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20
日本出現疑服用避孕藥「悅姿錠」引發血栓致死
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發佈消息表示,接獲3起疑似服用避孕藥「悅姿錠」(YAZ)出現血栓並致死的案例,呼籲醫療機構及相關人員注意。
厚勞省指出,去年2-12月間3名女性服用「悅姿錠」舒緩經痛,結果出現肺動脈、腿靜脈等血栓症狀,隨後死亡,不排除是藥物的副所用。這3名死者年紀在10多歲-40歲之間,當中1名20多歲女性服藥兩天後出現頭痛情形,13天後死於腦血栓症。
厚生省已發出用藥安全警告訊息,提醒女性服用悅姿錠後,若突然出現腿部疼痛、呼吸困難或手腳麻痺等狀況,應盡速就醫,醫師也應告知病患立即停止服用。此外,厚生省也要求生產販售悅姿錠的拜耳藥廠要在藥品仿單上加註「有死亡風險」的警語。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悅姿錠」為含drospirenone成分的避孕藥,
目前「悅姿錠」在台灣是核准上市之藥品,但核准之適應症並非治療經痛,而是避孕藥的一種。2012年4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曾發布新聞表示該類避孕藥會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局自93年起也已多次發布公告及新聞稿,提醒醫療人員及婦女需注意血栓形成之風險,該成分藥品之仿單也均已載明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等警語。因此,正在服用「悅姿錠」及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經醫師評估健康狀況與用藥風險後再審慎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藥物。
參考資料:優活健康網
+ read more

2014.01.17
以胸痛症狀診斷女性心臟病不可靠?
胸痛一般被視為心臟疾病主要的症狀之一,但去年曾出現一項研究指出部分5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心臟病患從未有過胸痛症狀,所以若以胸痛來診斷女性是否有心臟病將對這些女性的健康相當不利。
日前又有一項研究也認為,女性因心臟病出現的胸痛症狀,跟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嚴重胸痛難以區隔,建議醫師應使用具體的診斷工具才可做出正確診斷。
這項瑞士研究分析2,500位男女因胸痛掛急診就醫的資料,有22%的男性最後確診為心臟病,而女性部分卻僅有18%。研究者進一步再整理當中所有女性的34種胸痛特徵,最後發現雖然心臟病的胸痛與其他胸痛有些許差異,但這些差異由於過於微小,以至於難以支持胸痛可以作為早期診斷女性心臟病的判斷標準。研究表示,女性比較常經歷的其他心臟病症狀是呼吸短促、暈眩、嘔吐、背部、脖子或上下顎的疼痛。並建議應以心電圖及心肌肌鈣蛋白檢測才是最客觀、正確的診斷工具。
不過有些醫師則回應認為,這個研究結果確實對醫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訊息,但如果女性忽略胸痛症狀的警示,也是可能造成延遲就醫的問題。Nieca
Goldberg醫師就表示,出現症狀只是提醒民眾應趕快就醫,但醫生要確診病患有沒有心臟病並不會只倚靠胸痛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因此女性如果一旦出現胸痛症狀,還是應該盡快就醫。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4.01.16
遠離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小撇步:多吃堅果與高纖食物、...
吃對的食物以及維持不間斷的運動習慣,是永保健康的一貫原則,最近又有三項分別指出,多吃堅果類、含豐富纖維質的食物並且多走路,可以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風險。
第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約16公克杏仁、巴西堅果、開心果及胡桃的人,肥胖的機率比吃得少或都不吃的人降低37-46%。常吃堅果者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在比例上也較少,連帶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就會比較低,研究指出,每週攝取32公克的堅果類,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因此減少7%。
研究指出堅果類含有豐富的非飽和脂肪,屬於好的脂肪,而且還有其他對健康有益的營養素與植物化學成份,同時堅果中的高蛋白成分會讓人容易有飽足感,就會少吃其他不健康的食物,減少發胖的機會。
另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則指出,每天只要攝取7公克穀類及蔬果的纖維,就可以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建議可攝取以下份量的食物:1.5杯的燕麥餐、1.25杯小麥穀物、兩片全麥吐司、1顆大梨子、1杯覆盆子、半杯黑豆。
最後一項同樣是英國的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前期的成人每天走路2,000步,之後得到心臟病的機率降低了10%,若每一年將每天走路的步數再增加2,000步,則該機率又可再多降低8%。且這樣的效益是不受體重或一開始的活動量所影響,這項訊息對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防治相當重要。
資料來源:PLOS ONE期刊、刺鉻針期刊(The
Lancet)、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4.01.13
地中海飲食多吃蔬果少吃紅肉 糖尿病不上身
糖尿病是我國慢性病防治重點之一,台灣目前患者約有140萬人口,且在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是唯一女性死亡人數多於男性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數是50歲以上的成年人,而最近一項國外的新研究表示,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多吃地中海飲食,將可以降低他們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地中海飲食是一種選用豐富蔬菜、水果、豆類、健康油脂(如橄欖油)、全穀類以及魚類的飲食方式,而較少出現糖、紅肉與飽和脂肪等食物。這種飲食方式對健康的好處已被證實,如:中年女性可因此比較健康且長壽;有研究則發現可降低基因性中風的風險。
一群西班牙研究者曾發現低熱量的飲食方式對預防糖尿病有絕佳功效,但他們這次則想瞭解改變飲食但不減輕體重、不須降低熱量攝取、也不必提高運動量,是否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研究找來3,541位55-80歲沒有糖尿病的男女,但他們都是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此風險因子與第二型糖尿病相關。他們被分成三組:前兩組採地中海飲食,分別每天搭配50ml特級初榨橄欖油、或30公克綜合堅果,最後一組則為低脂肪飲食。
研究追蹤四年,期間地中海飲食的參與者接受營養師的指導,提高蔬果、豆類及魚類的攝取量,且避免紅肉或加工處理過的肉類、奶油與糖果,可是沒有降低攝取的熱量或增加運動量。研究指出參與者的體重、腰圍及運動量變化在各組之間並無差異,最後發展成糖尿病者共有273位,但患者中採地中海飲食的兩組參與者明顯少於低脂肪飲食組者,顯示公共衛生可考慮推廣地中海飲食作為糖尿病防治方法。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4.01.08
女性要更加注意高血壓問題!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診斷是否有高血壓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數值的標準可能出現性別差異,女性的標準應比男性低,因此當超過某一數值時,女性比男性需更加小心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最近有另一項美國研究則同樣呼應高血壓有性別差異,指出男女高血壓發展的生理機制並不同,且女性後來出現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男性要高。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針對100名53歲以上男女進行研究,這些參與者有高血壓但都沒有接受治療、也沒有其他重大疾病,研究檢測分析參與者的血流動力學、以及高血壓發展機制的荷爾蒙特性。
最後研究發現當男女血壓升高至相同數值時,女性出現血管性疾病的風險會比男性高出30-40%。同時,與調節血壓有關的荷爾蒙類型與濃度,男女也並不相同,而這會影響心臟病的嚴重性與發生頻率。
研究認為醫師應提早開始關心女性的高血壓問題,給予女性比男性更積極的治療。未來研究則應特別針對女性高血壓發展情形有更細緻的瞭解,才能為女性找到更佳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心血管疾病治療進展期刊(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read more

2013.12.20
胖也可以很健康嗎?
一般人可能會有一個觀念,那就是即便稍微胖一點,只要看起來結實應該還是很健康,不過最近一項加拿大研究在整理分析過去的多個研究後,推翻了所謂的「健康的肥胖」這種概念,指出無論代謝功能正常與否,體重一旦超出正常範圍值就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因子的風險。
研究對包含超過6萬1千名參與者的八個觀察性研究進行系統性回顧分析,將參與者以代謝功能與體重按程度不同交叉配對,一共分為六組,比較這些組別之間全死因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的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不管代謝功能正常或異常,體重都會對包括血壓、腰圍、膽固醇濃度及胰島素抵抗產生影響,體重愈重,這些風險因子情況就會愈惡化嚴重,兩者具正向關連。其中有數據顯示即使同樣都是代謝功能正常,但肥胖者發生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比正常體重者提高24%。
最後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顯然與那些認為BMI值上升也對健康無害的說法相左,同時認為沒有所謂可以胖得很健康這種事。研究限制包括未將其他可能影響風險的變項如活動量及吸菸史一起納入分析,且多數研究沒有把老人這個族群加入。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