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jpg)
2025.10.20
日本壯陽藥「犀利士」獲專家小組通過,將改為非處方用...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專家小組於9月18日通過,允許壯陽藥「犀利士(Cialis)」將可於藥局無需處方販售,但是購買犀利士須年滿18歲,且須於藥局由受過訓練的藥師親自提供說明,方可購買。
2026年5月新版《醫藥品與醫療器材法》上路之後,也將開放線上購買,但仍需藥師遠距提供用藥說明。
這款「犀利士」壯陽藥物,在台灣為處方用藥。在日本取得壯陽藥也是須經醫師診斷與處方。目前東京SS製藥公司向厚生勞動省申請開放為非處方藥。後續等待厚生勞動大臣蒐集民眾意見並且正式核准後,犀利士將成為日本首款可在藥局購買的勃起功能障礙治療藥。
犀利士為口服藥物,可在性行為前服用,有效改善勃起功能障礙,藥效可持續約36小時。患有嚴重肝病或三個月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者不得使用本藥。副作用可能包括皮疹與蕁麻疹。
SS製藥公司表示,開放非處方販售有助於擴大男性性功能障礙的治療機會,並指出男性性功能問題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包括可能是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編譯來源:the Japan Times(2025.9.19)
+ read more

2025.09.03
塑膠毒素加速男性不孕危機
全球精子數量已連續50年下降,平均每年減少約1%,人類整體生育能力也同步衰退。近年來,下降速度更進一步加快。紐約Icahn醫學院環境醫學教授Shanna
Swan指出,肥胖、久坐與老化等雖是影響因素,但環境毒素才是主要元凶。
2017年,Swan與同事發表研究,顯示1973至2011年間,北美、歐洲與澳洲男性精子數量下降近60%。2023年的更新研究涵蓋非洲、亞洲與南美洲數據後,發現情況更嚴重。2000年後的研究顯示,精子下降速度超過每年2%,代表危機加速惡化。
兩週前,專注於環境解決方案的企業Deep Science
Ventures發布了一份報告,警告化學污染「是一種與氣候變遷同等級的威脅」,但卻受到更少的關注。
Swan指出,自1950年前後以來,精子數量下降與塑膠使用量爆炸性增長呈現反比。現在已有充分證據顯示,塑膠中常見的添加劑與精子數量下降有明確關聯。
鄰苯二甲酸酯與雙酚類:精子下降的「雙胞胎」毒素
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常被添加到塑膠中,讓其柔軟與可塑性,廣泛存在於水瓶、醫療導管與食物容器中。它會降低睪固酮。相對地,雙酚類(bisphenols)則讓塑膠變硬,會提升雌激素。這兩類化學物質被認定與男性生殖力下降密切相關。
Swan表示,這些以及其他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的影響,對於子宮內正在發育的胎兒尤其深遠。她曾研究過鄰苯二甲酸酯對未出生男性嬰兒的影響,發現若在妊娠的關鍵時期暴露,可能導致性器官發育的微妙畸形。
子宮內鄰苯二甲酸酯的不良影響,被稱為「鄰苯二甲酸酯症候群」(phthalate
syndrome),包括陰莖較小、生殖器與肛門距離縮短,以及成年後精子數量下降。Swan認為,全球精子總量的下降反映了胎兒早期暴露的長期後果。
行動建議:減少使用塑膠容器
在日內瓦進行的塑膠污染危機條約談判歷經兩週仍以失敗收場。產油與產氣國反對限制生產與化學品管制,使談判陷入僵局。雖然近100個國家簽署宣言呼籲逐步淘汰有害塑膠與化學品,但談判文本最終刪除了相關條款,顯示國際解決方案遙遙無期。
Swan呼籲必須尋找更安全的塑膠替代品。在此之前,個人可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外出攜帶玻璃瓶或選擇更安全的食物容器。她強調,這雖能降低個人風險,但無法解決更大的結構性問題。
編輯來源:The Guardian(2025.08.19)
+ read more

2025.06.16
拆解PSA攝護腺癌篩檢:中老年男性該不該做?
美國前總統拜登罹患晚期攝護腺癌,引發外界再次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測的利與弊。這項自1990年代廣泛使用的篩檢工具,雖可偵測攝護腺癌,但準確性有限,亦可能導致誤判與過度治療。
PSA檢測的問題:過度治療與副作用
PSA是攝護腺細胞─無論正常或癌變─所產生的蛋白質,數值升高不一定代表惡性腫瘤,也可能來自良性腫大或感染。若因此接受侵入性檢查與治療,患者恐面臨如性功能障礙、尿失禁及腸胃不適等副作用。
先前研究發現,攝護腺癌非常普遍,超過三分之一的70多歲白人男性和一半的70多歲黑人男性患有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的攝護腺癌。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放射腫瘤醫師Brent
Rose指出,關鍵在於精準區分惡性與緩慢發展、不致命的腫瘤。
指引反覆搖擺,患者更難抉擇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在2008年建議75歲以上男性不篩檢;2012年進一步建議全面不檢。2018年又修正,建議55至69歲男性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篩檢(C級建議,即效益小,保險未必給付)。對於70歲以上男性,仍不建議篩檢。
現年82歲的拜登顯然遵循了指導。發言人表示,他最後一次接受PSA篩檢是在2014年,當時他71或72歲。
醫界分歧:要早期發現,還是減少焦慮?
部分醫師對現行建議持保留態度。波士頓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泌尿腫瘤醫師Alicia
Morgans主張對高風險族群,如:非裔男性或家族史者應更早篩檢。
舊金山加州大學泌尿腫瘤學者Matthew
Cooperberg也建議對低風險患者採「積極監控」而非立即治療,甚至提議將早期攝護腺癌改名為「腺泡腫瘤」(acinar
neoplasm),意指新的異常細胞增生,但不會擴散或致死,以減少心理壓力。
另一位專家Tyler
Seibert認為,新一代攝護腺癌篩檢重點應放在核磁共振(MRI)輔助判讀。若PSA偏高,建議先做MRI再考慮做切片。同時,對低風險患者採取「觀察等待」策略。他表示,大多數患者能逐漸適應定期抽血檢查的焦慮。
醫界共識逐漸轉向:「篩檢要精準、治療要謹慎」。對55至69歲的中年男性而言,最重要的仍是與醫師進行充分討論,評估個人風險與接受程度,再做決定。
攝護腺癌雖是美國男性第二大致死癌症,但如何平衡早期發現與避免過度治療,仍是醫學與倫理上的難題。
編譯來源:NPR(2025.05.21)
+ read more

2025.06.04
200年前的保險套不只用來避孕?背後隱藏了男性的虛榮...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近期展出一件結合藝術與阿姆斯特丹紅燈區文化的特殊展覽品:一個近200年歷史、上面帶有情色圖案的保險套。
來自19世紀妓院德的保險套,變成博物館文化展品!
博物館聲明指出,這個據信製造於1830年代的保險套是由羊的盲腸製成,長約20公分,可能來自於法國的高級妓院。在1839年發明硫化橡膠之前,保險套主要以亞麻布、動物膜甚至龜殼製成,但防止性病或懷孕的效果有限。
此保險套於2024年11月以1000歐元(約台幣3萬5)的價格拍賣售出,而現在成為博物館最新展覽「安全性行為?(Safe
Sex?)」的一項展品。此展覽主題為19世紀的性交易與性健康,展覽於本週開幕,將展出至今年11月底。
館方策展人Joyce
Zelen表示,在1830年代,也就是這件保險套問世的時期,使用保險套仍遭社會與教會嚴厲批評。所以保險套通常在妓院或理髮店偷偷販售,也有少數高級店家提供訂製服務。
保險套的情色插畫與神話典故,用來彰顯男性魅力
這個保險套可能是當年妓院中的紀念品,上面繪有一位修女與三位神職人員的情色畫像。保險套上還以法文寫有「這是我的選擇」(_C’est
mon choix_)字樣。
館方策展人Joyce
Zelen表示,這幅插圖的構圖是對法國畫家Pierre-Auguste
Renoir名畫《帕里斯的審判》的致敬。希臘神話「帕里斯的審判」描述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三位女神中選出最美者。因為這件保險套上具有藝術價值的圖樣,館方認為擁有者應該是位具有相當教育水準與文化素養的人。
這個保險套可能不只有實用功能,更可能是為了滿足男顧客的虛榮心?保險套上的細緻圖案與神話意涵彰顯了其藝術價值,意味著擁有者的文化品味。此外,圖案所描繪的故事內涵、字樣「這是我的選擇」,更暗示了男性「被女性選中」所代表的性吸引力與魅力。因此,此保險套具有「彰顯男性顧客的地位與魅力」的意義,是當時妓院的宣傳紀念品,具廣告效果。
編譯來源:NBC News(2025.6.4)、The Guardian(2025.6.3)
+ read more

2025.03.18
精子活力強壽命長
一項新研究顯示,男性擁有強壯、快速游動的精子,不僅生育能力更強且更長壽。
研究人員追蹤50歲以上的男子,超過78,000位,發現精子有較高活力(精子游動能力)的男性,比精子活力較低的多活了近3年。精子活力高的男性預期壽命為80.3歲,而精子活力偏低的男性的預期壽命為77.6歲。
丹麥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博士生、主要作者Lærke
Priskorn表示:「絕對值上,精子每毫升能游動的總數超過一億兩千萬的男子,比起0-5百萬游動總數的男子多活了2.7年。」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男性生殖醫學教授Michael
Eisenberg指出:「精液品質與壽命之間存在聯繫,這一事實是一個重要發現。」並補充說,先前的研究也表明生殖健康與整體健康之間存在這種連結。
根據澳洲University of Newcastle生殖健康專家John
Aitken表示,精子品質也可以協助指認未來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年紀較輕時。「對男人來說,他們精子的特徵,對於未來身心的健康,提供了最重要的資料。」
精子品質和壽命的關連:氧化壓力
專家同意精子品質和壽命的一個可能關連在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
當自由基(不穩定的分子)在體內累積時,氧化壓力產生,引發對細胞和DNA的傷害,包括精子。
任何因素(基因、免疫、新陳代謝、環境或生活型態)加強氧化壓力的整體水平,都可以引發精子特徵的改變,接著導致死亡的模式。
根據國家癌症機構,抽煙、酗酒、殺蟲劑、工業化學物質和甚至空氣污染可以激發氧化壓力。
抗氧化劑補充品仍未被證明有助於氧化壓力。然而豐富的全食物,如柑橘、菠菜、甜椒、太陽花仔、杏仁、鮭魚、鮪魚、紅蘿蔔、芒果和羽衣甘藍葉,提供一種天然方式來支持精子和整體的健康。
研究結果發表在《人類生殖》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5.03.05)、Human
Reproduction(2025.03.05)、Human Reproduction(2025.03.05)、
+ read more

2025.01.14
我們不要稱之為癌症
風險最低的攝護腺癌不會危及生命。我們該叫它別的名字嗎?
大約六分之一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被診斷出患有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根據其擴散程度以及顯微鏡下的侵襲性進行分類。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頻繁發生,大多數新診斷的男性患有第一級(GG1)攝護腺癌。這種癌症不會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不需要立即治療,可能會持續數年而不會造成重大傷害。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稱之為癌症?許多專家說「不」。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舊金山分校泌尿外科系主任Dr.
Matthew
Cooperberg表示,如果醫生不再提及低程度的變化是癌症,男性就不會遭受那麼多焦慮,也不會那麼傾向尋求不必要的治療。
治療差異
GG1癌症通常透過PSA篩檢發現。篩檢的目標是在仍可治癒的情況下發現更具侵襲性的攝護腺癌,但這些努力經常偶然發現GG1癌症。專家多認為,GG1疾病應透過主動監測進行管理。按照這種標準做法,醫生透過定期PSA檢查、切片和影像學監測疾病,只有在疾病出現進展跡象時才進行治療。
但即使醫療團體主張促進積極監測,美國仍有40%的低風險攝護腺癌男性接受了立即治療。Dr.
Cooperberg表示,部分原因是「癌症」這個詞有如此強烈的情緒影響。它作為一種能夠傳播和致命的東西而引起人們的共鳴。
他說。「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傳達GG1癌症不是一個緊迫問題的信息,『C』字診斷都會帶來很多焦慮。」
其後果是普遍存在過度治療,每年有數以萬計的男性不必要地遭受手術或放射治療帶來的副作用。Dr.
Cooperberg說,癌症診斷還會帶來其他有害後果:研究表明,這會對人際關係和就業以及「某人獲得人壽保險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它會影響健康保險費率。
關於更名的爭論
專家提出,GG1癌症可以稱為腺泡腫瘤,這是組織中異常但非致命的生長。懷疑論者擔心,如果患者不被告知自己罹患癌症,他們可能不會堅持主動監測。但男性是否應該因害怕而遵守適當的監控?Cooperberg博士認為,純GG1患者不應該承受對他們造成傷害的可能性為零的癌症診斷。
編譯來源: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2025.01.0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