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銀杏無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2012.09.11
銀杏無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許多認知障礙疾病的病患會使用銀杏來預防病情惡化,但也已有多項研究證實銀杏萃取物並無法預防失智症,且目前阿茲罕默症的防治方法仍缺乏,包括荷爾蒙替代療法、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NSAIDs)、維他命、及乙醯膽鹼酵素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都已被證實對失智改善無太大幫助。   近日一項法國研究再次指出,銀杏補充品無助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該研究在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招募2,854位70歲以上的病患參與研究,研究方法將所有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每日給予兩次120毫克的銀杏服用,另一組則給予安慰劑,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五年,最後有2,487位完整完成試驗。   結果發現,使用銀杏及安慰劑的病患,兩組在追蹤五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情形並無太大差異,分別為銀杏使用組有61人、安慰劑組有73人(HR 0.84, 95% CI 0.60 to 1.18, P=0.306)。此外,研究也指出疑似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的診斷數、以及像是死亡、出血事件、中風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兩組狀況都相似。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失智症的案件數過小,在統計上缺乏檢測效果的說服力,以及參與者的教育程度普遍高於一般年長人口,可能有取樣偏差的問題。不過,其他相關評論多肯定這項研究的結論,並建議年長民眾不要再為了減緩失智疾病的發生而使用銀杏。     資料來源:刺胳針神經病學期刊(The Lancet Neurology)    
+ read more
日常化學物質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2.09.07
日常化學物質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指出,許多工業或家庭用品當中所含的一種化學物質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   全氟辛酸(PFOA)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常用在界面活性劑、潤滑劑、紙類與紡織塗料、食物包裝及防火耐燃泡棉等產品。雖然人們接觸到該化學物質主要的方式是透過飲用水,但有過去研究已指出,美國超市裡的肉類、魚、植物產品都已發現被PFOA汙染。此外,過去研究也早發現PFOA與多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具有相關性,但卻仍未證實PFOA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直接關係。   這項研究檢視參加NHANES研究的1,216位40歲以上成人資料,結果發現,與血清中PFOA濃度最低群體相比,濃度最高群體發生心血管疾病(勝算比為2.01,P=0.01,95% CI 1.12 to 3.60)及周邊動脈疾病(勝算比為1.78,P=0.04,95% CI 1.03 to 3.08)的風險較高。但這個研究也存在幾項限制,包括不確定暴露的來源;缺乏PFOA在人體內的藥物動力學分析;心血管疾病資料屬自我呈報性質,可能出現回憶性偏差等等。   研究評論認為,還需有更多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才可找出PFOA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確切原因,並且應從立法規範的方式限制或減少工業使用PFOA或其他同性質化學物質於產品中,同時也須淨化改善飲用水中潛在有毒的化學物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文獻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乳癌藥物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2.09.04
乳癌藥物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乳癌漸漸像是慢性病一樣,愈來愈多乳癌患者因為乳癌治療方法的進步而存活下來,但這些化療藥物恐造成其他健康傷害,仍是個問題。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女性乳癌病患使用兩種乳癌化療藥物有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的風險。   過去臨床試驗已證實含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兩項成分的乳癌化療藥物單獨或合併使用,會心臟病、心肌病變或兩樣疾病同時都發生的風險,而過去研究會將年長女性及有心臟病者排除在試驗之外,但這並不符合實際使用兩項藥物的族群狀況,因此這項研究選擇將女性乳癌病患都納入試驗之中,而不像過去進行刻意篩選排除。   在這項包括12,500位女性浸潤性乳癌患者的回溯性世代研究中,結果發現,與過去研究所指出的相似,單獨或合併使用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藥物都會增加心臟病或心肌病變,但整體風險在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的女性患者身上更高,且同時使用兩種藥物的致病風險也高出過去研究所報導。以世代進行區分,使用anthracycline藥物合併或沒有合併trastuzumab成分的女性,多半較年輕且沒有其他疾病;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者則反之。   研究主要作者Bowel表示,化療可透過許多機制對心血管造成傷害,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有時也會同時殺死體內的其他細胞,這些藥物雖然改善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但患者仍舊須注意藥物對其他健康傷害的風險。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中的兩項藥物成分目前在台已核准上市的有trastuzumab成分之藥物,品名為賀癌平凍晶注射劑(HERCEPTIN VIAL),乳癌患者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及評估相關用藥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中年多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 可能可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
2012.08.31
中年多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 可能可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
  2008年曾有研究指出中年有氧適能可延緩衰老12年,且老年可維持較獨立的生活型態,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則表示,如果中年時能規律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那麼到了老年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將會降低。   這項研究分析來自美國庫柏中心(Cooper Institute)縱貫性研究資料,共計有14,726位男性及3,944位女性參與,資料涵蓋時間從1970至2008年,所有參與者在研究開始都是健康的、整體年齡中位數為49歲,研究平均追蹤時間長達26年。研究評估65歲後的慢性疾病種類,包括阿茲海默症、結腸癌或肺癌、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及充血性心臟衰竭等。   研究讓參與者在跑步機上測量體適能,結果發現,與體適能最差的相比,體適能為最佳的群體慢性疾病的發生率較低(男性為每年每百人28.2人:1.5人;女性為每年每百人20.1人:11.4人)。即使體適能隨著年齡只有輕微改善,研究也發現罹病風險還是會降低。   這項研究呈現出中年體適能與慢性疾病低發生率的關係,比與整體存活率的改善,更具密切關連性,在研究中,中年體適能較佳者在生命的最後五年,慢性疾病所帶來的負擔較小。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停經女性減重
2012.08.30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停經女性減重
  過去的減重瘦身方式強調控制每日熱量攝取,創造能量負平衡以達到減重效果,但這樣的方法雖然有效,卻無法讓人持續維持或得到滿足感。最近一項美國研究轉向研究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與行為對減重的影響,發現對停經女性而言,少吃某些種類的食物可達到長期減重並維持標準體重的目標。   2002-2008年WOMAN研究設計可減重10%的生活型態介入方式,調查是否對停經後女性的血脂變化會產生影響。這項研究分析WOMAN研究的資料,結果發現,以6個月的時間來看,少吃甜食、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等、減少外食、以及增加魚類的攝取,會影響體重;以48個月來看,少吃甜食、肉類、起司及含糖飲料等,以及增加魚類與蔬果的攝取,將具減重效果,惟減少外食並未發現會減重,但增加運動量也有減重效果。   這項研究結果說明無論以短期或長期來看,少吃甜點及少喝含糖飲料都可以達到減重效果,但增加蔬果及減少肉類、起司的攝取,在短期內則看不見效果,須長時間才顯著。而研究的限制,包括飲食行為及運動量都屬自我呈報性質、在6個月內的季節變化可能會影響蔬果的攝取量、及缺乏正餐之間吃甜點頻率的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 read more
美妝保養產品恐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
2012.07.17
美妝保養產品恐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
  近日一項波士頓伯拉罕與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研究發現,女性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濃度與糖尿病風險呈現正向關係。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常見於一般個人美妝保養產品中,如潤膚乳液、指甲油、肥皂、髮妝品、及香水,其他像是黏著劑、電子產品、玩具等等產品,也同樣含有該成分。   這項研究由該醫院婦女健康部門的Tamarra James-Todd教授領導,共分析參與國家健康與營養檢視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中2,350位女性尿液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結果發現,體內鄰苯二甲酸酯(指mono-benzyl phthalate與mono-isobutyl phthalate)濃度最高的女性,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是濃度最低的兩倍。   這項研究控制社會人口、飲食與行為等因素,但糖尿病資料屬於婦女自我呈報性質,研究也特別小心避免過度解讀而產生反因果關係。James-Todd教授表示,鄰苯二甲酸酯也存在於某些治療糖尿病的醫療儀器與藥物治療當中,這可以解釋為何在糖尿病女性身上發現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比較高,但這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