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03.09
青少女披衣菌復發率高
披衣菌是女性間最普遍的性傳染病,其症狀為小便疼痛、外陰部搔癢等,若未對症下藥,則難以醫治,嚴重的話會引起骨盆腔炎、子宮外孕和不孕,也會使女性更容易感染或傳染HIV。最近一份研究發現,美國有30%的青少女感染披衣菌(Chlamydia)後會再復發,這個數字比先前預估的比例高出許多。
這份研究發表在三月份的「小兒科與青少年醫學資料庫期刊」(Archive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研究人員於1998-2001年在一間生育保健中心,平均追蹤了411位14-19歲的青少女4.7年。結果發現有53%的青少女感染披衣菌,其中有30%的青少女有復發的問題,平均復發的時間為5.2個月。
研究人員表示,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披衣菌的感染率和復發率,其中很重要的兩點是:使用保險套和發現感染後,應該和伴侶一起進行治療。披衣菌的復發對年輕女性的健康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因此,宣導其預防措施以降低其復發率是刻不容緩的。
+ read more

2007.02.06
太瘦容易有骨質疏鬆症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厭食症和過輕的問題很嚴重,但是卻不知道這是會影響骨質健康的。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the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就表示,最近引起國際矚目的模特兒過輕事件,大多將焦點圍繞在「健康體位」和「美麗迷思」上,對於厭食症、營養攝取不均和骨質疏鬆症的相關性,則鮮少人注意。其實這些受厭食症所苦的青少年、青少女的骨質,很可能已經受到嚴重的損壞,也將導致他們日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大幅提高。
雖然骨質疏鬆症通常是在更年期之後發生的,但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因子,早在年輕時就已經形成;由於青少年時期正是骨骼生長發育的階段,所以營養的攝取是很重要的,要降低骨質疏鬆症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青少年成長時期有均衡的飲食,其中包括充足的鈣質、維他命D和蛋白質,讓骨骼在生長時能儲存大量的骨本;但是,也就是這個年齡層的青少女,往往為了維持體重而開始節食。
基金會的發言人表示,厭食症有可能會導致雌激素分泌不足和停經,而青少女的雌激素若下降,對骨質的影響就如同更年期婦女一樣;據估計,患有厭食症六年的病患,其骨折率比一般健康同年齡的女性高出七倍。
+ read more

2006.11.30
時尚界的美麗迷思
「4個月減重25公斤,女子暴斃家中」,這是今天台灣一則新聞報導的標題,前不久也有一位21歲的巴西模特兒因為節食而餓死,這個事件更引起世界一片嘩然,因此,現在已經有醫生呼籲不應該讓過瘦的模特兒走上伸展台。美國學界也批評時尚界不斷傳達「瘦就是美」、「每個女孩都應該要變瘦」的觀念,和設計師在設計衣服和做市場行銷時,也都是以「瘦」為概念出發的想法和作法是需要全面檢討的。
現在時尚界要求模特兒的體型要非常纖細,而青少女則從媒體上大量接收到時尚界「以瘦為美」的訊息,因此,不少青少女紛紛模仿和效法傳媒中的模特兒,希望自己能符合媒體所傳達出來的身體形象,如此一來,不但使許多女性一直在追求「不可能的完美」,對於身體形象不符合主流價值的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因為體型而感到困擾,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影響心理健康,或是以不健康的方式進行不必要的減肥。
「美麗」一直是社會難以破除的迷思,美的形象不斷地經由媒體的生產、再製造而被扭曲,其實回到最根本的概念,美麗不是只有一種形象,也不應該只有一套標準。
+ read more

2006.08.21
學童的運動量,誰來負責?
過去二十年來,美國孩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不斷的上升,現在美國6至11歲孩童的肥胖率為15.8%,過重率為15.4%;青少年肥胖率為16.1%,過重率為14.8%。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而運動是最健康、有效的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方法,但是根據許多數據顯示,學童的活動量正大幅地在降低,例如,從1991到2003年美國中學生參與體育課的比例從41.6%下降到28.4%、全美只有8%的小學、6.4%的中學和5.8%的高中每天提供體育課或達到每週體育課的建議量;因此,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其發行的最新一期期刊中呼籲,由於孩童和青少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學校,校方應該要負起責任確保他們在學校能得到足夠的運動量。
美國心臟協會就政策和實行上,做出了幾點建議:
1.
校方除了要確保每位孩童和青少年,每天在學校的時間都能參與至少30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外,還應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或社團活動。
2.
各級學校提供的體育課應該要達到國家標準,這些課程應有至少一半的時間從事中等程度以上的運動,老師也應該教導學生將運動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3.
各地方政府應確認體育課的授課教師是通過認證的合格教師。
4. 各州政府應該要協助校方提供足量且達到國家標準的體育課,每一州都應該要將體育課列入主要的課程表和教學品質規範。
5. 學校應該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提供各種社團、課程、校內和校際間的體育活動。
6. 校方應該鼓勵學生走路或騎腳踏車上下學,學校也應該和當地政府合作,確保上下學路徑的安全性。
7. 兒童發展中心(Child development
center)和國小學校應該提供孩童每天至少3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
8. 校方應該要提供健康教育課程,並強調身體活動量的重要性,以降低學童的靜態活動。
9. 大學的課程也應該要著重於培養合格、適任的體育和健康教育教師。
+ read more

2006.08.10
保險套的使用,你正確嗎?
英國性病感染期刊(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上一篇研究報導顯示,許多青少年男女在發生性行為時沒有使用保險套,而既使有戴保險套,使用的方式也是不正確的--有些人太晚戴上去,有些則太早拿下來。
在調查來自英國各地的1,400名青少年男女後,研究員發現許多青少年雖然在發生性行為時有使用保險套,但約6%的人是在插入後才戴上,這樣其實並非正確的使用方式,因此也無法達到避免意外懷孕或感染性病的機率。研究中也發現,會持續正確使用保險套的男性,大部分是那些母親曾在他們更年輕時就討論過「性」的人。
此外,在保險套的使用調查中,青少年會戴保險套的原因是:
1. 避免感染性病
2. 避免女伴懷孕
3. 比較不會弄髒弄亂
4. 比較能持久
而不想戴保險套的主要原因為:
1. 感覺較親密
2. 性行為時感覺較好
3. 有使用其它避孕方式
4. 太興奮
專家呼籲,要減少性病的傳染,首要之務就是瞭解保險套的重要性。正確的保險套使用方式請參考http://www.twh.org.tw/04/01.html
想看文圖並茂的使用方式,也可以參考台北市女權會的「魔女恰恰」
+ read more

2006.06.21
身體意象與心理健康
兒童精神病學與人類發展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裡一份針對精神科病患做的研究指出,青少年越在意自己的身體意象,越容易有沮喪、焦慮、自殺傾向等精神健康問題;過於注重自己的身材最有可能患得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解離症(Dissociation);總而言之,身體意象失調已經影響到此研究中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甚至嚴重到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機能。
為了瞭解身體畸形性疾患、飲食失調和身體意象失調的普遍性和關連性,也藉此瞭解相關的精神疾病,此研究團隊針對208位12至17歲的孩童做評估,這些孩童都是精神醫院裡的住院病人;結果發現達到身體畸形性疾患標準的病患總共有14位、飲食失調有8位,另外有46位孩童很擔心自己的身材、體型,但是臨床上還不構成身體畸形性疾患或飲食失調;而這14位身體畸形性疾患病患裡只有一位的病例表有註明此症狀,另外那46位過度在意身體意象的孩童中,真正過重的只有一位。
這份研究顯示診斷和治療身體畸形性疾患的重要性其實被忽略了,青少年對他們的身體意象感到煩惱、擔心,其實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這個現象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關心。
名詞解釋:
解離症(Dissociation)指因為環境的外在因素使人的意識、記憶等精神功能遭到破壞,而對生活造成困擾;其中包括的症狀有暫時性失憶、記憶不連貫、喪失自我感、喪失現實感、認同混淆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多重人格
身體畸形性疾患(Body Dysmorphic
Disorder)已經被醫學界認定為一種病狀,病患常會過度關心或憂慮外表上不存在或很小的缺陷,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早期,因為這段時間身體正在經歷外表上的改變。
+ read more