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5.13
減少碳水化合物可預防產後膽結石
膽結石是女性在懷孕過程與產後階段,因非婦科症狀導致住院最常見的狀況之一。過去已曾有研究推測,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與進行膽囊手術機率的增加具相關性,在此研究中又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採樣3,070位過去無膽結石病史、或未曾接受膽囊切除術的女性,在她們懷孕期間以及產後第4-6週之間,進行系列超音波檢查,並讓她們於懷孕後期填寫飲食調查問卷,其中紀錄了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類型。
結果顯示,整體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來看,5.1%的女性膽囊有淤泥碎片、2.8%有膽結石、2.3%則從膽囊碎片發展成膽結石。在所有碳水化合物中,攝取過多的果糖最易導致膽結石的形成,因其會減少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肝臟脂肪易生成堆積,增加血清三酸甘油脂,促使發生肝臟胰島素抵抗(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與瘦素抵抗(leptin
resistance),進而導致膽結石。
至於為何會在懷孕期間發生,研究者表示,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的改變,易引起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與胰島素抵抗的發生,降低膽酸合成,並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進入超飽和狀態,形成膽結石。
另外發現,攝取半乳糖導致膽結石形成的風險最低,然此結果尚須更多研究的支持。該研究最後提醒,懷孕期間透過飲食調整,減少精緻糖類的食用,多攝取取複合式碳水化合物,可有效幫助減少副作用及膽囊疾病的風險。
+ read more

2011.04.07
攝取大豆不會引起乳癌復發
一直以來對於乳癌女性患者攝取大豆食物的安全性多有疑慮,大豆食物含有豐富異黃酮,會依據體內細胞的雌激素受體類型,產生活化或抑制雌激素活動的作用。而癌症治療會導致雌激素降低,因此大豆異黃酮被擔心會折衷乳癌治療藥物tamoxifen的療效,增加乳癌病患復發的風險。然根據2009年美國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補助的四項合作研究發現,攝取大豆食品並不增加乳癌倖存者之乳癌復發風險與死亡率。
研究全部採樣18,312位年紀20-83歲曾患原發性乳腺癌的女性,其中16,048位女性在乳癌治療後的平均13個月開始食用大豆異黃酮或豆腐、豆漿,研究目的為調查每日大豆異黃酮的攝取量,與她們的乳癌復發情形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與每日攝取低於0.48毫克大豆異黃酮相較,女性每日攝取超過23毫克,可降低9%的乳癌死亡率以及15%的復發機率。
這項研究結果的數據雖不具統計顯著性,卻改變過去認為罹患乳癌則應避免食用大豆食物的觀念,顯示大豆食品對乳癌倖存女性的健康還是有益的。但不同的大豆營養補充食品由於種類與異黃酮含量都有差別,因此女性需注意此研究結果不宜擴充概括全部大豆類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2011.03.15
喝咖啡能降低女性中風風險
一篇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中風期刊(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
Stroke)的瑞典研究發現,女性每天喝至少一杯咖啡可降低其罹患中風風險達25%。
該研究採樣三萬四千位49-83歲的女性,於研究之初詢問她們平日喝咖啡的習慣,她們的醫院則在之後記錄當中罹患中風者的數目,研究追蹤時間長達10.4年之久。
結果顯示,共有1,680位女性得到中風,其中包括205位沒有喝咖啡或每日飲用低於一杯咖啡的女性,而每日喝1-2杯、3-4杯與5杯以上咖啡的研究結果相近,皆比無喝或每日喝少於一杯咖啡的女性,得到中風的風險降低了22-25%。另外,研究團隊也強調,吸煙行為、BMI指數以及心血管風險因子都沒有影響到此研究的結果。
針對這項發現,美國明尼蘇達州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心臟病醫生Dr. Sharonne N.
Hayes提到,過去都認為咖啡會對心臟有壞處,但卻從未有研究能證實,而這項研究說明了,如果現在正在喝咖啡,這可能對你是有益的。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會中風期刊(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 Stroke)
+ read more

2010.10.19
少女三成不運動,骨鬆危險群
許多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不喝牛奶,加上不運動,造成日後的骨質疏鬆。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有3成青少女不運動,5成青少女在過去3天內喝飲料,骨骼健康相當堪虞。
跟據國民健康局分別於民國96年與97年辦理的高中(職)、五專學生與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分析6,533位高中(職)、五專學生與4,856位國中學生資料發現,在含糖飲料與奶類製品的飲食習慣上,國中學生過去一週幾乎天天有喝含糖飲料的比例為22.7%、天天有吃奶(乳)類製品只有為18.6%,都沒有吃奶類製品的比例為16.9%。
高中(職)、五專學生喝含糖飲料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佔36.9%、吃奶類製品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只佔16.7%,都沒有吃奶類製品或只有1次的比例將近3成5,顯示國高中生攝取含糖飲料情形比攝取奶類製品多。
女學生平均一周3天內喝含糖飲料的比例高達49.6%,一周內3天沒吃乳製品的比例更高達45.9%,較男學生高出許多。
調查也發現,國中學生過去一週都沒有運動、或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的比例為7.5%,高中(職)、五專學生則增加到23.2%,尤以女生都不運動者高達31.1%。國中生及高中生運動項目以球類運動為主,分別佔43.4%、33.9%,跑步或健走的比例也不少,這些都是可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運動。所謂負重式運動,是指對抗地心引力或有阻力的運動,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
國民健康局表示,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
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會增加中老年人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機會,造成失能,甚至死亡的風險。
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指出,青少年時期是骨骼大小與密度不斷增長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時期多運動、多吃富含鈣質之食物,如奶類製品、小魚乾等,就可增加骨骼最大量的1成,更降低成人時期以後發生骨鬆性骨折風險的5成。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表示,兒童或青少年鈣質攝取不足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含糖飲料對牛奶的替代效應,造成鈣質攝取減少。基金會呼籲家長,多鼓勵青少年子女運動以及攝取含鈣質的食物,才能為青少年存下日後的骨本。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
+ read more

2010.04.16
研究發現飲食影響女性心臟風險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女性攝取比薩、果醬、麵包等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但是在男性身上則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所謂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就是用來衡量某種碳水化合物對血液中血糖影響程度的指標。
這份研究使用的是歐洲癌症與營養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的資料總共包括15,171位男性和32,578位女性,研究人員根據參與者作答的問卷計算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升糖指數和升糖負荷的平均值,研究平均追蹤7.9年,結束時有463位參與者(305位男性,158位女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
研究經分析後發現,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碳水化合物女性(後25%的族群)的2.24倍。當研究人員將碳水化合物分為高升糖和低升糖指數食物後發現,攝取越多高升糖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越高:攝取較多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後25%的族群)的1.68倍,亦即並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
碳水化合物會改變血液中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HDL)的濃度,進而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但是,並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造成影響,攝取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對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沒有顯著的影響。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主任Suzanne
Steinbaum指出,要注意飲食是否健康不光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還要注意單糖的含量;而要衡量食物的升糖指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營養標示。營養標示通常會標示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糖的含量越高就表示妳越不該吃它。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0.04.06
含糖飲料課稅,可解決肥胖問題?
循著課菸酒稅以降低購買量的模式,美國有不少州政府對汽水飲料課稅,但是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國小學童的汽水攝取量和肥胖率並沒有因此而降低。這份研究結果勢必再引起「肥胖稅」的爭議。
研究人員分析的資料來自2004年美國全國調查的數字,總共包括7,300位來自40個州的五年級學童;研究人員記錄了其後兩年間學童身高和體重的變化,以及學童喝汽水和運動飲料的頻率,也檢視各州在2004年對碳酸飲料課稅的情況。大致上來說,三分之二的學童所居住的州對碳酸飲料課的稅較其他食品來的高,平均一美元課4-5分錢的稅,有的州政府最高課到7分錢的稅。
研究結果發現,整體來說,課稅與否對學童碳酸飲料的攝取量和肥胖率並沒有影響;不過對於一些次族群的確會產生影響,例如:來自低所得家庭的學童、每天喝超過一罐碳酸飲料的學童、體重過重的學童、每週看電視超過9小時的學童等。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各州政府課稅的幅度大多低於4分錢,該課稅比例剛好可以舒解政府拮据的財政,但卻不足以影響飲料廠商或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因此,要造成一定的影響,課稅的幅度必須比現行的比例提高許多,若將課稅的幅度提高至12-18分錢,有可能就會造成顯著的影響;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研究顯示高額的稅金可以降低學童碳酸飲料的攝取量和肥胖率。
上個月美國科羅拉多州政府才針對糖果和碳酸飲料降低3%的銷售稅(sales
taxes);費城市長則提出要針對含糖飲料每盎司課2分錢的稅,如此一來,每一罐汽水的價格會增加24分錢。
資料來源:衛生事務期刊(Health Affair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