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1.13
美:HPV基因檢測比子宮頸抹片篩檢更有效
2014年4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HPV基因檢測技術運用於2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初級篩檢,幫助患者了解自己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並有助醫事人員評估後續的追蹤檢測流程。日前,兩篇新的研究結果顯示HPV基因檢測所提供的數據比現行普遍採取的子宮頸抹片篩檢更為有效。
為了評估HPV基因檢測作為子宮頸癌初級篩檢方式是否適切,來自各領域的子宮頸癌篩檢專家學者組成專門小組,一同回顧「進階HPV診斷需求之滿足(ATHENA)」研究的相關數據,期望能藉此了解HPV基因檢測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HPV基因檢測可辨別出14種病毒型,包含造成美國7成子宮頸癌的16型與18型病毒。專家小組建議,女性若經由HPV基因檢測發現感染16型或18型病毒,應立即接受陰道鏡檢;若是檢測出其他12種病毒型,則應在一年內再次接受HPV基因檢測與抹片檢查。
另一篇研究檢驗了ATHENA的分析結果,共計42,209名25歲以上的女性同時接受抹片檢查與HPV基因檢測,以供研究人員比對檢測結果;同時,研究者也關注HPV基因檢測在不同年齡層施作的差異。結果發現,在25~29歲的女性群組當中,HPV基因檢測篩檢出高風險子宮頸病變的數量是抹片檢查的兩倍。在其餘年齡群組中,HPV基因檢測的結果則與抹片檢查的結果一致。
專門小組中的Huh博士認為這是子宮頸癌篩檢的一大進步,因為HPV基因檢測結果為偽陰性的可能性極小,能針對女性罹癌的風險評估提供更可靠的保證,而且與抹片檢查一樣每三年接受一次檢測即可。其他學者也認為HPV基因檢測的經濟效益較高,更有利於資源不足以接受多項檢查的弱勢群體。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如澳洲、荷蘭,使用HPV基因檢測進行初級篩檢。
資料來源:Gynecologic Oncology
+ read more

2015.01.05
英研究證實乳癌預防藥物Tamoxifen有效!?
最新的研究證實,過去二十年來,乳癌預防藥物Tamoxifen降低了約三分之一乳癌罹癌率。英國倫敦女皇瑪麗醫院癌症預防中心的主任Cuzick教授指出,
Tamoxifen對某些乳癌的預防確定是有效的,現在已有研究數據可証明其長期的預防效果。
研究計畫由國際乳癌防治研究(IBIS-I)提出,總共有7154名約35至70歲的婦女參與,其中大部分有乳癌的家族病史。研究人員將受試婦女隨機分作兩組,每日分別服用20毫克Tamoxifen與安慰劑長達5年。療程完畢後平均約16年(最長達20年)的時間,研究人員追蹤所有參與者的健康狀態。追蹤發現,服用Tamoxifen組的婦女有8%罹患乳癌,安慰劑組則有12%。
但聖安東尼奧乳癌學會發表的進一步分析指出,若婦女在服用Tamoxifen的5年之中同時服用女性荷爾蒙,其預防效果會減少,且增加子宮内膜癌的罹癌風險,這也是服用Tamoxifen的副作用。在5年治療期間,服用Tamoxifen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高出了3.8倍,雖然往後的追蹤期間風險並没有增加。服用Tamoxifen的婦女有5個死於子宮內膜癌。
「我們希望這些結果可以幇助更多婦女,特別是年輕的婦女,家族有病例或者其他主要風險的因素者,能考慮使用預防乳癌的治療。」Cuzick教授說:「乳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全球約有1.6百萬的患者。雖然乳癌患者的比率一直持續減少,但因乳癌而死亡的比率則未減低。我們需要再十年來追蹤這些婦女,可以更了解Tamoxifen對死亡的影響。特別是Tamoxifen的副作用,子宮內膜癌的案例增加,需要継續追蹤。」
資料來源: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2014.12.29
骨鬆藥物可預防子宮內膜癌?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骨質疏鬆治療使用的雙磷酸鹽藥物能降低某些癌症發生骨轉移的風險,最近一項美國研究進一步發現它在子宮內膜癌上也具有預防效果。
這項研究分析美國癌症研究所(NCI)攝護腺、肺部、直腸及卵巢篩檢試驗的資料,當中共包含29,254位女性,資料中記載這些女性使用含氮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之問卷調查。研究團隊特別關注含氮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主要是由於過去已證實這類藥物有強效的抗癌作用。
根據研究指出,雌激素荷爾蒙與骨質疏鬆症及子宮內膜癌都有關連性,體內雌激素濃度升高,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情形則剛好相反。因此,研究團隊在分析的過程中,將會影響雌激素暴露程度高低的相關因子都納入考量並進行調整,像是年紀、BMI值與吸菸狀態。
最後分析的結果顯示,雙磷酸鹽類藥物服用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一半,因此研究認為同屬兩項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能可選擇此類藥物。不過由於研究中的子宮內膜癌類型幾乎都屬於同一型,所以這個結果對預防第二型子宮內膜癌是否有相同效果仍需未來進一步研究才能得知,同時,雙磷酸鹽藥物的服用時間長短也未納入此次分析之中。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未來相關研究應將其他潛在干擾因子都納入,並提高研究樣本數,特別是針對停經婦女評估藥物對子宮內膜癌、乳癌及直腸癌影響進行隨機試驗將會是最理想的。
資料來源:癌症期刊(Cancer)
+ read more

2014.12.24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抽菸是增加罹癌機率的風險因子,近日,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證實,抽菸將會導致血液細胞中的Y染色體流失,專家認為這正說明了有抽菸習慣的男性罹癌風險較高的原因。
研究小組表示,他們於稍早的研究發現罹癌風險上升、壽命較短都與Y染色體的減少有關,因此著手調查可能導致此種基因損害的原因。
研究小組分析了年齡、飲酒行為、血壓、糖尿病與抽菸習慣等變項,試圖找出男性流失Y染色體的原因。結果發現抽菸與Y染色體流失之間存在劑量上的相關性,菸抽得越兇,Y染色體流失的可能越多。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樣的狀況只出現在持續有抽菸行為的男性身上,已戒菸的男性與從未抽過菸的男性期Y染色體流失的狀況是一樣的。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抽菸對男性健康的傷害比女性來得大,但未有明確的解釋,這項抽菸與特定基因損傷之間具有關聯的新研究結果正好足以解釋之前的研究發現。研究主持人Dumanski教授解釋:只有男性擁有Y染色體,這可能是男性平均壽命較短且較易因抽菸危害到健康,使其更容易罹患癌症的原因。
醫學專家目前尚未確定Y染色體流失致使罹癌風險上升的原因,一個可能是Y染色體的減少導致免疫細胞喪失能力抵禦癌細胞。但研究人員認為已知的研究結果已足以說服人們戒掉抽菸這項惡習。
資料來源:Science
+ read more

2014.12.17
HPV 9價疫苗問世 FDA核准通過
日前,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核准Merck藥廠新研發的Gardasil
9疫苗上市,以預防由9種人類乳突病毒引發的各種疾病。新疫苗的完整施打流程與前一支疫苗Gardasil同為三劑,分別為第0、第2與第6個月施打。相較之前推出的四價疫苗,防護的病毒種類增加了5種,預防病毒病變進而罹癌的防護力近9成。
新疫苗通過核准的使用對象為9~26歲的女性與9~15歲的男性。適用預防HPV
16、18、31、32、45、52與58型病毒病變所引起的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與直腸癌,以及6與11型病毒病變引起的生殖器疣。其中針對31、32、45、52與58型病毒的防護是上一支疫苗所沒有的,因此較前一疫苗增加了近20%的防護力。
Gardasil
9疫苗的測試涵蓋了美國與其他國家共14,000名年齡介於16~26歲,且HPV病毒篩檢結果為陰性的女性。受試者分別接種Gardasil或Gardasil
9疫苗。結果顯示Gardasil
9疫苗預防由31、32、45、52與58型病毒病變引起的癌症防護力達97%,針對6、11、16與18型的防護力也與Gardasil疫苗相當。
另外,根據實驗結果,9~15歲的1,200名男性與2,800名女性接種Gardasil
9後,抗體生成的反應也與16~26歲女性接種後的反應相似。
最後,安全性的測驗結果來自13,000名男性與女性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接種處疼痛、紅腫與頭痛。
FDA的官員表示,為降低因HPV病變引起的數種癌症,施打疫苗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公衛措施,核准新疫苗Gardasil
9上市能針對與HPV相關的癌症提供更寬廣的防護。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雖然新疫苗在防護病毒類型上有所增加,或可提升整體防禦效果達藥廠所宣稱的9成防護力,但目前仍存在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例如:日前WHO新發布HPV疫苗施打指引,表明HPV疫苗實際上僅須施打兩劑便可形成有效的防護,新疫苗卻仍須施打三劑,對此,未見藥廠提出任何說明;另,根據目前最新的研究數據僅足以證實現行施打的HPV疫苗防護力達8年,新疫苗的時效性究竟能維持多久至為關鍵重要卻仍未有解答。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
+ read more

2014.12.16
無三不成禮?!HPV疫苗兩針也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於本月在世界癌症會議中發表,發佈了新的HPV疫苗指引,表示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有更簡單且便宜的方式。
WHO針對9--13歲青少女接種HPV疫苗的建議從三劑減少為兩劑。相關的研究已證實,接種兩劑疫苗所獲得的效果與三劑是相同的。
除了接種劑數的調整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本次的指引當中對子宮頸抹片檢查提出新的建議,若女性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為陰性反應,在接下來的5年內都不需要再次接受檢查。現行多數國家建議18歲以上的女性兩年進行一次抹片檢查,新的篩檢指引將大幅減輕公衛系統的負擔。
「新的接種指引將對全世界的女性產生巨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的子宮頸癌專家Broutet表示「這當中沒有什麼魔法,結合有效的工具預防、治療子宮頸癌能緩和緊縮的健康預算,特別是對低收入的國家而言。」
估計當前世界上有超過一百萬位女性的生活深受子宮頸癌影響,其中有許多人沒有相關的醫療資源、缺乏合適的照護,這說明了過去30年來,發展中國家的子宮頸癌發生率不斷攀升的原因;與此同時,受惠於大型篩檢與預防公衛計畫,先進國家的子宮頸癌罹癌率則下降許多。
最後,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強調性別歧視與社會結構上的不平等,如經濟、階級、教育、種族等都是造成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原因。「除非我們正視性別平等並確保落實婦女健康照護的權利,否則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女性人數只會不斷增加。」
以台灣的現況而言,近年來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已逐年下降,雖然多個地方政府皆提供公費施打,然現階段關於HPV疫苗仍有許多爭議,台灣女人連線認為目前HPV疫苗最大的問題在於防護力僅6~7成,並非百分之百,且疫苗的時效性尚不明確。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