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5.05
女性健康較易受抽煙影響
歐洲跨領域的胸腔腫瘤研討會(European Multidisciplinary
Conference in Thoracic
Oncology)本週在瑞士舉辦,其中一份發表於此會議的研究追蹤了683位肺癌病人,結果發現即使女性的煙齡較男性短,罹癌的年齡卻較男性早;亦即和男性相較之下,女性的健康似乎較容易受到煙草中的致癌物質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最近許多相關研究都發現女性對煙品中的致癌物質較敏感,而社會大眾也越來越瞭解抽煙對女性健康的危害較大。女性通常會注意自己罹患乳癌、子宮頸癌等的風險,但卻常常忽略肺癌也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脅。
同樣於此研討會發表的另一篇研究追蹤640位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的病人,其中239位為女性。結果發現男性病人在手術後的存活期中位數為2.1年,女性是4.7年,顯示女性在移除腫瘤後的術後表現較男性好。
+ read more

2009.05.01
切除子宮時要一併移除卵巢嗎?
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發現,女性在進行子宮切除術時,若同時移除雙側卵巢,死亡的機率較保留卵巢的女性高,而死亡的原因包括:心臟病、肺癌等。過去一般認為在進行子宮切除術時,若同時移除卵巢,可維持較高的長期存活率,因此,醫師通常建議婦女接受子宮切除術時,連同卵巢一併移除,以預防卵巢癌的發生,但是這項研究打破了這種說法。
研究人員從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擷取29,380位女性的資料,其中有16,345位婦女曾經切除子宮並移除卵巢,13,035位婦女切除子宮但是沒有移除卵巢;研究人員將所有女性按年齡分組,並分析其心臟病、中風、肺血管栓塞、癌症、髖骨骨折等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結果發現子宮與卵巢一起移除的女性除了卵巢癌和乳癌的死亡率較低之外,其他疾病的死亡率都較高,整體平均的死亡率比沒有移除卵巢的女性高40%。此外,一併移除卵巢的50歲以下女性發生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是其他女性的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子宮切除術時,將卵巢一併移除對婦女健康不見得有益處,除非女性為卵巢癌或乳癌的高危險群,否則婦女應該與醫師多討論,考量各種疾病的家族病史、生活型態等,再做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2009.04.07
乳房攝影的爭議
婦女常被告知要做乳房攝影,但是卻很少有人告訴婦女:到底做乳房攝影的效益有多少?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便深入分析乳房攝影的效益。研究人員分成三個層面來探討:重複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所降低的乳癌風險、篩檢多少位婦女可救一命、做乳房攝影及不做乳房攝影的存活率差異。結果發現:
一、癌症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大致來說,從55歲開始,有15年的時間癌症風險會每年增加1%,而乳房攝影的益處也與年齡成正相關。
二、若有1,000位婦女從50歲開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15年,可救1.8個生命。
三、每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的益處為0.034%;也就是說每2,970位婦女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有一位婦女因此獲救。
四、不做乳房攝影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48%,而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38%;也就是說40歲婦女做乳房攝影的話,死亡率較其他婦女低0.1%。
過去有不少專家學者批評,醫療衛生單位宣導時,只說乳房攝影的好處,卻不說明風險。最有名的研究為2006年丹麥哥本哈根的研究,這份研究發現每2,000位50-70歲的婦女進行乳房篩檢10年,就有一位免於死於乳癌,但是同時有十位婦女可能因此被「過度診斷」,也就是說這十位婦女的腫瘤發展緩慢,即使不接受治療,一生也不會有生命危險。此外,包括「偽陽性」的高發生率,因為「偽陽性」而使婦女產生焦慮、沮喪等情緒,都是乳房攝影可能會有的風險。
資料來源: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延伸閱讀
女性應該被告知乳房攝影的資訊
乳房攝影的兩難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

2009.03.30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06年資助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在異性性行為間,男性割包皮的話,可以降低5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最新一份亦由NIH資助的大型研究發現,異性戀男性割包皮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率,前者會引發生殖器疱疹,後者會導致生殖器疣和癌症;但是,對梅毒則沒有影響。
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包括3,393位15-49歲的男性,這些男性都尚未割包皮且HIV和HSV-2的篩檢皆呈現陰性反應。研究人員隨機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實驗組為立刻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684位男性,對照組為24個月後才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709位男性。研究人員分別在6、12、24個月時針對受試者是否感染HSV-2和梅毒進行評估。此外,另一個子群組(352位實驗組成員和345位對照組成員)則在研究開始和24個月後檢測是否感染HPV。
在24個月的追蹤期後,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有7.8%的人感染HSV-2,對照組則有10.3%的人感染;整體來說,男性割包皮降低28%的HSV-2感染率,高風險的HPV菌株感染率則降低35%,但是,對梅毒的感染率則沒有影響,24個月後,實驗組有50位成員感染梅毒、對照組有45位。
近年來累積了相當多有關男性割包皮的研究,這份新的研究再次證實了男性割包皮對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愛滋病、生殖器疱疹、HPV、生殖器潰瘍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可以提供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單位做為衛生政策參考。研究接下來的目標是要瞭解男性割包皮是否可以降低HPV傳染給女性伴侶的機率。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2009.03.30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06年資助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在異性性行為間,男性割包皮的話,可以降低5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最新一份亦由NIH資助的大型研究發現,異性戀男性割包皮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率,前者會引發生殖器疱疹,後者會導致生殖器疣和癌症;但是,對梅毒則沒有影響。
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包括3,393位15-49歲的男性,這些男性都尚未割包皮且HIV和HSV-2的篩檢皆呈現陰性反應。研究人員隨機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實驗組為立刻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684位男性,對照組為24個月後才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709位男性。研究人員分別在6、12、24個月時針對受試者是否感染HSV-2和梅毒進行評估。此外,另一個子群組(352位實驗組成員和345位對照組成員)則在研究開始和24個月後檢測是否感染HPV。
在24個月的追蹤期後,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有7.8%的人感染HSV-2,對照組則有10.3%的人感染;整體來說,男性割包皮降低28%的HSV-2感染率,高風險的HPV菌株感染率則降低35%,但是,對梅毒的感染率則沒有影響,24個月後,實驗組有50位成員感染梅毒、對照組有45位。
近年來累積了相當多有關男性割包皮的研究,這份新的研究再次證實了男性割包皮對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愛滋病、生殖器疱疹、HPV、生殖器潰瘍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可以提供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單位做為衛生政策參考。研究接下來的目標是要瞭解男性割包皮是否可以降低HPV傳染給女性伴侶的機率。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延伸閱讀:
割包皮 防愛滋
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 read more

2009.03.17
如何預防結腸直腸癌?
衛生署於日前公布95年的癌症登記年度報告,發現結腸直腸癌已成為我國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雖然結腸直腸癌的發生人數在我國不斷上升,但在預防、檢測、治療的方法上已進步許多,且直腸結腸癌是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或定期檢測來預防的。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網頁上即提供了一些預防結腸直腸癌的方法:
一、每天從蔬菜、水果、全麥麵包、穀類、豆類等食物中攝取25-30公克的纖維。(我國衛生署建議量為20-35公克)
二、結腸直腸癌和飽和脂肪有相關性,因此可盡量攝取低脂的食物。
三、可以攝取含有葉酸的食物,例如:葉菜類的綠色蔬菜。
四、戒煙並適量飲酒,因為抽煙加喝酒會提高腸胃相關的癌症風險。
五、每個禮拜運動3-4天,每次至少運動20分鐘。即使是走路、爬樓梯也有幫助。
六、維持健康的體重,肥胖也會增加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七、如果出現血便、排便或腸胃習慣改變、體重無原因的減輕、腹痛或其他腸胃不適,且這些症狀都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話,應該立刻就醫。此外,亦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做結腸直腸鏡檢查。(我國衛生署建議50-69歲民眾至少每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檢驗FOB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