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規律性生活對健康有幫助嗎?答案就在性別裡!
2016.09.30
規律性生活對健康有幫助嗎?答案就在性別裡!
2016年9月的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提出一個討論已久的問題:性生活對老年人是有益還是有害的?一般的看法是:規律的、愉快的性生活對大多數人的健康有益。   但根據最近一項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卻顯示性生活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取決於性別,結果是極端的不同。   密西根州立大學副教授劉輝(Hui Liu)與研究團隊針對2204人進行研究,調查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性行為間的關聯。參與研究的2204人來自國家社會生活、健康與衰老計畫(the National Social Life,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年齡在57-86歲。2005至2006年進行第一次研究資料蒐集,5年後追蹤調查醫療資料。   為了評估研究對象的心血管健康,研究人員繪製快速心跳率、高血壓、以及循環C-反應蛋白(該蛋白的數值上升代表了發炎反應,並且已知與心臟疾病風險有關)。研究小組還測量一般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臟病、心臟衰竭和中風。   性生活可能增加年長男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資料的結果顛覆過去印象,每週至少有一次性行為的年長男性,在後續的五年容易發生心血管事件。性行為次數較少的人,大致上面對較低的風險。但在年長女性身上,卻沒有這樣的發現。   劉輝表示:「我們發現每週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性行為的年長男性,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比起較少性行為者,幾乎是兩倍風險。並且,表示與伴侶有非常愉悅或滿足性行為的男性,比起沒有如此感受的男性,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西北大學婦產科臨床助理教授Laura Berman表示:「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典型的性行為體位是男上女下,男性需要較多付出較多體力,因而男性面對較高的風險因素是合理的。」   目前的研究尚不能提出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的原因,但劉輝對此有理論解釋。她認為,因為情緒或醫療等原因老年男性較難達到性高潮,他們可能必須投入更多心力以達到高潮,使得在心血管系統面對更多壓力。儘管目前證據很少但劉輝相信,睾丸激素、以及其他提高性功能的藥物,如威而鋼,可能會增加男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很可能是這些藥物或激素補充對年長男性的心血管健康有負面影響。   對年長男性來說,適度的性行為可能對整體健康有益,但太過劇烈則可能提高風險。   良好性生活可能降低年長女性心血管問題 對於年齡較大的婦女,則是相反的研究結果。在性愛中有特別愉快和滿足感受的年長女性,未來五年高血壓的風險較低。   年長男性與女性兩極化的研究結果,一個可能的解釋關係中的心理因素。親密、深入的關係是情感和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可能可以降低壓力和焦慮,並且促進心理健康,因而保護了心血管健康。   劉輝認為,這種心理上的支持對女人來說可能更重要,因為男人在所有的關係中,不論質量,都可能獲得這樣的支持,但女性只有在良好的關係中才可能從伴侶得到這樣的支持。   劉輝表示:「較好的伴侶關係以及高潮過程中的賀爾蒙釋放,可能是良好性生活帶給年長女性益處的原因。」   Laura Berman教授說:「高潮的次數與性行為是否劇烈不是女性評斷性行為是否滿意的因素,而是在過程中她從伴侶感受到的親密程度,親吻與擁抱就有如此效果。這對女性心理與生理同等重要,當然也對她的健康、心臟及其他一切有益。」   因為性行為涉及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很複雜,要解析其原因和影響很困難。在具體瞭解相關因素前,劉輝期望這個研究結果能提供給醫生,讓他們向年長男性病患說明緊張、壓力大的性行為的潛在危險,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建議年長男性向醫生詢問,是否建議進行性行為。   資料來源: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 read more
太過杞人憂天?史達汀藥物利大於弊!?
2016.09.14
太過杞人憂天?史達汀藥物利大於弊!?
史達汀藥物已被證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近年有研究結果顯示此藥可能使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白內障等風險增加。最近,一項大型的回溯性研究檢視了關於史達汀藥物的研究,研究團隊認為,由於過去研究人員對研究結果錯誤解讀,導致史達汀的副作用被過度放大,並且低估了藥物的好處。   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檢視了1990-2010年間300多份關於史達汀的研究報告,包括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綜合分析(meta-analyses)及觀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ies)。研究團隊說明,隨機對照試驗適合用來看出藥物的因果關係;綜合分析則是評估不同隨機對照試驗,有助於了解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及概化至廣大人口的適宜性;觀察性研究在判定藥物影響力的可靠性最低,研究團隊表示在評估這些研究的強度與限制時皆考量了這些特性。   分析結果指出,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據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經史達汀治療,每降低1毫莫耳/升的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就會降低25%的疾病風險;綜合性研究也顯示,因為史達汀治療使壞膽固醇降低進而降低了心臟相關的事件。   而關於史達汀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有肌肉病變(myopathy)、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及糖尿病。首先,檢視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史達汀治療直接導致肌肉病變,但發展出此疾病的風險約為萬分之一;其次,觀察性研究辨識出史達汀治療與出血性中風有關,隨機對照試驗也顯示史達汀可能增加約20%的疾病風險;最後,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史達汀治療增加糖尿病風險,風險約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間。此外,研究團隊發現,隨機對照試驗未有任何證據顯示史達汀治療會直接導致部分觀察性研究所顯示的副作用,包括:記憶力衰退、白內障、腎病、肝病、睡眠問題及使人變得具侵略性等。   研究團隊認為,雖然史達汀治療被證實可能使人罹患肌肉病變、出血性中風及糖尿病,但是史達汀對心/血管健康帶來的益處遠超過於這些風險的代價。舉例來說,給10,000位人服用史達汀5年,可以預防1,500例心/血管事件發生,同時可能只有5例發生肌肉病變、5-10例的出血性中風及50-100例的糖尿病。   最後,研究團隊表示,雖然他們過去皆曾接受過製藥廠的研究經費贊助,但是他們認定這並不影響其研究結果,並且說明因為只有製藥廠有足夠的經費,因此多數醫學研究的經費都來自於製藥廠。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大家,史達汀藥物雖然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其安全性與副作用的爭議未曾停歇。如今我們得知此藥物可能與那些健康問題有所關聯,建議有疑慮且有服藥需求的民眾主動向醫師諮詢自身的健康狀態是否適合服用史達汀,或是其他的治療方案。   資料來源:The Lancet    
+ read more
女性心臟病被誤診機率遠超出男性!
2016.09.01
女性心臟病被誤診機率遠超出男性!
今年初,美國心臟學會在發表首份女性心臟病聲明時,提到目前女性心血管疾病仍未受到重視的問題。最近,英國一份大型研究也指出,英國有上千位女性心臟病患者曾被誤診為其他疾病,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   此份研究由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的團隊所進行,他們收集並分析了近9年來在英國及威爾斯共243家署立醫院(NHS hospitals)的20萬名男女患者病歷。分析結果發現有1/3的心臟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其中,最嚴重的心臟病–STEMI心臟病(主要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的心臟病類型的女性患者在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的情形比男性高出59%;NSTEMI心臟病(部分阻塞的心臟病類型)患者中,女性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的情形比男性多41%。整體來說,女性心臟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的情形比男性多了50%。   擔任里茲大學心臟學顧問的Chris Gale博士表示,人們應該更努力去打破心臟病只會發生在特定人身上的迷思。多數人包括醫師們在想像心臟病時大多會想到一位中年、過重、吸菸且患有糖尿病的男性,但事實上女性也受到心臟病所帶來的健康威脅。同時,女性的心臟病症狀通常與男性不同,再加上女性患者通常年紀較長、較常伴隨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醫師若一時不察,往往會錯判造成誤診;而即使診斷出心臟病,女性患者的死亡率還是比男性患者高。   此外,多數人不了解心臟病的症狀,經常將心臟病症狀如消化不良或肌肉痠痛誤認為其他疾病。也有許多人以為心臟病發生得很突然、會使人因胸痛而抓胸及昏倒,但事實上心臟病發生時,患者也可能經歷噁心、胸痛、下巴或肩膀疼痛等症狀,若未即時在發病後一小時內接受治療,就會對原可挽救的心肌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另一方面,血液檢查及掃瞄是醫師確認患者是否患有心臟病的重要依據,但由於患者經常在初步診察時就遭遇誤診而未進一步獲得這些檢查。以致於除非症狀惡化否則很容易遭到忽略。   歐洲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的醫療協理Mike Knapton博士說明,這項發現讓我們更加了解男女被診斷出心臟病後的經驗,這些差異使人警覺忽視女性心臟病的影響範圍很大,並且顯示出現在急迫需要有更多研究投入於了解女性心臟病,以利未來能更精確地診斷出疾病。而Gale博士最後強調,不只是要教育民眾關於心臟病的性別差異,醫事人員–包括醫師、急診室護士、救護車隨行人員、護理人員等在醫療體系的人員,也需要對女性心臟病更有警覺,並提供女性患者適合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 read more
年輕女性更可能因壓力傷「心」
2016.08.31
年輕女性更可能因壓力傷「心」
科學家們已知女性發生心臟病後,其癒後情形不如同年齡的男性好,但目前仍不理解差異背後的原因。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比起同年齡的男性,心理壓力更容易傷害年輕女性的心,並認為壓力對男女影響的差異可能是癒後情形不同的部分原因。   研究團隊找來686位年齡在34-79歲之間、有心臟病史的男女,每人被要求以某個主題做演講,並指導聽眾給予研究對象負面評語以提升其心理壓力。研究團隊透過顯影方式了解研究對象在演講前後的心臟的血液流量,並比較兩者的差異。研究團隊說明,心臟血液流量變少,醫學上被稱為心肌缺血,可能引發心臟病。   研究發現,當壓力上升時,年輕女性的心臟血液流量明顯比同年齡男性少,但是並未在年齡大的男女身上發現此差異。因此心理壓力對於有心臟病史的女性來說可能是重要的心臟病風險因子。美國心臟學會(AHA)Go Red for Women的發言人Suzanne Steinbaum說明,心理壓力可能是年輕女性心臟病癒後情形較差的部分原因。   研究團隊認為,當女性在30、40歲及50歲初時為了平衡工作、家庭及經濟責任,經常感到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建議中年以下有心臟病史或屬心臟病高風險群的女性,需更注意生活中的壓力源,醫事人員也應留意患者的心理壓力狀態,在必要時提供適當的資源。研究主持人Viola Vaccarino博士提醒,運動已被發現能降低憂鬱程度及心理壓力,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心臟病風險,女性不論有沒有心臟病史都能透過運動習慣降低心臟病風險。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美食藥署促心臟學領域改變
2016.08.17
美食藥署促心臟學領域改變
近日,美國食藥署提出:心臟學家應利用新的工具取得高品質的資料。食藥署委員Robert Califf表示:我們現在正進入醫學新時代,不僅生物及資訊科學有長足進步,社群媒體及個人通訊設備也變得隨處可得。美國食藥署回應了這樣的改變,同時也認為不只食藥署要改變,其所身處其中的整個領域也要改變,並且認為在改變的過程中,心臟學家將扮演重要的腳色。   委員Califf指出,觀察到心臟學領域只有15%的指引是由高品質的實證資料所支持,他們認為心臟學領域可以做得更好。Califf進一步說明,目前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有電子的健康紀錄,且可攜式的社群媒體正在擴展病患對自己健康的掌握,這些現象顯示人口資料量已顯著增加,若蒐集這些資料如心跳、血壓等,可能有助於了解心/血管疾病或找出關鍵的生物標記。   再者,若能與資訊學及計算資源結合,這些龐大的資料可以產生能夠整合多筆測量項目來預測結果的演算法,取代現有一次一種生物標記的預測方法。許多在研究中未被重視的人口,如:新生兒、孕婦、老人等將受益於這樣的改變;另一方面,現在對於低社經地位的群體未積極尋求及遵循心/血管治療的原因也不清楚,資料整合與演算可能有助於了解背後原因。   而美國食藥署為因應時代變化,他們正透過整合電子健康紀錄、保險索賠(insurance claim)、登記資料來發展出能監測設備安全性的新方法。Califf最後說明,在擔任美國食藥署委員之前,他與生物科技公司Amylin、Eli Lilly、Bristol-Myers Squibb、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Merck、Novartis、Amgen、Bayer Healthcare、Genentech、GlaxoSmithKline、Daiichi-Sankyo、Kowa、Les Laboratories Service、Regado、Roche、N30 Pharma、Portola有關係。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史達汀能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率?
2016.07.20
史達汀能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率?
降血脂藥—史達汀,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好處,最近一份觀察性研究還發現,它可能有助於降低肺癌、乳癌、前列腺癌及腸癌的死亡率。   研究主編輯:英國伯明罕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的Paul Carter博士說明,過去他們發現高血脂與罹患乳癌有關,並且從動物實驗發現,提供史達汀給具高血脂的動物後,乳癌風險便降低了,因此研究團隊希望了解高血脂是否也會影響不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進而希望能透過史達汀來降低死亡率。   研究團隊以在2000年-2013年間於英國就診且罹患肺癌、乳癌、前列腺癌或腸癌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這群樣本來自於ACALM臨床資料庫(Algorithm for Comorbidities, Associations, Length of stay and Mortality),共有近一百萬名患者,其中有0.86%有肺癌、0.58%有乳癌、0.5%有前列腺癌、0.49%有腸癌,且資料庫還記錄著其他與癌症共存的症狀如高血脂。   研究團隊剔除會影響死亡率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後,發現癌症患者若有被診斷出具有高血脂,相較於未被診斷出高血脂的患者,其癌症死亡率較低。患者被診斷出高血脂後,肺癌、乳癌、前列腺癌及腸癌患者的死亡率分別下降了22%、43%、47%及30%。   Carter博士說明,研究顯示癌症患者被診斷出高血脂有助於改善其存活率,並且改善程度令人驚訝。再者,Carter博士說明認為這可能與被診斷出高血脂後的治療如史達汀有關,但是未來仍需要有研究了解這樣的結果在其他癌症上是否也成立。   ACALM研究的創辦者Rahul Potluri博士說明,其他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可能也有助於降低患者死亡率,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及β-阻斷劑(beta-blockers)等,並且他提到這份研究強調了未來進行相關臨床研究的重要性,以確定史達汀或其他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是否真的有助於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Potluri博士最後強調,在臨床研究得出肯定結果前,醫事人員仍應依據現行指引給予有心/血管疾病或屬高風險者的癌症患者史達汀藥物。   資料來源:F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B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