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15
妳適合哪一種緊急避孕方法?
每種緊急避孕方法的效用不同,不同女性適合的緊急避孕方法可能不一樣,女性在面臨可能懷孕的壓力時需要了解其中差異。
目前有三種快速有效的緊急避孕方法:Levonorgestrel、Ulipristal
Acetate 以及銅製子宮內避孕器(IUD)。
成分是Levonorgestrel的緊急避孕藥,例如:「安立婷錠1.5毫克」、「蕾后定錠1.5毫克」,女性需要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三天內服用。這種藥透過預防或延遲排卵來避免懷孕,但是如果卵子已受精或受精卵已著床,此藥就不會發揮效果,也不會影響受精卵。此藥的副作用包括:噁心、頭痛及腹痛等。
成分是Ulipristal
Acetate的避孕藥,例如:「Ella艾伊的樂30毫克錠劑」,女性需要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五天內服用。這種藥會跟細胞表面受器結合,存留在體內的時間比Levonorgestrel的緊急避孕藥來的長,因此被認為比較有效。不過,如果已經排卵或受精及著床已經發生,這種藥一樣沒有效,對懷孕不會有影響。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是植入子宮內的避孕器。它一樣可以預防排卵,同時有會透過釋放對精子有毒的「銅離子」到陰道中來干擾精子,達到避孕的作用。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七天仍然有效。它原來是性行為前的避孕方法,其效果可達10年。
值得注意的是,對BMI較高的女性而言,LEVONORGESTREL及ULIPRISTAL
ACETATE兩種緊急避孕藥的效果較低。BMI指數在25以上的女性服用levonorgestrel的緊急避孕藥,延遲排卵的效果比BMI在25以下女性低,
Ella對BMI指數較高的女性效果較佳,但是若BMI超過35,其效果仍然會降低。
對於BMI高的女性,可能較適合的緊急避孕方式是子宮內避孕器環。至於為什麼緊急避孕藥對於體重較重的女性效果較差,目前的證據並不多。既有的研究發現她們的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低。醫師認為應該是藥效被過多的體重稀釋掉了。
在台灣,目前緊急避孕藥都需要取得醫師處方箋。藥局直接出售緊急避孕藥是不合法的。不想懷孕,女性在性行為之前就應做好正確的安全措施,如:要求男性戴保險套或自己服用避孕藥,避免自己獨自承擔可能懷孕的身心壓力!!
編譯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61201174246_afterpill.jpg)
2017.12.19
荷爾蒙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丹麥一項長期且大型的研究發現,服用現代避孕藥配方的女性,和一些從未服用的女性相比較,得乳癌的風險增加了20%。
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作者Lina
Morch醫師用11年的時間收集近兩百萬件15-49歲丹麥女性的避孕資訊,研究發現現代新配方的避孕藥,不論是雌激素和黃體素的複方、只有黃體素或含黃體素的子宮環,都有乳癌的風險。
Morch醫師指出持續服用避孕藥5年以上,會增加得乳癌的風險。服用避孕藥不滿一年,則無風險。
1990年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因為乳癌的風險,把高劑量的雌激素(estrogen)撤離市場。第一波避孕藥雌激素的劑量高達150微克,撤離市場的則是高於50微克以上。現金大部分藥丸含15-35微克的雌激素和黃體素(progestin,是一種合成黃體素),幫助調整經期。
美國癌症團體的策略主管Mia
Gaudet醫師表示,1990年代改變了避孕藥的配方,希望能夠減低乳癌的風險。從這個研究資料來看,並非如此。
但專家仍謹慎地認為,女性因服用避孕藥罹患乳癌的絶對風險仍然很低。主導英國艾伯丁大學研究團隊的Phil
Hannaford教授指出,避孕藥的小風險需要和它的益處相比較,除了預防懷孕、減輕經痛和月經過多,根據今年美國婦產科期刊的發表,避孕藥亦可以減低日後卵巢、子宮內膜和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這些保護的好處,在女性停止服用後似乎仍持續30多年。
過去的研究也顯示,服用現今避孕藥所增加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在停止服用後約5年後就會消失。
2012年女性健康期刊也指出避孕藥減低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風險,在認知測驗中,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得分比從未服用的人高。即使停止服用多年後,依然如此。
大部分女性在10多歲至30幾歲之間使用混合式的避孕藥,這個年齡層中,得乳癌的絶對風險非常低,乳癌大部分發生在40歲以上的女性。有些建議女性在40歲的時候改變其避孕方式,如ParaGard子宮環、
避孕海綿、殺精劑和保險套等,因那是乳癌整體風險開始增加的時候。
專家建議女性應和其醫師或婦科醫師討論避孕的選項,在開始或停止服用荷爾蒙前,先了解其益處和風險,充分掌握資訊後再決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2.12)
+ read more

2017.12.13
男性結紮讓性生活更滿意!
男性輸精管結紮是一種微創手術,將輸精管切斷、打結或綁死,使精蟲無法運送以達避孕效果。手術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術後恢復時間非常短。最近研究顯示,男性結紮後性生活明顯改善且性行為頻率增加,女性伴侶也表示提高了他們的性慾。
研究請294對伴侶做問卷調查,經分析後發現12.4%的男性表示他們術後性行為比術前更頻繁,只有4.5%表示比術前少;40%男性表示他們的性生活明顯改善,而受益者也不只有男性,其女性伴侶也表示他們的性高潮次數增加了。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可能與少了非預期懷孕的擔憂有關,讓性行為變得更為順其自然。
2015年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接受手術的男性每月性行為次數達5.9次,而沒有動手術的男性只有4.9次。
不過,在英國,男性結紮的人數十年內明顯下降,2015到2016年間有10,880例結紮,比2005到2006年之間的29,344例少了三分之二。並且特定地區的NHS機構有結紮總額制,醫師甚至被要求要限制轉介的數量。而在美國,只有十分之一的適合的男性做了結紮手術,是加拿大和英國男性的一半。
泌尿科顧問Frank
Chinegwundoh表示,大約1/10的男性結紮者會希望能回復,背後原因總是與離婚、再婚和想認識年輕對象有關。而雖然這項手術確實可能回復,但是手術所費不貲且只有少數結紮過的男性可以期待再次有小孩,這種近似永久性的影響可能讓許多男性卻步。特別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男性想要保有生育力,以防未來婚姻破裂後還能有小孩。
泌尿外科醫生John
Lemberger表示,雖然結紮是一種快速、簡單只需要局部麻醉的手術,但是要回復手術則需要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並且要進行全身麻醉或深度鎮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20)
+ read more

2017.10.25
川普新避孕政策正當性被質疑
美國川普行政團隊日前公布的新避孕規範被醫師及研究者質疑,他們認為川普行政團隊忽略了已知的避孕好處,而刻意引用對避孕效果及安全性有所疑慮的研究資料。
新避孕規範內容
歐巴馬健保(Obama health care
law)避孕規範指出,為了提供女性預防性的措施,規範雇主應負擔女性避孕措施的成本。美國總統川普的行政團隊於2017年10月6日公布新避孕規範,指出基於保障美國人宗教自由,得因其信仰或倫理價值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特定的服務,亦即雇主可以因為宗教、價值理由選擇不提供女性避孕措施,如事後避孕藥。
為了加強新政策的合理性,川普幕僚引用2011年一份關鍵的報告,該篇報告顯示增加女性的避孕措施與降低非預期懷孕並沒有因果關係,並且也引據1960年及1990年的文獻,指出避孕藥與濫交之間可能有關係。
新規範還提到,由於食藥局指稱特定的避孕藥可能不只避免受精還可能會預防胚胎著床,讓許多人及組織相信緊急避孕藥有墮胎的疑慮。
質疑新規範的聲浪
凱瑟家庭基金會的主任Alina
Salganicoff表示,政府引用的文獻相當片面,一個人可以因為其信仰及價值而表態不支持,但在引用參考資料時不應採取此態度,應考量研究的品質及是否有平衡地引用不同的研究結論。
對於新規範中提到特定避孕藥可能帶來墮胎疑慮,普林斯頓的研究者James
Trussell指出,雖然多年前曾有研究表示事後避孕可能干擾受精卵著床,但近幾年的這方面研究都指出沒有這樣的影響。美國婦產科學會的執行長Hal
Lawrence博士更說,事後避孕藥是在阻止排卵,沒有排卵就沒有受精,何來避免胚胎著床的疑慮。
針對2011年的關鍵報告,研究者Adam
Sonfield表示,增加避孕措施與降低非預期懷孕有因果關係的證據是存在的,例如一份研究指出一年中持續服用避孕藥的女性,非預期懷孕機率只有5%。而前食藥局婦女健康主任Susan
Wood表示,臨床證據很明顯地指出避孕藥可以避免懷孕,不然為何食藥局會核准避孕藥?
醫師及研究者認為,政府刻意誇大某些研究結論的重要性,同時忽視其他研究結論的存在,試圖正當化這項不符合女性及社會的最大利益的政策。
目前有許多人透過社群媒體表達對政策的抗議,並以關鍵字「#HandsoffmyBC」來串聯所有表達反對的聲音與意見。
編譯來源:STAT(2017.10.11)、The Departments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7.10.06)
+ read more

2017.10.19
男人陰莖勃起長度平均大於17公分嗎?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USFDA)支持量身訂做的保險套,因為最小尺寸的6.69英吋(約17公分)的規定,對美國男性太大了,套不緊,容易脫落。
直到最近,USFDA規範保險套製造標準 是長度在6.7─8.3英吋,寬度為3.9-4.5英吋。然而,根據印第安那大學研究團隊對於1,661位男性所做的調查,發現這些男性平均長度是5.57英吋,比標準保險套的尺寸少了1英吋(2.5公分)!只有17%的男性用得上標準尺寸。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對保險套使用最近的調查發現,只有1/3的單身男子使用,他們常常抱怨保險套不合身、不舒服或觸感降低,而不用保險套最普通的原因之一,就是容易脫落。
此外,研究也指出陽具勃起的尺寸,依照引發勃起情境而有所不同。囗交比手淫或性想像的刺激性更強。
USFDA已經承認需要有較小的保險套,最近改變政策,允許製造業者製作不同尺寸的保險套,減少性病和意外懷孕的迫切需要。
一間保險套公司Global Protection Corp 已以品名:myONE
Perfect
Fit製造60種不同尺寸的保險套,長度從4.9英吋到9.4英吋,寬度由3.5英吋到5英吋。幾小時產品上市後,60種尺寸的保險套全都有顧客購買。
雖然訂做的保險套賣得很熱門,但並非所有人相信這樣可以增加它的使用。但是研發保險套的專家則以為,即使沒有真正的好處,訂做的保險套可以提升自信,就可能增加男性的使用。
在台灣,一般選購保險套的建議在「選擇寬度才是首要注意的」。然而,一般市面上銷售的保險套長度大約多在17CM-19CM之間,台灣男性會不會也有保險套過長的困擾?
延伸閱讀:https://www.nytimes.com/2017/10/12/health/condoms-penis-size.html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12)
+ read more

2017.10.16
避孕?小心陰道炎!
如果女性感到陰道搔癢、外陰部灼熱或發現分泌物呈白色乾乳酪狀,可能是罹患了陰道炎。最常見的陰道炎為「念珠菌陰道炎(candidiasis)」,是由過多白假絲酵母菌所導致,故又稱「酵母菌感染(Yeast
Infection)」。
念珠菌是陰道正常菌株之一,但如果因生理環境的改變而大量滋長,就會引起陰道發炎:如高血糖、使用抗生素、低免疫力、懷孕等,而某些避孕方法可能因為改變陰道的環境也會增加疾病風險,包括:
荷爾蒙避孕藥
這種避孕法含有雌激素或黃體素,而雌激素被認為可能使陰道產生更多醣,有利已存在於陰道中的念珠菌滋長。
物理性避孕方法
殺精子軟膏或乳液(Spermicidal jellies and
creams)可能改變陰道裡的細菌平衡,又因為軟膏及乳液提供了潮濕的環境,加速念珠菌繁殖。此外,含有殺精成分的避孕海綿(Vaginal
sponges)、子宮帽(diaphragms)、子宮環(IUDs)及其他放置於陰道內的避孕裝置也可能會增加念珠菌生長或感染的風險。
若有疑似症狀,應就醫確診並了解致病原因,同時透過穿寬鬆且棉質的內褲、減少甜食、使用天然肥皂及洗衣劑、如廁後從前往後擦拭陰部等方法來預防疾病。如果醫師認為是避孕方法增加了感染風險,女性可選擇使用不含荷爾蒙或含低劑量荷爾蒙的避孕方法來降低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9.3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