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2.04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500毫克」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這對飲食習慣已經固定的成年人來說相當難以達成。而最近有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
美國艾默里大學的醫學博士Andreas P.
Kalogerapoulos為觀察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以2,642位71-80歲的人作為觀察對象,當中涵蓋了51.2%的女性以及61.7%的白種人。經過10年的觀察,有881位去世、572位罹患心血管疾病、398位有心臟衰竭。另外,每日食鹽量在1500毫克以下、1500-2300毫克間以及2300毫克以上的人,其死亡率分別為33.8%、30.7%以及35.2%,各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Kalogerapoulos博士說明,對71-80歲的人而言,食鹽量多寡與其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影響不大。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設定食鹽量的標準前,應有更嚴謹的試驗數據支持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應低於1500毫克的論述。
此外,過去亦有研究指出,鹽可能不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糖份攝取量或許才是關鍵。而此篇關於用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受到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老年研究院、國立護理醫學研究所與轉譯科學國家中心等機構的贊助。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1.29
橘子與橘汁的大戰!
過去有許多健康指引建議民眾不要以果汁替代水果,認為果汁多半含糖量較高,且多半含有人工添加物。但是,一篇近日發表於美國化學協會的研究卻不認為如此。
學者Ralf Schweiggert、Julian
Aschoff與其研究團隊指出,橘子含有類胡蘿蔔素、黃酮類化合物等豐富的營養素,前者為動物無法自行生成的重要營養素,唯有靠食用植物才能獲得;後者為俗稱的維他命P,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與抵抗、減緩腫瘤行程的功效。橘子所含的這些營養成分有助降低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由於許多人為省事,偏好喝橘子汁而非食用整顆橘子。研究團隊因此想了解:撇開果汁含糖量這件事,果汁所能提供的營養成分是否真的跟水果本身一樣?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在製作橘子汁時,加熱殺菌的處理程序會大幅降低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並且造成類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的少量流失,但同時,也顯著的提升了類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被人體吸收的效果,遠遠優於直接食用水果。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現在市面上的果汁多為濃縮還原果汁,含糖量極高。2014年已有研究證實果汁的含糖量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與可樂等含糖飲料不相上下。但是,本篇研究並未將果汁含糖量納入考慮。
資料來源:AC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read more

2015.01.26
人要「衣」裝 酒要「瓶」裝
英國酒類健康聯盟的研究顯示,絕大多數英國民眾支持酒類產品包裝應標示更多有關營養成分及健康相關之訊息。英國國會議員艾斯特森日前也於下議院針對酒類產品加註懷孕避免喝酒的警語提案。
根據現行英國法規,食品及非酒精性飲料產品的包裝都強制規範必須標示內容成分及營養價值等資訊,儘管酒類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卻不在規範之內。雖然根據英國政府責任協議(Responsibility
Deal),部分酒類製造商承諾於產品包裝標示提供更多訊息,但這完全出於廠商的自發性,現實上酒類相關產品包裝上的健康資訊經常都以極細小字體標示幾乎無法辨讀,且有關內容成分的訊息並不完整。
根據該組織所進行的全國性調查,83%受訪者支持酒類產品包裝應提供酒精對健康影響的資訊,87%受訪者贊同加註懷孕期間不應喝酒之相關警語。調查同時發現,雖有高達9成1的受訪者表示知道酒精可能有害健康的訊息很重要,但是僅不到一半(47%)的人了解喝酒與癌症的關連;不到三分之一(31%)的人了解喝酒與乳癌的關連;而知道喝酒可能導致口腔或喉癌的人僅有五成。
英國酒類研究機構主任凱瑟琳布朗則表示,該研究顯示大部分群眾不甚了解喝酒的健康風險,尤其是喝酒與癌症的關連。大眾有權知道他們喝下肚的東西是什麼。政府應該採取行動將包裝標示的強制規範擴及酒類產品,以確保消費者不會在不知情狀態作出可能危害健康的行為。
為了讓消費者對於飲酒對健康的危害風險有更清楚認識,針對酒類產品包裝標示,酒類健康聯盟提出以下建議:
* 所有酒類產品包裝都應以清楚可讀的字體標示出產品營養成分、熱量及酒精濃度。
*
強制各項酒類產品包裝應至少保留三分之一空間標示相關健康警語。
*
所有酒類產品應於包裝載明建議,懷孕期間不應喝酒。
資料來源: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 read more

2015.01.23
披薩:義大利美食的逆襲?!
最新的研究調查指出:一天當中若孩童有食用披薩,那麼,孩童當天所吃進的熱量、脂肪與鈉總量往往會遠遠高出平日的攝取量。
芝加哥伊利諾大學健康政策中心的學者分析了「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驗調查」於2003年至2010年間所蒐集的資料,研究對象為2歲至19歲的兒童與青少年。
結果發現,在有食用披薩的日子裡,兒童比平日多吃進了84大卡、3克飽和脂肪與134毫克的鈉;青少年則多吃進了230大卡、5克飽和脂肪與484毫克的鈉。這些多攝取的脂肪與鈉分別是每日建議攝取量的24%與21%。
研究主持人Powell教授指出,兒童和青少年並不會因為吃了披薩,便將當天其他餐點減量。而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在於,兒童與青少年會把披薩當作正餐之間的點心。這種將披薩當作餐間點心的飲食方式將使兒童比平日多吃進202大卡,青少年則多吃進365大卡。
在美國,披薩是青少年日常能量來源的第二名。由於披薩如此頻繁的被食用與被需求,因此它的營養成分是需要受到關注的。學者認為披薩的營養成分應當有清楚的標示。
Powell教授表示:披薩是一項非常普遍且方便的食物,要降低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改善其中的營養成份會比宣導減少食用量更具效益。
雖然因風俗民情差異,台灣兒童與青少年食用披薩的頻率並不如美國高,但是披薩在台灣也是非常普遍的餐點,台灣女人連線在此提醒大家:美食誘人,但任何食物食用過量都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的噢!
資料來源:Pediatrics
+ read more

2015.01.20
藍莓有助改善高血壓及發炎反應
眾所周知,藍莓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水果,而最近研究發現野生藍莓有助於改善高血壓以及高熱量飲食所造成的身體發炎反應。
藍莓所含的花青素是健康的關鍵元素,很多人用以治療痔瘡、慢性疲勞、糖尿病、骨關節炎、痛風、皮膚病、腸胃功能性障礙、下肢靜脈曲張、動脈硬化、尿道感染等問題。然而,藍莓的功能也經常被誇大,包括被用以改善夜視能力、青光眼、大腸躁鬱症等。
研究者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以高熱量飲食飼養老鼠,並且部分老鼠的飲食中有5-10%的野生藍莓。為了了解兩組實驗結果的差別,研究者測量老鼠體內的發炎細胞數量、收縮壓值及體重,並以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了解老鼠是否有糖尿病症狀。
研究團隊發現,高熱量飲食讓老鼠的體重明顯增加,並且身體產生了發炎反應、高血壓等。而有食用野生藍莓的老鼠,其發炎細胞數量較少且影響代謝功能的細胞激素也有所降低。另外,研究者也指出野生藍莓能避免因高熱量飲食造成的高血壓。
除此之外,英國萊斯特大學曾主持一項比較野生藍莓和藍莓精華液(Mirtose1ect)能否避免或抑制癌症發生的實驗。該團隊發現藍莓精華液能減緩大腸癌的發展,而經過人體實驗後發現藍莓精華液能減少7%的大腸癌細胞。
資料來源: PLOS ONE
+ read more

2015.01.19
口不擇「鹽」?!小心胃癌上身!
很多人知道高「鹽」是引起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鹽」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歐盟國家每年有約80,000名民眾被診斷罹患胃癌,四分之三的案例普遍被認為與造成腸胃發炎的幽門螺桿菌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多開始於幼兒期,但因難以被發現而導致離罹癌。如今科學家相信用鹽過量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認為四分之一的胃癌患者是因食鹽過量而得病。
歐洲腸胃病學聯盟秘書長及幽門螺桿菌專家John
Atherton提到,感染幽門螺桿菌再加上用鹽過量對人體腸胃尤其危險。雖然現在仍不確定原因為何,但是研究顯示高鹽會使幽門螺桿菌增加而使腸胃細胞暴露在有毒環境下。
許多歐盟國家已經著手宣導低鹽飲食。世界衛生組織也曾發表用鹽指引,建議成人每日食鹽量不應超過五克。然而由於現代人外食頻率高,因此很難控制每日食鹽量的多寡。研究者建議透過購物時多注意產品成分,少食用醃肉、麵包、乳酪起士和調味料等,來控制鹽量。如此一來,不僅能降低中風、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亦能夠同時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r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