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高於自然產
2006.09.06
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高於自然產
一份發表在生產期刊(Birth)的研究發現,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比自然產高。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橫跨四年的生產資料,總共包括五百七十萬個活產和一萬兩千個新生兒死亡的案例;結果發現28天內新生兒的死亡率其實是很低的,大約是千分之一,而其中經由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死亡率比自然產高出兩倍,即使研究人員調整了醫療風險、人口分佈等變因之後,結果仍是如此。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在某些狀況下,為了保住母親和嬰兒的性命,及時的剖腹產是一種必要的干涉,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准媽媽即使在沒有醫師的建議下,也選擇剖腹生產;從1996到2004年,美國剖腹產率上升了14%,根據美國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資料,2004年剖腹產約佔全部生產方式的29.1%;研究人員呼籲醫師和政策人員應該要正視這個現象,若剖腹產率繼續只升不降,將有可能使新生兒的死亡率增加。
+ read more
安胎藥可能遺害後代
2006.08.09
安胎藥可能遺害後代
美國波士頓大學作了一份有關己烯雌酚(diethylstilboestrol,簡稱DES)的研究,發表在癌症流行病學、行為指標及預防期刊中(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結果顯示:若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經使用DES安胎的話,她們的女兒將來罹患乳癌的機率有可能會提高兩倍;因此,呼籲在母體內就已暴露在DES的女性,應該定期做乳房篩檢,不要忽略乳房攝影的重要性。 DES是一種綜合性的雌激素,在1940至1975年間被用來給懷孕婦女安胎,直到1970年有學者發現母親使用DES的話,其女兒罹患陰道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會提高,甚至有可能導致日後不孕,DES才被停止使用在安胎上;也有研究指出母親使用DES的話,本身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會提高,此外,風險會隨著年齡和使用量增加,但是並不表示一定會罹患癌症。 這份研究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有許多女性在出生前就已經暴露在DES中,而現在正是她們準備步入更年期的時候,更年期時體內荷爾蒙的改變,有可能引發乳癌,值得特別注意;此外,這些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是否適合使用荷爾蒙療法也應仔細評估。
+ read more
父親年紀越大,新生兒較不健康? 
2006.07.11
父親年紀越大,新生兒較不健康? 
新生兒在剛出生時,都會立即評估心率、呼吸、肌肉緊張度、刺激反射以及皮膚顏色變化五種情況,此即「阿普伽新生兒評分法」(Apgar score)。Apgar score有第一分鐘評分及第五分鐘評分兩種;第一分鐘滿分為九分、第五分鐘有十分,分數越高新生兒越健康。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從這個評分法的統計數據來看,與二十幾歲的父親比起來,四五十歲爸爸所生的小孩比較不健康。   過去幾年,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出高齡父親對於胎兒流產及早產的關連,但父親年齡對於新生兒的生理影響卻沒有太多研究。對此,丹麥Aarhus大學的Dr. Yuelian Sun分析了1980-1996年間70,000對夫妻第一胎新生兒的Apgar score,並在流行病學期刊上發表分析結果。Dr. Sun及其團隊發現,父親年齡在45歲以上的新生兒,在第一分鐘評估時,49-64%的新生兒分數在1-3之間。在第五分鐘評估中,父親年齡在45歲以上之親生兒分數在7以下的風險也越高。   Dr. Sun表示,雖然無法由此研究看出父親年齡與胎兒健康之間的生物性關連,但此研究成果與之前的研究是相呼應的。
+ read more
女性應有更多生產方式的選擇
2006.06.26
女性應有更多生產方式的選擇
 英國健康諮詢人員提案表示,社會應該賦予女性更多生產方式的選擇,讓女性自己選擇生產的方式和地點,不論在家、在醫院或是到有助產士的醫療單位生產,女性都應獲得完整的資訊好幫助他們做決定;英國國家兒童照顧信託(National Childcare Trust)表示,目前約有2%的孕婦選擇在家生產,但是許多人其實不瞭解在家生產的風險,也沒有獲得有關在家生產的資訊;在台灣,估計在家生產的孕婦一年不會超過十位。   英國政府預計於2009年將生產選擇權完全交由孕婦決定,這麼做的理由是希望讓生產變成一件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也藉此降低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醫療介入,以確保母親與嬰兒產時及產後的健康與安全,但是外界認為這一套系統太沒有彈性,大部分的孕婦最後也只能放棄,然後回醫院生產;此外,助產士的短缺及助產單位由於經濟因素相繼關門,也是一大問題。   無論如何,女性有「知」的權利,社會必須提供女性完整的資訊,並且尊重他們為自己所做的選擇。
+ read more
懷孕假真的有用嗎?
2006.06.05
懷孕假真的有用嗎?
「懷孕婦女在外工作是否會影響胎兒發展」一直以來都是爭議性頗大的議題,一般大眾也相信社會福利制度如果健全的話,懷孕婦女應該可以請懷孕假,進而促進新生兒的健康,但是最近在瑞典進行的一份研究顯示,這些政策和福利其實沒有促進新生兒的體重或是健康狀況。   在某些享有完整社會福利制度的國家,夫妻可以請有給薪的懷孕假,例如,瑞典的懷孕假在1978年是270天,在1989年已增至450天,懷孕的婦女也可以在預產期前50天請懷孕假;但是最近瑞典的一個醫師團隊檢視了1978年至1997年生產的7459名產婦和新生兒的資料後,他們發現這些社會福利措施並沒有促進新生兒的體重;瑞典在1986年之後,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的確是有顯著的增加,婦女懷孕的週期也確實比較穩定,但是這些改變卻和社會福利制度無關;因此,學者推測:在良好的工作環境裡,懷孕假對生產的影響可能被高估了。
+ read more
RU-486的安全性
2006.05.16
RU-486的安全性
自從2000年通過RU-486(又名Mifeprex 或mifepristone)之後,在美國服用人次已超過575,000人,在歐洲更超過1,500,000人次。而六年內美國境內出現疑似服用RU-486而死亡的人數約有6人。這6人當中,美國FDA在2006年4月10日確定其中一起死亡與RU-486無關,其餘的則還在調查當中。 針對這5件個案,已發現其中4件是因為女性在服用RU-486後感染Clostridium sordellii細菌不治而死亡,因此有些專家認為RU-486是引起這種細菌感染的原因。然而愛達荷州VA醫學中心的Dennis Stevens則提供數據,表示這種細菌在婦女生產過程中也會出現,有些婦女甚至是在陰道自然產之後、或自然流產之後感染C. sorelli而死亡,不一定是因為RU-486的關係。 為了討論RU-486的安全性,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及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召集了各界專家學者召開會議,討論RU-486的安全性及是否有需要建立任何安全系統。但在一整天的時間討論下來,並無達到任何共識。 美國宗教反墮胎團體因為自己本身教義的關係,一直以來都不斷給FDA壓力,要求禁止RU-486上市。而許多自由派的民主黨領袖因此批評FDA不顧科學證明而將政治置於科學之上。在台灣,部分宗教團體也開始將砲火集中在RU-486的6起死亡個案,但在引用時,並未提到使用RU486的人數是超過數百萬。根據「家庭計畫聯盟」的統計,在95,000名使用人工流產藥物的婦女中,僅有一位死亡,死亡率為十萬分之1.1。 此外,美國正式的研究報告業已指出,使用人工流產藥物的女性將會有5%併發症的風險,但這些併發症只要透過簡單的醫療處置即可痊癒;大量出血或嚴重感染情形的比率約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死亡的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但生小孩的危險性是實行人工流產的5至10倍。 而在英國的部分,2000-2002年,英國孕產婦死亡率為十萬分之13.1人,其中有五分之一是因人工流產臉而死亡;亦即只有百萬分之2的女性是因人工流產而死亡。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