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06.11.06
口服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一篇發表在Mayo Clinic Proceedings的文獻分析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會大幅增加更年期婦女得乳癌的機率,特別是在懷孕前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但是,即使把這些研究結果整合起來、全部呈現,許多婦女仍然無法警覺到口服避孕藥對健康的風險。   這份文獻分析總共包括34份有關口服避孕藥的研究,參與者為1980年後的更年期婦女或是50歲以下,但曾經診斷出乳癌的女性。研究人員在分析文獻時發現一個趨勢,那就是在懷孕期前服用口服避孕藥和更年期罹患乳癌的機率是有關係的;過去23份研究中,有21份的結果都顯示,懷孕期前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44%的乳癌罹患率。   在2005年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將口服避孕藥列為第一級的致癌物質,但是,女性還是一直被告知口服避孕藥是很安全的,顯見在口服避孕藥的風險、病患對此的認知及醫生應提供的資訊,這三方面有很大的落差;因此,醫師應該要告知病患口服避孕藥的風險,而且要以確定、清楚的口吻告知病人,不能用猶豫不決、模稜兩可的語氣;女性有權利獲知完整、充分的資訊。    
+ read more
乳房攝影的兩難
2006.10.27
乳房攝影的兩難
不久前已有研究指出乳房攝影有過度診斷的可能性,最近一份出現在The Cochrane Library的研究以文獻回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過去六份研究,總共包括超過50萬位婦女,大部分的婦女年齡介於45到64歲之間;研究結果發現,接受乳房攝影的女性,其乳癌死亡率比未接受攝影的女性低15%,但是壞消息是有30%的機率,女性有可能因為乳房攝影被過度診斷。 降低15%的死亡率對研究人員來說是顯著的,但是相對要付出的代價就是過度診斷的可能性,研究人員推估若兩千位婦女做乳房攝影十年,則會有一位婦女因為早期發現惡性腫瘤、接受治療而延長生命,但是,也會有十位健康的婦女被轉為癌症病患而接受治療,此外,另有兩百位婦女可能因為偽陽性的檢驗結果而感到焦慮。 乳房攝影是一個兩難的狀況,例行性的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是也同時讓更多女性進入無謂的醫療程序,研究人員表示,大部分的乳癌為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其中大約五分之一會被乳房攝影檢查出來,但是大部分的案例,乳管原位癌並不會侵入附近的乳房組織,而問題就在於目前還無法判斷良性和惡性的乳管原位癌,因此,被診斷出乳管原位癌的女性都被建議做乳房部分切除。 乳房攝影的宣導,時常會讓婦女誤以為不做乳房攝影就是不負責任,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因為不論選擇做乳房攝影或不做,都有風險存在,女性應該有被充分告知的權利,才能做出適當的決定。
+ read more
人工流產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
2006.10.24
人工流產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
已有許多研究發現生產過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因此,容易讓人聯想到流產和乳癌間的關係,究竟流產會不會影響乳癌的罹患率?最近一份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研究發現,不論是人工流產或自然流產都不會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 這份研究的樣本是1992年至2000年參與歐洲癌症與營養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的267,361位婦女,分別來自20個醫學中心、9個國家,研究人員平均追蹤了6.6年,並將人工流產及自然流產皆列入分析變因,結果發現有3分之1的女性至少經歷過一次流產,而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婦女總共有4805位;研究人員表示並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流產會增加乳癌的風險。 其實於93年時就已經有研究證實乳癌與人工流產並無關連,這次的研究只是再次證實了這個理論。
+ read more
整形手術有效促進心理健康?
2006.10.14
整形手術有效促進心理健康?
最近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一場有關整形手術的會議中,一篇研究表示,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在進行整形手術後就可以不用再服藥。 這篇研究包括362位動完整形手術一年的病患,大部分是中年婦女,最常見的手術包括隆乳、縮小腹和拉皮;其中有61位病患(17%)在動手術前有服用抗憂鬱劑,研究人員並不瞭解這些病患得憂鬱症的原因,也不清楚其憂鬱症是否和想整形部位有關。研究結果發現,在手術後六個月,服用抗憂鬱劑的人數下降至42人;98%的病患表示手術能有效增進自信心,但是,手術後停用和繼續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中,約有相同比例的病患都表示自信心增加,這樣的結果並不能解釋憂鬱症和自信心的關連性,因此研究人員推論整形手術讓部分病患停用抗憂鬱劑有可能是因為生活品質的改善,而不是自信心提昇。 並非所有研究對整形手術和心理健康都持正面的看法,近幾年不少研究也指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自殺率較高,但是此研究人員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參與者本身精神狀態的關係,而不是整形手術本身引起他們自殺的動機。
+ read more
整形後的女性,自殺率高
2006.09.25
整形後的女性,自殺率高
最近一篇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發現,有做過整形手術的女性,不論是隆乳或是一般整形,乳癌、心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死亡率都比一般女性低,但自殺率卻遠高於一般女性。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是24,000位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女性,他們曾在1974到1989年間做過隆乳手術;此外,這項研究還包括另外16,000名曾在同一段時間內做過其他整形手術的女性當作控制組;研究人員平均追蹤了15年,最長追蹤到24年。研究結果發現,有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死亡率比一般女性低了26%,而有做過一般整形手術的女性,死亡率則低了32%;但是,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自殺率比一般女性高出73%,而有做過其他整形手術的女性也比一般女性高出55%的自殺率。 研究人員表示:在死亡率方面,隆乳手術組死亡率較低的原因,除了可能因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罹患乳癌和心臟疾病的風險比較低之外,也有可能是參與者本身的關係,因為會做隆乳手術的女性和一般女性相較之下,健康狀況和社經地位通常都比較好。 至於自殺率方面,之前有研究表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自信心較低落,有憂鬱症或精神上疾病的可能性較高,甚至有研究表示,女性隆乳後會有絕望等併發症,這也有可能提高自殺率;但是,這份研究並沒有針對自殺率較高的原因多做解釋。 研究人員強調,在做整形手術前,除了要特別注意病人想要整形的動機和原因之外,也應注意其心理健康狀況,若病人的問題不是藉由整形就可解決時,則應轉介病人給心理健康專家。
+ read more
事後避孕丸並沒有減少人工流產率
2006.09.21
事後避孕丸並沒有減少人工流產率
許多研究顯示,即使女性家中備有事後避孕丸,其懷孕率或人工流產率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英國曾有一段時間對於學校可以在家長不知情的狀況下,提供事後避孕丸給未成年少女一事感到驚慌,但是,數據顯示其效果不彰。雖然事後避孕丸的使用一直在增加,但是英國15-44歲女性的人工流產率仍由1984年的1.1%增加到2004年的1.78%;瑞典也發現同樣的現象。 專家指出,事後避孕丸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不在藥丸本身,而是使用的方式;3/4的女性表示,不使用事後避孕丸是因為不認為自己當時有懷孕的風險。研究人員強調,降低人工流產率應著重在性行為前的預防,而非事後的補救。 由此看來,究竟事後避孕丸的發明值不值得?有人表示,當然值得囉!不論如何,在某些時候,它仍能幫助一些婦女預防懷孕,而且有事後避孕丸總比什麼都沒有好!家庭計畫協會(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也表示,對於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或是其他避孕方法都失敗的女性,它仍是重要的避孕方式。 立法委員黃淑英則表示,事後避孕丸的效益不彰,有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補救方式,讓人們覺得有恃無恐,特別是年輕人;因此,性行為的次數增加,但卻未必每次都會服用事後避孕丸;或者正因為有事後避孕丸,便忽略了事先避孕的重要性;此外,若在性行為72小時後才服用事後避孕丸,結果懷孕了,仍必須再做人工流產。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