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2.12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多數生產完的媽媽能夠分泌足夠的母乳餵飽寶寶,但也有一些媽媽是需要藉由藥物刺激以增加泌乳量。有專家會鼓勵媽媽服用一種具有鎮吐以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domperidone,利用藥物可能會產生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副作用,促進乳汁分泌,但是過去已有研究該藥物可能與出現心律不整與心因性猝死等健康傷害有關連。
近日一項法國的新研究呼應過去的論點,提醒大家domperidone雖然對喝母乳的寶寶沒有危險,但對媽媽心臟健康的潛在傷害風險仍值得憂慮!
這項由法國研究者Catherine
Paul博士所領軍的研究,分析數個domperidone藥物的大、小型研究,整理當中與藥物效益及風險相關的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有4個研究結果發現domperidone會增加母乳分泌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10-20毫克劑量的domperidone三天,但也有其他建議應提高劑量到120或160毫克才夠。
關於副作用,在7個共包含113名寶寶的小型研究中,其中85名寶寶身上並未見有任何藥物副作用反應、其他28名則無相關資訊。其他涵蓋60對媽媽與寶寶的小型研究結果,在藥物安全性上同樣沒有疑慮,但針對domperidone的效益則無法做出結論。
研究認為,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服用domperidone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和心因性猝死,而心律不整又是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的疾病,因此要拿domperidone做為催奶的藥物,對媽媽還是有健康疑慮。研究最後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母乳哺育的實際實行情形要比非適應症服用domperidone來得效益高且較安全。
資料來源:人類哺乳期刊(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 read more

2014.11.27
日研究:阿斯匹靈無法降低年長族群心血管疾病風險
今年五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才發布一項重要訊息表示,現有的研究證據尚未能支持服用阿斯匹靈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藥物,這項訊息與美國心臟學會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立場都相左,阿斯匹靈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上的角色爭議持續存在。
日前一項日本初級預防計畫(Primary Prevention
Project)開放標記研究指出,每天服用阿斯匹靈並未發現會有助於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年長者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這項研究共有來自全日本1,007間診所14,464位年紀在60-85歲的病患參與,他們都有高血壓、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研究團隊隨機分配參與者接受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靈腸溶錠的開放標記治療。
根據研究結果,服用阿斯匹靈的族群,發生心血管病因死亡、非致命的中風或心肌梗塞的五年累計比率為2.77%,而未服用者該比率為2.96%,顯示阿斯匹靈對預防年長者發生上述心血管相關疾病與死亡的效益並不顯著。雖然與安慰劑組相較,服用阿斯匹靈能相對降低發生非致命心肌梗塞與短暫性缺血發作的風險,但也會同時增加出現顱外出血及腸胃道副作用的機率。
研究團隊強調,雖然這項研究進行時間較短,在追蹤最長達6.5年時就已停止,但即便將時間拉長,阿斯匹靈作為初級預防藥物在臨床上的重要性也已經不如原初所設想。
J. Michael Gaziano與Philip
Greenland博士評論表示,這個研究結果與過去一些在低風險族群身上所作初級預防效果的試驗結論一致,目前仍較有爭議及困難決定是否應該用藥的族群主要是那些還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卻已是高風險的族群,他們認為,很有可能還是有某些具有多重風險的病患服用阿斯匹靈是是可以達到平衡效益與風險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效果,至於效果可以達到的程度有多少,則需有進一步的其他研究進行瞭解。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4.11.26
糟糕的婚姻關係讓人傷「心」
一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出資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年長者,特別是女性,婚姻關係不佳者比婚姻關係美滿者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這項研究由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家合作進行,分析了一千名57歲至85歲的已婚年長男女於另一項大型研究計畫《國家社會生活、健康與老化研究計畫》當中所留下的資料,內容長達五年。
研究小組期望透過分析年長者的婚姻與心臟健康狀況,找出兩者之間的關係,同時,瞭解性別與年齡兩個變項是否具有影響。
結果顯示,不好的婚姻關係確實會對心臟造成較大的傷害。這樣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升。研究者表示,由於我們的免疫系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婚姻關係產生的壓力對於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嚴重;同時,研究結果也顯示,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心臟健康更容易受到婚姻品質的影響。研究者解釋這可能與女性傾向壓抑不開心的情緒有關。
「目前大多數的婚姻諮商仍將焦點擺在年輕的伴侶身上,」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計畫主持人劉教授說:「現在我們知道婚姻關係的品質對於老年人而言也是重要的,即便是對那些已經結褵半世紀的人而言。」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_
+ read more

2014.11.07
降血脂藥物Statins增加女性甲狀腺癌風險?
過去有數個觀察性研究曾顯示,使用降血脂statins藥物除了可以降低膽固醇之外,還可能會降低大腸直腸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但藥物對甲狀腺癌的可能影響尚未有足夠的相關證據。
近日台灣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常服用statins藥物者,尤其是女性,被發現出現甲狀腺癌風險增加的情形,提醒正在服用藥物的病患應特別注意!
這項由新北市遠東醫院鍾旭東醫師與其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分析,從台灣健保資料庫中挑選500位40歲以上、在2008-2011年間確診罹患甲狀腺惡性贅瘤的病患資料,以及2,500位民眾為控制組。女性佔所有參與者的2/3。分析的結果發現,在調整高脂質血症後,與控制組相比,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其罹患甲狀腺癌的勝算比為1.40。女性部分,該數值更高,為1.43,但男性並未出現增加情形。
研究團隊解釋,statins藥物會抑制癌細胞成長、增加細胞死亡及抑制蛋白酶體,但一些在體外的研究也顯示這些抑制作用會因為雌激素(雌二醇)出現而減弱,而甲狀腺功能及癌症成長又與雌激素相關,而且,甲狀腺癌患者通常也有荷爾蒙代謝干擾的問題。研究團隊因此推論,可能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比男性高的關係,才使得statins藥物的癌症保護作用在女性病患身上被中和消解掉。但由於研究資料並未含女性停經狀態或使用荷爾蒙療法的資訊,因此這項假設未能被驗證。
研究其他的限制還包括缺乏甲狀腺癌亞型及BMI值資訊、可能存在監控偏差、以及難以建立使用statins的規則與時間長度。但由於這個藥物可能會引起過去未曾發現過的問題,所以研究最後建議醫師應更加注意管理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學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2014.11.06
要控制血壓,除了少鈉之外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2010年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個人每天的鈉攝取量不應該超過2,300毫克,但如果你是「特殊族群」,例如:年齡超過50歲或是2歲以上的非裔美國人,那你的鈉攝取量最好每天不要超過1,500毫克。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血壓,因為高血壓是一項重要的健康風險因子,而已經有醫學證據顯示減少鈉的攝取量可以使血壓降低。
一般通常建議的鈉攝取量大約是每天2,000毫克,因此,一般人、甚至是醫療、營養專業的人員也很難想像要怎麼吃,鈉的攝取量才不會超過1,500毫克。我們現在每天的鈉攝取量大約是3,600毫克,如果妳常常外食的話,攝取量可能會更高,我們連控制在現行的2,300毫克以內都做不到了,要消費者再把攝取量降到1,500毫克可能過於不切實際。而且藉由降低鈉的攝取量來降低血壓並非對每個人都有用,有些人只有在攝取非常高量的鈉之後,血壓才會增加。因此,光是藉由降低鈉的攝取量來控制血壓或許不是最好的方法,應以整體的健康狀況為考量,且方法要被大部分的人所接受才行。
一項稱為DASH的飲食方式(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就是較好的方法,DASH著重在藉由攝取大量的水果和蔬菜(每天約四份)以及低脂或無脂的乳製品(每天約三份),適度地降低鈉的攝取量;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壓,對於輕度高血壓的人來說,效果可能比吃藥還好。最棒的是,妳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乳製品;只要想一想,光是在餐與餐中間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乳製品,妳就會少吃多少鈉含量超高的零食。
體重增加也會讓血壓上升,如果我們可以把過重的體重減掉(大約是自己體重的5%-10%),再加上每天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優格和牛奶,對我們健康的好處或許會大過於只著重在降低鈉攝取量的影響;而且水果、蔬菜和低脂乳製品正好是我們攝取不足的食物,這樣的飲食方式正好可以填補現在的不足。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效降低血壓的方法,就是「多動」!規律性的運動,走路也包括在內,會使血管擴張,隨著時間過去,血壓也會降低。
比起期待人民要克制自己、只能攝取低到不行的鈉,這樣的飲食方式和運動行為的養成,對降低國民的血壓應該實際又有效多了!
文章作者:Keith Ayoob -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小兒科助理教授
+ read more

2014.10.29
常喝含糖汽水恐增加慢性病風險
根據最近的一項新研究,長期飲用含糖汽水,會導致免疫細胞提早老化,使得身體容易罹患慢性病,就如同抽煙對身體的傷害。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裏,發現飲用大量含糖汽水的人,其端粒(telomere)比較短。端粒是保護性的DNA,套在染色體的末端,其作用是保護染色體末端結構的穩定性。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白血球裏端粒的長度和人類的壽命有關。此外,短的端粒和細胞組織受損、發炎以及胰島素阻抗相關,同時也與一些因老化而引起的慢性病有關,如心臟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主要作者之一Elissa
Epel教授指出,長期飲用含糖汽水,不只使身體要多費力去消化糖分,也加速了組織細胞的老化。
這項研究分析在1999-2002年之間參與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的5,309位民眾的資料。研究結果指出,飲用含糖汽水的量和端粒的長度有關,每天喝600cc
會加速生理上的老化約4.6年。
Epel教授也指出,不分年齡、種族、收入或教育程度,在疾病未發生之前,端粒早已經縮短。雖然目前這項研究僅針對成人,但有可能小孩子端粒的縮短也和飲用含糖汽水有關。
資料來源: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