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規律比長短重要

一項突破性的國際研究最近發表在《健康數據科學》,由88,461位英國生物銀行的成人中,分析客觀的睡眠數據,發現不規則的睡眠時間和不穩定的生物節律,與172種不同疾病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由北京大學和陸軍軍醫大學團隊領導的這個研究,強調了睡眠規律性(例如規則的睡眠時間和穩定的生物晝夜節律)是一個未被充分重視但至關重要的疾病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利用平均6.8年的活動腕錶(Actigraphy)記錄數據,發現92種疾病的患病風險超過20%可歸因於不良的睡眠行為。值得注意的是,晚於00:30入睡(IRR 2.57)和睡眠規律性低的個體,肝硬化風險會增加2.57倍,而逐日作息穩定性低的(IRR 2.61),可增加壞疽風險達2.61倍。

 

 

重要的是此研究挑戰之前宣稱「長睡超過9小時是有害的」的研究。主觀性的報導將睡眠時間長連結到中風和心臟病,客觀性數據指出關連只存在一項疾病中。分類失誤可能是原因,21.67%的「長睡者」事實上睡眠少於6小時,因為臥床時間可能常被誤認為是實際睡眠的時間。

 

研究資深作者王勝鋒教授說:「我們的發現強調了被忽視的睡眠規律重要性。我們應拓寬睡眠良好的定義,不只是睡眠的持續時間。」

 

未來的研究會探索因果和評估睡眠治療對慢性疾病的影響。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5.07.28)Health Data Science(2025.06.03)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