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癌症?基因救了她們!
2016.12.21
女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癌症?基因救了她們!
一群來自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Broad研究院(the Broad Institute of Harvard and MIT),以及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研究人員,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癌症的問題提供了遺傳學上的解釋。   據統計,1975年至2015年間,男性在肺癌、支氣管癌、膀胱癌、腎癌以及腦癌中的發病率始終高於女性。儘管男女罹患癌症的差距很大,但原因卻很難釐清。過去提出的解釋有:男人比較可能吸煙、在工作環境中接觸到危險的化學藥品,但這類解釋已被證明是不充分的。因為即使吸煙率下降和職業型態改變,在許多癌症的發生率上男性依然高於女性,甚至男孩和女孩間也存在著差異。   研究的共同資深作者-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Andrew Lane醫學博士與Broad研究院與麻省總醫院的Gad Getz博士表示:「幾乎每種類型的癌症,男性發生率都高於女性。在某些情況下,差異可能非常小,只有百分之幾,但在某些癌症,男性的發病率高出二至三倍。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的數據顯示,男性比女性高出20%的癌症風險,這代表男性每年會新增150,000例癌症病例。」   根據新發表的研究,女性的細胞中帶有某些保護性基因能夠抵禦細胞生長失控,成為額外的防禦。雖然這不是僅有對於男女罹癌情形不同的研究,卻是由保護性基因來理解其中的不平衡。   早先的研究發現,在白血病的的一種形式中,癌細胞的X染色體經常帶著一個名為「KDM6A」的基因突變。如果KDM6A是一種癌症保護性基因,負責防止細胞分裂失控,那麼它發生突變就可能會致癌。   人們可能會認為因為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細胞更容易受到KDM6A突變的攻擊。但在胚胎成形的過程中,女性細胞中的其中一條X染色體是關閉、不具活性的,KDM6A突變只在具有活性的X染色體上活躍,因此在細胞分裂的影響上女性與男性是相同。出乎意料的是,KDM6A突變更常在男性癌症撿測中被發現。研究顯示,女性細胞中失活的X染色體上的某些基因可以「避開」休眠狀態並正常發揮功能。這其中的一個基因恰好可以進行KDM6A複製,這個「有益」的基因複製可以防止細胞癌變。   而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探討了位於失活的X染色體上具有抑癌作用的完整功能基因被重新啟動,是不是造成男性患癌率普遍偏高的原因,研究人員稱這類基因為「EXITS」,是「失活的X染色體上避開休眠狀態的腫瘤抑制因子」(Escape from X-Inactivation Tumor Suppressors)的簡稱。   Lane博士表示,根據這項理論,女性細胞中,EXITS有兩個活躍的等位基因,能使細胞免受單個基因突變影響。EXITS基因完全失活可能需要兩個等位基因都發生突變,或者說是失活的那條染色體上的基因也發生突變。而對於男性,一個突變就可能帶來嚴重的影響,因為Y染色體上沒有EXITS的等位基因,男性更容易因為傳統腫瘤抑制基因突變而生成癌症。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研究人員掃描了4000多份癌症樣本的基因,這些樣本代表了21種不同類型的癌症。他們在其中尋找異常情況,包括基因突變等,並檢查這些異常是否在男性細胞中更常見。   研究人員發現近800個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中、有6個基因在男性中更容易發生突變,另外的18000個基因並沒有明顯性別差異。6個常在男性細胞中發生突變的基因,中5個是已知的能避開X染色體失活,有很高可能性能成為腫瘤抑制基因。   Lane博士說:「容易在男性細胞中發生突變的基因僅被發現於X染色體上,其中一些被稱為腫瘤抑制基因且能避開X染色體失活,充分證明了我們的假設。女性細胞中某些基因所提供的保護,有助解釋女性的癌症發病率為何比較低。」   這項發現的其中一個意義是,許多癌症在男性和女性中可能通過不同的分子途徑發生。相較於男性,為了規避女性細胞中的基因保護,女性體內的腫瘤可能會透過其他的基因途徑來發展。為了探索這種可能性,研究人員建議,未來癌症治療的臨床研究可以透過腫瘤組織樣本的分析,來研究男性和女性因為基因差異產生的不同治療反應。   來源: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 read more
乳癌藥物不利心/血管健康?
2016.12.14
乳癌藥物不利心/血管健康?
最近研究發現,患有乳癌的女性若服用「芳香環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一種避免乳癌復發的藥物,其血管可能遭受損害,不利其心/血管健康。   芳香環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類的藥物,如:諾曼癌素(Aromasin)、安美達錠(Arimidex)及復乳納(Femara)等,這些藥物的作用在於讓人體停止製造雌激素,藉此抑制受雌激素刺激而生長的乳癌細胞;常提供給患有荷爾蒙受器呈陽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的早期乳癌的停經婦女,避免其乳癌復發並降低乳癌死亡率。   這項研究以36位患有早期乳癌、有服用芳香環抑制劑的停經婦女為研究對象,並將他們與同年齡的25位健康女性進行比較。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女性,研究對象的血管彈性較差,並且測量其血管內皮功能的指標「EndoPAT比例」也顯著較低。主要研究者明尼蘇達大學的腫瘤學家Anne Blaes說明,他並不是要女性不要服用此藥,而是認為當越來越多患有早期乳癌的女性在抗癌,我們需要了解這些乳癌治療方法的長期影響。   梅奧醫院(Mayo clinic)的腫瘤學教授Matthew Goetz說明,由於雌激素能保護我們免於心臟疾病,因此理論上當我們阻止人體製造雌激素以避免乳癌復發時,我們同時也可能在傷害心/血管健康。不過,Goetz教授提醒,由於這項研究的研究樣本數少且主要集中討論血管內皮功能,因此尚不足以證明芳香環抑制劑會增加女性的心臟疾病。在研究資料經過同行審閱及發表於醫學期刊前,研究報告應被視為初步的研究。   而擔任Susan G. Komen一家資助乳癌研究及教育的非營利組織的科學顧問主席的George Sledge博士提到,通常女性乳癌患者需要服用芳香環抑制劑5-10年,而有證據顯示相較於服用5年,服用10年者可以進一步降低乳癌死亡風險。對此,研究者Blaes說明,即使如此長期的治療並未顯示能加長整體的生存機會。Blaes提醒,患有乳癌的女性要經常留意其心/血管健康,任何風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要確保被控制在安全範圍內,並且她還強調健康飲食及運動的重要性,這是許多女性患者缺乏的生活習慣。   資料來源: 2016 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 read more
9價HPV疫苗也能兩針見效?!
2016.12.08
9價HPV疫苗也能兩針見效?!
HPV疫苗究竟必須接種幾劑才能獲得保護效果是近幾年來專家們津津樂道的問題。近日,挪威Bergen大學的醫學博士Ole-Erik Lversen和同事合作了一項研究,試圖了解接種不同劑數9價HPV疫苗所帶來的效果有無差異。   研究在15個國家中的52個日間護理服務站進行;總共1377名接種9價疫苗者的資料被分為以下五組進行分析:(1)間隔6個月接種兩劑的9~14歲女孩,274人;(2)間隔6個月接種兩劑的9~14歲男孩,273人;(3)間隔12個月接種兩劑的9~14歲男孩與女孩,269人;(4)花費6個月以上時間完成3劑接種的9~14歲女孩,275人;(5)花費6個月以上時間完成3劑接種的16~26歲青少女與年輕女性,286人(對照組)。   在接種最後一劑疫苗4週後,​​研究人員發現僅接種兩劑之女孩和男孩的HPV抗體反應不劣於完成三劑接種的青少女與年輕女性所擁有的抗體反應。   同時,本次研究也檢驗了疫苗的安全性問題;共有22名孩童經歷了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沒有人死亡;據研究指出,這些不良反應事件也未被確定為與疫苗有關。   作者認為,國家擬定並使用有效的兩劑接種方案以減少民眾前往醫療院所的次數,將能提升HPV疫苗接種計畫的成效,同時也能減少總成本。   不過,該研究受限於:兒童通常不暴露於存有HPV的環境當中,因此,無法測量疫苗的預防性功效。研究者也聲明“需要進一步研究,以評估抗體反應和臨床結果影響的持久性”。   在台灣,目前僅有部分縣市實施公費施打HPV疫苗,中央的公費施打對象則限於中低收入戶與偏遠地區的學童。政府現正研擬全面公費施打HPV疫苗的相關事宜,會如何為下一代的健康提供更好的資源與保護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我們樂見政府關心人民健康福祉,但是也希望在推行全面施打HPV疫苗前,能夠確實的做好本土的接種與追蹤資料庫;並且審慎的了解未來是否有補打的需求或是合併施打其他價疫苗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務必確實做好安全性行為的宣導。如此,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資料來源:JAMA、    
+ read more
妳知道妳的私密部位長怎樣嗎?
2016.11.30
妳知道妳的私密部位長怎樣嗎?
全球每年新增100萬例婦科癌症,包含外陰、陰道、子宮頸,子宮或卵巢癌,預計今年將有50萬名婦女因此死亡。為此,相關單位一直呼籲女性要重視婦科癌症,但如果女性連自己的生理結構都無法辨識,要如何預防、對抗癌症呢?   英國婦科癌症慈善機構The Eve Appeal公佈了一項新的調查結果,約有44%的女性無法識別陰道、60%的女性無法確定外陰的位置。若以女性生殖系統的醫學圖讓女性標示,可以正確地辨認六個不同部位的人數不到三分之一。   這個調查同時發現,當被要求標記男性解剖學時,70%的女性可以正確識別包皮、陰莖和睾丸。相比之下,在接受測試的1000名女性中,只有30%可以正確地標記女性解剖結構。   年齡差異部分,65歲以上女性所知最少,僅有四分之一能夠正確標示。但65歲以上女性卻是婦科癌症的高危險群,這是值得關注的訊息。   The Eve Appeal執行長Athena Lamniso指出:「對身體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據我們的研究,女性並不瞭解她們的陰道與外陰。女性需要知道身體的正常情況,並且能夠公開地談論月經、不規則出血及身體的任何變化。」   The Eve Appeal中的婦科癌症護士Tracie Miles表示:「女性缺乏關於身體的基本知識、或是關於女性生理如何運作的對話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我們怎麼能期望女人在不理解身體的狀況下,留意陰道或外陰的變化、了解婦科癌症的病徵與症狀。」   Mile補充說明:「事實證明,婦女癌症若可以早期診斷便可及早救治。因此,教育年輕女孩關於她們身體的細節從來不嫌早,應該與她們坦率、誠實地對話,而不是隱藏在尷尬或禁忌之後。」   來源:The Eve Appeal    
+ read more
如何提升接受賀爾蒙療法的乳癌患者的性生活品質?
2016.11.22
如何提升接受賀爾蒙療法的乳癌患者的性生活品質?
AIS,一種口服荷爾蒙療法,是停經後女性治療乳癌的方法之一,但卻可能引起陰道乾澀和性慾下降。而「睪固酮」和「雌激素」是否有助改善性慾下降與陰道乾澀,一直無法確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博士Michelle E. Melisko主持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隨機臨床試驗,評估陰道內睪固酮乳膏(IVT)和釋放雌激素的陰道環對罹患乳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一共有69名患者參加試驗,35名使用陰道環、34名使用睪固酮乳膏,進行12週的治療。研究團隊分別在研究開始前、研究開始後第四週與第12週進行檢測,如果25%以上的患者出現雌激素持續上昇的情形,則治療將被視為不安全,研究同時觀察性生活品質與陰道萎縮(乾燥)的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陰道環的女性中沒有觀察到雌激素的持續上升、使用睪固酮乳膏的女性則有34例(12%)出現雌激素持續上升的情形。並且,所有患者的陰道萎縮、性生活品質和性功能障礙情形皆有改善。   作者指出:「這項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說明服用AIS乳癌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統症狀,能透過雌激素釋放陰道環和陰道內睪固酮乳膏達到有效治療。」   然而,作者也提到:「美國更年期協會與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擁有雌激素敏感癌症史的患者,若出現泌尿生殖系統萎縮的情形,首先應考慮非激素治療選項,包含:陰道潤滑凝膠/乳霜(vaginal moisturizers )、pH值平衡凝膠、局部用油和潤滑油等。陰道雌激素是非反應性患者的選項,但須在諮詢過醫學腫瘤學家之後才能使用。」   此份研究的侷限性包括:研究群體小;以及在任何醫療介入前,高比例患者出現雌激素升高的情形(推測與服用雌激素補充劑有關)。   來源: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 JAMA Oncology    
+ read more
乳房攝影篩檢讓女性被過度診斷?
2016.11.02
乳房攝影篩檢讓女性被過度診斷?
乳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統計的第四名,為了預防,多建議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以利在發生變異的乳房細胞惡化為乳癌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是乳房攝影檢查一直以來存有一些爭議,近來,更有研究指出女性可能因此被過度診斷。   美國達特茅斯大學的Welch博士及其同事檢視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計劃的統計資料,分析1975年至2012年間的資料,根據腫瘤的大小估計兩個時期的死亡率,分別是在乳房攝影篩檢普遍使用前的1975年到1979年,以及普遍使用後的2000年至2002年。   研究指出,因為乳房攝影篩檢的普及,發現了大量尺寸較小的腫瘤(浸潤性腫瘤測量)   作者們指出,這項發現代表雖然乳房攝影篩檢對臨床上威脅性高的大腫瘤的檢測和治療有「適度」的益處,但它同時也導致尺寸上較小並且最終無害的腫瘤的檢測和治療「大量地增加」。   研究資料亦顯示,每10萬名女性中有162例被檢測出,其中只有30多例大腫瘤。假設人群中癌症的真實數量是穩定的,這意味著每10萬名女性中有132例被過度診斷。   Welch博士及其同事表示:「這大量的不平衡顯示出,女性發現的腫瘤很可能是被過度診斷,而不是早期發現了將會長大的腫瘤。」   他們還發現,雖然在這段期間乳癌死亡率有改善,但篩檢似乎不是主要原因。作者們推估,治療方式的改進至少讓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並且認為隨著治療的改善,早期腫瘤檢測的益處減少。   身為本研究的主要作者,Welch博士認為這個研究結果應該迫使臨床醫師思考如何積極地治療癌症、在什麼年紀開使用乳房攝影篩檢檢視潛在的病人、以及該如何尋找異常。   「在傳統的想法上,總是認為臨床醫師需要做得更多--更努力診斷、更早開始、更頻繁地檢測--但這都是過度診斷的現象。這是溫和檢測的基本理由之一,也是我們反主流想法的理由之一,例如是否考慮不要立即做切片檢查,而是等到他們長大。」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杜克大學Blackwell博士針對此研究結果指出:「這突顯了乳癌的改善是因為更好的術後全身治療(包含化療和內分泌治療),而不是因為早期診斷出。臨床醫生應該更加意識到,早期診斷與結果的改善有關,但對生存的更大影響來自輔助治療的改善。」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Elmore博士在雜誌評論中寫到,乳房攝影篩檢的使用可能受到醫療保健制度與回饋系統的驅使,是該更加關注過度診斷的損害。但是她質疑Welch博士的研究結果是建立在『不精確』的估計、以及潛在發病率保持不變的假設上,這是無法驗證的。   對此,Welch博士與他的同事們表示,癌症的發病率是不可觀測的,但乳癌最積極的形式—轉移性乳癌,在過去的35年一直保持不變。   費城癌症中心影像診斷科主任Evers主任、美國癌症協會篩選主任Smith博士、以及來自美國放射學會與乳房成像學會的聲明都表示,能早點發現腫瘤,就能有更好的後續處理。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這份研究僅適用於乳房攝影篩檢,而不是用以診斷有疑慮的患者,而且只適用於平均風險的女性,因為基因更易罹患癌症的女性並不適用。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關於「乳房攝影檢查」你或許還會想看 別再受媒體捉弄!破除乳房攝影篩檢迷思 乳房攝影檢查,好?不好? 乳房攝影檢查新指引 50歲以下女性篩檢具爭議 偽陽性乳篩結果及乳癌誤診的金錢代價 乳房攝影無助於降低整體乳癌死亡率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