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7.02
女性最後一胎愈晚生 反而活得更久
過去研究一致認同高齡產婦因年齡較大,身體機能與體力皆會變差,因此懷孕生產對產婦本身與寶寶都有較高的健康風險,雖有研究也曾指出高齡產婦並不會增加胎兒發生先天異常的風險,但普遍對高齡產婦仍持較負面看法。
不過,日前出現一項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研究指出,女性在33歲之後才生下最後一胎的話,她們將比29歲之前就完成並結束生產行為的同年齡女性,活到95歲的機率提高約1倍,顯示較年長仍生育對這些女性來說在此一意義上反而可能是件好事!
研究共包含462位女性,所有女性都至少生育一名子女,分析結果發現,以在33至37歲之間生產最後一胎的女性是最長壽的一群,她們活到95歲的機率是29歲之前就完成並結束生產行為的女性之2.08倍,37歲以後才生最後一胎的女性,長壽的機率也是其1.92倍。
研究認為,這些女性在較年長的年紀仍保有生育能力,代表她們的生殖系統老化速度較慢,同時,其他生理系統的老化也會同樣遲緩,有其他研究也曾經得出一樣的結果,其理論是特定基因變異使得這些女性可以較晚生育並且活得比較久。
最後研究強調,女性生產最後一胎的年紀並非指這就是適合生育的最佳時間,純粹只是因為女性選擇她們懷孕生產的時間點,因此,未來研究需特別針對「停經年紀」與長壽之間的關係進行瞭解,因為停經年紀才是女性保有生育能力時間長短的最佳指標。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

2014.06.26
女性小心!憂鬱讓心臟病容易找上門
憂鬱症與心臟病都是關係女性健康重大的疾病,根據2011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更新發佈的女性心血管保健指引,憂鬱症篩檢可作為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的一部份,憂鬱症治療雖不會直接改善心血管健康,但憂鬱症卻可能會影響女性是否接受並遵照醫生的建議,顯示女性憂鬱還是間接會影響其心血管健康。
最近出現一項新研究再發現,55歲以下的女性若有中度或重度憂鬱症,發生心臟病的機率是其他一般女性的兩倍!美國艾默里大學的研究者邀請3,235位心臟病或疑似有心臟病的參與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並評估這些參與者的憂鬱症症狀,之後三年進行一次追蹤。這些參與者中女性佔34%,且整體的平均年齡為62.5歲。
研究結果發現,55歲以下女性的憂鬱症症狀分數每增加1分,罹患心臟病情形就提高7%。有中重度憂鬱症使女性發生心臟病、施行動脈開張術、及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是其他一般女性的2.17倍、全死因死亡是2.45倍。
研究表示,這個年齡區塊的女性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這個研究結果將女性憂鬱症與心臟病拉起連結,有助於解釋為何美國女性的心臟病死亡率會高於男性,並提醒年輕女性應認真看待憂鬱症問題,儘早尋求協助。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4.06.24
避孕選擇:女人想的跟他們不一樣
一項美國的線上調查結果指出,目前大多數的避孕資訊多將重點放在強調預防懷孕的效益,但這事實上並不是女性最想要知道的,這個調查發現女性想聽的跟健康照護提供者想的不一樣,並提醒應注意女性選擇避孕時真正的需求。
日前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網路上進行調查,參與調查的有417位15-45歲女性及188位避孕服務提供者,兩組人都被詢問「當選擇避孕方法時,什麼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一共有34個問題讓參與者進行排序。
調查的結果顯示,女性最重視避孕方法的安全性問題,但避孕服務提供者則在意避孕方法如何使用,女性有26%想瞭解副作用,但同樣選擇該選項的避孕服務提供者卻只有16%。
這項調查同時蒐集了女性與健康照護提供者的看法,目的在強調在雙方一起決定女性避孕方式選擇的過程中,應將女性的個別偏好與需求納入考量的重要性。而為了讓女性與健康照護提供者在避孕選擇上有更好的溝通,研究團隊也正發展簡易工具Option
Grids,希望讓雙方一起比較找出最合適女性自己的避孕方式。這項調查是針對美國狀況,台灣部分現今則尚未看到其他相關研究或調查。
資料來源:避孕期刊(Contraception)
+ read more

2014.06.12
膽固醇過高恐有不孕風險
日前,《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刊登了一篇新發表的研究,提醒所有想要懷孕生子的夫妻注意各自的膽固醇指數,因為,根據研究發現,高膽固醇可能會使得懷孕困難。
研究者指出,與雙方膽固醇指數都控制在正常值的夫妻相比,夫妻當中只要有一人的膽固醇過高,就較難順利受孕。其中,若膽固醇指數過高的情況是發生在女性身上,受孕成功所需花費的時間較多;若膽固醇過高的情況是發生在男性身上,由於脂質濃度可能對精液的品質造成影響,膽固醇指數較高的男性精蟲數量明顯低於正常值。
最後,這項研究也發現,在所有情況中,若夫妻雙方的膽固醇指數都超過標準,受孕成功需要耗費的時間是最久的。
主持此項研究計畫的醫學專家表示:「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過量的膽固醇會對我們的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現在我們發現膽固醇指數也與不孕症狀有關。依據這項研究的發現,我們建議所有有生育計畫的夫妻接受膽固醇數值的檢測,確保自身的膽固醇數值在合宜的範圍,並且好好的控制它。」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_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_
+ read more

2014.06.06
糖尿病是導致女性心臟病的一大威脅!
有糖尿病的女性要多注意自己得到心臟病的機會將大增!最近一項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比較同樣都有糖尿病的男女之後罹患心臟病的情形,發現女性糖尿病患者比男性患者得到冠狀心臟病的風險要來得高,呼籲大家應重視女性糖尿病問題。
研究整理了1966-2013年間64個研究,分析858,507名男女的資料,這些男女最後罹患心臟病的有28,203位。其中以同一性別進行比較,糖尿病會使女性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提高將近2倍,但男性部分該風險只提高1倍。將兩項資料統整後,女性糖尿病患者比男性患者該風險高出44%。
現今治療糖尿病,女性雖與男性接受相似的治療,但女性卻比較難以達成治療目標。研究認為出現性別差異的可能原因在於男性一般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時間比女性早,較早開始積極接受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因子的治療與控制。同時,根據英國資料顯示,在確診為糖尿病時女性的BMI值已比男性高出將近兩單位BMI值,且新陳代謝惡化程度也已較嚴重,女性等於是在接受糖尿病治療之前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子狀況已比男性要來得糟。
因此,研究認為糖尿病與心臟病的風險因子都應性別化看待,將女性視為與男性有所區別的獨立個體,並建議針對女性我們應在前糖尿病期就進行篩檢,密切追蹤高風險族群,同時給予女性更積極的治療。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2014.05.27
吸菸的女性提早停經 患心臟病機率將大幅提高
進入更年期一直到停經是女人生命必經且再自然不過的一段過程,一般正常女性的平均停經年紀在50歲左右,但某些女性會因精神壓力大或個人生理因素出現提早停經現象,而在過去研究中已發現,一旦女性停經後缺乏荷爾蒙的保護,將提高發生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心血管疾病與中風以及早發性死亡的機率。
最近又有另一項來自瑞典包括2萬2千停經女性的長期追蹤研究呼應了提早停經會增加發生心臟病的論點。這項研究發現,女性若在40-45歲之間自然提早停經,那麼她們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將比在50-54歲停經的女性要來得高出40%。停經時間每延後一年,發生心臟病機率將更降低2%。
再者,過去已經知道吸菸會使女性提早停經,這項研究則進一步再指出,女性曾經吸菸且即便早已戒菸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她們若在46-49歲之間就發生停經,她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還是會增加。
北美停經學會(NAMS)表示,停經無論時間早或晚都是須特別注意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而且這是女性採取各種方式降低風險的好時機,方法包括運動、健康飲食、減重及戒菸。這個研究結果會帶動未來出現更多研究去瞭解到底提早停經與心臟病之間的關連性為何、以及探討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是否也可能會造成卵巢功能退化的問題。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