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牙周病與女性健康
2007.06.29
牙周病與女性健康
最近有兩份刊登在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JOP)的研究指出,牙周病對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是一種威脅。 其中一份研究檢視了50位20-35歲的女性,這些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結果發現有在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於牙周囊袋發生齒齦出血的比率,比沒有使用避孕藥的女性高。 另外一份研究的參與者是1,256位更年期婦女,研究檢視了牙周病和口腔內蛀洞骨質流失的關係。結果發現牙周病若不治療,會使牙齒的骨質流失,進而導致牙齒脫落,這份研究中,有62%的女性於口腔中檢測出至少一種的牙周炎相關菌種,而證據也顯示這些女性的牙齒骨質流失率較高;此外,研究也發現牙齒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是有相關性的,而過重的女性牙齒骨質流失的情形會較嚴重。 年輕女性可能會覺得牙周病是年老以後才會發生的疾病,但是,口腔疾病對年輕女性來說也是會有影響的,年輕女性如果有在用藥,就應該要注意到藥物有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口服避孕藥,就有可能會影響到口腔健康,因此,在使用口服避孕藥前就應該要檢查是否有牙周病。 此外,牙周囊袋的深度也是一個檢視自己口腔健康的好方法,牙周囊袋若只有1-2公釐且沒有牙齦出血的話,就不需要太擔心;但是若深及3-4公釐的話,就必須要做治療性的洗牙,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清除結石或是牙根整平術(scaling or root planing)。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其實牙周病和骨質疏鬆間是有很多相關的危險因子的,例如,年齡、抽菸與否、用藥狀態、一般健康狀態等,因此,有關於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鬆和牙周病的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相關新聞:不要忽視牙周病!
+ read more
女性糖尿病,病況告急
2007.06.25
女性糖尿病,病況告急
一份發表在內科醫學紀錄(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過去25年來,美國男性糖尿病病患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女性糖尿病病患的死亡率卻不見遞減,使其性別差異越來越大。這份研究目前僅刊登於網站上,預計於八月出刊。  這項研究的主持人Edward W. Gregg發現美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整體死亡率逐年下降,為了瞭解這個趨勢使否也適用於糖尿病患,Gregg和其研究團隊便分析了三份大規模的世代研究資料,其中包括1971-1975、1976-1980、1988-1994的三次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結果發現男性糖尿病患的整體死亡率從1971-1986年的42.6‰下降到1988-2000年的24.4‰,在男性的總死亡率和男性糖尿病患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也發現相似的下降趨勢。但是,當他們檢視女性的各個死亡率時,卻沒有發現任何明顯下降的趨勢。 期刊的編輯之一Nanette K. Wenger表示,雖然這份研究無法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但是,男性死亡率下降有可能是因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控制得當,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但是女性的死亡率卻不見下降,可見這也與女性和男性所能接受到的醫療照護品質有關,也就是說如果女性罹患糖尿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較難接受到適當的治療和照護。 台灣糖尿病的死亡率,過去十年來,除了2002和2004年的死亡率有微幅下降之外,皆呈現上升的趨勢,2005年的死亡率較十年前上升了10‰;女性糖尿病的狀況尤其嚴重,為我國國人十大死因中唯一死亡率高於男性的項目。台灣的醫護人員應該要更積極地促進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特別是針對女性糖尿病患。
+ read more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2007.06.15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根據六月份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一份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50歲以上罹患糖尿病的話,女性糖尿病病患的平均壽命比一般女性短8.2年、男性則短7.5年;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份研究的Oscar H. Franco教授和其研究團隊,使用的是Framinghan Heart Study的資料,這份資料是針對1948-1951年間5,209位28-62歲的女性和男性,後續追蹤超過46年。研究人員大約每間隔12年做一次追蹤,至今已於1956-1958、1969-1973、1985-1989年間追蹤過三次;追蹤的工作一直維持到參與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死亡,而研究人員在每一次追蹤後,都會評估這些參與者的糖尿病病況。 結果發現,若有糖尿病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而若糖尿病病患本身原本就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話,女性死亡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兩倍、男性則高1.7倍;女性的平均壽命會縮短8.4年、男性則會縮短7.8年。 患有糖尿病的病患,若年齡超過50歲,不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會明顯的上升;而不論有沒有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也都會比一般人短。可見老年健康的議題宣導和政策推動上,應該要注意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而增加運動量和健康飲食就是預防糖尿病很關鍵的策略。
+ read more
藥廠影響藥物試驗結果
2007.06.08
藥廠影響藥物試驗結果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不同的降膽固醇藥物,過去有許多研究和試驗比較了這些藥物的藥效,美國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裡一篇主要由加州大學的Lisa Bero教授所進行的一項文獻回顧,便檢視了大約200份與降膽固醇藥物相關的研究與試驗,有些是由政府補助的、有些是由藥廠補助的、有些沒有說明經費來源。結果發現研究的贊助者很有可能會影響試驗的結果,這些研究和試驗的結果通常對於贊助者較有利;也就是說試驗的結果,贊助廠商所生產或代理的藥品通常比對照組所使用的藥物來的有效或安全。 目前還無法解釋贊助者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權限影響試驗結果。有學者猜測,藥商有可能操控研究方法來影響試驗結果,例如,將對照組所使用的藥品劑量降低;或研究結果若對廠商不利,便不予發表;不論原因為何,這份研究已經發現有關降膽固醇藥物的研究和試驗是有偏差的,而這樣的結果令人擔憂和重視的原因,是因為其他藥物的研究和試驗是不是也會出現相同的問題?值得關切!
+ read more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2007.06.05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AHA)表示,有高血壓的婦女得心臟病的機率是血壓正常的婦女的四倍。根據一篇在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健康的飲食中,食用大豆食物製品能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或降低有高血壓婦女的膽固醇。 這份研究是由波士頓一所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Francine K. Welty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參與者包括60位更年期婦女,其中12位有高血壓。研究人員將其分成兩組,分別進行8週的飲食控制,內容包括:所有透過飲食所攝取的熱量,其中30%必須來自脂肪、15%來自蛋白質、55%來自碳水化合物(醣類),此外,每天必須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每個星期要食用兩餐含有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鮪魚,而且每天攝取的膽固醇要低於200毫克。實驗組遵照上述的飲食指示,對照組的內容也相同,只是使用半杯的大豆仁(soy nuts)取代25克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在開始和8週後分別紀錄血壓和採集血液樣本。 結果發現,大豆仁能有效地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除了12位高血壓婦女之外,另外48位血壓正常的婦女中,有40位的血壓也下降了。兩組相較之下,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9.9%、6.8%,血壓正常的婦女,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則下降了5.2%、2.9%。此外,研究也發現大豆食品能使高血壓婦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下降約11%,但是,在血壓正常的婦女身上沒有發現此現象。 若以十年的時間來估算,收縮壓下降12毫米汞柱的話,每11位病患就可以預防一位病患死亡;而這份研究中,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平均下降了15毫米汞柱,這樣的下降率,若以大規模的人口數計算的話,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研究人員猜測,這樣的差異應該是因為大豆食物製品裡所含的異黃酮素,但是,已經有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素的營養補充品對血壓是沒有影響的,所以,必須是天然的大豆食品才會對健康有益。 此外,這份研究的飲食控制是由婦女自行在家進行的,因此,欲降低血壓,食用天然的大豆食品可能是最實際、經濟又安全的方法。
+ read more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2007.06.05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AHA)表示,有高血壓的婦女得心臟病的機率是血壓正常的婦女的四倍。根據一篇在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健康的飲食中,食用大豆食物製品能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或降低有高血壓婦女的膽固醇。 這份研究是由波士頓一所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Francine K. Welty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參與者包括60位更年期婦女,其中12位有高血壓。研究人員將其分成兩組,分別進行8週的飲食控制,內容包括:所有透過飲食所攝取的熱量,其中30%必須來自脂肪、15%來自蛋白質、55%來自碳水化合物(醣類),此外,每天必須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每個星期要食用兩餐含有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鮪魚,而且每天攝取的膽固醇要低於200毫克。實驗組遵照上述的飲食指示,對照組的內容也相同,只是使用半杯的大豆仁(soy nuts)取代25克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在開始和8週後分別紀錄血壓和採集血液樣本。 結果發現,大豆仁能有效地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除了12位高血壓婦女之外,另外48位血壓正常的婦女中,有40位的血壓也下降了。兩組相較之下,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9.9%、6.8%,血壓正常的婦女,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則下降了5.2%、2.9%。此外,研究也發現大豆食品能使高血壓婦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下降約11%,但是,在血壓正常的婦女身上沒有發現此現象。 若以十年的時間來估算,收縮壓下降12毫米汞柱的話,每11位病患就可以預防一位病患死亡;而這份研究中,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平均下降了15毫米汞柱,這樣的下降率,若以大規模的人口數計算的話,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研究人員猜測,這樣的差異應該是因為大豆食物製品裡所含的異黃酮素,但是,已經有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素的營養補充品對血壓是沒有影響的,所以,必須是天然的大豆食品才會對健康有益。 此外,這份研究的飲食控制是由婦女自行在家進行的,因此,欲降低血壓,食用天然的大豆食品可能是最實際、經濟又安全的方法。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