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03
挪威研究:乳房超音波檢查導致過度診斷問題
近日一項挪威研究發現,以十年為一個階段,每邀請2,500名女性參加兩年一次的乳房超音波檢查,大約會有6-10位女性面臨過度診斷的問題,這些被過度診斷的女性常因此接受了對存活率無助益的過多治療。
這個研究團隊蒐集挪威全國乳癌篩檢計畫資料,該計畫在挪威於1996年以地區性為基礎開始進行,時間長達九年之久。直到2005年為止,年齡50-69歲的挪威女性,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的比例為77%。
研究團隊整理橫跨乳癌篩檢計畫開始前與開始後1986-2005年間罹患浸潤性乳癌的個數,發現共有39,888位被診斷出罹患浸潤性乳癌,其中28.6%是在篩檢計畫開始之後發現。研究使用兩種方式分析資料,第一種方式的結果顯示全國過度診斷的比例為25%,第二種方式的結果則顯示過度診斷的比例範圍為15-20%。
研究強調無論過度診斷的比例高低,都應正視過度診斷的問題,未來應發展出較好的工具協助辨別須馬上介入治療或是可留待觀察的癌症細胞,並清楚向女性傳達過度診斷的爭議。研究亦承認無法排除所有潛在的干擾因子、以及此研究沒有包含乳腺管原位癌資料的侷限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3.12
避孕藥增加乳癌及子宮頸癌風險
根據最近一項南非研究顯示,口服型及注射型的荷爾蒙避孕藥將會增加罹患乳癌與子宮頸癌的風險,但癌症風險會在婦女停用避孕藥10年後不再升高,且停用時間愈長風險下降幅度愈大。
研究檢視南非約翰尼斯堡癌症個案控制研究的黑人女性資料,一共找出5,702筆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其他非婦癌相關之癌症病例。研究中所指口服型避孕藥為合成雌激素與黃體素類型、注射型避孕藥則為單獨黃體素成份。
結果發現,在過去10年內使用過任何形式的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之乳癌風險,是未曾使用過避孕藥女性的1.66倍(95%
CI 1.28 to 2.16,
P<0.001),其中尤以近期使用避孕藥者的風險稍高(OR
1.11, 95% CI 0.91 to 1.36,
P=0.3);子宮頸癌部份與乳癌狀況相似,近期使用者的風險明顯增加(OR
1.38, 95% CI 1.08 to 1.77,
P=0.01),停用10年後風險數據並不顯著(OR 1.01, 95% CI 0.84
to 1.22, P=0.9)。
雖然研究也發現使用避孕藥會降低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然而研究特別提到這些樣本數很少。這項研究出現的研究限制則包括存在其他因素以及回憶偏差可能干擾研究的結果。
資料來源:美國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2.07
乳癌預防藥物恐傷骨密度
乳癌倖存者為降低癌症復發機率會使用芳香酶抑制劑,但該藥物目前已知有可能引起骨質流失及骨折的風險。近日一項多倫多研究再度指出,長期使用芳香酶抑制劑exemestane成份之乳癌預防藥物,可能會損害骨質健康。
這項研究分析4,560位停經且乳癌風險稍高的女性中351位之骨質密度資料,這些女性在研究初始皆無骨質疏鬆、或接受任何骨科疾病相關的治療,結果發現在使用exemestane成份的乳癌預防藥物兩年後,女性手腕的骨容積骨密度下降6.1%,相較之下,使用安慰劑的女性出現與年紀相關的骨質流失,骨密度下降幅度只有1.8%。即使有補充鈣及維他命D,使用該成份藥物仍顯示會使背骨、臀部、脖子與其他部位有明顯骨質流失的現象,不過研究最後尚無人發展成骨質疏鬆症。
研究建議,雖然該藥物成份在試驗中可相對降低約65%浸潤性乳癌的年發生率,但骨質疏鬆及骨折的發生可能性仍應列入乳癌預防治療的討論,如果婦女考慮使用該成份藥物應先評估效益風險。這項研究出現的研究限制,則包括追蹤時間過短、低骨折風險人口的樣本數少。
資料來源:刺胳針腫瘤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2012.01.31
荷爾蒙療法百萬婦女研究遭質疑 但仍受專家背書
近日一項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分析報告指出,曾由英國所執行的百萬婦女研究(Million
Women Study,
MWS)宣稱荷爾蒙療法會增加乳癌罹患的風險,但這樣的結論產生過程卻是有瑕疵的。
英國百萬婦女研究(MWS)於1966-2001年間,讓50-64歲的女性參與者每三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並於後續追蹤階段給予問卷填寫。研究分別於2003、2004、2006、2011年發表結果分析,發現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合併之荷爾蒙療法,會顯著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然而,近日針對該研究的分析報告卻指出其中出現多項研究設計的瑕疵,使得荷爾蒙療法致乳癌的結論遭到質疑。例如,該研究沒有預先排除早已罹患乳癌的女性,且疑似有乳房腫塊的荷爾蒙療法使用者可能被選擇性地挑選參與研究,同時在研究過程中,荷爾蒙療法使用者被建議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頻率也比較高,分析報告因此認為,這才是使得該群體中被發現乳癌罹患的案例個數增加之原因。
再者,報告也指出該研究無法掌握控制某些干擾因子,包括婦女的停經狀態、停經時間長短、停經年齡、以及追蹤期間的BMI值變化。
而針對這項分析報告數位專家都回應雖然他們清楚百萬婦女研究的研究限制,但早已有許多研究,包括具關鍵性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美國婦女健康行動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研究,都已證實荷爾蒙療法與乳癌之間的關聯性,且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降低的趨勢,也與複合式荷爾蒙療法使用率的下降有吻合的一致性,因此這項報告並不會改變他們原先給予更年期婦女的專業建議。
資料來源:家庭計畫與生育保健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care)
+ read more

2011.12.13
英研究:乳房攝影檢查傷害大於好處
有關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各方一直存在爭議歧見,近日一項英國研究表示,女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10年後得到的傷害將遠大於益處。
1986年英國依據Forrest
Report的結論認為,乳房篩檢將有助於降低乳癌死亡率將近三分之一,讓50歲以上的女性延長壽命,因而英國開始針對無症狀的女性提供乳房攝影檢查。但之後不斷出現偽陽性及癌症過度診斷的傷害與問題,近日也有分析指出死亡率的降低並未如當初所預期。
為了評估當所有傷害問題都納入計算後,篩檢所帶來的好處有多少,該研究檢視包括參與8個試驗研究的10萬名曾進行乳癌篩檢女性資料,她們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研究團隊以品質調整存活人年(QALYs)作為衡量單位。
結果發現,進行乳房攝影檢查20年後,並將所有傷害列入計算,QALYs淨累積便減半,從3,301下降至1,536,再將未如預期的死亡率降低情形一併納入,則又下降至834。以進行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的前七年來看,QALYs為負數,十年後的QALYs才只有70。
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支持原先的假設,且認為可以透過減少頻率過高的篩檢檢查,可降低篩檢所帶來的傷害,特別是年輕女性的群體。同時建議往後須針對非必要性治療及其對生活的影響有更多研究,並找出哪些女性確實從相關手術獲益。對於考慮是否篩檢的女性,應更進一步使她們瞭解過度診斷與過度治療的意義。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2011.12.08
美國IOM:避免環境物質暴露可降低乳癌風險
近日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於聖安東尼奧乳癌研討會(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中發表一份「乳癌與環境」報告指出,女性如能避免暴露於某些環境物質之中,如游離輻射、複合型荷爾蒙替代療法、吸煙等,將可降低乳癌罹患風險。
報告研究指出,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藥、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及停經後過重肥胖的女性,都已被證實會增加乳癌風險。而在工作場所、廢氣、及抽菸所含的化學物質,亦將可能導致乳癌,雖然相關研究證據仍有限或存在爭議,其他如雙酚A(BPA)、殺蟲劑、化妝品、保健食品以及值夜班工作,是否增加乳癌風險仍未有結論。
游離輻射部分,可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醫療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以降低暴露的機會,而研究證據顯示手機與其他電子產品的非游離輻射並不會增加風險,染髮也不會。
該研究報告承認目前仍未有證據能說明減少暴露於上述物質之中可降低乳癌罹患風險的程度,這將是未來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應瞭解女性終身暴露於這些物質的程度,尤其是高暴露程度的族群與乳癌之間的致病機轉。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