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不會導致血壓升高
2008.10.13
更年期不會導致血壓升高
許多人將女性更年期後血壓上升的現象歸因於荷爾蒙雌激素濃度的降低,但是,最近有兩份研究發現,女性在更年期後血壓會升高、進而導致心血管風險增加的原因其實與更年期無關。 其中一份捷克的研究蒐集了900位45-54歲婦女的資料,分別就更年期前、更年期和停經後這三段時間,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年齡等因素與血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高血壓的風險和更年期沒有相關性,而是和BMI值有關。由於女性身體的脂肪會隨著年齡增加,因此,女性更年期後若有高血壓的現象是導因於BMI值,而非荷爾蒙。 第二份義大利的研究則包括了九千位18-70歲的婦女。結果發現更年期婦女的血壓的確比更年期前的婦女高,但是在經過年齡標準化的分析後,血壓和更年期的相關性就消失了;與捷克的研究不同的是,BMI值與高血壓的相關性也在年齡標準化後消失,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女性血壓升高純粹是因為年齡增加。 在長期追蹤的研究中,常會發現女性的血壓因為進入更年期、停經而逐漸升高,但是研究在經過年齡標準化的分析後,這樣的相關性就會消失,也就是說若更年期婦女的血壓升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話,其實與雌激素的減少無關。這樣的研究結果某種程度也解釋了為什麼荷爾蒙療法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高血壓期刊(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read more
降膽固醇藥物對女性沒效
2008.09.26
降膽固醇藥物對女性沒效
暢銷藥物立普妥(Lipitor)是用來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以降低高風險族群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對女性和男性來說都是非常普遍使用的藥物,每年全球的銷售金額超過3千6百億台幣。但是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所有可信度較高的研究都找不到證據支持立普妥在初級預防的使用上,能有效減少女性心臟疾病的風險,而且藥物的廣告也忽略了應該提供給女性的資訊。 康乃爾大學的Theodore Eisenberg和Martin T. Wells教授針對藥物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蒐集了許多研究作文獻回顧的分析,並將所有有作性別分析的研究納入考量。結果發現有納入女性受試者的研究中,沒有任何一份研究顯示立普妥和Statins類的藥物能有效保護女性的心血管。 此外,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所通過的立普妥標示,有清楚註明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缺乏該藥品能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證據;但是,立普妥的廣告卻沒有告訴消費者此藥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益,其實是針對男性,不包括女性,因此,這些不合格的廣告其實是誤導消費者。 研究人員表示,過去許多健康的女性花錢買藥,希望藉此預防心臟病,但是,現在的科學證據顯示這個希望對女性來說是不存在的。 資料來源: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 read more
降血壓藥物效果有性別差異
2008.07.15
降血壓藥物效果有性別差異
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是心臟疾病的先兆,其症狀包括:呼吸短促、胸痛、暈眩、心跳不規律等,但是這些症狀通常不太明顯、且容易受到忽略。現市面上有兩種普遍的降血壓藥物-阿廷諾膜衣錠(Atenolol)、諾莎鉀(Losartan)對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狀況有性別差異。根據紐約康乃爾醫療中心(New York Weil Cornell Medical Center)的一份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物對女性的效果可能不如男性。 這份針對人體血壓狀況所做的著名研究稱為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LIFE),總共追蹤了五年,有超過九千位的參與者。結果發現女性和男性使用這兩種藥物,所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是差不多的,但是,就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狀況來說,男性的效果明顯比女性好許多。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AHA)所出版的「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
+ read more
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接近常人
2008.07.11
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接近常人
在早期,一旦被診斷出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者,在數年內就會得到愛滋病(AIDS)而死亡,但現在,由於雞尾酒療法的發明,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接近非感染者。 一項美國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一位39歲的HIV感染者預期壽命是70餘歲,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於6月11日的統計報告顯示,一位40歲的美國人預期壽命是80.2歲。 Dr. Bruce Schackman表示,雖然感染者的預期壽命仍與一般人有差距,但1993年CD4約500/μι的感染者只能再活6.4年,相較之下已是長足的進步。這也顯示,愛滋治療藥物的可近性及持續使用的重要性。 另一份研究是針對20歲開始接受雞尾酒療法的感染者進行追蹤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26,000個個案發現,從20歲起接受治療的感染者,在最初的1996年~1999年只能延長他們24.3年的壽命,在2000年~2002年能延長他們27.1年的壽命,而在2003年~2005年可延長他們33.2年的壽命。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尚未考慮到一些其他因素,如感染HIV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2006年的愛滋病會議上曾提到約9%的感染者死於心臟病、15%的感染者死於肝病、8%死於癌症。目前對於HIV及其治療方法對人體的影響仍有未釐清之處,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但能接受雞尾酒療法的感染者,現在已有時間可以等待。
+ read more
荷爾蒙療法的新結論
2008.06.03
荷爾蒙療法的新結論
今年三月底在瑞士蘇黎世舉辦了一場有關更年期的國際會議(First Global Summit on Menopause-Related Issues),這場會議邀集了全球超過40位的專家學者針對心血管疾病、乳房、認知與骨質健康四個面向,檢視最近有關荷爾蒙療法(HRT)的研究,並討論更年期前婦女使用荷爾蒙療法的風險與益處。由於此次會議檢視的目標族群為50-59歲的更年期前婦女,因此會議結論也僅適用於此年齡層的婦女,會議的結論分述如下: 一、複合式荷爾蒙療法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單獨使用雌激素的荷爾蒙療法甚至會降低心血管疾病。 二、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超過五年會些微增加乳癌的風險。而單獨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的研究,進行至今七年,目前尚未發現對乳癌有影響。 三、荷爾蒙療法無法促進女性的認知能力,但是可能可以減緩認知能力的退化。 四、荷爾蒙療法對骨質健康是有益處的。 與會的專家學者給予的建議是,對於要進入更年期的婦女來說,荷爾蒙療法仍是安全的選擇,但是每一位婦女都是獨立的個體,生命經驗與狀況皆不相同,因此,使用前仍應就心臟病史、乳癌病史、生活形態等面向與醫師討論,以確定自己適不適用荷爾蒙療法,例如,有心臟病、乳癌病史、血栓塞的婦女就一定不適合使用荷爾蒙療法。此外,也不建議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是抽菸的女性使用。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份研究的結論使用「年齡」作為分析變因,是過於簡化的假設,並未考慮到種族、生活與地理環境對生理階段的影響。例如,50-59歲的歐美婦女可能處於更年期前的階段,但是,對亞洲人來說可能已經停經。因此,我們認為此研究應該要有更細緻的分析與觀點。此外,雖然研究尚未發現單獨使用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的影響,但是有關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也不應忽略。 有關荷爾蒙療法爭議的重點其實在於「婦女為何使用荷爾蒙?」若更年期的症狀已經影響婦女的生活品質的話,可以考慮使用荷爾蒙療法來減緩這些不適症狀,但若是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疾病或是避免老化的話,則應三思。
+ read more
被忽視的心臟疾病
2008.05.22
被忽視的心臟疾病
耶魯大學醫學院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教授Judith Litchman博士表示,大部分的婦女習慣於將出現在她們身上的心臟病症狀,誤解為是因為太過疲勞或消化不良等,而忽略了這些前兆,進而錯失診斷或治療的時機。 根據這份研究統計,除了因為缺乏對心臟病的認識,導致婦女無法將這些症狀與心臟病作連結,而延誤就醫之外,尚有下列因素造成婦女延遲就醫或看診: 1. 比較傾向自行服用成藥 2. 過去就診的經驗不好 3. 時間與家庭之間的取捨 4. 對醫療系統的不信任 5. 以「症狀還不確定」等藉口拖延 很多婦女反應她們之所以沒有進行適時的治療,是因為過去不愉快、不舒服的醫療經驗,例如在急診室待了好幾個鐘頭卻沒人理會,因為她們的症狀可能不是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症狀。 資料來源:於「心血管疾病與中風之照護與研究論壇」中發表之論文(Scientific Forum on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troke Sourc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