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8.19
乳癌術前MRI可能弊多於利
最近不少醫師、學者考慮讓乳癌初期的病人在術前接受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查,因為MRI可以偵測到一般傳統攝影檢查無法偵測到的腫瘤。但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在乳癌初期的病人身上進行術前MRI來瞭解腫瘤生長的狀況,對手術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為瞭解其利弊與效益,一組澳洲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術前MRI對治療乳癌初期的影響;研究人員假設術前MRI可以有效指引醫師切除腫瘤,進而降低後續切除手術的次數和減少乳癌的復發率。但是,根據目前可得的研究資料顯示,乳癌初期的病人接受術前MRI不僅無法避免後續追蹤與治療所需進行的手術,長期的預後沒有較好的表現,也無法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甚至在偵測腫瘤時可能出現偽陽性,導致後續不必要的手術。
研究人員表示,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乳癌初期的病人進行術前MRI並沒有正面效益,甚至可能有負面的影響;但是,仍然需要更大型、長期的研究來釐清。
資料來源:CA: _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_
+ read more

2009.08.14
使用標靶藥物應有成本效益的考量
最近不少學者開始針對標靶藥物的藥費與其效益進行研究。加拿大多倫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的研究人員蒐集了加拿大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資料,將大腸直腸癌病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予「最佳支持性照護」(Best
Supportive Care,
BSC),另一組除了BSC之外,還接受cetuximab的治療。在追蹤18-19個月後發現,只給予BSC的病人的平均存活期為6.2個月,併用cetuximab的病人為7.7個月;而針對原生型K-ras基因的病人而言,只給予BSC的平均存活期為6.1個月,併用cetuximab的病人為9.1個月。
研究人員指出:以一般的情況而言,若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per
quality-adjusted life-year
gained)來計算,為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一年花費5-10萬元的加幣(約150-300萬元台幣)屬於合乎經濟效益的範圍,但是現在標靶藥物的藥價卻遠高出這樣的費用。以2007年Cetuximab在加拿大使用的數據為例,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一年必須花費近20萬元的加幣,而如果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的話,約需要30萬元的加幣;若病人屬於原生型K-ras基因需要花費12萬元加幣,「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的話,約需要19萬元加幣。
若將藥物花費作進一步分析的話,可以獲得以下數據:
1.
一年花費十萬加幣時,有0.1%的一般病人與9.3%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2.
一年花費二十萬加幣時,有43.3%的一般病人與96.6%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3.
若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一年花費二十萬加幣時,有3.4%的一般病人與61%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Cetuximab應該給予原生型K-ras基因的病人使用較有效益,以免將藥物使用在不適合的病人身上,花了大錢卻不見藥效。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09.08.12
母乳哺育與乳癌的關係
根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同樣是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有哺育母乳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女性低約一半;但是對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來說,是否哺育母乳則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檢視了護士健康研究(Nurse’ Health
Study)的資料,總共包含十萬位參與者,其中有超過六萬人曾經懷孕,研究的追蹤期在1997-2005年,並紀錄母乳哺育與乳癌發生的相關數字與資料。
結果發現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若哺育母乳的話,大約會降低59%罹患乳癌的風險;而不論哺乳三個月或哺乳三年都不影響結果,亦即降低乳癌風險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哺育母乳」,而非「哺乳時間的長短」;因此,不論是完全哺餵母乳或是與其他副食品、營養補充品一起餵食也不影響研究結果。
對於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而言,是否有哺餵母乳則不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研究人員猜測這有可能是因為哺育母乳會影響引發乳癌的基因,或是因為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已經很低了,因此,在這份研究的模式下無法看出改變。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09.07.29
切除卵巢可能增加肺癌風險
因為醫療介入而使女性提早進入更年期的現象稱為「誘發性更年期」。最近一篇加拿大的研究發現,誘發性更年期可能會增加年輕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特別是女性若需要切除兩側卵巢的話,增加的風險會更明顯。
這份研究包含422位罹患肺癌的女性和577位對照組的病人,參與者來自加拿大蒙特婁市區的18間醫院。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者的社經地位、居住地區、職業、醫療史、吸煙史、懷孕史與月經狀況。吸煙史在這份研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吸煙與肺癌的相關性極高,且吸煙者的雌激素濃度通常較一般女性低,而這份研究的優勢即在於將病人的吸煙史做了很完整的紀錄。研究結果發現,經歷誘發性更年期的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一般女性的兩倍。
吸煙會提高肺癌的風險,但是還有其他因素也會有影響,雌激素便可能是風險因子之一。研究人員猜測:雌激素突然下降、過早停止分泌雌激素或是長期使用荷爾蒙療法都有可能提高肺癌的風險,但是這是目前的假設,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研究來源: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2009.07.17
荷爾蒙補充療法提高卵巢癌風險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HRT)與卵巢癌的相關性,但是這些研究沒有針對使用的時間長短、劑量多少與種類做進一步的分析。最近一篇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婦女只要使用過荷爾蒙補充療法,不論是復合式荷爾蒙還是單獨使用雌激素,也不論劑量與時間,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都會明顯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
研究人員使用國家的登錄系統,追蹤97萬位50-79歲的丹麥婦女,平均追蹤8年的時間。研究期間總共有3,068位婦女罹患卵巢癌,其中包括2,681個上皮細胞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的案例。在追蹤期結束後,總共有63%的婦女從未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22%曾經使用過、9%仍在使用。
研究結果發現:
一、大致上來說,每8,300位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就會導致一個卵巢癌個案發生。
二、正在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1.38倍,曾經使用過的女性則高1.15倍。
三、單獨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口服方式提高的風險為1.34倍,貼片為3.13倍,陰道用雌激素為1.23倍。
四、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達四年的話,風險會提高1.33倍。但是,罹癌的風險在停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後會逐漸下降,大約停用兩年之後,罹癌的風險會降至與一般婦女相同。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read more

2009.07.17
荷爾蒙補充療法提高卵巢癌風險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HRT)與卵巢癌的相關性,但是這些研究沒有針對使用的時間長短、劑量多少與種類做進一步的分析。最近一篇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婦女只要使用過荷爾蒙補充療法,不論是復合式荷爾蒙還是單獨使用雌激素,也不論劑量與時間,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都會明顯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
研究人員使用國家的登錄系統,追蹤97萬位50-79歲的丹麥婦女,平均追蹤8年的時間。研究期間總共有3,068位婦女罹患卵巢癌,其中包括2,681個上皮細胞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的案例。在追蹤期結束後,總共有63%的婦女從未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22%曾經使用過、9%仍在使用。
研究結果發現:
一、大致上來說,每8,300位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就會導致一個卵巢癌個案發生。
二、正在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1.38倍,曾經使用過的女性則高1.15倍。
三、單獨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口服方式提高的風險為1.34倍,貼片為3.13倍,陰道用雌激素為1.23倍。
四、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達四年的話,風險會提高1.33倍。但是,罹癌的風險在停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後會逐漸下降,大約停用兩年之後,罹癌的風險會降至與一般婦女相同。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