狀卻不見緩解。當情況越來越嚴重影響生活與就學時,才發覺情況比想像的嚴重,尋求其他醫療照護與資訊時,驚覺一切可能跟疫苗有關,卻可能因為這樣錯失了治療與診斷的時機。   當我們研究國際間的情況時,日本、英國、西班牙、愛爾蘭、哥倫比亞等地都有相似的情況,女孩們無法得到適切的醫療照護,政府單位也無法回應,受害者自主地形成組織,或告政府、或告藥廠,同時期待醫療體系能進行相關研究,提出解釋。   然而,這些真的只是巧合嗎?我始終相信,當這麼多人有類似的經驗,而且情況還在不斷複製,意味著現行體制或醫學有未看顧到或無法解釋之處。   亦或是,藥廠強大的遊說力量影響著醫療體系,讓大家不願正視痛痛女孩的存在?   沒有人願意一起找答案 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疫苗引發社會關注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主要在處理疫苗接種受害的救濟。多位痛痛女孩提出了救濟申請,審議小組認定痛痛女孩的狀況跟HPV疫苗無關,不予救濟。家長們無法理解、無法認同這樣的結果,正與衛福部訴訟中。   國內首例痛痛女孩與衛福部的訴訟案,一審時,法院著重受害救濟制度的「從寬認定」精神,判決痛痛女孩勝訴。但衛福部罔顧政府的責任並忽視救濟的核心精神,提出上訴持續與人民相告,令人寒心。   對家長而言,救濟金額從來都不是重點,而是孩子在接種疫苗後開始生病,人生路途丕變,卻沒人可以給他們一個解釋。醫療體系、衛生主管機關一直告訴他們這跟疫苗沒有關係,甚至用「心因性」意指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們實在無法接受。   但卻始終沒有專家願意試著找答案,甚至連聆聽都不肯。常見的狀況是,去就診時,醫師都還未詳細問診,便直接否定孩子的病況,說這跟疫苗無關,讓這些家庭被感孤獨,覺得被國家、被醫療體系遺棄。   對女孩們來說,她們只想回到那些不用吃藥不需打針,可以正常上學和朋友外出,自在地去運動的平凡日子。原有的充滿希望的未來也只剩下每天起床時身體不要疼痛、好好行動不要讓家人麻煩這樣微小的企盼。   我們盡力 但倍感無力 每當痛痛女孩與家長們見到我們時,眼中多少都閃爍著希望,期待能有些改變或進展。但我總會想,真的能為你們做到些什麼嗎?   我們會繼續陪伴與關懷,也支持他們的訴訟之路。但當所有體制與思考都否定這些存在時,我們究竟能做什麼呢……      
+ read more
每年進行卵巢癌篩檢不能挽救生命?
2021.05.25
每年進行卵巢癌篩檢不能挽救生命?
(圖為卵巢癌細胞的彩色電子顯微掃描)   卵巢癌是女性最可怕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台灣,卵巢癌的發生率節節上升,15年內增加了2倍以上,每年約有1300名新個案,548人死亡。   近十年(2006-2016)台灣重大癌症的死亡率多有改善或持平,唯獨卵巢癌的死亡率增加了29%,為增幅最大的癌症。   卵巢癌的診斷取決於女性向醫生報告症狀。但是,卵巢癌在進入晚期之前,幾乎沒有症狀,而那時的預後很差。在所有女性癌症中,卵巢癌的存活率最低,5年僅40%。   日前英國的一項研究計劃(UK Collaborative Trial of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結果顯示:以陰道超音波或結合CA125血液檢測對卵巢癌進行篩查並沒有降低該疾病的死亡率,儘管使用CA125可以在較早階段檢測出癌症。   此計畫進行了20年,涉及超過20萬名停經婦女,但結果令人失望。   研究顯示,早期篩檢可增加39%的癌症病例偵測,但並不會減少死亡人數。因為篩檢方式未能使卵巢癌死亡率降低,不能被推薦為國家篩檢計劃。   然而,早期診斷通常會減少治療的數量和強度,這對患有癌症的婦女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不同,可能也給了他們與親人更寶貴的時間。   陰道超音波或血液CA125檢測作為篩檢工具? 這項由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分析了2001年至2005年招募至該試驗超過20萬名停經後婦女追蹤20年的數據。一半的試驗者沒有進行篩檢、另一半的人則是每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或每年進行一次和癌症有關的CA125血液檢查,如果CA125的數值升高,則再進行超音波掃描。   該結果發表在醫學雜誌《Lancet》,研究發現與無篩檢組相比,血液檢查發現的的早期癌症(第一或第二期)多了39%,但這並沒有減少因疾病死亡的人數。   雖然研究結果令人失望,但研究人員強調,過去10年,對有卵巢癌症狀的女性,早期診斷以及對晚期疾病的治療有了顯著改善,仍然可以挽救許多生命。   負責這項研究的USHA MENON教授表示,目前重點應該放在提高對最常見症狀的認識,並確保迅速將發生這些症狀的女性轉介給腫瘤科醫生。   研究小組正在進一步研究,期發現是否可能降低手術或化學治療。其他對卵巢癌的篩查方法也正在開發中,但是要知道這些方法是否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5.12)、Medpage Today(2021.05.22)、Lancet(2021.05.12)      
+ read more
女性應將COVID疫苗接種和乳房攝影的時間錯開6週
2021.04.28
女性應將COVID疫苗接種和乳房攝影的時間錯開6週
女性在準備接種COVID疫苗時要注意這點….   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接種COVID疫苗的有時會發生腋下淋巴結暫時性的腫脹,可能會干擾醫生對乳房攝影(mammograms)的判讀。 因此,建議女性先進行乳房攝影或將其推遲到疫苗接種後六週,以免造成混淆。   腫塊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人們在上臂接種疫苗時,那側的腋窩內的淋巴結通常會被活化並腫脹。這是您的身體正在準備保護性的免疫反應。 注射COVID後,有些人的腋窩腫脹比其他人嚴重。儘管估計數字各不相同,但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人在那兒感到腫塊,且不總是那麼疼痛。 要注意的是這些腫塊不是乳癌,並且無害。它們在接種疫苗後一到兩週內也會消失。 但是,淋巴結腫大會影響乳癌篩檢的成像,例如:乳房攝影或超聲檢查。這是因為它_看起來像是從_乳房擴散到淋巴結(淋巴結轉移)的乳癌。這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   淋巴結腫大可能導致女性進行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或排除乳癌。這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檢查,如再次攝影、侵入性切片和患者焦慮。 因此,在推廣全民COVID疫苗接種之前,我們必須提醒民眾乳房攝影的潛在影響,尤其是在50歲以上婦女。   那麼,新建議的背後是什麼? COVID疫苗相關的淋巴結腫大的報告來自美國出現,其中超過9千萬人已接種輝瑞或Moderna的疫苗。 這導致淋巴結腫大出現在乳房X線攝影和超音波聲檢查中。 根據澳大利皇家紐西蘭放射學院的報導,阿斯利康(AZ)疫苗尚未有這種類型的腫脹報導。 但是,由於活化免疫系統是所有疫苗的工作。我們已經看到除COVID以外的其他疫苗也有類似的腫脹。因此,我們可能還會在其他COVID疫苗中看到它。但是,我們尚未看到來自英國和其他在使用阿斯利康疫苗方面有更多經驗的國家公佈的數據,以證實這一點。 儘管如此,該學院還是建議女性在未接種COVID疫苗之前或在接種疫苗後六週進行乳房攝影,但不指定任何特定的COVID疫苗。 有人提出了一種更實用的方法,即監測注射側腋下淋巴結腫大的任何疑似病例,並且僅在六週後腫脹仍沒有減輕的情況下,再進一步調查。   為什麼這個這麼重要? 對於沒有症狀的女性,繼續進行COVID疫苗接種和乳房攝影是不可或缺的。 雖然透過篩檢找出患有乳癌的婦女很重要,但不要對健康婦女進行過多檢查也很重要。因此,合理的做法是沒有症狀的健康女性在短時間內延遲乳癌篩檢,並且不要對沒有癌症的女性進行過多檢查。 根據最近的建議,女性就醫時,應向其醫師提及其COVID疫苗的接種狀況,以便他們在解讀X光影像時可以考慮到這一點。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04.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腋下腫?!是疫苗副作用 不是乳癌啦!
2021.03.28
腋下腫?!是疫苗副作用 不是乳癌啦!
乳房攝影出現腋下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和乳癌有關 疫苗接種也可能會引起腋下淋巴結腫大   隨著越來越多人接種COVID-19疫苗,一個並非不尋常的副作用引起注意:淋巴結腫大,尤其是在腋下。雖然是正常的現象,但卻可能造成女性與醫療人員的焦慮,因為有些乳癌患者的腋窩淋巴結也會腫大。   腋下淋巴腫大是免疫系統在起作用 淋巴結是免疫細胞所在的主要位置,免疫細胞能辨識出疾病,啟動免疫系統。接種疫苗、生病或感染後,淋巴結腫大是正常的,那是發生免疫反應的部位。   腫脹的淋巴結通常最靠近患病部位,例如,如果罹患鏈球菌性喉炎,則頸部的淋巴結會腫脹;罹患性傳染病或陰道感染,腹股溝的淋巴結可能會腫脹。部分乳癌患者的腋窩淋巴結也會腫大,對於不知道接種疫苗後也可能會有這種現象的的女性而言,可能會很焦慮。   疫苗為什麼會導致淋巴結腫大? COVID-19疫苗中有COVID-19病毒成分,目的是使身體免疫系統對病毒產生反應,訓練身體製造抵抗病毒的抗體。未來,當我們真的暴露於COVID-19病毒時,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從而降低感染症狀或不會造成感染。   接種疫苗後,免疫系統會啟動,表現出輕微的副作用,例如輕微發燒、身體疼痛和淋巴結腫大。由於COVID-19疫苗是注射在手臂,可能讓腋窩中的淋巴結反應並腫脹。   COVID-19疫苗可能影響乳癌判讀 然而,雖然腋下淋巴結腫大是接種疫苗後正常反應,但是當在乳房攝影上看到時,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因癌症而淋巴結腫大。   美國麻省總醫院Constance Lehman醫師表示,目前已經開始在乳房影像門診中看到比以往更多的淋巴結腫大患者,詢問過後發現他們在最近接種了COVID-19疫苗。   充分告知 降低患者的焦慮 雖然檢測淋巴結就可以確認不是癌症,但隨著接種疫苗的人增加,這種現象可能會越來越普遍,為了降低患者的焦慮及避免醫療人員的困惑,美國麻省總醫院組成專案小組,對此現象提出對策,將來此相關資訊應同時傳達給醫事人員和患者,以避免延誤疫苗接種和乳癌的診斷。   Lehman醫師表示,同時也希望這些方法能減少患者的焦慮感、減低醫療服務人員的負擔,並免除不必要的篩檢花費,除非腫脹持續存在或患者還有其他健康問題。   給患者的訊息中,可能會有:「在您乳房成像上看到最近接種COVID-19疫苗那一側的腋窩淋巴結較腫大,這在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很常見的,是身體對疫苗的正常反應。但是,如果您感到腋下的腫塊持續了六週以上,則應儘速回診告知醫師。」。   編譯來源:UNC Health Care(2021.03.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