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脂肪的基因差異形塑男女的健康風險
2020.10.22
體脂肪的基因差異形塑男女的健康風險
維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脂肪組織中的162個基因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的表達方式不同,這可能會影響疾病風險。   這162個基因中有些已經被認為與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相關。而這份新研究有助於解釋男人和女人面臨的不同健康風險,並且為更好、更針對性的治療奠定基礎。   研究員M. Civelek博士說:「肥胖與許多健康風險相關,而男性和女性將過多的卡路里存成脂肪的方式會讓男女罹患常見疾病的容易程度有所不同。我們研究了不同種族和健康狀況的人們,並發現了一組基因。這些基因的豐富程度在男女之間是不同的,不論其種族或健康狀況如何。」。   脂肪基因 基因研究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它產生的大量訊息。過去的研究在脂肪中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基因會因性別而有不同的表現,不過Civelek博士和他的團隊只在162個基因中發現了明確的差異。這個發現是研究人員分析了約3,000個人類樣本後得出的,這些樣本具有地理上和種族上的多樣性。   經過研究人員更深入的探索,他們發現6個特定的基因在調節脂肪組織的活性上特別有影響力。   這一發現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已經有許多研究在探討脂肪分布等方面的性別差異,但是遺傳的角色仍然獲得相對較少的研究。   Civelek博士說:「我們相信我們的發現將對精準醫療有所幫助,亦即找到藥物治療的靶點來幫助解決男女各自面臨的特定問題。例如:男性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女性更容易肥胖。我們辨識出的脂肪基因可能解釋這些疾病的嚴重性以及男女對治療的反應為何不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脂肪人人皆有,影響隨分布部位而異
2020.10.06
脂肪人人皆有,影響隨分布部位而異
時值COVID-19大流行,人們容易忘記,我們面臨的最大健康挑戰之一仍然是全球的肥胖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肥胖的人數增加了近2倍,目前全世界有約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體脂肪高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但是,會增加疾病風險的不僅僅是體脂肪的多寡,脂肪的類型和儲存的部位也很重要。我們知道皮下脂肪會增加身體發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近年來,研究人員瞭解更大的風險是來自於累積在重要器官周圍的深層脂肪。   內臟脂肪可能是「有毒的」 脂肪並不全都是壞的。事實上,某些脂肪會帶來很多好處。它有助於保護脆弱的器官和組織,並作為便利的能量來源。如果您在寒冷中外出,脂肪可以讓你透過發抖來使身體變暖。   但是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血壓,並有可能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等併發症。許多臨床醫生使用BMI(身體質量指數)來衡量身體肥胖。但是BMI無法讓我們知道具有潛在風險的內臟脂肪的形狀和大小。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內臟脂肪會導致疾病以及好脂肪過多時會變成有害的脂肪。   許多內臟似乎會累積脂肪。這會是一個問題,因為它會產生有害的分子和荷爾蒙並將其釋放到血液中,透過血液運送,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引起併發症。   例如:有害脂肪會釋放出某種蛋白質,從而削弱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會使血糖升高,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糖尿病。內臟脂肪還會刺激細胞過度生長和複製,可能引發某些癌症。脂肪肝與代謝疾病有關,而過多的腎臟脂肪會干擾人體的水分平衡。   油包心會「傷」心 內臟脂肪也會直接影響它包圍住的器官。9月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產生生化分子,這些分子改變附近細胞彼此之間「交談」的方式,從而減慢了細胞間傳遞訊息的速度。由於心肌中電子訊號的傳輸被延遲了,使心跳不穩定,導致嚴重的心臟病,稱為心房顫動。   儘管較高的BMI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但破壞心臟的電傳導和結構最關鍵的其實是心臟周圍的脂肪,而不是BMI本身。   這顯示從周圍脂肪釋放的有害物質可以直接傷害附近的器官,而無需通過血液運輸。   對於心臟病患者,可以考慮利用手術去除心臟脂肪,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樣地,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分泌有害分子可能為未來藥物的開發鋪路,這種藥物可以抑制有害分子從脂肪中釋放出來。   不論如何,這些發現強調了「油包心」的危險,特別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是感染病毒時出現嚴重併發症的主要風險因素,而在心臟周圍的脂肪可能與此有關。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9.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肥胖死亡風險高?端看你是蘋果?還是梨子?!
2020.09.30
肥胖死亡風險高?端看你是蘋果?還是梨子?!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腹部儲存過多脂肪(中央肥胖)的人,不論其總體脂肪的多寡,都可能有較高的風險提早死於任何原因(全因死亡)。而臀部較大和大腿較粗的人風險較低。   研究人員表示,從研究的結果來看,中央肥胖是過重導致死亡最可靠的指標。結合身體質量指數(BMI),它可以作為評估提早死亡風險時的輔助測量。   眾所周知,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心臟病、某些癌症、腎臟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還有證據指出,死亡風險跟中央肥胖的關係可能比跟整體肥胖的關係來得更大,但過去的研究尚無定論。   為了進一步探討此問題,一組國際研究團隊開始研究中央肥胖的測量值是否與一般人的全因死亡風險有關。   腹部肥胖 VS 臀部較大/大腿較粗 此研究對於72項研究的結果作系統性分析,涉及250萬以上參與者,以及3至24年的追蹤。   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腹部肥胖的測量指標(包括腰圍、腰臀比、腰圍身高比、腰圍大腿比和身體體型指數)與較高的全因死亡風險顯著正相關。   例如:腰圍每增加10公分,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1%有關,而腰臀比、腰圍身高比和腰圍大腿比每增加0.1個單位就與風險增加20%有關。   相反地,臀部較大和大腿較粗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相關。   例如:臀圍每增加10公分,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0%有關,而大腿圍每增加5公分,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8%有關。   研究人員指出,在考慮了身體質量指數(BMI)後,這些相關性仍然很顯著,這   代表不論整體肥胖情形,腹部脂肪分布與較高的風險有關。   因此,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央肥胖的測量方法可以結合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評估提早死亡風險時的輔助測量。   他們表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更詳細地評估這些測量方法與死亡風險的相關程度與相關形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男性注射睾丸激素可以代替減肥手術
2020.09.24
男性注射睾丸激素可以代替減肥手術
長達11年的數據顯示,長期注射睾丸激素可媲美減肥手術且併發症風險較低, 可能是治療男性肥胖的一種新療法。   肥胖是個複雜的議題,其中包含醫學和社會的原因,要實現持久的減肥效果對許多人來是個挑戰。這意味著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新的策略來幫助治療肥胖症,而不僅僅是減少卡路里。   最近在「歐洲和國際肥胖症大會」線上會議中呈現的數據,支持使用睾丸激素療法來治療男性的肥胖症。   長期的睾丸激素治療可使體重平均減少20%。   11年的數據 這項研究由製藥公司拜耳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海灣醫科大學進行,他們利用11年的數據來進行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從2004年開始收集資料,這些資料來自於471名性腺功能減退(即睾丸激素水平低)且肥胖的男性。   在研究期間,大約58%的男性每3個月接受一次睾丸激素注射,其餘男性則選擇不接受治療。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1.57歲。   醫務人員在醫生辦公室進行注射及記錄,以確保所有參與者均以一致的方式接受治療,其中沒有參與者退出研究。   體重減輕20% 在研究期間,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男性平均減少23公斤(相當於20%體重),而未接受治療的男性平均增加了6公斤。   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跟著下降了平均7.6點,而對照組則增加了2點。   至於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腰圍,接受治療的男性腰圍平均減少了13公分,對照組增加了7公分。   在研究結束時,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男性內臟脂肪也較少。與未接受治療的人相比,他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更低。   整體而言,在研究期間,對照組中28%的男性患有心臟病,27.2%患有中風。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男性則沒有重大心血管事件。   同樣地,研究期間超過20%的對照組患有第2型糖尿病,但治療組中沒有人患此病。   拜耳公司男性科學醫務顧問F. Saad對結果發表評論,他說:「性腺功能減退的男性長期接受睾丸激素治療帶來的減重效果持續且深遠,從而有助於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   和減肥手術比較 研究人員還呈現了適合接受減肥手術的男性的數據。減肥手術是治療肥胖的外科手術,包括胃束帶手術、胃繞道手術和胃袖狀切除手術。   儘管減肥手術已被證明能實現減肥目標,但該手術仍存在嚴重的風險,因此不一定總能帶來正面的結果。   這一部分的研究包括76名屬於肥胖第3級的男性(BMI為40以上),可以接受減肥手術。其中,有59人接受了睾丸激素治療,平均減少了30公斤。   其中BMI低於50的男性接受睾丸激素治療後,其BMI也平均降低了10點,這足以使他們脫離最高肥胖等級。   Saad認為,這些結果指出,睾丸激素療法與減肥手術一樣有效,但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我們認為應該與患者討論睾丸激素療法,以作為手術的替代方法,並且應該提供給無法接受手術的男性患者進行考慮。」。   這項研究樣本僅包含男性的數據,所有參與者的臨床睾丸激素水平平均較低。因此,科學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驗證這種方法在其他人口群中的效果。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0.09.1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體重過重是嚴重COVID-19的高風險因子!
2020.08.26
體重過重是嚴重COVID-19的高風險因子!
一項倫敦大學學院進行的研究發現,體重過高與住院風險相關,風險隨著身體質量指數體(BMI)越高而變高。過重可能使嚴重COVID-19的風險增加40%,而肥胖者因COVID-19而住院的可能性高出70%。此外,太瘦也增加了風險,不過幅度較小,為6%。     在這份研究報告之前,英國公共衛生署已著手調查,上個月的報告顯示,過重的人死於COVID-19的風險是體重健康的人的3倍以上。這一發現令人擔憂,因為英國人是歐洲最胖的國家之一,有64%成年人過重。而英國死於COVID-19的人數47,000人中,可能部分歸咎於肥胖。   此研究再次驗證了體重與感染COVID 19的相關性。   上月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為打擊肥胖提出了一項新戰略。根據該計劃,餐飲和外帶連鎖店將被要求公佈其所有餐點的熱量,並且店內販售的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的瓶罐上也需標上類似的標示。此外,還將展開一項1000萬英鎊的廣告活動,以強調過重的風險並利用人們對病毒的恐懼進行宣導。   其他研究 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結論。該大學分析了英國生物資料庫中428,000人的資料,其中340人在醫院確診COVID-19。研究發現,體重過輕的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住院的風險比體重健康的人高5%,過重的人的風險高62%,肥胖的人的風險高129%。   一項文獻回顧研究發現,過重或肥胖會大大增加因新型冠狀病毒而住院和死亡的風險。BMI超過25的人死於COVID-19的風險是體重健康的人的3倍以上、需要呼吸器的風險是體重健康者的7倍。   為什麼肥胖會增加嚴重COVID-19風險? 英國公共衛生署指出,肥胖導致上呼吸道周圍堆積脂肪,而壓迫胸腔,會直接降低肺功能。對此,新研究的團隊表示,這樣的解釋過於簡化。   劍橋大學代謝科學研究所主任St. O'Rahilly認為,沉重的胸腔是無關緊要的。他表示,使用呼吸器的COVID-19患者在透過機械呼吸時通常不會有困難,亦即呼吸道周圍的脂肪不影響使用呼吸器的患者。但是,使用呼吸器的肥胖者的結果仍然較差。   肥胖也與低程度的發炎有關,它可能加劇感染帶來的發炎,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英國公共衛生署指出,過多的脂肪可能會削弱人體免疫的功能。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整合分析了英國生物資料庫2006年至2010年間來自334,329英國人的數據。他們平均年齡為56歲,數據內容包括了他們的健康和生活方式。   研究將這些數據與「英國公共衛生」在3月16日至4月26日期間記錄的新型冠狀病毒住院病例的數據進行比較。   他們發現隨著BMI增加,因COVID-19而住院的風險呈線性增加。BMI大於25的人因COVID-19住院的風險高了40%,即使考慮了年齡和性別仍然一樣。BMI介於30至35的人(肥胖)風險高了70%,BMI超過35的人(嚴重肥胖)風險多了1倍以上。BMI低於18.5的人與體重健康的人相比,發生嚴重COVID-19的風險增加了6%。   研究提到,當考慮了吸菸、飲酒、教育、種族、糖尿病、高血壓和膽固醇指數等多種風險因素後,風險仍然存在,但沒有那麼高。   研究團隊還提到,他們沒有對全部樣本進行檢測,因此無法確定30萬人的COVID-19患病率。不過研究對象中的肥胖者因為可能有更多風險因子,因此可能早已被優先進行檢測。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8.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肥胖由個人健康界定,不宜單憑體重
2020.08.10
肥胖由個人健康界定,不宜單憑體重
肥胖的診斷標準,一直是以體重為基礎:身高體重指數(BMI)和腰圍。爾後,強調脂肪的種類及其分布的重要性。   日前,加拿大更新臨床實務指南,指出肥胖應該由一個人的健康來界定,而不只是體重。臨床上應該關注體重增加的根本原因及聚焦在體重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指南還建議醫生不要單純地推薦節食和運動,要重視整體健康的發展。   最佳體重與最理想體重 體重減輕約3-5%即可以改善健康,而且一個肥胖者的「最佳體重」,不一定是身高體重指數中的「理想體重」。   臨床指南指出,醫生應關注患者認為重要的健康目標,而不是僅僅關注減肥,同時應從「節食和運動」的減肥模式轉移到解決過重的根本原因上,並對健康採取整體性的考量。   醫學專家認為,僅僅降低卡路里攝取,不是能持續減輕體重的方式,而且最終會導致體重回升。   新指南本是用來給家醫科醫師做為平時的肥胖診斷和治療,避免給病人體重污名化:「主流文化對肥胖的敍述預設了個人的不負責任、缺乏意志力,怪罪肥胖的人使其蒙羞。」   主要作者之一Ximena Ramos-Salas提到,體重的偏見不只是對肥胖有錯誤的認知,實際上也影響了醫護人員的行為。對肥胖者的歧視,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醫護人員宜評估自己對肥胖是否有歧視的態度。   肥胖是一個錯縱複雜慢性的狀況,新指南強調需要長期的處理。除了勸導病人選擇營養均衡的飲食、維持規律的運動之外,醫師也提供心理治療支持、藥物和減肥手術如胃繞道手術。   減重維繫不易,因為腦部會補償性地感覺更餓,使得人們吃得越多。許多研究已經顯示大部分由節食而減重的人,體重又回升。   加拿大肥胖症研究與政策總監Ramos-Salas甚至認為,節食是無效的。許多研究也指出,運動減重更難。   醫師在討論體重之前應該要先得到病人的允許,和病人合作聚焦他們所關心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告訴他們減少攝取或消耗熱量。   新指南最近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的期刊。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0.08.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