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女性有腎結石病史 恐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
2013.07.25
女性有腎結石病史 恐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
  腎結石相當常見,根據資料在美國的盛行率從3.8%上升至8.8%,而腎結石是否有可能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相關研究始終都未有定論。   最近一項包括24萬名參與者的美國研究發現,女性若有腎結石病史,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也會隨著提高,但在男性病患身上卻沒有看見這樣的關連性存在。   這項研究分析美國45,748位男性及196,35 7位女性的資料,這些參與者並無冠狀動脈心臟病病史、其中19,678位有腎結石病史。研究每兩年追蹤一次參與者得到腎結石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狀況,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定義包含出現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梗塞、或是有進行冠狀動脈再生術。   研究結果顯示,在追蹤18-24年之後,共有19,678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經過調整多重變項再分析,發現有腎結史病史的女性,其有心肌梗塞或進行過冠狀動脈再生術的比率較高,但這樣的風險增加情形在男性身上卻看不到。   研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到底是性差異(sex differenece)或其他因素影響才導致出現這樣的性別差異,未來應針對研究結果出現的關連性瞭解到底是否真的是與特定性別相關的,並建立此關連性的病理生理基礎。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 read more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2013.07.16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最近一項美國的研究指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將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患風險,雖然過去也有研究有相同的結論,但這一項研究是少見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團隊檢視3,086位平均年齡50.2歲的參與者資料,其中女性佔49%。這些參與者在研究最初都已先評估過脂肪組織,並且都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所有人的平均BMI值為27.7 kg/m2。   研究結果顯示,在追蹤時間中位數為5年後,內臟脂肪組織每增加一個標準偏差值,心血管疾病會提高44%、癌症風險提高43%,這樣的結果即便在調整年齡、性別、吸菸狀態、BMI值等條件後仍不變。   不過,研究者承認此研究有幾項限制存在,包括參與者大部分為白人;研究屬觀察性質的研究設計,因此無法提出直接的因果關係解釋及治療建議;也缺乏追蹤期間內體重變化的資訊。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2013.07.16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最近一項美國的研究指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將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患風險,雖然過去也有研究有相同的結論,但這一項研究是少見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團隊檢視3,086位平均年齡50.2歲的參與者資料,其中女性佔49%。這些參與者在研究最初都已先評估過脂肪組織,並且都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所有人的平均BMI值為27.7 kg/m2。 研究結果顯示,在追蹤時間中位數為5年後,內臟脂肪組織每增加一個標準偏差值,心血管疾病會提高44%、癌症風險提高43%,這樣的結果即便在調整年齡、性別、吸菸狀態、BMI值等條件後仍不變。 不過,研究者承認此研究有幾項限制存在,包括參與者大部分為白人;研究屬觀察性質的研究設計,因此無法提出直接的因果關係解釋及治療建議;也缺乏追蹤期間內體重變化的資訊。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抗生素與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產生交互作用
2013.07.10
抗生素與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產生交互作用
最近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服用最常見降血脂statins類藥物的65歲以上老人,若同時使用巨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克拉黴素、紅絲菌素),將可能提高Statins藥物的毒性,對健康恐造成嚴重傷害。   克拉黴素及紅絲菌素會抑制細胞色素CYP3A4,CYP3A4負責代謝Statins藥物,因此當它被抑制時將提高血中Statins藥物的濃度。這項研究比較2003-2010年間加拿大安大略省65歲以上服用Statins藥物的老人,其同時併用克拉黴素、紅絲菌素或阿奇霉素後,血液中含Statins藥物毒素情形。   結果發現,參與者在Statins藥物(服用比例:atorvastatin-73%、simvastatin-24%或lovastatin-3%)與拉黴素、紅絲菌素併用後,30天內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絕對風險,比其與阿奇霉素併用之該風險,高出0.02%,計算過後相對風險值也增加2.17。這項風險同時也會提高嚴重腎臟傷害、及全死因死亡率。   研究強調雖然絕對風險的增加幅度很小,但Statins藥物是常見的藥物,與其他藥物併用的頻率也甚高,因此應小心注意這項重要的臨床資訊。美國心臟醫學會也提醒不僅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有同樣的藥物併用危險發生,須注意。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John Higgins博士則提醒,這項研究建議正在使用Stains藥物病患,如須服用抗生素,應盡量選擇阿奇霉素,或者選擇改變Statins種類,Higgins建議可服用pravastatin,這種藥物並非透過細胞色素CYP3A4進行代謝。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研究參與者的年齡已較年長,身體健康狀況本來就可能存在這些問題;研究性質屬於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直接的因果關係等。研究並建議多利用藥物交互系統資料,改善老年人多重用藥的整體安全性,同時最佳的解決方式就是進行跨科別間能的密切合作。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2013.07.02
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上月17號美國醫學會決策代表大會以超過60%的投票數贊成將肥胖視為一種疾病,而非僅僅只是一種症狀而已,此決議否決了該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先前的建議。    美國醫學會表示,將肥胖視為疾病可以幫助改變醫界處理肥胖這個複雜議題的態度與方式,許多支持美國醫學會該決議的醫生皆表示,這將使醫生更加專注於肥胖此一問題,而且可幫助改善肥胖藥物、手術及諮商的相關健康保險給付。這項決議同時受到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美國臨床內分泌科學者協會、及美國減肥專科醫學會的支持,這些醫學會也一直在推行肥胖就是種多發性代謝及荷爾蒙疾病的概念,並可能引起第二型糖尿病及心臟病。    美國醫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原先的報告則認為,由於目前肥胖還缺乏明確清楚的定義,因此將肥胖定義為疾病是有問題的。委員會成員Robert Gilchick博士表示,如果只是體重增加但並無其他健康損害,事實上這並不符合疾病的定義。也有其他人認為只以BMI值來界定肥胖與否,並不能說明這些人就是真的不健康,像是有些人BMI值雖未超過標準,可是體脂肪卻過高並有新陳代謝問題,顯然只用BMI值來做為判斷標準是太過於簡化且有缺陷的。此外,將肥胖視為疾病還可能使重點偏離了改變生活型態以預防肥胖,而轉向更加倚賴藥物與手術。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New York Times              
+ read more
含糖加工食品與飲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3.06.18
含糖加工食品與飲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1年曾有研究指出,女性每日喝兩瓶以上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又有一項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支持這個論點,該研究發現人們透過加工食品及飲料攝取過多的糖份,將使與心臟病相關的風險提高。   研究團隊一開始先在動物身上進行臨床前試驗,之後再在人類病患細胞上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葡萄糖代謝產物G6P會對心臟產生傷害,研究主要作者Heinrich Taegtmeyer教授指出,高血壓或其他疾病本來就會對心臟造成壓力,如果病患又攝取過多的葡萄糖,將只會讓心臟的狀況更加嚴重。   研究解釋,當人體攝取太多的糖與澱粉,葡萄糖代謝產物G6P就會逐漸形成,進而對心臟造成壓力,而光是一分子的G6P就可以使心臟功能出現不正常。現階段醫師只能以給予病患利尿劑控制水份,以及beta阻斷劑、ACE抑制劑以降低心臟的壓力,使其能較正常運作,但在過去20年都一直沒有出現新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