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糖尿病發病率較低是因為...?!
2015.03.23
女性糖尿病發病率較低是因為...?!
  肥胖男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肥胖女性來得高是長久以來為人所知的事實。日前,來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學者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男女肌肉中蛋白質的活動狀況不同。   當人們體重過重時,體內的骨骼肌會發展出胰島素抗性,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而本次的研究小組發現名為PTEN的蛋白質是當中的關鍵,且其活動方式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PTEN蛋白質的活動會阻礙肌肉中胰島素發出信號,導致肌肉無法獲取足夠的糖分。這種「肌肉胰島素抗性」增加了發展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而本次研究發現,女性的肌肉抵銷、中和此種蛋白質的成效較好,因此,胰島素能較好的運作,使肌肉獲得足夠的糖分。   研究主持人Samaan博士說明,PTEN蛋白質是女性相對來說較不易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一個可能解釋,即便她們含有比男性更多的體脂肪。而本次的研究發現對於未來的治療方式相當重要。研究團隊現已開始著手下一階段的研究,了解PTEN蛋白質在不同的細胞中如何被調節。   資料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 read more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百病的根源?!
2015.02.04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百病的根源?!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荷爾蒙失調疾病,在美國是造成許多女性不孕的主因之一。根據美國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醫學期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罹患其他疾病,尤其是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一般女性高,也較容易因重病住院。   這項研究將1997~2011年間,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2568位15歲以上澳洲女性與25,660位同年齡層的一般女性對照分析。結果發現患有此種荷爾蒙失調症狀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心臟疾病、糖尿病、子宮內膜癌或遭遇生育障礙及精神障礙等問題。   研究論文作者之一的澳洲西澳大學生殖醫學專家羅傑‧哈特醫師表示,他們比對兩組參與者的住院率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兩倍之多。因此,他呼籲應該給予這一族群患者更多的醫療資源與關注。   多囊性卵巢症候的典型表徵包括:月經周期不規則、高雄性素症(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多毛症及青春痘等)、多囊性卵巢狀態。此症候群容易引發女性生育問題,包括容易無排卵不孕症、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妊娠及其他妊娠相關問題。   哈特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影響不只女性的生育健康,還包括其他長期慢性疾病。研究也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風險較高,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哮喘、壓力或焦慮、憂鬱症、濫用藥物、自殘等。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美:HPV基因檢測比子宮頸抹片篩檢更有效
2015.01.13
美:HPV基因檢測比子宮頸抹片篩檢更有效
  2014年4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HPV基因檢測技術運用於2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初級篩檢,幫助患者了解自己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並有助醫事人員評估後續的追蹤檢測流程。日前,兩篇新的研究結果顯示HPV基因檢測所提供的數據比現行普遍採取的子宮頸抹片篩檢更為有效。   為了評估HPV基因檢測作為子宮頸癌初級篩檢方式是否適切,來自各領域的子宮頸癌篩檢專家學者組成專門小組,一同回顧「進階HPV診斷需求之滿足(ATHENA)」研究的相關數據,期望能藉此了解HPV基因檢測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HPV基因檢測可辨別出14種病毒型,包含造成美國7成子宮頸癌的16型與18型病毒。專家小組建議,女性若經由HPV基因檢測發現感染16型或18型病毒,應立即接受陰道鏡檢;若是檢測出其他12種病毒型,則應在一年內再次接受HPV基因檢測與抹片檢查。   另一篇研究檢驗了ATHENA的分析結果,共計42,209名25歲以上的女性同時接受抹片檢查與HPV基因檢測,以供研究人員比對檢測結果;同時,研究者也關注HPV基因檢測在不同年齡層施作的差異。結果發現,在25~29歲的女性群組當中,HPV基因檢測篩檢出高風險子宮頸病變的數量是抹片檢查的兩倍。在其餘年齡群組中,HPV基因檢測的結果則與抹片檢查的結果一致。 專門小組中的Huh博士認為這是子宮頸癌篩檢的一大進步,因為HPV基因檢測結果為偽陰性的可能性極小,能針對女性罹癌的風險評估提供更可靠的保證,而且與抹片檢查一樣每三年接受一次檢測即可。其他學者也認為HPV基因檢測的經濟效益較高,更有利於資源不足以接受多項檢查的弱勢群體。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如澳洲、荷蘭,使用HPV基因檢測進行初級篩檢。   資料來源:Gynecologic Oncology        
+ read more
心血與來潮:初潮年齡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4.12.26
心血與來潮:初潮年齡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
  月經作為女性健康指標之一,不只關乎生育健康,更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運作狀況有關。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初潮年齡過早的女性成年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最近的研究數據則指出初潮年齡可能影響女性罹患心臟病、中風與高血壓的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團隊,花了十年蒐集來自英國130萬名50-64歲婦女的數據,發現初潮年齡在10歲以下以及17歲以上者,較初潮年齡13歲者患得心臟病、中風和高血壓的機會各上升了27%、16%和20%。即便將參與實驗者的體重、吸菸習慣和社經地位等變項納入考量,此結果依然成立。   日前哈佛醫學院亦有研究指出,初潮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此研究從1,638位40歲以上的婦女樣本獲得實驗結果,發現初潮年齡越早,患得肥胖症的可能性越高,進一步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面對這些風險,英國牛津大學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團隊領導人Canoy博士建議,在年幼時控制肥胖可以避免初潮年齡下降的趨勢,進而降低患得心臟疾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 read more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4.12.12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多數生產完的媽媽能夠分泌足夠的母乳餵飽寶寶,但也有一些媽媽是需要藉由藥物刺激以增加泌乳量。有專家會鼓勵媽媽服用一種具有鎮吐以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domperidone,利用藥物可能會產生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副作用,促進乳汁分泌,但是過去已有研究該藥物可能與出現心律不整與心因性猝死等健康傷害有關連。   近日一項法國的新研究呼應過去的論點,提醒大家domperidone雖然對喝母乳的寶寶沒有危險,但對媽媽心臟健康的潛在傷害風險仍值得憂慮!   這項由法國研究者Catherine Paul博士所領軍的研究,分析數個domperidone藥物的大、小型研究,整理當中與藥物效益及風險相關的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有4個研究結果發現domperidone會增加母乳分泌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10-20毫克劑量的domperidone三天,但也有其他建議應提高劑量到120或160毫克才夠。   關於副作用,在7個共包含113名寶寶的小型研究中,其中85名寶寶身上並未見有任何藥物副作用反應、其他28名則無相關資訊。其他涵蓋60對媽媽與寶寶的小型研究結果,在藥物安全性上同樣沒有疑慮,但針對domperidone的效益則無法做出結論。   研究認為,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服用domperidone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和心因性猝死,而心律不整又是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的疾病,因此要拿domperidone做為催奶的藥物,對媽媽還是有健康疑慮。研究最後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母乳哺育的實際實行情形要比非適應症服用domperidone來得效益高且較安全。     資料來源:人類哺乳期刊(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 read more
婦女曾捐贈腎臟  恐增加懷孕併發症風險
2014.11.28
婦女曾捐贈腎臟 恐增加懷孕併發症風險
  年輕婦女有意願捐腎前,常會詢問對未來懷孕是否有影響。日前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捐贈腎臟的年輕婦女,她們懷孕時,妊娠高血壓或毒血症的風險可能比較高。   加拿大麥克麥思特大學,倫敦健康科學中心的阿米特高格(Amit Garg)醫生博士和其同事,進行一項回顧性的追蹤研究。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共包括85名捐腎的婦女(131次的懷孕)加上510名未捐腎的年輕婦女,總共有788次的懷孕。捐腎婦女從1992年到2009年間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進行腎臟,並接受持續追蹤至2013年3月。   主要研究結果是兩組婦女中被診斷出有妊娠高血壓或毒血症者,以捐腎婦女組別的比例較高。但在這兩組中,發生早產或新生兒體重偏低這兩方面的表現無明顯差別,且捐腎組中並無母體或胎兒死亡的案例。研究還是強調,絶大部分的婦女捐腎後,在懷孕時並没有問題;而對於母體及胎兒有否十分嚴重的後果,其可能性仍然低。   過去曾有兩個研究也是與捐腎後對懷孕的影響有關:分別來自挪威及美國明尼蘇達州,他們針對妊娠高血壓、毒血症和其他與母體或胎兒相關的風險的結論都和此項研究發現類似。   研究指出,雖然仍未完全確定這些風險的大小,但是在審查所有的証據及有關的限制以後,我們相信應該採取行動。在實際臨床實作的指引中,須納入這些風險資訊,當婦女未來還有可能懷孕,有意捐贈及受贈腎臟器官者都應在簽署同意書前明白這些風險;也要用在引導對捐腎者懷孕時的照顧上。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