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08
女性心血管疾病:生命階段決定風險
儘管心血管疾病不分性別皆為十大死因之一,然不同於男性的是,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起源於童年且會隨生命階段而有所差異。為深入了解女性各生命階段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美國醫療科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與南部臨床調查協會(Southern Society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各就此發表了報告。
高血壓
中年女性,尤其在更年期以後,罹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比率高於同一個年齡範圍內的男性,紐澳良杜蘭大學的Marie
'Tonette'
Krousel-Wood博士發現這可能與女性較男性不遵循醫療建議有關,對此Krousel-Wood說明,造成女性遵循醫療建議程度低,除了是與自我控制有關外,醫療提供者不會在每次臨床實務上評估病患的醫療建議遵循程度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此外,近來有研究發現測量病患的藥物指引遵循程度、檢視再次取藥的頻率,可以預測高血壓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Krousel-Wood於是建議,這些測量應作為補充資訊,讓醫病之間能夠更有效地一起控制高血壓及其他慢性疾病。
荷爾蒙替代療法的時間點
過去對於荷爾蒙替代療法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論述,有些研究報告發現在更年期以後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確實有這樣的效果,但有些隨機試驗卻得出相反的結論。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Suzanne
Oparil博士及其同仁以接受療法的時間點解釋其中的關鍵。
關於時間點的論述,指的是在更年期後不久即接受荷爾蒙療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在更年期以後很久才接受療法則會增加風險。以此假設做動物實驗發現,負責調節女性特徵、附屬性器官的成熟和月經等的17β-雌二酮(estradiol)有助於延遲心血管疾病的發展並降低血管受損的風險。此外,在初期人體試驗中發現,這種17β-雌二酮所引起的反應受到更年期以後接受荷爾蒙療法的時間點影響,但是否與年齡增長影響荷爾蒙接受器對荷爾蒙的反應有關,還需更多研究來探究。
Krousel-Wood與Oparil博士希望藉由這些研究發現,能引發更多人關注處於各生命階段的女性病患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一篇導論中,紐約市立大學上城區醫學大學的Daniel
Villarreal博士說明,他們具深度的分析預示了女性心血管疾病議題未來調查及管理的方向。
資料來源: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 read more

2015.06.18
醫學解密:脂肪護心有一套!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沒有胖得健康這回事」,但是最近一篇研究卻發現環繞血管的脂肪其實可以抵抗心臟相關的疾病,並降低心臟病發的風險。
研究由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中來自牛津大學心血管藥物的Charalambos
Antoniades教授及其團隊主導,於心臟手術中採集病患的人體組織,藉此了解心臟及心臟附近的動脈如何傳遞求救訊號給環繞在血管周圍的脂肪,刺激人體產生抵抗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防衛機制。
當人體有過量的自由基而有罹患動脈粥硬化(atherosclerosis)之風險時,血管周圍的脂肪及心臟會釋放化學分子來減緩過量的自由基,並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這些化學分子有抗炎的作用,可以降低由過量自由基造成的發炎反應的風險。Charalambos
Antoniadesg說明,過去人們對脂肪的印象並不好,但是我們漸漸發現為何特定的脂肪其實對健康的心臟相當重要,這些發現對於往後心血管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研究團隊正試圖了解能刺激人體產生心血管疾病的防衛機制的脂肪,在哪些情況下反而會使人體變得不健康,如: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情況。研究團隊正發展治療的方法來避免脂肪成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此外,藉由電腦斷層掃描的技術,研究團隊也試圖監測脂肪在人體內的特性,藉此引導未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醫療行為。一旦了解以後有助於醫師發現早期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並立即給予治療以避免情惡化成心臟病。
研究的贊助單位英國心臟基金會的執行長Jeremy
Pearson教授提到,目前對於為何會發生心血管疾病以及人體有什麼樣的機制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我們仍了解不多。因此這項以人體組織為樣本的研究,可以為人們認識脂肪的角色提供新的角度,並且對未來的治療方式有指引作用。台女連最後也提醒讀者,此篇研究發現乃針對內臟周圍的脂肪,而非可以從外貌觀察出的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囤積依然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 read more

2015.06.02
心臟疾病風險有種族差異!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雖然同屬於非代謝症候群,肥胖和過重的黑人女性的心臟疾病風險較一般女性高;但對白人女性來說,過重卻不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Gentofte醫院心臟科的Michelle
D.
Schmiegelow醫師,她以肥胖程度和代謝症候群的狀況作為依據,並納入種族和族群的考量,分析更年期婦女的心臟疾病風險;研究對象為12,364位美國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裡50-79歲的婦女。
經過13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非代謝症候群的女性中,過重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女性的1.49倍,但白人女性卻是0.92倍;而肥胖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1.95倍,但肥胖的白人女性卻是1.07倍;相同的,在符合兩項代謝症候群指標的女性中,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比白人女性高。
過去心臟病研究的參與者大多為白人女性,這份研究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納入了很多黑人女性;而這份研究也確實發現種族會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若光是用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來評估心臟疾病的風險的話,黑人女性的風險會被低估,而白人女性的風險則會被高估。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5.04.29
史達汀引糖尿病 非高風險患者也遭殃?!
糖尿病學期刊日前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服用史達汀(Statin)得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性)的風險會增加46%。
過去研究所採取的對象集中在患心臟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病人,這項由東芬蘭大學和Kuopio大學醫院臨床醫學院的教授Markuu
Laakso和同事們一起完成的研究,對象則是芬蘭Kuopio地區8,749位無糖尿病的白人男性,年齡45和73歲之間,以六年的時間追蹤,審視史達汀引發糖尿病的機制,也就是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分泌的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服用史達汀的男性在調整多種變項,如:年齡、身高體重指數、腰圍、運動量、抽煙、喝酒、家族糖尿病歷史、使用beta阻斷劑及利尿劑情形之後,他們得糖尿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的人增加了46%。且服用其中的兩類史達汀—Simvastatin和Atrovastatin,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和劑量高低相關,劑量越高,風險越大。研究團隊表示,服用史達汀會引起糖尿病最可能的直接關連性是史達汀會減低胰島素的敏感度和分泌。
這項新的研究同時確認了一般人服用史達汀以後,得糖尿病的風險比以前報導過的還高。不過這項研究強調其研究對象皆是白人男性,結果是否可適用於婦女或其他種族,有待未來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
此外,由於現今針對史達汀效益和副作用之間的平衡未有定論,因此不同的臨床指引對於75歲以上的病人是否該服用史達汀的建議也不相同。另一項刊登於內科醫學年鑑的研究就討論了75歲以上無心血管病史的老年人使用史達汀效益風險的問題。
這項研究使用臨床實驗的資料,設計了電腦模擬,預測75歲以上、無心臓血管疾病的人,服用史達汀的好處和經濟效益。結果顯示,服用史達汀經濟實惠,可預防75至94歲之間發生心肌梗塞和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可是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肌肉痛、易疲勞、降低活動力和造成認知傷害,研究表示,雖然只是些許的增加,卻可能會抵銷掉史達汀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4.13
能量飲料:少年人的「戕」心劑?!
能量飲料(又稱機能性飲料,如X牛一類宣稱能提振精神、減少疲勞的飲品)素來被認為能減輕疲勞、提升身體與精神上的表現,然而最近來自加拿大一篇文章指出,能量飲料的行銷策略可能使人忽略其成分對心臟健康的不良影響。
能量飲料有高含量的咖啡因,同時也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同樣有咖啡因的效果卻不易被察覺,如瓜拿納(guarana),一個作用與咖啡豆中的咖啡因極為相像的巴西植物,但濃度卻比前者高兩倍。雖然普遍認為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安全的,但是仍有研究持相反意見。另一方面,瓜拿納與能量飲料中其他成分如人蔘、能抑制神經作用而減緩焦慮的牛磺酸(Taurine)等交互作用下,可能引發更多心臟風險。
由醫學博士Fabian
Sanchis-Gomar帶領的研究團隊指出,能量飲料可能引發健康的年輕人死於心臟疾病;而對有潛在心臟疾病的人來說,突發性心律失常死亡症候群或心律不整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甚而,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好發的心房顫動,也出現在一位踢完足球後喝下能量飲料的13歲男孩身上。
根據研究,2007年美國有5,448人被診斷為咖啡因過量,其中有46%為19歲以下的年輕人。研究數據反映除了能量飲料外,生活中充斥著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口香糖、喉糖、口溶片,導致年輕人容易食用過量的咖啡因。
面對這種危機,Sanchis-Gomar博士建議醫療人員應主動了解年輕病患是否飲用能量飲料,注意攝取過量的症狀;並且應與之討論單獨飲用能量飲料及與酒精混合飲用的危險。同時,醫療人員也應了解目前市面對咖啡因的管制不足以及能量飲料成分彼此作用後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讓家長及孩童知道過量咖啡因背後存在引發心律不整、焦慮、恐慌症等風險。Sanchis-Gomar強調這份衛教知識傳遞極其重要,因為家長與老師經常不經意地傳遞與能量飲料有關的錯誤觀念。
資料來源: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2015.03.09
TO 吃下肚的膽固醇:對不起!
近日有研究報告建議:美國國家飲食指南應取消飲食上的膽固醇限制,並將「30%熱量來自脂肪的飲食方式」加入飲食建議清單,包括:地中海飲食、素食以及以美國食物為內容的健康飲食。
理由基於:膽固醇飲食影響動脈中的膽固醇以及導致心臟病的論述缺乏研究證據;除此之外,研究團隊認為達到健康不應該侷限於高蔬果、全麥、低脂食物、少加工肉品以及低糖食物等的單一飲食方式,而應該根據個人所需來攝取食物,並且顧及飲食的文化差異。
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兼美國生活風格與治療組織主席David
L.
Katz非常認同這樣的建議,並且引用了三項由他主持的研究,證明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研究認為的嚴重。
首先,Katz發表於美國心臟期刊的研究指出,不論是食用膽固醇含量高(含有雞蛋)的早餐或是不含雞蛋的典型高澱粉早餐,冠心病患者的總體膽固醇指數以及血壓等並沒有差異。其次,不論是以雞蛋或燕麥作為健康成年人的早餐,六周後皆未觀察到其膽固醇功能如製造膽汁、荷爾蒙、維他命D以及人體細胞維護等出現差異。最後,在要求針高膽固醇者持續六周食用高膽固醇早餐(含一顆雞蛋)的實驗中,亦未發現其身體狀況遭受影響。但是此實驗仍發現,沒有雞蛋的早餐對高膽固醇者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此外,報告認為飲食指南中除了建議食用瘦肉,也應建議減少食用紅肉、加工過的肉類以及糖份添加物使人免於嚴重的疾病。不過,這份報告並未建議改變飽和脂肪以及鹽分攝取量的標準。對此,美國克里夫蘭心血管治療的主席以及美國心臟學學院院長Steven
Nissen表示,以高標準去限制人們食用飽和脂肪可能缺乏嚴謹的實驗根據;另一方面,鹽分攝取量的標準仍存爭議需要被釐清。
然而,Nissen也認為這份報告將改變人們對低脂飲食的態度。過去美國心臟協會等組織對脂肪攝取量有嚴格的標準,但是現在已漸漸顯示這種作法對身體並不健康。當一個人降低脂肪攝取量,結果通常是增加澱粉以及含糖食物,導致更嚴重的肥胖和糖尿病。最後,全球肥胖預防中心的主持人Bruce
Y.
Lee認為,均衡將會是新的飲食指南的改變重點。但是他也強調,雖然高膽固醇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想的那樣嚴重,也不代表可以毫無節制的飲食。
註:上述David L.
Katz所舉出的研究其經費來自於雞蛋營養中心(Egg
Nutrition
Center,著重研究雞蛋對人體健康之影響的組織)。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