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3
年齡不是問題?學者籲重視年長女性的子宮頸篩檢
近日一份回顧性的研究指出,在英國,子宮頸癌的新確診案例約有20%為65歲以上的婦女,其中約有一半左右因此死亡;相較之下,25歲以下的新確診病例則僅佔2%。美國癌症學會估計今年將會有12,900個患侵襲性子宮頸癌的新案例確診,約4,100人因此死亡。雖然子宮頸癌通常於中年女性身上發現,但仍有15%以上的案例來自65歲以上的女性。
但最近的研究卻顯示,50歲以上的女性較不可能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2013年的調查結果,過去5年內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女性年齡分布狀況為:50~54歲之間的女性有82%接受篩檢;55~59歲有76%;而60~64歲則剩下73%。
而一項由英國的「Jo’s Cervical Cancer
Trust」子宮頸癌防治基金會所進行的研究發現:50~65歲女性未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她們缺乏與疾病、疾病成因的相關知識。約有60%的女性並不清楚子宮頸癌是因人類乳突病毒(HPV)而起,同時對於病毒的潛伏期極長,癌症病變發生的原因很可能來自於自身早期性生活。
另一方面,亦有研究指出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未來確診為子宮頸癌的風險有關。調查發現,在65~85歲的女性中,若於50~64歲期間接受篩檢且結果為陰性,後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者佔萬分之8;而於50~64歲間未曾接受篩檢,而後被診斷出罹癌者佔了萬分之49。同時,學者發現女性在50~64歲間若3次的篩檢結果皆為陰性,便較不可能在未來20年間罹癌。
英國的學者Dr.
Sherman認為,疏於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確實是年長女性確診罹癌數量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定期接受抹片篩檢確實有助於降低HPV感染發展為子宮頸癌的風險。她強調:我們當前對於子宮頸癌的觀念應該有所改變,他其實就跟乳癌、大腸癌一樣,對女性的影響深遠且會持續至老年。
雖然本篇研究著重在針對年老女性的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過,台灣女連健康網也在此提醒大家,隨著科技的發展,篩檢的方式越趨多元,除了抹片檢查外,病毒基因檢測也是預防子宮頸癌的一種篩檢方式;而不斷更新的研究數據也讓各國的篩檢指引有所變動。目前台灣的指引建議有性行為者或是年滿30歲的婦女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年齡、施作頻率與方式等方面都仍有改進空間。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
2015.06.10
女性防愛滋,性平觀念是關鍵
來自全球愛滋病最盛行的南非研究指出:性別平等概念較完整的女性,使用保險套且會與伴侶討論性事的頻率較高,顯示性別平等教育是女性從事安全性行為的關鍵。
研究副編輯-南安普敦大學的Nuala
McGrath博士說明,此研究以住於南非郊區KwaZulu-Natal且患有愛滋病的372名女性和158名男性為研究對象,研究員訪問其過去的人際關係、性活動以及揭露自身為HIV感染者的經驗,其人口資料和社經地位亦被記錄下來。
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擁有越平等的性別角色觀念;26歲以下的女性若擁有越平等的性別角色觀念,於近期的性活動中使用保險套的頻率越高,同時,她們曾經使用保險套及會在初夜使用保險套的頻率也較高。反觀26歲以上的女性及所有男性,平等的性別角色觀念並沒有影響其使用保險套的狀況。
另外,研究亦發現相較於男性,女性較容易經歷被伴侶強迫的性,這種非自願的性與保險套低使用率相關。但是若男女雙方皆有告知伴侶自己感染了HIV病毒,他們在最近一次的性活動中較傾向使用保險套,顯現伴侶雙方若曾針對性事溝通過,會是安全性行為的另一個關鍵。最後,研究指出社會對HIV的污名化會阻礙感染HIV的女性使用保險套。
Nuala
McGrath解釋,由於女性擁有男尊女卑的觀念,會強化其在關係裡的弱勢地位,導致難以拒絕伴侶的性需求及在性事上與伴侶溝通,如使用保險套。而研究者未針對HIV的社會污名阻礙受感染女性要求男性使用保險套之現象做進一步的解釋,本會認為可能是因為患有HIV的女性因害怕被貼上標籤,而傾向用無套性交避免社會歧視。
綜合以上發現,研究者強調,預防感染HIV病毒的關鍵,可以從教育女性平等的性別觀念、鼓勵伴侶雙方討論HIV病毒開始,並且藉由一起面對、抗議社會對HIV病毒的污名化來避免女性因怕被歧視而不使用保險套的情況一再發生。
資料來源:PLOS ONE
+ read more
2015.06.02
心臟疾病風險有種族差異!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雖然同屬於非代謝症候群,肥胖和過重的黑人女性的心臟疾病風險較一般女性高;但對白人女性來說,過重卻不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Gentofte醫院心臟科的Michelle
D.
Schmiegelow醫師,她以肥胖程度和代謝症候群的狀況作為依據,並納入種族和族群的考量,分析更年期婦女的心臟疾病風險;研究對象為12,364位美國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裡50-79歲的婦女。
經過13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非代謝症候群的女性中,過重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女性的1.49倍,但白人女性卻是0.92倍;而肥胖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1.95倍,但肥胖的白人女性卻是1.07倍;相同的,在符合兩項代謝症候群指標的女性中,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比白人女性高。
過去心臟病研究的參與者大多為白人女性,這份研究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納入了很多黑人女性;而這份研究也確實發現種族會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若光是用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來評估心臟疾病的風險的話,黑人女性的風險會被低估,而白人女性的風險則會被高估。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5.05.21
孕期過重後遺症:孩子易發胖!
全球目前每年有130萬名孩童出現過重情形,當中約有30萬名已有肥胖問題,另根據美國國家醫學院(IOM)指出,在2004-2007年間,已有超過半數的孕婦在懷孕妊娠期間增加過多體重,因此對於孩童及孕產婦來說,過重或肥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2014年曾有美國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期間體重過多或不足,都將會使得孩子在二至五歲時的體重過重。日前出現另一研究再度提出呼籲,孕婦在懷孕期間過重的話,孩子在八歲時體重將會明顯增加,導致過重或肥胖。
這項研究的團隊在希臘國家資料庫中隨機選取5,125位孩童資料,並針對他們的母親進行電話訪談調查,瞭解這些女性懷孕時的年紀、妊娠期間體重變化、運動量、抽菸狀態、酒精攝取量,以及孩童在八歲時的BMI值。結果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增加的體重、運動程度及抽菸狀態,都與孩童出現肥胖問題相關。
研究最後指出,懷孕時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孩子在孩童時期變過重或肥胖的機率,根據目前美國運動醫學院及美國婦產科學會的建議,如果孕婦沒有健康問題或婦科併發症,最好每週適度運動150分鐘。懷孕是女性可以修正不健康習慣的最好時機,醫護人員應提醒孕婦做好體重控制、避免抽菸或飲酒、並進行適度的運動。
資料來源: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 read more
2015.03.31
危機即轉機!月經週期與陰道健康
談論女性健康,生殖系統一直備受關注,最近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性荷爾蒙的變化與女性陰道健康之間有著重要關係。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審查員認為,這將對與女性陰道相關的研究產生重大影響。
這份報告整理了歷來與女性陰道健康相關的研究,發現月經週期間所分泌的性荷爾蒙是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因素。在月經結束後,身體會藉由分泌黃體素和雌二醇(Estradiol)以利受精卵著床,此時女性生產道中具抗病毒能力的上皮細胞(epithelail
cells)、免疫細胞及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s)會受影響,降低平常預防病毒及感染源入侵的保護功能。因此女性在這段期間會較平常容易感染HPV、HIV等其他透過性接觸傳染的病毒而罹患婦科疾病,如子宮頸癌。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來,了解感染發生於何時及何處將有利於促成新的殺菌藥(microbicides)藥物制放系統(delivery
system),在必要的時間及位置提供適量的殺菌藥給女性,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服藥方法。未來也可能因此開啟新的治療途徑,藉由強化人體細胞內的抗病毒活動來預防婦科疾病。對個人行為行為造成的影響可能在於,藉由辨識所謂的「安全期」,來預防女性因性行為罹患婦科疾病。最後,在藥物發展方面,亦可能促進殺菌藥、疫苗及避孕藥的研發。
這份整理報告的研究經費來自於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
資料來源:Nature Reviews in Immunology
+ read more
2015.03.26
陰道菌種學問大!評估工具VaginArray問世!
針對女性陰道健康,近來有一項可靠且低成本的技術可以檢視陰道環境及是否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是處於育齡年齡的女性最常見的陰道炎類型,而導致陰道炎的原因是因為陰道環境中具保護作用的益生菌—「乳酸桿菌」(lactobacilli)數量下降,同時厭氧菌如加德諾菌(Gardnerella
vaginalis)、阿托波氏菌(Atopobium
vaginae)、人型黴漿菌(Mycoplasma
hominis)菌種增加,在菌種失衡下因此罹患陰道炎。而罹患陰道炎者罹患生產性疾病和婦科疾病的機會也會增加,如羊水及胎膜感染、尿道感染以及由性交感染的疾病等,並且容易生出早產兒。
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經常使用的治療方式是給予克琳達黴素(Clindamycin)及滅滴靈(Metronidazole)等抗生素,然而病情復發的情況頻繁且原因不明,尤其已患病1-3個月者有15-30%的機會會復發,患病6-12個月者有50-70%的機會會復發。
而近來出現了一種抗生素稱為Rifaximin,被認為是新的治療陰道炎的方法。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治療以前,目前一項被稱為VaginArray的工具可以評估陰道健康以及是否有陰道炎。VaginArray運用被稱為「微陣列」的技術,藉由17個偵測裝置去了解棲息於陰道中的特定菌種的密集程度。VaginArray從各個偵測裝置所顯現的螢光密集度去了解這些特定菌種的數量,進而了解陰道環境中益生菌及厭氧菌之數量是否平衡。並且據共同研究者Beatrice
Vitali,一位義大利波隆納大學藥學與生物科技學系的教授認為,這項工具可用以了解有婦科疾病的婦女的陰道環境變化,還可以評估治療方法對陰道中微生物的影響。
資料來源: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