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DA更新癌思停藥物警語
2011.10.07
美FDA更新癌思停藥物警語
近日FDA發佈新聞表示,上月30日癌症用藥癌思停(Avastin,成分為bevacizumab)的藥物標示警語已更新許多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內容包括增加卵巢衰竭、靜脈血拴拴塞、及顎骨壞死的風險。 FDA所依據的研究指出,在 179位結腸直腸癌女性病患中,95位接受化療又同時使用癌思停、84位只接受化療,結果發現前者出現卵巢衰竭的比例前者為34%、後者只有2%。不過一旦停止使用癌思停後,有22%的女性卵巢功能即慢慢恢復正常,因此警告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病患使用該藥物,恐增加卵巢衰竭的風險。 此外,在上市後的研究發現,出現顎骨壞死的案例,但致病機轉仍不清楚,有可能藥物中含抗血管生成的成分,導致顎骨的微細血管產生缺血變化。 同樣在另一個上市後研究中也顯示,與單獨接受化療相較,同時使用癌思停與化療的群體,發生第一次靜脈血拴拴塞的風險較高(9.6%: 13.5%)。上述兩群體都同時使用抗凝血劑時,後者同樣在發生出血的風險上明顯較高(20.9%: 27.4%)。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國內核准含有Bevacizumab成分之藥品,中文藥品名稱為癌思停注射劑,去年六月,衛生署曾發佈警訊新聞表示,英國衛生部門(MHRA)提醒醫療人員注意,當輸注含Bevacizumab成分藥品時,病患可能產生過敏或輸注反應,出現如呼吸困難、紅暈/發紅/紅疹、低血壓或高血壓、缺氧、胸痛、顫抖及噁心/嘔吐等症狀。當時許可證持有廠商已向衛生署申請仿單更新作業,加註有關過敏或輸注反應等警語及注意事項。因此,有用藥需求之病患應與醫師討論藥物之效益風險,審慎評估藥物選擇。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衛生署
+ read more
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2011.09.19
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過去有研究表示,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乳癌的罹患風險有稍微提高的傾向,但近日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對於這項風險是主要與糖尿病發病或與女性停經相關,結論仍未明。 研究檢視1996-2006年間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資料庫中,84,506位有糖尿病與無糖尿病女性的資料,年齡的中位數為61.8歲,兩群體分別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4.4年及4.5年。 研究結果發現,停經女性不管是否有糖尿病,乳癌的發生率都比停經前的女性高。在有糖尿病的女性中,停經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較停經前的女性有增高趨勢,但只有出現在糖尿病診斷後的頭三個月,且風險數據也不具統計意義(HR1.31: HR 0.95);而在三個月之後到十年間,或甚至在研究結束時,這兩個群體間乳癌風險並無差異。 因此研究認為,過去研究指出有糖尿病的女性乳癌風險會增加,有可能是過度評估,而形成此結論的原因主要是在糖尿病診斷當時出現觀察偏差(detection bias)之故。而這項研究因仰賴管理資料也出現研究限制,像是缺乏某些重要的臨床資訊,如吸煙與BMI值等變項因素。     資料來源: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 read more
體重、菸酒與女性的乳癌風險
2011.07.27
體重、菸酒與女性的乳癌風險
  近日一項英國研究表示,性荷爾蒙的變化會影響停經後女性罹患乳癌風險的增加,而體重對性荷爾蒙的改變有重要作用。 該研究團隊蒐集來自過去13個研究、近6,300位停經後女性的資料,為了瞭解性荷爾蒙的濃度是如何影響乳癌罹患的風險,分析中包含八種不同的荷爾蒙,並檢視可能影響荷爾蒙變化的因子,如:年齡、自然停經或移除卵巢後停經、BMI值、抽煙、酒、初經年紀、以及懷第一胎年紀。 結果發現,其中BMI值對性荷爾蒙濃度的影響最大,特別是oestrogens,研究表示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停經後過重的女性是罹患乳癌的高風險族群。此外,與沒有抽煙的女性相較,每天抽15根煙以上的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相對較高,尤以testosterone出現較大的差異;每天飲酒超過20g的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也同樣較高。但性荷爾蒙濃度與初經年紀、活產數、懷第一胎的年紀或乳癌家族病史都沒有太大關係。 研究最後表示,雖然我們都已知道體重、菸酒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連性,而這個研究則更進一步顯示這些因子與荷爾蒙濃度之間是如何互動產生作用。研究亦提醒婦女可透過維持健康的體重與降低酒精量的攝取等方式,來降低乳癌風險。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2011.07.21
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之前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建議,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50歲以上則為每年1次。但由於年輕女性癌症惡化的速度較年長女性快,因此近日ACOG針對女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提出最新的年齡與頻率建議。 根據ACOG表示,雖然40歲世代的女性乳癌的整體發生率比起年長女性低,但無症狀腫瘤進展期到癌症出現症狀的時間僅須2-2.4年,相較於70-74歲間女性的4-4.1年,明顯來得短,所以每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可幫助已罹癌卻尚未發現的女性,在腫瘤惡化擴散前儘早查出腫瘤的存在。而20-39歲的女性則可每1-3年進行1次檢查。 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各方存在歧見,兩年前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曾明確提出女性應每2年1次而非每年都做檢查,但這項建議並未受到全面的認同。近日ACOG最新的檢查指引則獲得其他團體支持,包括美國癌症學會(ACS)與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也贊成ACOG的建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則建議每1-2年進行1次檢查。 然在指引中,ACOG雖然建議醫師提供4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的檢查,卻也提到目前關於乳房攝影檢查問題仍具爭議。同時,醫師應告知婦女檢查可能出現潛在的僞陽性或偽陰性結果,還有婦女可能根據檢查結果被要求進行其他進一步的檢查項目等狀況。除了40歲以上女性之外,ACOG亦鼓勵2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並通報乳房出現變化的情形。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美FDA專家建議:癌思停不宜用作乳癌治療
2011.07.04
美FDA專家建議:癌思停不宜用作乳癌治療
美國FDA諮詢委員會專家會議於兩天公聽會後,上週三(29日)仍對FDA提出結論與建議認為,癌思停(Avastin)不宜用作治療乳癌用途,這是同一個專家小組針對癌思停第二次呼籲FDA應刪除癌思停的乳癌用藥標示,但FDA的最後決定尚未公佈。 癌思停在2004年成為癌症治療藥物,2008年由於臨床試驗資料顯示使用癌思停可延緩症狀惡化,因而快速通過成為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物;但之後在藥廠所提供的藥物效益與安全報告中發現,早期所宣稱的功效無法持續,乳癌的存活率整體而言並沒有改善,也有證據顯示該藥物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與出血等風險。 不過,專家的這項建議並不會影響癌思停用於治療直腸癌、肺癌、腎臟癌與腦癌,該藥物仍舊可在市面上見到。 針對美國FDA專家建議移除癌思停用以乳癌治療一事,台灣衛生署7月1日新聞稿之回應表示,上個月已召開藥物安全相關會議,根據國內上市後臨床試驗資料顯示,癌思停對於乳癌病患的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仍具有統計數據上的意義,因此維持該藥物原有的適應症標示,但要求藥廠須提供藥物風險監控管理報告。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衛生署    
+ read more
高血壓藥物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關係
2011.06.02
高血壓藥物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關係
日前美國一初步性的研究指出,治療高血壓的藥物beta阻斷劑可降低女性乳癌復發的風險,近日有兩項研究再次證實這項結論。 第一項研究來自美國休士頓的研究團隊,檢視1,400位接受化療與手術的女性乳癌患者之資料,其中有7%剛好正在服用beta阻斷劑。發現在調整多種變項以後,在治療手術後的三年,使用beta阻斷劑的女性有87%仍存活且無乳癌復發,沒有使用beta阻斷劑的則有77%。 另一項來自愛爾蘭的研究則發現,與沒有使用的女性做比較,女性使用beta阻斷劑當中一種名為propranolol的種類,較不易被診斷出罹患末期乳癌。數據顯示,服用五年後的女性僅9%死於乳癌,但沒有服用者則有27%。 不過兩項研究皆表示,現階段只發現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的初步關連性,後續仍須有更多進一步的相關研究產出,也不建議患者將beta阻斷劑當作乳癌預防或治療性藥物來使用,同時應注意該藥物會有降低血壓、緩慢心跳的副作用。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