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07
婦女頻尿的原因與治療
排尿是身體排除多餘的水與廢物的方式。雖然這是生存的重要功能,但太頻繁的排尿也會對女性的生活品質帶來不良影響。頻繁的跑廁所、難以入睡或者出於對可能漏尿的擔心及恐懼而避免外出,這些往往是頻尿婦女的日常。
學者指出,每個人每天排尿的次數不同,取決於所攝取的水分和腎臟的運作狀況。不過,一般人在24小時內應該會有6~8次的排尿;偶爾可能會因飲食作息等影響而比較頻繁。但是若常常在一天中排尿八次以上就可能有頻尿的問題。
本篇文章將依序介紹造成婦女頻尿的原因、症狀、治療方法以及如何預防等。
【原因和風險因子】
有時,頻繁的跑廁所起因於喝太多飲料、攝取過兩咖啡因對膀胱造成刺激。然而,頻尿也可能是身體健康問題所導致。例如:
膀胱結石
糖尿病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的慢性炎症疾病)
低雌激素水平
膀胱過動症
尿道感染
骨盆底器官虛弱
肥胖也是一個可能的原因。過多的重量可能為膀胱造成額外的壓力。結果可能造成骨盆底肌肉力量較弱及頻尿。
另一個導致頻尿的因素是懷孕。隨著懷孕進程不斷增長的子宮在懷孕期間會對膀胱施加額外的壓力,可能使得懷孕婦女不得不更頻繁地去洗手間。據研究估計,約有41.25%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經歷頻尿問題。而其中約有68.8%的婦女因而感到不適或痛苦。
若曾經歷過陰道分娩,幫助膀胱保持在適當位置的骨盆底肌肉力量可能因此削弱,而使排尿較頻繁。頻尿也可能起因於膀胱神經受損。有時這些膀胱控制問題不一定會在婦女分娩後立即發生,可能事隔多年才出現症狀。
更年期也可能影響膀胱控制;當婦女不再有月經,身體便會停止產生雌激素。當這種可以影響膀胱和尿道機能順利運作的激素消退,便可能造成頻尿問題。
【症狀與併發症】
當相關生理機能出問題時,除了排尿頻率的改變外,婦女也可能經歷其他症狀。這些額外的症狀-如疼痛或無法控制膀胱-能夠提供醫生線索來確定造成頻尿的原因。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尿液變色(如紅色、粉紅色或可樂)
突然有強烈的排尿衝動
無法徹底清空膀胱
漏尿或失去對膀胱的控制
小便時疼痛或灼熱
與頻尿相關的併發症往往取決於病情的根本原因。例如,如果女性的頻尿起因於尿路感染,若未經治療,感染症狀將可能會變得嚴重和蔓延至其他部位。這可能會損害腎臟並導致尿道狹窄。
另一方面,若未適時獲得醫療協助,頻尿將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患病婦女的生活品質。像是半夜經常要醒來去洗手間而影響睡眠品質;也可能因為害怕露尿或因為必須經常離席等困擾而減少/停止參與社交活動。這些都會對女性的幸福感產生影響。
【該什麼時候去看醫生?】
當頻尿問題伴隨可能遭受感染的症狀時便應盡速就醫。例如:發燒、排尿時疼痛,以及出現粉紅色或血色的尿液。
另外像遭遇排尿困難、骨盆腔疼痛,或經歷任何不舒服且干擾生活品質的狀況食,也應主動尋求醫療協助。
【治療和預防】
若是因尿道感染而引起頻尿,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可能會有所幫助。
若頻尿問題非因感染引起,治療和預防的方式則包括:
改變生活方式:如避開已知會刺激膀胱的食物與飲料,如咖啡因、酒精、碳酸飲料、巧克力、人造甜味劑、辛辣食物和以番茄為基底的食物。
調整水分攝取狀況:避免在睡前飲用過多的水,以減少夜間醒來的次數。
膀胱(再)訓練:患者將被要求在固定時間排尿,而不是一有尿意便急著到廁所解決。不過,有學者認為這不是女性在一開始就應該考慮嘗試的方法。
此外,醫生也可能以減少膀胱痙攣的藥物、鼓勵放鬆膀胱等方式幫助患者減少不得不去洗手間的需求。可能用於治療頻尿的藥物有:
Imipramine (Tofranil)
Mirabegron (Myrbetriq)
Oxybutynin (Ditropan)
Tolterodine extended-release (Detrol)
有時候醫生也可能建議注射肉毒桿菌毒素(BOTOX)來降低膀胱痙攣的發生率,幫助放鬆膀胱。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7.03.23
晚一點生,你會是更好的媽媽!
一項丹麥的新研究顯示,孩子的行為與媽媽的年齡有關。與年輕媽媽的孩子相比,媽媽年紀較長的孩子其行為、社會和情感問題較少。據研究,年紀較長的媽媽在初為人母的早期階段能夠更好的處理事務,並具有更正向的養育態度。
不論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婦女將「擁有孩子」的計畫往後延。雖然較晚生育的女性遭遇妊娠併發症、流產、早產和胎兒發生缺陷的風險增加。但丹麥Aarhus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年紀較長的母親較不會懲罰或責罵孩子,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行為、社會與情緒問題也較少。
這份研究以「丹麥兒童追蹤調查」為依據,分析其中4,741名母親的面試和自我評量問卷結果。其孩童也分別在7、11和15歲時重複接受評估。
分析結果發現,年紀較長的母親在初為人母階段表現得較好,對於懷孕的擔憂也較少。同時,她們對即將成為父母一事所持有的感覺更正向,對子女的態度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這些較晚生育的女性通常擁有較為穩定的人際與情感關係;教育程度較高;且取得相關資源的管道比年輕媽媽來得更好。
Aarhus大學教授Dion
Sommer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變得更加靈活有彈性,更懂得寬容,並且能夠更合宜的處理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心理成熟可能解釋何以較晚成為母親的女性較不責罵和懲罰孩子。」
雖然生育受到年齡的限制,傳統上認為早點生小孩較為健康,但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晚生育的優點;例如對女性晚年的身體健康與認知發展來說,晚點生育其實是較好的。而今,又有研究指出有益於孩童的發展。這麼看來,推遲開始家庭的決定就長遠而言可能是有益的。(推薦閱讀:晚生不好?研究:35歲後生育的女性將會更聰明)
資料來源: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歐洲發展心理學雜誌
+ read more

2017.03.21
美專家敦促為青少年、成人提供非處方避孕藥
根據研究顯示,2015年美國青少年出生率降至歷史最低,每千名15至19歲的女孩中僅有22.3名活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情況與避孕藥取得容易有關,並建議將口服避孕藥由處方藥改為非處方藥,提供給青少年和成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審查了過去幾十年來所發表的相關研究,發現大量證據支持口服避孕藥以非處方藥方式提供而不是限於處方藥。
這些研究的內容包含了青少年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各種避孕方式的懷孕風險、青少年正確使用避孕藥的能力,以及避孕藥易於取得(作為非處方藥)可能對性行為的影響以及可能減少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的擔憂。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兒科助理教授Krishna
Upadhya博士指出:幾十年的研究表明,大多數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在18歲之前,提早使用避孕措施可以降低青少年懷孕的風險。我們的結論也強調,讓青少年更容易取得各種避孕工具並不會導致更多的性行為,但會減少意外懷孕的發生。
Upadhya和其研究團隊指出,青少年有足夠的推理能力,因此能夠對口服避孕藥的使用與否做出明智的決定。且學生的生活相較之下較為單純,較不會遭遇到特殊情況與行為的束縛,因此青少年更可能每天按時地服用。此外,青少年避孕失敗率與成年女性相比並沒有顯著差異。並且,青少年約有9成的時間能正確回答關於避孕使用方式的問題。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藥物取得的方便性有所提升後,青少年的事後緊急避孕藥(plan
B)使用率有所上升,從2002年的8%增加到2011~2013年間的22%。[推薦閱讀:事後避孕藥與一般口服避孕藥有甚麼不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放寬事後避孕藥服務了誰?;開放事後避孕藥好嗎?(影片)]
研究人員結論:口服避孕藥是普遍、安全和有效預防婦女和青少年懷孕的方法。
任何未來的非處方藥都有可能使青少年受益,而且沒有科學的理由限制不同年齡的取用。
不過,這樣的建議是否能夠完全複製到台灣值得好好思考。畢竟國情間有很大的不同,不論是在醫療體制、社會文化價值與教育上都有許多差異。現今台灣的性教育執行仍有許多值得檢討改進之處,關於安全性行為的教導既不夠普及也不盡正確;貿然開放反而可能不利於良好情感關係與性別平權概念的發展(誠如本篇研究所發現,事後避孕藥使用率上升的狀況雖然可能與青少年出生率降低有關,但從社會文化與女性健康長遠的角度看來,這是否是一個值得欣喜的現象仍值得質疑)。期許我們的政府與社會能夠以人民身心健康福祉為思量此議題的出發點,首先投入更多心力提倡、重視安全性行為與性教育,其後再來考量藥品開放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資料來源: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read more

2017.03.17
搬重物、輪夜班影響女性生育力?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工作非常耗體力或是工作時段在晚上的女性,其生育能力可能受影響。
帶領研究團隊的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員Lidia
Minguez-Alarcon說明,過去的研究已發現職業與生育能力相關,亦即有些職業特性可能影響女性懷孕的機會以及成功生產的可能性,但是這些研究並未具體分析代表生育能力的生理數據,因此他們計畫從女性生理數據來了解工作場所的因素是否會影響女性生育能力。
研究團隊找來473名曾尋求生育治療的女性,並檢測能反映卵巢儲備功能(ovarian
reserve)的指標–所剩卵子的數量及代表生育力的卵泡刺激素水平(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水平越高代表生育力下降。此外,研究團隊從研究對象中找出曾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共313名,並觀察他們的卵巢反應(ovarian
response)–可發展為健康胚胎的成熟卵子數量。全部女性都被要求完成問卷,以了解他們的工作對體力的需求程度及工作的時程,研究團隊再分析這些工作因素與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的關係。
研究發現,經常搬重物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卵泡刺激素水平,但是相較於未經常提重物的女性其剩餘卵子數量較少。此外,相較於工作於日間的女性,輪班的女性有較少的成熟卵子,並且值夜班的女性其成熟卵子數量更是少。而在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中,相較於工作不耗體力的女性,工作耗體力的女性卵子數量下降了8.8%,成熟卵子數量也少了14.1%。值得注意的是,輪夜班的女性其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與一般日間工作的女性的落差更是大。
研究團隊說明,輪夜班影響生育能力可能與生理時鐘被擾亂有關,而經常做耗體力的工作可能干擾女性身體分泌促進卵子成熟的荷爾蒙。不過,研究團隊提醒,這些數據下降不代表女性無法生育,而是可能會花比較長的時間受孕或是需要接受體外受精等治療方法。最後研究團隊說明,其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尚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仍建議計畫懷孕的女性盡量避免搬重物及讓生理時鐘受影響。
資料來源: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7.03.06
男女避孕新選擇
台灣女人健康網曾為大家介紹男性避孕凝膠Vasalgel通過猴子試驗,期待在未來能做為男性避孕的選擇之一。除了凝膠,男性避孕還有其他方法嗎?一起來看看最新的報導。
血壓藥
過去使用的賀爾蒙相關藥物,如睾酮,雖然能有效停止製造精子,但卻因為情緒撥動、性慾降低、痤瘡等副作用,降低服用意願。
科學家發現,降血壓用藥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最有效的替代品,硝苯地平似乎可以使讓精子停止游動,以致無法與卵子接觸。
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正在測試硝苯地平等藥物是否可以開發為男性避孕藥丸,預計五年內可以開發成功。
精子開關
德國一家公司最近開發出的Bimek
SLV,是個可以植入在陰囊的開關,藉以控制精子的流動。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用手術把輸精管切開,加入一個可以控制流動的開關,因為輸精管靠近陰囊的外側,所以可以通過壓過皮膚來打開和關閉裝置。自此就可以在外面控制,要避孕與否用一個開關搞定。
據稱,整個安裝過程只需要30分鐘,目前這個技術仍然在試驗階段。
RISUG凝膠
印度有一種代替輸精管切除術的凝膠RISUG已發展了十多年,和Vasalgel類似,是注射到輸精管內形成屏障。不同的是,RISUG會在接觸到精子時殺死精子。
不過研究發現,RISUG凝膠可能有從輸精管洩漏的情形。
遠程控制植入
而在女性的避孕選擇上,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可以通過遙控器打開和關閉的植入物。這意味著想要懷孕的女性可以關掉這個植入物,而不必去看醫生。
這個植入物體積小於郵票,會釋放小劑量的賀爾蒙避孕藥物Levonelle,植入物將產生小的電荷,緩慢地融化在儲存器中密封的藥物。透過遙控器可以停止藥物。
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2.21
規律的運動幫妳擊退更年期症狀!
女性在更年期時因為女性賀爾蒙的減少,對生理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更可能降低生活品質。
通常用來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方式是賀爾蒙療法(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服用女性賀爾蒙與黃體素。賀爾蒙療法能有效緩解更年期症狀,並且預防骨質流失。但也有副作用,如果長時間使用可能增加心臟病、中風、乳癌等疾病的風險。
西班牙達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進行了一項研究,200名有12個月以上久坐習慣,年齡在45至64歲間的停經女性參與。
研究人員讓這些女性進行20週的運動計劃,研究參與者的靈活度、體重、血壓和心血管健康有無顯著改善。
參與研究的女性中,有40%至60%改善了血管舒縮方面的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比例甚至高於停經前婦女的比例。
這對於不願意透進行賀爾蒙療法或是想尋找安全但有效的非藥物方式來控制更年期症狀的女性是個好消息。
北美更年期協會(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執行董事JoAnn
Pinkerton博士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規律運動的生活方式能夠增強停經後女性的健康、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並且。還能減少潮熱並改善情緒。總體來說,當健康的風險減少時,女性的感覺會更好。
來源:University of Granada、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Daily Mai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