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0.27
化學治療與懷孕的研究
比利時的魯汶大學(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最近針對婦女在懷孕期間接受癌症治療進行一項研究,以瞭解化學治療對胚胎發展的影響。研究結論表示,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胎兒並不會因此產生先天的缺陷;長期來說,也不會因此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這份研究總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確認近期罹癌的懷孕婦女所接受的癌症治療種類,進一步監測癌症治療對胚胎發展與胎兒出生後的健康是否造成影響。初步的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化學治療的懷孕婦女所產下的胎兒,其產生先天缺陷的比例和疾病種類與一般婦女並無差異。
第二部分則是引用「藥物動力學」的理論分析懷孕婦女使用化學治療藥物的情況,包括藥物在體內吸收、分佈、代謝等的狀況,以及藥物經胎盤轉移至胚胎的情況。研究人員指出,懷孕婦女接受化學治療所產生的生理變化使藥物分佈的程度較高,但是藥物排泄的速率也較快;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試圖瞭解化學治療在懷孕期間對腫瘤的影響是否較小,進而評估化學治療對懷孕婦女的效益。
第三部分則是著重在胎兒神經的發展。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嬰兒的出生與成長都與一般嬰兒無異。這份研究總共包含64位嬰兒,大部分的嬰兒於研究結束時為6歲,最年長的為15歲。
研究人員表示,胎兒不受影響有可能是因為胎盤的保護作用,胎盤就如同過濾器一般,可阻絕化學治療的有害物質,以保護胎兒。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化學治療的使用期間」,通常懷孕的前三個月是最脆弱的期間,因此,研究中的化學治療是從懷孕三個月後才開始進行的。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09.10.23
美國癌症協會強調癌症篩檢的風險
乳癌、結腸直腸癌、子宮頸癌等癌症篩檢的確有其益處,但是某些篩檢方式的優點卻被過度強調,而忽略了其也可能帶來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最近正在修改癌症的治療指引,修改的方向將會強調乳癌等癌症篩檢過度診斷的風險。
過去已經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乳房攝影檢查(mammograms)的確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但是乳房攝影檢查並不是完美的,它仍然有可能錯失需要接受治療的腫瘤(偽陰性),或是篩檢出不需接受治療的腫瘤(過度診斷),以及出現偽陽性的風險。女性除了知道篩檢的益處之外,也應該瞭解篩檢可能造成的風險。
我國目前有關癌症篩檢的訊息如下:
(一)乳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費用。
(二)子宮頸癌篩檢: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三)口腔癌篩檢:政府補助18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眾,每年1次口腔黏膜健康檢查。
(四)大腸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延伸閱讀
乳房攝影的兩難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

2009.09.22
HRT增加肺癌死亡率
一位醫學專家在知名的醫學期刊寫道:最近一份研究發現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HRT)會增加婦女罹患肺癌的死亡率,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有關HRT的研究多年來一直不斷的進行,也陸續發現HRT並不如當初宣稱的「可以永保青春」,不僅如此HRT還會增加乳癌、心臟疾病、中風等的風險,而有關HRT對肺癌的負面影響是近期最新的發現,也因此醫學專家呼籲:究竟HRT在現代醫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嚴肅議題。
這份有關HRT和肺癌的研究源自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包含超過一萬六千位50-79歲的婦女。研究結果並未發現服用HRT的婦女罹患肺癌的風險較一般婦女高,但是,服用HRT的婦女一旦罹患肺癌,死亡率會比一般婦女高出71%。
研究人員表示,在研究陸續發現HRT的風險之後,「常態使用HRT的益處大於風險」的概念已經被打上一個問號。因此,婦女在考慮使用HRT時,除了先前研究已發現的風險外,也應該要思考到肺癌的風險,特別是對有抽煙習慣的女性等高危險族群;且究竟服用多久的HRT對肺癌的病況不至產生影響,目前仍屬未知,因此,對肺癌的高危險群不建議使用HRT。
資料來源:刺胳針期刊(The Lancet)
+ read more

2009.09.03
增加臨床乳房檢查,值得嗎?
乳房攝影檢查(mammography)是目前唯一經證實可降低乳癌死亡率的篩檢方式,但是,如果將其他篩檢方式與乳房攝影並用的話,究竟能不能提高篩檢率,一直是醫、學界有所爭議的問題。最近一篇研究發現,臨床乳房檢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與乳房攝影並用的話,乳癌篩檢率和敏感度都會提高,但是偽陽性的比率也會大幅增加。
為了瞭解乳癌篩檢的效益,研究人員比較了「單獨進行乳房攝影」與「乳房攝影與臨床乳房檢查並用」的資料,總共包含超過29萬位於2002-2003年間做檢查的婦女。研究結果發現,每一千位婦女,並用兩種檢查可以篩檢出6.3個乳癌個案,而單獨使用乳房攝影能篩檢出5.9個;但是,並用兩種檢查出現偽陽性的比例為8.7%,單獨使用乳房攝影為6.5%。換句話說,若以一萬位婦女做為基準的話,和單獨使用乳房攝影檢查相較,並用兩種檢查方法可以多篩檢出4個乳癌個案;但是,同時可能導致219位婦女出現偽陽性的反應。
有學者認為為了篩檢出一個乳癌個案,必須讓55位婦女承受偽陽性的焦慮、不安與不必要的檢查,這樣的代價太大了。但也有學者認為偽陽性的問題在進行切片檢查後就可解決,不置於造成太大的影響。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婦女在進行乳房篩檢時,必須注意到各種篩檢方式的益處與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09.08.31
25歲以下女性子宮頸抹片篩檢成效有限
英國在2003年將子宮頸癌篩檢對象年齡改為25歲,但在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等地卻也提供20-24歲女性子宮頸抹片篩檢,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卻讓決策者不得不重新思考篩檢政策的方向。
這項刊載於英國醫藥期刊(BMJ)的研究包含了4012名20-69歲的女性,這些女性是在1990-2008年間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同時,實驗也找來7889名同年齡、並居住在相同地區的健康女性當成對照組。結果發現,對於22-24歲女性而言,因做抹片篩檢而降低未來5年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非常低。
對於40歲女性而言,子宮頸抹片篩檢可降低約60%的罹癌機率,而64歲女性做篩檢,更可降低80%的罹癌機率,然而對25歲以下年輕女性而言卻沒有意義。研究同時也做出結論,認為對於年輕女性而言,抹片最主要的挑戰是要找出發展中的病變,至於已經存在的病變,由於年輕女性本身就有復原的機制,因此不需特別治療,以免對於將來的生育能力造成損害。
資料來源: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59220.php
+ read more

2009.08.27
美國子宮頸癌疫苗爭議未決
美國疾管局(CDC)與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最近發表在JAMA期刊上的一篇報告表示,由默沙東藥廠所生產的子宮頸癌疫苗「嘉喜」,其副作用與研究員所預期的相去不遠,然而施打疫苗後發生的昏厥及出現血塊的案例數,卻也讓對疫苗持保留態度的批評者憂心。在美國,對於子宮頸癌疫苗的爭議相當大,而此研究的結論也引發許多專家學者的挑戰。
在JAMA的研究報告中,作者Slade及其研究團隊表示,疫苗在美國施打已超過2千300萬劑,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情形其實與其他疫苗相當,然而從數據分析來看,發生昏厥及血凝塊的機率分別是10萬分之8.2及10萬分之0.2,卻是不成比例的高。而針對目前美國出現32起的死亡案例,研究員也表示在接種其他疫苗後,32起死亡數並不算太過份。
而此研究的編輯評論卻表示,子宮頸癌疫苗對於女性的好處目前仍是未知,按時做抹片篩檢原本就使子宮頸癌發生率變低。而同樣刊載於JAMA的另一篇研究也表示,藥廠宣稱可預防癌症這一點,似乎讓人以為所有的成本效益及適當使用疫苗變得不重要了。哥倫比亞大學的Sheila
Rothman及David
Rothman更直接指出,藥廠以撒錢的方法買通幾個專業的醫學中心,讓他們在連最後研究資料都尚未出爐前就開始說疫苗的好話。他們同時也表示,在疫苗的行銷過程中,許多重要的資訊都沒有被完整告知,例如疫苗的風險及好處。
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醫學院的Diane
Harper則指出,施打疫苗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機率(10萬分之4.3),超過了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10萬分之3.0),而真正的副作用機率應該是更高,因為2千300萬劑疫苗其實並未全部被使用,因Harper認為,其研究的母數(施打的疫苗數)應該要減少一半。他更認為女性要從這份報告得知的訊息是,因施打疫苗而死亡是會發生的。
針對自己的研究報告,Slade也指出其中一些研究限制,包括:民眾所通報不良反應未必都是因疫苗所引起的;通報內容不夠完整性;此外,媒體的刺激對於不良反應通報也有所影響。研究者也指出,此份研究所採用的數據,有68%是藥廠所提供,而其中高達89%的資料並不完整。而32起死亡案例中,只有20起被查證過。
資料來源:http://www.medpagetoday.com/PrimaryCare/Vaccines/1558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