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3
懷孕週數是怎麼計算的?
自美國最高法院於2022年6月推翻 聯邦人工流產權以來,大多數 南方州現已頒布全面禁止或高度限制性人工流產法 ,其一為:禁止懷孕六週後人工流產。在台灣,2019年有人提出「心跳法案」全國性公投,欲限縮人工流產於懷孕8週內施行。
一些婦產科醫生 指出,許多女性在六週 時還不知道自己懷孕。美國研究顯示,女性平均在五週半時發現自己懷孕。大約23%的人直到懷孕七週或更晚才知道。
那麼,你了解懷孕的週數是如何算的嗎?
你知道何時是懷孕第一週?
為了深入了解這個問題,2023年9月下旬的一項美國的調查,學者提出了一些懷孕問題。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46歲。同時,其中43%是民主黨人,38%是共和黨人。
第一個問題詢問受訪者如何決定懷孕週數。正確的答案 是,懷孕週數是用女性最後次月經的第一天來確定的,通常是受孕前兩到三週。
第二個問題詢問了妊娠三月期(trimesters)的狀況。許多人都熟悉妊娠期這個詞,民調一致顯示,美國人最能接受人工流產的時間是在懷孕的第一個三月期。接著詢問是否知道三個月大約有多少週,正確答案是13。
美國人的懷孕知識
調查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如何確定懷孕週數。大多數人(約
60%)錯誤地認為懷孕週數的計算是從受孕開始算起,或是在女性最後一次發生性行為後的幾週內算的。不到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正確回答了兩個懷孕知識問題。
在這項調查中,也詢問受訪者是否支持為期六週的人工流產禁令。與其他全國性調查類似,此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人反對嚴格的人工流產限制—只有35%的人支持六週的禁令。
重要的是,我們發現那些支持六週人工流產禁令的人比其他人不理解懷孕週數的計算。很大一部分反對人工流產的人缺乏有關懷孕的基礎知識,而立法者更表現出他們 對懷孕的無知。
性別差異
也許並不奇怪,這項調查中的女性比男性更了解懷孕,例如:在關於如何確定懷孕日期的問題上,43%的女性回答正確,而男性的回答正確率僅為23%。如上所述,大多數美國人錯誤地認為懷孕是從受孕開始算起的,但認為這一點的男性明顯多於女性。
考慮到批准六週禁令的佛羅里達州立法者的性別細分,這項發現尤其重要。雖然我們沒有這些立法者的懷孕知識的數據,但我們確實知道投票支持該禁令的人絕大多數是男性。
總體而言,此的研究結果提出了嚴重的問題:沒有接受過醫學訓練的美國人(就像立法機構的人一樣)是否具有監管人工流產所需的必要知識。
編譯來源:CNN Health(2024.05.20)
+ read more

2024.04.30
女性有不良妊娠問題,其死亡風險增加在產後數十年仍揮...
瑞典一項研究發現,女性經歷過嚴重的不良妊娠問題,其幾十年後的死亡風險仍然增加。
在產後長達46年的追蹤中現,死亡率的增加與不良妊娠問題相關,包括:早產、小於胎齡、子癇前症、其他高血壓疾病和妊娠糖尿病。調整後的增加的風險比為
1.13-1.52。
即使僅觀察產後30至46年期間,此五個相關性仍然全部顯著升高,多重不良妊娠的風險更大,而此時女性通常為50或60多歲。
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及休士頓麥戈文醫學院的Crump博士補充說,「我們發現,女性妊娠不良較高的死亡風險可歸因於多種不同的死亡原因,包括心臟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這顯示存在多種不同的潛在途徑。」「未來的研究應該研究這些潛在的機制,為潛在的預防措施提供資訊。」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醫師David
Hackney博士稱這一發現「在某種程度上是預料之中的,因為我們廣泛知道,懷孕期間的一些併發症,特別是子癇前症和妊娠糖尿病,與晚年出現的健康問題有關,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第2型糖尿病。
然而,Hackney表示,這項研究「強調了臨床需要認知到以不良產科病史作為醫療風險的總體警示。」
他說,非婦產科醫生並不會總是查閱產科記錄,因此他們「可能不知道長期發病和死亡的風險因素可能與懷孕或生產有關」。
此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有妊娠不良的女性需要做早期預防和長期追蹤,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與早死相關的慢性疾病。」
研究怎麼做?
研究人員使用包含產前和出生資料的瑞典醫學出生登記冊來識別1973年至2015年的單胎妊娠。總共包括近220萬名女性懷孕持續時間和嬰兒出生體重的數據。出生時的中位年齡為27歲,追蹤結束時為52歲。
總共有4%的女性死亡(中位數年齡59歲),其中14%死於心血管疾病,49%死於癌症,4%死於呼吸系統疾病,1%死於糖尿病,32%死於其他原因。
研究發現早產、小於胎齡、子癇前症、其他高血壓疾病和妊娠糖尿病的死亡率過高。
全因死亡率經過同胞兄弟姊妹分析、調整後之風險比改變不大。這顯示,遺傳或環境只能解釋部分因素,不良妊娠結果和家庭內早期死亡可能是共同決定因素。
Crump指出,不良妊娠結果每年影響全球超過4,000萬名女性和美國100萬名女性。在該族群中,30%的女性經歷過一種或多種不良妊娠,8%的女性經歷過兩種不良妊娠,儘管不一定是在同一次懷孕中。Crump表示:「目前的研究結果可能對美國少數種族和族裔人口具有更高的公共衛生重要性,因為他們獲得產後護理的機會受到更多限制,不良妊娠反應和死亡率也更高。」
該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4.04.15)、JAMA(2024.04.15)
+ read more

2024.04.01
複雜妊娠會增加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目前已知,患有複雜妊娠(懷孕時發生併發症者)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約增加兩倍。然而,先前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個別併發症上,而不是完整的懷孕史。
挪威University of Bergen全球公共衛生系Liv Grimstvedt Kvalvik
副教授表示:「懷孕史是女性健康的一個獨特特徵,並且與女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相關。」
她與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及同僚一起研究了女性40歲時的總懷孕史與其死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兩者間的關聯。
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五倍甚至更高
該研究綜合了1967年至2020年期間挪威的多個登記數據。確認超過80萬名存活至40歲女性,在69歲之前因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時間。
研究變項是女性記錄的懷孕次數(從零到四次)以及出現併發症的次數,例如妊娠35週之前的早產、子癇前症(高血壓和尿蛋白)、胎盤早期剝離與子宮分離、周產期死亡、足月或近期出生體重低於2700公克。
他們發現40歲時的懷孕史與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死亡率密切相關。
Kvalvik指出:「在40歲的女性中,69歲之前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隨著複雜妊娠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現強烈的正相關」。
在各級別中40歲之前懷孕的婦女總數,死亡風險隨著複雜妊娠數量的增加而增加。40歲時經歷過一次以上複雜妊娠的女性的風險可能會增加3-5倍甚至更高。相較之下,妊娠3次且無併發症的女性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最低。
可能會從早期介入中受益
Kvalvik表示:「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支持不良妊娠與後期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即使患有併發症的女性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Kvalvik補充說:「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潛在地利用完整妊娠史來識別相對年輕的女性,這些女性可能會在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其他臨床指標完全出現之前,從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發病率的預防措施中受益。」
這篇文章發表在_《美國心臟協會雜誌》_。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03.05)、JAHA(2024.02.27)
+ read more

2024.02.20
孕吐跟胎兒有關?!
懷孕期間噁心和嘔吐是常見現象,影響約70%的女性。對某些人來說,孕吐的症狀相對溫和,沒有太大的麻煩。但某些女性的孕吐可能很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當孕吐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活動,導致體重減輕、電解質失衡、營養不良時,醫師會做出「妊娠劇吐」的診斷。妊娠劇吐是懷孕早期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對母親和胎兒造成長期健康影響。
懷孕期間嚴重嘔吐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妊娠劇吐」可能是由「生長分化因子15
(GDF15)
」所引起,這是一種賀爾蒙。在懷孕的前12週,母體血液中的GDF15穩定上升。
GDF15是一種因壓力、發炎和組織損傷而產生的,它被認為可以調節食慾、能量平衡和體重。值得注意的是,在懷孕期間,GDF15主要由胎兒產生而非母體,這與過去研究的觀點不同。
研究發現,經歷過噁心、嘔吐和妊娠劇吐女性的GDF15數值高於未發生這些情況的女性。研究還確定了一種血液檢查可以預測「妊娠劇吐」以及其他妊娠相關併發症的風險,有助於改善孕婦健康情況。
另有一項研究指出,某些與「妊娠劇吐」可能性較高的遺傳變異,也與較高的GDF15數值有關。這項發現意味著,具有較高「妊娠劇吐」可能性的女性,其GDF15數值上升可能會誘發相關的噁心和嘔吐症狀。
有助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GDF15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找到對孕吐的潛在治療方法或預防措施。某些藥物可透過阻斷GDF15的作用來緩解症狀,這些藥物原來主要是用於控制癌症患者常見的慢性噁心和嘔吐,也可能重新用於治療「妊娠劇吐」,減輕症狀並減少相關併發症。
這項研究將孕期中嚴重的嘔吐症狀與胎兒的荷爾蒙聯繫起來,在相關研究中有象徵性的進展,為未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孕吐找到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編譯來源:Forbes(2024.2.5)、Nature(2023.12.13)
+ read more

2024.02.07
女性在懷孕期間渴望醃漬品的3個可能原因
從醃漬品、炸薯條到柳橙和冰淇淋,女性表示在懷孕期間會想吃一些特定的食物。
研究報告指出50%至90%的孕婦在懷孕期間至少經歷過一次對食物的渴望。大多數對食物產生渴望的女性會在懷孕中期(第13週至第27週)出現這種情況,而且此時的渴望也可能最為強烈。
讓我們深入研究對食物渴望的科學以及它對媽媽和寶寶的健康意味著什麼。
有哪些典型的渴望,為什麼會發生?
有一種傳聞,暗示對食物的渴望可以預測嬰兒的性別,甜食與女孩有關,而鹹食則與男孩有關。
這沒有科學根據。事實上,懷孕期間對食物的渴望是因人而異的。我們不知道孕婦為什麼會想吃哪些東西,但有一些可能的原因。
1.營養需求的變化
一些研究顯示,營養缺乏的女性更有可能對食物產生渴望。這可能意味著女性根據自己的需求,渴望高能量和特定營養素的食物。
然而,這種關聯並沒有一致性,許多女性在不缺乏任何營養的情況下仍會經歷對食物的渴望。
2.飢餓感和味覺的變化
懷孕期間發生的荷爾蒙變化可能會改變女性的飢餓感。一種稱為神經胜肽Y的特定激素已被證明在懷孕期間增加,並且與飢餓感增加有關。
此外,許多女性反映,懷孕期間對食物和飲料的味覺有所變化。最常見的是,女性反映苦味(例如蔬菜或咖啡中的苦味)增加,並且對水果的甜味感增強。
食物味道的變化加上飢餓感的增加,可能會產生對食物的渴望,特別是對水果等甜食。然而,研究未能一致地將血液中的荷爾蒙與味覺變化聯繫起來,這表明荷爾蒙可能不是唯一導致對食物渴望的原因。
對食物渴望並不是令人擔憂的大問題
關於懷孕期間對食物的渴望的流行評論,甚至「一人吃兩人補」的概念,都暗示著孕婦滿足自己對食物渴望的生物學需要。這些情緒使得吃不同的、奇怪的或大量的食物更容易被社會接受。
人們可能認為對食物的渴望會導致懷孕期間體重過度增加,這可能與母親的健康狀況不佳有關。但迄今為止的研究顯示,雖然在懷孕期間經歷過食物渴望的女性比沒有經歷過食物渴望的女性攝入的能量略高,但對食物的渴望與飲食品質、體重或體型的變化或妊娠糖尿病等妊娠併發症的發生沒有關聯。
有些人也懷疑懷孕期間對食物的渴望可能會影響嬰兒的成長。然而,研究尚未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對食物的渴望與嬰兒出生時的體型、嬰兒口味偏好或發育中的兒童行為之間存在關聯。
整體而言,對食物的渴望似乎對母親或其嬰兒的健康影響不大。
如果您或您的親人擔心懷孕期間對食物的渴望或食物攝取的任何方面,請諮詢營養師。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4.01.29)、NIH(2014.09.23)
+ read more

2024.01.03
懷孕女性期待連續性照護
最近一項來自澳洲的研究指出,女性在懷孕、臨產和生完孩子後,傾向在同一個醫療服務提供者就診。
這項結果與台灣女人連線於2018年調查結果類似,多數台灣女性期待產檢醫師和接生醫師為同一人,讓女性比較有安全感。
推動開放醫院符合女人的期待
在台灣,因為醫院的人力作業規定、部分基層診所沒有足夠的設備與人力資源、或因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等因素,女性在懷孕生產過程中,產檢醫師可能與接生醫師不同人。為了符合女性的期待,台灣女人連線於2018年開始推動產科「開放醫院」合作模式。
產科「開放醫院」合作模式是指醫院開放接生設備與人員,讓開業醫師可在醫院進行接生。也就是孕婦可在基層診所進行常規產檢,生產時再和產檢醫師一起到醫院。
透過這樣的合作模式,產婦將可獲得完善的照護,醫/婦雙方都減少面對不安與不確定之生產因素;再者,產科開業醫師/助產師使用開放醫院設備,不但可降低開業成本,亦能提升對產婦的照護品質。也因為降低了自行開業的門檻,更可提高偏遠地區醫師開業的意願,緩解偏鄉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
女人期待的相似性超越國界
儘管台灣與澳洲的醫療系統並不一樣,但懷孕女性對於照護的期待很類似。孕婦都期待持續由同一位醫師或助產師來照護,降低中斷的可能,避免重複述說同樣的內容,並尊重、支持她的選擇,提供足夠的安全感。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3.12.18)、2018生育議題現況調查問卷報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