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5
                                        美國通過事後避孕丸為非處方藥物
                    
                        經過了三年多爭論,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終於在今年8月24日決定將事後避孕丸(Plan
B)列為非處方藥物,但是販賣對象僅限於成年女性,也就是說,18歲以上的女性不需取得醫師的處方簽即可在藥房買到事後避孕丸,但是藥房不能將事後避孕丸直接放在開放式的藥櫃中,以避免未成年少女取得。
事後避孕丸在1999年被認可為處方簽藥物;2003年時,FDA的顧問委員會(Advisory
Panel)提案認為事後避孕丸可以開放在藥房販售,不需處方簽即可購買且沒有年齡限制;通常FDA會遵循委員會的建言,但這次卻不然,它仍被列為處方簽藥物;直到今年八月將年齡限制為18歲後,才通過此提案。
反對將事後避孕丸列為非處方藥物的民眾認為,這會使青少年的性行為更加氾濫;甚至有人認為,這種防止受精卵著床的避孕方式簡直就是一種墮胎行為。天主教主教會議表示,無論是對成年或未成年女性,他們將持續反對將事後避孕丸變成非處方藥物。
但是,根據2005年1月份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JAMA)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事後避孕丸並不會影響性行為結果,因此對於性氾濫的疑慮其實是多餘的;此外,事後避孕丸能減少意外懷孕的發生;然而,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事後避孕丸通常在發生性行為的72小時之內服用,有些人即使過了72小時仍會冒險一試,這是否會影響女性健康或青少女發育都需要再觀察;而且,若事後避孕丸通過為非處方簽藥物,對於原本就處於弱勢的女性而言,是否使其男性伴侶多了一個不使用保險套的藉口?
                    
                    + read more
                
                    2006.08.11
                                        女性死於試管嬰兒手術
                    
                        繼2005年芬蘭的研究發現每7位施行試管嬰兒手術(IVF)的女性,就有1位會因為嚴重的併發症(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發炎、潰爛、出血)而住院後,英國列斯特郡皇家醫院更在昨日(8月10日)證實了一名婦女死於IVF手術併發症。目前為止尚未查出確切的死亡原因,但這名婦女是在取卵的過程中出現併發症,最後導致腎臟衰竭而死。
 
試管嬰兒手術(IVF)向來被認為是安全、低風險、為不孕症患者帶來希望的手術。許多家庭也為了求得一子/女,不顧一切辛勞或任何健康代價。其實,在試管嬰兒生殖技術的施術過程中,女性,不論是捐卵贈者或受術者,都非常辛苦。包括在取卵或胚胎植入的過程中,都要接受大量荷爾蒙注射,以取出卵子或讓胚胎著床,此時除了有身心不適及感染的可能性外,施打荷爾蒙或其他激素也增加了罹患卵巢癌或卵巢囊腫的機會。
 
之後,受術婦女可能要歷經數次的手術,才有可能成功受孕。而為了增加受孕的機會,醫師會一次植入多個胚胎,在確定受孕之後又必須減胎,以減少擁擠導致流產,減胎亦可能會引起感染。至於多胞胎的問題則可能對母體產生貧血、妊娠高血壓、產前及產後出血等傷害。最重要的是為了成功受孕而反覆的施術,讓婦女的身心受到很大的煎熬。
 
傳統的社會價值認為生育是女人的天職,甚至女性自己也將「傳宗接代」內化為自己與生俱來的責任及義務。自1978年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後,雖然帶給不孕婦女新的希望,但亦帶來另一種壓力與恐懼,而使得傳宗接代的重擔更形加重。
 
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環境及心理因素都有可能使人不孕,因此使用人工協助生殖科技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不孕症在男女身上都有可能發生,但畢竟懷孕的還是女人,所有侵入式的手術也都是在婦女身上施行,因此關於手術對婦女身體健康風險的研究應該要特別注意才是。
                    
                    + read more
                
                    2006.08.09
                                        安胎藥可能遺害後代
                    
                        美國波士頓大學作了一份有關己烯雌酚(diethylstilboestrol,簡稱DES)的研究,發表在癌症流行病學、行為指標及預防期刊中(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結果顯示:若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經使用DES安胎的話,她們的女兒將來罹患乳癌的機率有可能會提高兩倍;因此,呼籲在母體內就已暴露在DES的女性,應該定期做乳房篩檢,不要忽略乳房攝影的重要性。
DES是一種綜合性的雌激素,在1940至1975年間被用來給懷孕婦女安胎,直到1970年有學者發現母親使用DES的話,其女兒罹患陰道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會提高,甚至有可能導致日後不孕,DES才被停止使用在安胎上;也有研究指出母親使用DES的話,本身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會提高,此外,風險會隨著年齡和使用量增加,但是並不表示一定會罹患癌症。
這份研究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有許多女性在出生前就已經暴露在DES中,而現在正是她們準備步入更年期的時候,更年期時體內荷爾蒙的改變,有可能引發乳癌,值得特別注意;此外,這些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是否適合使用荷爾蒙療法也應仔細評估。
                    
                    + read more
                
                    2006.08.07
                                        中年婦女的美麗危機 
                    
                        女人到了40歲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呢?英國一項針對2,000名40多歲的婦女作了問卷調查,發現下列情形:
 
1.     
58%有飲食失調的問題,有些婦女不吃早餐,有
         些則吃甜點取代正餐等。
2.      70%在過去一年內曾認真試圖減肥。
3.     
50%以上曾做過、或正在考慮作瘦身美容手術。
4.      30%以上在服用減肥藥或瀉藥。
5.      以10分為滿分,婦女對自己身體的評分為3.5
         分;年輕時則為7分。
6.     
多數婦女討厭自己的身體,特別是腰、臀、腿及
         上臂。
7.     
大部分婦女覺得40歲之後減肥更難,且認為肥胖
        
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年紀、生小孩及更年期停經。
 
2004年,英國共有15,019名婦女做過瘦身美容手術,2005年更暴增至19,601名。英國政府除了積極加強美容手術的安全性之外,也開始注意到中年婦女飲食習慣失調的問題。專家建議,想要瘦身減肥,不二法門永遠是要合理控制飲食並培養運動習慣。
 
                    
                    + read more
                
                    2006.07.26
                                        更年期另類療法缺乏研究證明
                    
                        由於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荷爾蒙補充療法對女性健康的風險,許多民眾紛而轉向使用另類療法來舒緩更年期熱潮紅及盜汗的症狀,其中大豆及北美升麻(Black
Cohosh)等植物性荷爾蒙最為常見,其次還包括運動、針灸及電磁石療法等。然而,雖然這些另類療法雖宣稱具有療效,但事實上目前並無研究證實。
 
由於目前所有的相關實驗時間都很短暫、規模也不大,加上從來沒有任何針對另類療法對人體影響的隨機雙盲研究,因此大家都各說各話。在各項研究之間其實都充滿許多矛盾,專家們之間也一直是爭論不斷;每個人都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解讀研究結果,而對於無法支持自己論點的部份則是選擇直接忽略。
 
位於波特蘭的科學家Dr. Anne
Nedrow回顧過去所有的相關研究後表示,民眾服用這些自然食品雖然是安全的,但也應該要認知,目前這些食品對於舒緩更年期症狀的說法並沒有科學證實,而食品所宣稱的療效也不可全然相信。
                    
                    + read more
                
                    2006.07.17
                                        抽菸女性得肺癌機率高,存活率也高
                    
                        最近有幾份研究都發現,抽菸的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肺癌,但是存活的機率也比較高,其中一份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這份研究包含7498位女性和9427位男性,所有的參與者都四十歲以上、有抽菸史、而且研究開始的時候都沒有肺癌的症狀,研究者從1993年到2005年持續追蹤他們的電腦斷層掃瞄(CT)記錄;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有2.1%被診斷出肺癌,男性則只有1.2%,但是,就肺癌的死亡率而言,女性只有男性的一半。
有學者推論抽菸的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較高,是因為女性的體質對煙草的致癌物質較敏感所致,如果女性因為抽菸而罹患肺癌的風險確實比男性高的話,那麼在反菸的策略上,應該要多注意女性的宣導。
而女性肺癌存活率較高的原因仍然不清楚,有可能跟體型、生活型態、荷爾蒙、生育或是抽菸習慣等有關,不論原因為何,確實認知疾病的性別差異,和了解女性在對抗肺癌上的優勢,對於將來研發治療法是有益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