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荷兩國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同 死亡率卻相近
2012.03.28
美荷兩國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同 死亡率卻相近
 根據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荷蘭接受子宮頸癌篩檢的年齡限制在30-60歲之間,美國婦女則以30歲以下與60歲以上的篩檢率比較高,但兩國的子宮頸癌死亡率卻相似。   研究團隊認為篩檢政策在臨床實作層面是否真正能達到效益大於成本,須視預防性服務如何被落實以及產生的健康成效而定,因此研究先說明荷蘭與美國子宮頸癌篩檢政策的歷史,並比較1950-2007年間兩國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涵蓋率與子宮頸癌死亡率。   研究指出,荷蘭在1976年由一項前驅性研究開始子宮頸癌篩檢,當時涵蓋四分之一的荷蘭人口,1985年政府重新檢視該計畫結果,不久之後隨即啟動全國性篩檢,一開始目標為35-53歲的女性,到了1993年篩檢計畫涵蓋30-60歲女性,每五年進行一次篩檢。荷蘭篩檢計畫的演進,是依據不同階段篩檢檢查的成本效益而制定。   美國則根據臨床指引與實作訂定國家公衛目標,實際篩檢情形交由個別醫療照顧提供者與州或地區計畫、公部門或私人保險、以及醫療專業機構合作執行,而讓醫療照顧者能個別解讀篩檢指引的內容,通常會造成頻繁密集篩檢的結果。   分析結果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涵蓋率,美國在1950-2007年間為每年每一千名女性中有300-450名,荷蘭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晚期為每年每一千名女性中有100-120名。子宮頸癌死亡率部份,兩國的數據在1950-1970年間有顯著差異,1950年美國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13名、荷蘭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8名,到了1970年代中期,兩國死亡率已相近並持續下降,2005年已降低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2名。   研究認為,兩國在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死亡率數據卻沒有反映任何差別,此外兩個方式達到特定目標族群的五年篩檢涵蓋率也相似。     資料來源:《The Milbank Quarterly》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乳癌及子宮頸癌風險
2012.03.12
避孕藥增加乳癌及子宮頸癌風險
根據最近一項南非研究顯示,口服型及注射型的荷爾蒙避孕藥將會增加罹患乳癌與子宮頸癌的風險,但癌症風險會在婦女停用避孕藥10年後不再升高,且停用時間愈長風險下降幅度愈大。   研究檢視南非約翰尼斯堡癌症個案控制研究的黑人女性資料,一共找出5,702筆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其他非婦癌相關之癌症病例。研究中所指口服型避孕藥為合成雌激素與黃體素類型、注射型避孕藥則為單獨黃體素成份。   結果發現,在過去10年內使用過任何形式的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之乳癌風險,是未曾使用過避孕藥女性的1.66倍(95% CI 1.28 to 2.16, P<0.001),其中尤以近期使用避孕藥者的風險稍高(OR 1.11, 95% CI 0.91 to 1.36, P=0.3);子宮頸癌部份與乳癌狀況相似,近期使用者的風險明顯增加(OR 1.38, 95% CI 1.08 to 1.77, P=0.01),停用10年後風險數據並不顯著(OR 1.01, 95% CI 0.84 to 1.22, P=0.9)。   雖然研究也發現使用避孕藥會降低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然而研究特別提到這些樣本數很少。這項研究出現的研究限制則包括存在其他因素以及回憶偏差可能干擾研究的結果。     資料來源:美國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
慢性腎臟病提高減肥手術後發生合併症風險
2012.03.06
慢性腎臟病提高減肥手術後發生合併症風險
據過去研究顯示減肥手術可以改善肥胖相關合併症並降低死亡率,但手術也可能增加腎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患在減肥手術後發生合併症的風險大於一般人,不過該機率仍低。   研究團隊分析27,736位病情嚴重程度不一的慢性腎臟病患,在2006-2008年間經歷減肥手術的資料。結果顯示,腎臟功能正常及第一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術後發生合併症的機率為4.6%,而第五期慢性病患者的合併症發生率則增高為9.9%。罹患第三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通常較年長,減肥手術後發生與肥胖相關的合併症盛行率較高,這些合併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及周邊血管疾病等。   經過多重變項分析後,嚴重程度每增加一期的病患,合併症發生風險就提高30%,然而雖然相對風險較高,可是絕對風險仍然很低。   研究建議,雖然減肥手術對腎臟病患者的效益是否大於風險仍未有定數,但醫師仍應仔細考慮這些病患實行手術後的合併症發生風險,優先於減肥手術所帶來的益處。     資料來源:美國腎臟學會臨床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read more
維他命D可助減輕經痛
2012.03.05
維他命D可助減輕經痛
  一項來自義大利的小型隨機研究指出,有嚴重經痛的女性在月經來之前,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D可減輕經痛。   這項研究選取40名在過去六個月中至少有四個月經痛困擾的女性,但排除曾經或正在使用子宮內避孕器者,並將她們分為兩組,一組20名女性在月經來之前的五天,每日給予單次劑量30萬IU/dose的維他命D3服用,另一組20名為安慰劑組。   經過兩個月後發現,服用高劑量維他命D3的20位女性中,有15位的經痛明顯改善;安慰組中20位中僅有4位有改善跡象。且前組中無人再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但安慰組有40%需要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止痛。   針對研究結果Bertone-Johnson與Manson博士評論認為,這項研究說明維他命D3有消炎止痛的效果,但高劑量服用仍是一個問題,2010年曾有研究指出年長女性年服50萬IU/dose會增加骨折與跌倒的風險,因此應繼續追蹤這項研究參與者後續的副作用反應,評估風險與效益問題。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阿斯匹靈助停經女性降低反式脂肪中風風險
2012.03.02
阿斯匹靈助停經女性降低反式脂肪中風風險
  脂肪攝取與發生中風之間的連結一直並未那麼直接,過去曾有兩項大型研究認為反式脂肪與缺血性中風沒有關連,但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攝取高單位的反式脂肪會增加中風風險,不過服用阿斯匹靈將有助降低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婦女健康行動觀察研究(WHIOS)中超過一千個缺血性中風案例,主要是依據87,025位健康的更年期女性所回答之飲食頻率調查問卷。結果發現,每天攝取最高單位6.1公克反式脂肪的女性,比最低攝取量2.2公克的女性,罹患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39%。   研究表示,反式脂肪大多常見於使用經過氫化過程的植物性油脂之加工食品,這類油脂會增加膽固醇、發炎及內皮細胞機能失調,進而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不過研究顯示,服用阿斯匹靈可降低這個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但statin治療、荷爾蒙療法或飲酒沒有相同效果。研究推測會出現這可能由於停經女性的血小板活性較高、血小板凝集力較佳,因此服用阿斯匹靈後,增加血小板對藥物的反應作用。   資料來源:神經學年報 (Annals of Neurology)      
+ read more
多吃柑橘類水果 有助降低女性中風風險
2012.02.29
多吃柑橘類水果 有助降低女性中風風險
過去研究裡柑橘類水果中的維他命C被認為對中風具保護效果,然根據近日一項英國追蹤長達14年的研究結果,柑橘水果中的黃烷酮(flavanone)成份也非常重要,黃烷酮是六種常食的黃酮類化合物之一,是天然抗氧化物質。研究指出,女性從飲食中攝取最多的黃烷酮成份,比攝取最少的女性,可以降低19%缺血性中風風險(P=0.04)。   研究團隊檢視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70,000位女性的飲食調查資料,發現黃烷酮的總攝取量從平均最高761mg到最低97mg不一,雖然在調整多重變項後,黃烷酮總攝取量無法預測缺血性中風的罹患風險,研究也無法排除柑橘類水果中其他成份的影響,結果僅能說明黃烷酮可能是柑橘類水果中具心血管保護作用的成份之一。   研究中以茶葉的黃烷酮成份含量最高,接著依序是蘋果、橘子或橘子汁,而研究裡女性大多數攝取來源為橘子及葡萄柚汁,佔63%,但整顆水果都吃下去會更好,因此研究建議多吃柑橘類水果。   研究限制包括可能仍有某些干擾因子未能排除,且柑橘類水果的黃烷酮含量可能會依季節、產地或種植過程而有所不同,往後也須針對黃烷酮對減少缺血性中風風險有更多研究產出。     資料來源:中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Strok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